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娃說球

    比利時的人才井噴,讓教練馬丁內斯感受到了幸福的煩惱。

    比利時沒有傑拉德和蘭帕德,但是德布勞內和阿扎爾誰該是比利時的核心,這個問題比當年的雙德問題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們分析分析兩位球星的特點。

    阿扎爾:頂級的持球人。阿扎爾最大的優勢就是他的有球能力,當今足壇唯一一個接近梅西的有球能力的球員或許就是阿扎爾。

    阿扎爾帶球時,球就像被吸到腳上一樣,時時刻刻都在自己的控制範圍之內。而他的突破能力也非常的強:利用節奏的變化,突然起速或者變向,能夠很好地甩開對手,贏得空間。雖然阿扎爾的速度不慢,但是他絕不是一個只會利用空間衝刺的球員,他爐火純青的小技術保證了即便多人包夾,也不會輕易的丟球。

    作為持球人,在將球帶到安全區以後的處理方式極其重要。阿扎爾的傳球能力與視野也同樣優秀,常常能傳出穿透性很強的球,也能找到空位的隊友。

    德布勞內:頂尖的傳球者。德布勞內最拿手的是兩招:下底平快傳中和一腳出球。

    在狼堡時期,德布勞內就展現了自己精準的下底傳中能力。

    他的平快傳中,不僅穿透力強,而且球路往往正好在對方門將與後衛的控制範圍之外。這點的把握德布勞內是頂尖的,當年多斯特的突然爆發,離不開德布勞內的出色傳中。

    來到曼城以後,德布勞內的視野與一腳出球能力大大提高。對短距離傳球力度的拿捏,當今足壇我找不到第二個能與德布勞內媲美的球員。而且他常常會有上帝視角的傳球,或許這一招是向席爾瓦請教的。

    而且他的絕對速度、遠射能力絕對能讓你大吃一驚,總之是個很全面的進攻型中場。

    對於這兩位特點鮮明球星的使用,我提提自己的看法:

    陣地戰時,要以阿扎爾為核心,充分利用他的有球能力吸引防守,為德布勞內贏得空間,在拉出空擋以後,再把球交給德布勞內處理,結果絕對不會差。

  • 2 # 逗比布魯斯的日常

    “雙德”難以並存的問題,應該從英格蘭隊主教練的執教思路、陣型、戰術打法、選材、人員技術特點五個方面進行闡述,同時,還要結合英格蘭國家隊本身存在的癥結進行分析。

    埃裡克森入主英格蘭國家隊是英格蘭足球邁出的歷史性一步——在此之前還沒有任何一名外籍主教練執掌過英格蘭國家隊的教鞭。在6年的執教生涯裡,他帶給英格蘭球員的戰術變化是多方面的,不容迴避的事實還有一個:這6年也是英格蘭國家隊整體水平最高的6年。

    維納布林斯在1996年將英格蘭帶上了新的高峰——當年歐洲盃四強,僅僅是點球負於德國隊被淘汰出局。而他重用麥克馬納曼、因斯、加斯科因、安德頓、加里內維爾等技術型球員的思路,為國家隊的4-4-2注入了活力,這是英格蘭足球開始向歐洲大陸足球重心看齊的重要象徵。

    隨著曼聯“92班”和利物浦中場的全面崛起。1998~2002年英格蘭兵精糧足,迎來了幸福的時代,在1998年,霍德爾的執教水平的確屬於“對球隊的表現幾乎沒有什麼辦法可言”。他手底下可供選擇的人才太多了,當時英格蘭幾乎能排出三套陣容去打法國世界盃——如果國際足聯允許攜帶36名球員的話。

    應當說,霍德爾骨子裡還是英格蘭的傳統思維,對4-4-2陣型的變化不夠靈活,對世界盃比賽的認識不足,臨場指揮藝術缺失,加上運氣成分(貝克漢姆被罰下),導致他在英阿大戰當中鎩羽而歸。

    2000年歐洲盃純粹是英格蘭教練守舊派的打臉:英超剛剛回到歐洲足球的大舞臺,曼聯斬獲1999年歐洲冠軍盃,讓英超充滿希望。20歲的傑拉德在這個時候入選國家隊,英格蘭的中前場活力十足。

    但國家隊的教練是凱文·基岡——他不合時宜的執教思路無法體現出攻守平衡,以至於英格蘭進攻很流暢,但整體防守根本無法跟上歐洲技術流的節奏,被葡萄牙反敗為勝後,又輸給了羅馬尼亞,僅僅在一場榮譽之戰中擊敗了宿敵德國。

    於是埃裡克森的上任顯得及時並且合理,在外界看來英足總是邁出了改革的第一步。他的所謂執教高度,其實來自於一場非常重要的比賽:

    2001年9月的韓日世界盃歐洲區預選賽中,率先完成新老交替的英格蘭在慕尼駭客場5:1大勝德國隊,從而在進軍世界盃的道路上佔據主動。“這是埃裡克森執教英格蘭隊早期的一場比賽,但可能是他這表現最好的90分鐘”。歐文上演帽子戲法,傑拉德和赫斯基各入一球,利物浦的中前場組合幫助球隊酣暢淋漓地痛斬宿敵。

    埃裡克森體現出的優勢在於,他認可了曼聯、利物浦、阿森納在英格蘭技術足球復興道路上的成功,請注意,本場比賽中利物浦中前場佔據四人,曼聯、阿森納隊分別有三人首發——同一俱樂部的隊友越多,在閱讀比賽的能力和配合默契程度上就不會體現出極大的差異。可惜的是,這個思路在2002年世界盃之後,隨著英超俱樂部的人員變動,以及埃裡克森面對英格蘭國家隊技戰術天花板的乏術,而沒有一直貫徹下去。

    門將:西曼後衛:阿什利·科爾、費迪南德、坎貝爾、加里·內維爾。中場:巴姆比、傑拉德、斯科爾斯、貝克漢姆前鋒:歐文、赫斯基

    這個時候的傑拉德出任的是後腰,他也是英格蘭長長十四年當中唯一一名合格box to box後腰

    這類中場球員通常是隊伍中耐力最好的,有很好的傳球、射門、剷球、護球能力,跑動範圍能覆蓋整個球場,在進攻和防守都發揮重要的作用。指的是球場的禁區,因此簡單說就是“能覆蓋兩個禁區的英式中場”。

    然而box to box後腰壓上以後出現了什麼情況呢?擠佔了隊友的進攻空間。因為這類球員在進攻和防守方面的覆蓋面很廣,如果具備出色的戰術意識和跑動思路,那麼將會成為非常重要的中場核心——目前曼城的亞亞·圖雷就是最恰當的例子。如果隊友的技戰術意識和box to box後腰相差無幾,那麼他們的跑位應該會隨著後腰的改變而改變,並且靈活調整陣型的寬度、厚度,在攻防兩端保持相對的穩定性。這也是目前英超4-2-3-1和4-4-2能夠無縫轉換的主要原因。

    但在英格蘭國家隊不一樣,主要的區別就在於整體陣型的選擇。英格蘭隊一直採用的是4-4-2,這樣的平行站位要求兩名中前衛在進攻時要頻繁壓上,問題也恰恰出現在整個英格蘭隊的中前場。

    自從阿蘭·希勒和羅比·福勒先後淡出國家隊,英格蘭的雙前鋒變成了歐文和另一名角色球員(通常會是赫斯基或者謝林漢姆,然後是克勞奇、魯尼),右路是鐵打不動的貝克漢姆,為了讓他的傳中球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又不浪費歐文的射門才華,同時還要保證多點進攻的效率,於是英格蘭的4-4-2就出現瞭如下變化:

    1.確保一個站樁式的中鋒在禁區內搶點。這個中鋒通常是赫斯基或者克勞奇。

    2.在防守反擊當中能有超過一個的傳球點,送出有穿透力的直傳和長傳,發揮歐文單兵作戰的優勢。這幾個傳球點,通常是傑拉德、貝克漢姆、斯科爾斯,喬科爾偶爾客串,後來變成了傑拉德、蘭帕德和魯尼。

    3.陣地戰當中,如果雙前鋒能夠拉開禁區前沿的防守寬度,那麼中路進攻將成為另一種有效手段。這時候需要邊前衛內切,或者中前衛壓上,也就是說,邊前衛和中前衛,都要求持球的權利,並且都要求處理球的權利。

    於是戰術打法的分歧,就出現在第二和第三點上。關於第二點,斯科爾斯、傑拉德、蘭帕德、魯尼,都要求在比賽中有持球的權利——

    被譽為“加斯科因接班人”的斯科爾斯本來可以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可惜在國家隊,4-4-2的“邊中結合”很差,根本打不出像曼聯那樣的壓迫式進攻,因此斯科爾斯在處理球的時候無法和隊友形成呼應,就算他頻繁地回撤和換位,也很難在拉開防守寬度後將球送到危險區域;

    傑拉德是後腰壓上的典型例子,而且主動進攻成分大於串聯組織,他有過硬的遠射,也能適時地向邊路分球,轉移進攻重心,但是對中路和肋部的組織能力很不好,在很複雜的戰術執行(例如肋部進攻)當中,傑拉德很難在區域性的運動戰過程中完成關鍵性傳球,而且國家隊的隊友,也無法在更精妙的無球跑位上更進一步;

    蘭帕德和傑拉德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不是後腰球員,而是傳統的英式中前衛,壓上進攻不但是天性,還是戰術要求。在他持球的時候,整個前場的跑位要根據他的思路進行變化,於是他也會面臨和斯科爾斯一樣的問題:如果他不持球進攻,只起到串聯作用,又沒有發揮出壓上的真正威力,那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他勢必要在禁區弧頂和禁區內成為另一個有威脅的點,然而這樣就會擠壓前鋒的生存空間,可是他一旦失去球權,身後的空當會非常大;

    魯尼更加明顯,他不但在中後場很難提供有效的防守,前場持球之後的處理又不能和隊友形成很好的串聯——事實很明顯,作為一名前鋒,回撤要球幹一名中場乾的事情,而不是幫助隊友開啟防守空間,很大程度上這是無謂的消耗;

    還有不能忽視的一點,那就是當貝克漢姆不發揮邊鋒的作用,卻佔據了右前衛的位置,並且頻繁起腳傳中,這時左邊路的球員要發揮出邊路進攻的優勢,基本只能內切(因為在傳中選擇上,不佔據進攻的權重)。當然,貝克漢姆的邊路傳中很大程度上能製造威脅並且轉化為進球,還不會讓右路防守出現太大的問題,而左路打不開局面的時候,中路又過分壓上,丟球之後很容易造成大片的防守縱深。這是4-4-2平行站位的最大問題所在。

    刨掉魯尼不算,傑拉德和蘭帕德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在陣地戰當中的應對手段太單一,這在英超球員當中是普遍現象,也是一名8號球員(即進攻型中場)根本無法接受的現實。加上英超多年以來技戰術觀念的傳播普遍落後於歐洲大陸,當英格蘭多傢俱樂部引進不同流派的外援,使得本土球員習慣了各自風格的踢法,在國家隊又要回到傳統的4-4-2,水平上的參差不齊導致了訓練和比賽的不適應現象,也比其他國家隊更明顯。

    這就是我為什麼要列舉2001年大勝德國隊的那支英格蘭隊首發陣容的原因。

    說到防守,卡佩羅時代的英格蘭國家隊,傑拉德、蘭帕德、帕克、巴里、巴頓輪番上陣,事實證明除了巴里和帕克勉強合格之外,其他三人的防守強度和覆蓋面都不是太理想。經過改造,傑拉德的box to box屬性被削弱,最終成為進攻型中場,和蘭帕德比起來,他的防守能力更強,效果也更好,所以在首發的競爭當中佔據優勢。

    所以核心問題不僅僅在於雙德誰主導進攻,而是誰在攻守平衡方面的把握更好。現狀卻是很諷刺的:除了因斯、哈格里夫斯和巴頓,英格蘭這些年竟然沒有更多的、技戰術水平可以選擇的防守型中場。除此之外,還有N多個可以持球、處理球的人想著要主導進攻,在多種思路下,形成了多種戰術意圖,然後是執行的不一致,以及大量的資源浪費。

    限於篇幅,在SDAM-News的節日特刊中沒有提到的其他幾點原因,在這裡也簡單地說一說。

    所謂“雙德”無法共存的最大論據,是這兩個人同時上場的時候球隊沒有辦法做到在重大比賽當中持續贏球,其實說真的,要把無法贏球的責任怪到“雙德”的頭上未免有些牽強,只不過“雙德”無法共存是英格蘭國家隊長久以來技戰術打法落後的一個縮影。

    到目前為止,英格蘭人幾乎不適應,或者說很難熟練掌握歐洲大陸比較先進的4-2-3-1、3-5-2、3-4-3等陣型和相關戰術,因此對歐洲大陸球員在整體戰術當中的執行力,體現出配合上的不適應性;而他們對於南美技術流球員在戰術和陣型上的自由發揮和創造力,應對的辦法也相當匱乏。

    英格蘭國家隊在中前場能夠“以豐富的技術手段形成個人突破”的球員實在鳳毛麟角。當年的麥克馬納曼、福勒在國家隊都沒有發揮的空間,歐文則是極為少見的另類,他集搶點和突破於一身,可惜傷病太多過早離開了巔峰期。如今的斯圖裡奇算是一個好手,維爾貝克和斯特林還需要時間驗證。

    【斯圖裡奇的突破,根據評論反映,在這裡也簡單說一下。他的突破“技術手段豐富”,不是和外籍前鋒相比,而是和單一的英格蘭國家隊隊友相比。首先是突破的路線,他習慣於禁區外向兩肋斜線走,這是目前其他隊友很難具備的;第二是技術動作,他控球突破的技術動作並不呆板,當然要說等同於歐洲技術型前鋒或者南美前鋒那肯定是不現實的,所以目前他相比國家隊隊友算好了很多;第三就是他有及時傳球的好屬性;第四他持球突破時的步頻和相對速度並不慢。】

    英格蘭國家隊的球員在比賽節奏的變化上也很差。英超是打得很快,很好看,但是快的同時,細膩和粗糙的差距就非常明顯,特別是歐洲大陸球員和英格蘭本土球員之間的差距,幾乎可以等同國家隊之間的差距。所以蘭帕德和傑拉德在整體戰術和比賽當中體現出來的問題,適用於幾乎所有的國家隊隊員。

    至今為止,最好的英格蘭國家隊依然是1996、1998和2001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釘釘錄播課老師可以檢視學生的觀看時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