回覆列表
-
1 # 萌寶派
-
2 # 王媽媽育兒分享
是指在界定的年齡段裡面,小孩該會說的話或者該有的溝通能力落差在標準的兩個標準差以外。比如說一歲半的小孩至少要會叫爸爸媽媽,如果到了一歲八個月,甚至到接近2歲,在家裡連叫人都不太會,或者是叫的頻率不符合,該叫的時候不叫、偶爾叫,那就屬於語言發育遲緩。
通常語言問題我們會分兩個部分來看:第一個是語言理解,第二個層面是語言表達,這兩種一個是輸入的過程、一個是輸出的過程。
如何知道孩子是否語言發展遲緩?整理出幼兒語言發展重要的階段,分述如下:2-3個月會對人微笑,跟他說話會迴應發出咕嚕聲。
8個月叫他名字會轉頭。
10個月模仿大人語音,會大叫吸引注意。
12個月聽懂大人指令,會1、2個單字,用肢體語言表達。
12~17個月使用一些單字,知道它的意義,模仿大人話語。
如果孩子有下列狀況,務必尋求醫師協助,首先,滿1歲時,仍很少發出聲音,也不會用肢體表達。1歲半時,還不能明白簡單指令,也不會模仿大人發音或太倚重肢體表達。
此外,到了2歲,仍只會少數單字,還沒有能組合單字成片語。滿3歲時,不會用短句子表達意思。4歲大仍口齒不清,發音不準。
治療語言發展遲緩,必須多領域的專業人員一起合作,越早開始接受治療,效果越好,若有疑似發展遲緩問題,應儘早就醫。
家長日常護理:1、建立聽覺學習:鼓勵幼兒注意聲音刺激,尤其是聽力損傷的幼兒。
2、發展語言能力(理解能力):認知理解能力永遠早於語言表達,因此利用每一時機多跟小朋友說說事物。
3、鼓勵發聲:當幼兒有能力模仿發聲時,要求他必須適當的模仿出聲,才滿足他的需求,使其瞭解語言工具對他意願滿足的重要性。而當幼兒開始模仿發聲的時候,不管對錯,只要其願意嘗試,我們都要鼓勵。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多條預警訊號出現,則需多加註意,去正規兒童醫院做進一步診斷,早發現早干預,孩子受益終生哦。若照顧者發現相關症狀,建議前往專業康復機構進行診斷及治療。
在10-14個月的時候,大多數寶寶都會說第一個詞了(比如爸爸、媽媽),但是對於8個月的寶Bora說一下子說2個詞,或者是18個月的寶寶說出完整的句子,都會有些困難。
所以,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每個月齡的孩子,在語言發展上都有哪些顯著的特徵。
新生兒:幾乎每個新生兒都有發聲的能力,會對愉悅和不舒服有相對應的反應
2-4個月的寶寶:這時寶寶會發出一些簡單但無意義的聲音
5-6個月的寶寶:社交性發聲,開始會利用不規則的聲音與外界交流,如“啊”、“咿咿呀呀”等
8個月的寶寶:開始說嬰兒語,大人可能聽不懂寶寶說話,但這時已經有點要說話的樣子了,很會模仿大人的語調
10-14個月(或18個月)的寶寶:開始說出有意義的話,可能是一個詞,也有可能是一個短語,稍大的孩子可以講短句
18個月以上的寶寶:語言配合著動作一起出現,比如一邊說“嘀嘀嘀”,一邊會按玩具喇叭
2歲左右的寶寶:這時寶寶會模仿大人說,直至2歲半逐漸消失
語言發展是否滯後,也不能單一地根據寶寶是否說了一個詞去判定。要解釋“什麼才是語言滯後”可能有點抽象,那我們就從家長常常會問的一些問題中,去找到答案。
“為什麼我孩子都快2歲了還不開口?別的孩子都會說很多話了”我們還是要“具體案例具體分析”。在孩子進入大量說話的語言爆發期之前,會有個語言資訊收集的時期,這個時期以“聽”為主,在學習如何表達和發音。這個時期叫“語言沉默期”。因為每個孩子生長髮育節奏不一樣,語言沉默期的長短也有區別。
從性別差異上來說,一般情況下小男生也會比小女生稍久點。
大部分開口晚的孩子,還是家長和孩子語言交流太少了。現在的孩子有時只要一個手勢甚至一個眼神,家長就能領會孩子的意圖,立馬把小主伺候好了——傳達給孩子的資訊就是:既然不開口也能達成目的,幹嘛要說話呢?孩子在“語言沉默期”內像一塊小海綿一樣,吸收著各種語言素材資訊,最大的源頭就是家長平時的對話。即便家庭成員平時不愛說話,也不要怕對著孩子的時候秒變“話嘮”。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一起做事時,最好都告訴孩子你們正在做什麼。
“說話晚是不是會影響孩子學習能力的發展?”說話早的寶寶的確很聰明,但是晚說話的寶寶學習能力也不一定慢。到了上學的時候,一些晚說話的寶寶可能就會後來居上哦。
不要因為你的寶寶說話晚而感到愧疚或者焦慮,只要讓寶寶沉浸在說話的氛圍裡,家長的任務也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