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竹綺晴
-
2 # 藥事健康
肝病是肝臟發生病變的一個統稱,其發病過程大致是“肝炎--肝硬化--肝癌”這樣一個演變過程,其病變過程比較長,往往很多人在有肝炎的時候不注重飲食習慣,那麼在得了肝炎的患者是如何對飲食進行調理呢:首先是拒絕黴變食物,比如家裡常見的食物有花生、玉米、稻穀、小米、蘿蔔乾等特別容易被黃麴黴汙染,而黃麴黴是致癌的重要物質,吃的時候如果感覺口味不對,一定要嘔吐出來,不能繼續吞嚥下去。其次,多吃含有纖維素類粗糧的,比如粗糧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其作用可以有效的吸附致癌有害物質,並且也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能夠保護肝臟,一定程度上促進肝細胞的再生與修復作用。
到了肝硬化的這個階段,則更需要重視飲食結構,儘量選擇高蛋白、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優質蛋白如魚、雞蛋、豆製品,如果血氨偏高的時候則須限制蛋白質的攝入,同時要限制油脂的攝入,每天不應超過20g;有腹水或者浮腫的情況下,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嚴格控制鈉鹽的攝入量,須積極的藥物治療。
到了肝癌的這個階段,需要選擇低脂肪、優質蛋白質、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酸梅湯、果汁、麵條湯、新鮮的小米粥、藕粉等,但到了肝癌晚期或者有肝性腦病應限制蛋白質食物的攝入,多食用富含維生素A、C、E和部分有抑癌作用的食物,比如綠色蔬菜(包心菜、油菜、大蒜、胡蘿蔔等)。
一旦診斷有肝病的朋友,在藥物選擇方面一定要慎重,不能選擇過多的保肝藥物,在維生素類選擇一種之後,另外的護肝藥物建議最多兩種。
-
3 # 健康之路官方
肝病患者應遵循:高蛋白、高維生素、適當糖類、低脂肪的飲食原則。
1、高蛋白:
肝病患者建議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入1.0-1.5g蛋白質;如合併腹水但血氨沒有增高,則每天每公斤體重可攝入2-3g 蛋白質。透過飲食中增加瘦肉、蛋類、豆類等優質蛋白即可。
2、高維生素:
可多吃蔬菜瓜果以補充維生素,如白菜、油菜、西紅柿、薺菜、山楂、酸棗、檸檬等。此外,有肝病的人在補充糖類食物時應適當控制。
3、低脂肪:
一般在肝炎的恢復期或病毒活動較平穩的時候,才考慮給予一定量的脂肪,其他時間都儘量減少為宜。
此外,在急性期,食物應選擇易消化、刺激性小、少渣、少脹氣的食物;在恢復期,可多吃動物性食品和牛奶、雞蛋和魚類、豆類食品,以及含無機鹽、維生素C較豐富的蔬菜水果,切忌飲酒。
-
4 # 天夏牌硒片
你想健康長壽嗎,硒元素是抗癌之王,長壽元素,身體缺硒生百病,硒元素能預防老年痴呆,你還在等什麼呢????
回覆列表
很多醫生都要求“肝病一定要健康飲食”,但是這種簡單的飲食結構並不存在。那麼,乙肝患者肯定也有些東西是“能吃的”和“要忌口的”,是嗎?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堅持正確的飲食調理,這對於其自身乙肝症狀的治療是大有幫助的,乙肝需要七分的養,因此乙肝患者在飲食上要多注意。
乙肝患者日常生活中飲食需要注意
1、蛋白質的供給
2、適量的纖維素
肝病嚴重時,維生素吸收障礙可引起維生素C、Bl、B2等缺乏。增加維生素的供給量,有利於肝細胞的修復,增強解毒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維生素C、E和K聯合使用治療肝炎,可改善症狀和促進肝功能好轉。因此,肝炎病人可選用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綠葉蔬菜、番茄、水果等。
3、補充碳水化合物
應占全日總能量的60%-70%,以利於肝糖元的儲備,保護肝臟,維持肝臟的功能,可適量地補充純糖食品如白糖,葡萄糖,糖果。碳水化合物攝入超過機體需要時,會轉化為脂肪貯存在體內,引起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等併發症。
4、限制脂肪的攝入量
飲食中的脂肪不應過分限制,以免影響機體熱能供給和降低食慾,但應避免油膩的食物,特別是黃疸尚未消退者要注意。肝炎患者的脂肪供給過多會出現脂肪瀉,而供給量太少則影響食慾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因此脂肪的標準供給量應為60克/天左右,以植物油為宜。
乙肝患者需要忌口的幾種食物
1、辛辣的食品
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溼化熱,溼熱夾雜,肝膽氣機失調,消化功能減弱。不利於患者的進食和對營養的吸收,會加重患者肝臟的受損程度,不利於患者病情的好轉。故應避免食用辛辣之品。
2、油炸、油煎屬高脂肪食物
乙肝飲食禁忌少不了油炸食品,油炸、油煎屬高脂肪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容易引起吸收不良性脂肪瀉。反覆煎炸的食物油中會有致癌物質,對防止乙肝患者發展為肝癌是不利的。
3、生薑雖好,切忌過量
生薑中含有黃樟素,若過量食用生薑是會容易加大患肝癌的風險。生薑雖好,切忌過量。此外,腐爛生薑產生毒素亦可致癌,有人認為“爛姜不爛味”,這種想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也很危險,因為腐爛的生薑會產生毒素,
4、大蒜
有人認為大蒜能抗菌抗病毒,就多吃大蒜,其實這種做法對病人很不利。大蒜的某些成分對胃、腸有刺激作用,可抑制腸道消化液的分泌,影響食物消化,從而加重肝炎病人的噁心等諸多症狀。另外,大蒜的揮發性成分可使血液中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等減少,並有可能引起貧血,不利於肝炎的恢復。
5、甲魚(水魚)
肝炎患者由於胃粘膜水腫、小腸絨毛變粗變短、膽汁分泌失常等原因,其消化吸收機能大大減弱。甲魚含有極豐富的蛋白質,乙肝病人食後難以吸收,使食物在腸道中腐敗,造成腹脹、噁心嘔吐、消化不良等現象;嚴重時,因肝細胞大量壞死,血清膽紅素劇增,體內有毒的血氨難以排出,會使病情迅速惡化,誘發肝昏迷,甚至死亡。
6、肉湯、魚湯、雞湯
肉湯、魚湯、雞湯等要在肝內進行代謝,而肉湯中含有大量的嘌呤物質和含氮物質,都要經過肝臟的加工而變成尿酸經腎臟排出體外。肝病病人在肝功能低下的情況下,過量食用這類食物只會加重病變肝臟的負擔,使肝炎難以康復。所以肝病病人吃肉類食物時應先用水煮一下,然後把湯倒掉,因為肉湯中含嘌呤物質最豐富。
肝臟代謝不好的5大症狀
1. 肝臟出現異常的時候就會造成凝血因子合成異常,這時候就會出現牙齦出血,鼻子出血等症狀。
2. 肝臟代謝不好會出現肝外表現。主要表現在:關節炎、面板病變、心血管病、腎臟病變、消化系統肝炎早期胃腸粘膜出現炎性改變等症狀。
3. 一些肝硬化患者的出現蜘蛛痣和肝掌。蜘蛛痣常常見於臉部,頸部,前胸,後背。
4. 肝臟不好會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好,嚴重的還可能出現厭食油膩、噁心、嘔吐等。這主要是由於肝細胞大量受損,分泌膽汁的功能降低,影響了脂肪的消化,所以會食慾不振,消化不好,厭油膩。
5. 有的患者出現黃疸,因為當肝臟出現異常時,膽紅素代謝也會出現異常,就會引起黃疸,黃疸就是我們常說的黃病(眼睛發黃,皮膚髮黃,尿液發黃)。
春季按摩3個穴位可以養肝護肝
1、大敦穴
大敦穴是肝經的第一個穴位,它在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別厚。大敦穴又是一個井穴,“井”是源頭的意思。在腳拇趾趾甲邊際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頭腦清晰,神清氣爽。
2、行間穴
“行間穴”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瀉其心火。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會導致牙痛、腮幫子腫、口腔潰瘍、鼻出血、舌尖長泡等症,這表明火已經從肝經進入到心經,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裡散出去了。
3、太沖穴
“太沖穴”在大腳趾縫往腳背上4釐米處,堪稱人體第一大要穴。有人把“太沖穴”比作人體的出氣筒,因為它是肝經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經的火穴,能夠把肝氣肝火消散掉。所以透過按揉“太沖穴”,可以把人體鬱結的氣最大限度地衝出去。
專家提醒,出現肝臟代謝功能不好先不要盲目服用一些保肝藥物,因為在不知道病因就服用保肝藥物可能延誤正確的治療,導致病情惡化。肝臟代謝功能不好時,一定要完善肝功能其他檢查結果,結合病史症狀等綜合給出治療方案。
肝臟排毒方法
1.吃青色的食物
按中醫五行理論,青色的食物可以通達肝氣,起到很好的疏肝、解鬱、緩解情緒作用,屬於幫助肝臟排毒的食物。中醫專家推薦青色的橘子或檸檬,連皮做成青橘果汁或是青檸檬水,直接飲用就好。
2.胡蘿蔔
作為有效的排汞食物,胡蘿蔔中的大量果膠可以有效地與汞結合,降低血液中的汞濃度。
除此之外,胡蘿蔔中的維生素A能夠幫助肝臟排出體內毒素,減少肝臟脂肪;而其中的纖維素還能幫助清理腸胃垃圾,促進排便。
注意:透過研磨、榨汁或者烹飪加熱,可以讓胡蘿蔔中的營養釋放得更加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