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尺劍

    近年來,虐待動物的新聞層出不窮,而且其中不乏受過高等教育的莘莘學子,人們在憤怒之餘,也充滿了疑惑和不解, 比如“大學生怎麼還能幹這種事?”等云云。不可否認,這些人肯定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至於為何會形成這些心理問題,除了有部分人存在反社會人格的個體特徵,如果深入瞭解的話,大多數情況應該與其在成長過程中的家庭教育缺位有關。

    1.虐待動物是發洩心中長期積攢的攻擊能量的極端手段。攻擊性是人類和其他動物的本能反應, 只不過人類社會在透過道德和法律對這種攻擊性進行了限制和遮蔽。攻擊性被壓抑後,如果經過正確的引導,會內生為慈悲心。過剩的攻擊能量,也可透過社會競爭或者體育運動等方式進行釋放。但是,如果家庭教育缺位,缺乏正確的引導。更嚴重的就是,家長如果存在虐待、折磨孩子等極端情況(折磨可以是肉體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比如完全忽視孩子的意願)),就會到時攻擊能量長時間進行積攢,並得不到合理的釋放。出於身體自我保護機制,孩子不敢向強勢的父母表達憤怒,於是便會在更加弱勢的人或物上會尋求表達,也就是虐待動物或者虐待弱小同齡人(即校園暴力)的根源。

    2.如果孩子虐待動物的行為,如果沒有得到重視或者引導,長期發展會逐步惡化,嚴重的可能會導致犯罪。

    3. 作為孩子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第一,重視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要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有的家庭,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長一門心思地抓孩子學習,不注重孩子心理的成長,就會導致孩子高智商低情商、玻璃心、唯我獨尊,成長為所謂的巨嬰,漠視法制和社會道德,無法正確處理和他人的關係。

    第二,採取正向引導和激勵,杜絕打罵體罰等冷熱暴力干預手段。不僅包括體罰等身體暴力,辱罵等語言暴力,還有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等冷暴力。 第三,父母之間如果有分歧,要好好溝通,以身作則。不穩定的家庭關係會導致孩子效仿,用暴力手段溝通和解決問題。

    第四,要多陪伴孩子, 多交流溝通,特別是青春期。 要獲得孩子的信任,為人父母,孩子和家庭才是最重要的,珍惜彼此的陪伴,現在你陪伴孩子,孩子長大了才會陪伴你。

  • 2 # 育兒教育大百科

    我們應該先找出孩子虐待小動物的原因。從而分析那些壓力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適,然後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緩解他的心理壓力。向孩子加強愛心教育,講述小動物對人類友誼之處,引導孩子愛護他們。多和孩子溝通讓他們在被關愛中成長。必要時要懲罰,一定要讓孩子明白為什麼懲罰,這樣孩子會在下一次施虐時想到上一次的教訓,從而放棄虐待的想法。

  • 3 # 樂以忘憂文子

    首先,作為成人,不能簡單粗暴的給孩子定位:壞孩子!沒有同情心!其實孩子虐待小動物,很多時候他是沒有主觀認識的,他們並不知道生命是怎麼回事,也不知道這樣的虐待會給小動物造成什麼樣的傷害,他們甚至不知道虐待是怎麼回事。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關鍵在於正確的引導孩子:可以告訴孩子,小動物和我們人一樣,也是會知道疼的,它也有生命;可以告訴孩子,如果我們人也遇到了比我們強大很多的更大的動物,並受到它的欺負,你會不會很難過呢?其實你在欺負小動物時,小動物則是會疼痛、難受的。

    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惻隱之心、保護小動物的意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運動人群適合吃健力多嗎?它有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