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投資官方
-
2 # 鑫財通
分級基金是個組合,由三個基金組成,分別是一個母基金,兩個子基金(A類基金和B類基金),為什麼A/B,不叫甲乙或者其他,我也不知道。
分級基金一般的命名規則是:
母基金:隨便取,沒什麼規律
子基金A類:xxxxA
子基金B類:xxxxB
不過,也有一些例外的,比如萬科A,特例A,就是股票而已,和分級基金無關。很多B股的名字屁股後面也帶個B,比如東旭B、匯麗B,他也和分級基金無關。
如果有這些你不認識的引數,那他就是了。
接著介紹下這個組合的關係是如何的:
有一天媽媽拿出壓箱底的2萬塊錢給了隔壁老王叔叔炒股,並說,這兩萬塊錢和兩萬塊錢的收益分別屬於這兩個孩子,大明和小明一人一半各一萬,盈虧自負。兩人當時都挺高興,歡歡喜喜的回去了,可回頭性格迥異的兩人就都覺得不滿意了。原來,賭性重,膽子大的弟弟覺得一萬有點少,想再要點。而老實保守的哥哥覺得股市風險大,萬一賠了,這一萬塊沒剩下多少怎麼辦?我不要求賺大錢,只要能給我保住本我就心滿意足了。
於是兄弟兩一合計:
“這樣吧,哥哥你不是覺得風險大嗎,把你手上1萬塊錢的股票給我,到年底,不管股票跌多少,我都保證你還有這1萬,然後給你5%的利息,但是如果漲了,和你也沒關係了,你看行不行。”弟弟說。
哥哥一想,這下好啊,不用擔風險了,還能一年拿5%的收益,我很滿足了,於是滿口就答應了。
在這個故事裡面,媽媽就是母基金,膽小保守的哥哥就是分級A,膽大賭性重的弟弟就是分級B,5%就是分級A的收益率。
這個時候,母親投資到隔壁老王的錢,盈虧全都和弟弟有關,與哥哥沒有關係了。
因為當時弟弟有一萬,借了哥哥的一萬,這個就相當於弟弟用了2倍的槓桿。
隔壁老王也有角色,他其實就是母基金跟蹤的某一類指數。國內的分級母基金,目前只能被動投資某一類指數,而不能自己胡搞亂搞。
所以從價格和漲幅上看,分級基金會出現一個基本普遍規律,指數漲多少,對應的母基金就會漲多少,而母基金子基金B因為帶了2倍的槓桿,就會是母基金漲跌幅的兩倍,而子基金A因為把錢都借給B,所以漲跌幅和A無關。
這一年,隔壁老王叔叔行情不錯,漲了10%,年底媽媽和哥倆一算賬,2萬變成了2萬2,按約定,哥哥拿走了1萬的本金加5%,500的利息,總共10500,弟弟用自己的1萬,賺了1500,賺了15%,兩人皆大歡喜。
於是媽媽把賺的2000分給他兩,剩下的兩萬繼續給隔壁老王叔叔,重新各自分配一萬的股票給兄弟兩,兄弟兩也繼續按照之前的規則。
絕大多數的分級基金初始母基金的淨值是2.00元,A、B兩個子基金各1元。年底分錢的這個過程就是分級基金的定折。定折之後,雙方各自歸原位1.00元重新開始。
故事繼續,第二年,隔壁老王叔叔很爭氣,行情一路看漲,剛到半年,拿著2萬元的弟弟已經賺了一倍,手裡面已經有4萬元了,可弟弟剛開始的時候自己能賺漲幅的2倍,可隨著自己賺錢越來越多,這個倍數變的越來越少了。
原來,弟弟賺的4萬元裡面,只有1萬是借來的,剩下的3萬都是自己的,所以之前2倍的槓桿只有可憐的1.3倍,難怪感覺賺錢變慢了,這個時候,我要是再能借來2萬該多好啊。
於是,弟弟拉著哥哥和媽媽一起說,不行,現在我不滿足了,雖然沒有到定折的日子,但是我要重求新分配一下,我需要再借一些錢。
於是媽媽把這4萬按照約定把哥哥的一萬,和半年的收益250元,總共10250元給了哥哥,剩下的29750,全給了弟弟,弟弟這一下,半年就用1萬賺了19750。
弟弟拿著手中多出來的小2萬現金尋思,反正留著也留著,不如再問哥哥借點放到隔壁老王叔叔那,就和哥哥商量,哥哥一看覺得借給弟弟錢是個挺靠譜的事,於是就動用了自己的私房錢,拿出來2萬借給弟弟,這樣,媽媽又給了隔壁老王4萬元,這下子,弟弟有三萬,哥哥有三萬,並且這三萬全都借給了弟弟,還是一年5%的收益。
這個為了保證弟弟的槓桿倍數不至於太低而設定的重新分配機制,就是分級基金的上折。上折對雙方沒什麼太大影響,只是一次資金重新分配利用的過程。但其實主要是保證激進的B類能有合理的槓桿。
第三年,隔壁老王似乎運氣欠佳,遇到股災,剛剛過去半年,就已經跌了30%了。6萬塊錢中,哥哥的3萬沒有損失,這跌去的1.8萬全都是弟弟的血汗錢啊,看著手裡僅剩的1.2萬,跌去了60%,弟弟也是心痛不已。
哥哥這時候多了個心眼,這才半年,看股市的樣子也不像會有起色的樣子,萬一後半年接著跌,把弟弟那1.2萬也跌沒了,自己那3萬的本金是不是也會拿不回來了,這可不行。
於是哥哥拉著媽媽和弟弟開會了,說出自己的顧慮,媽媽和弟弟雖然損失的肉痛,但覺得的確也有道理,而且,弟弟也發現,自己本金只剩1.2萬,卻還藉著哥哥的3萬在炒,這一下,槓桿倍數變成了3.5倍,這怎麼越跌,槓桿還越大,自己賠的也會更快了,細思極恐,於是就商量著這個節骨眼,先把哥哥的錢還了,至於後面還怎麼借再說。
於是,媽媽把這剩下的4.2萬從隔壁老王那裡要回來,把3萬的本金,和半年的利息750給了哥哥,剩下的11250還給弟弟。
媽媽問哥哥和弟弟你們還玩不玩,弟弟咬咬牙,接著來,於是拿著自己的1萬,借了哥哥的一萬,故事繼續。
這個下跌中為保證哥哥的本金不受損失的制度就是下折。
折算就是保護和平衡分級基金三方面利益的重要機制。
關於上折、下折、定折、B類基金的槓桿倍數的資訊,在小鑫中都會在期行情頁面展示,喜歡和開始瞭解分級的朋友,一定要會看這些資訊。
瞭解了折算,我們說說分級基金的折價和溢價。
分級基金,本質上還是基金,為了增強流動性,除了可以在基金市場上申贖,也支援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直接買賣。
所以任何一個可以交易的基金,他都會有兩個價格,一個是在基金市場上的價格,叫淨值,也是這隻基金的真實價值,另一個是股票交易市場的價格,就是現價。
淨值每天公佈一次,價格每天隨著市場的競價實時波動。
但是,價格總會圍繞著價值做上下波動,也就是價格會在淨值的上下做波動。
為什麼淨值和價格會有偏差呢?
當很多人都賭未來會有強的走勢的時候,就不惜多花錢買分級B,哪怕其本來的價格已經高於真實的淨值了,當價格高於淨值的就是分級基金的溢價。
同理,當行情走弱的時候,帶著槓桿的分級B,風險係數大大增加不說,還要支付給分級A的利息,持有者也會想法把手中的分級B賣掉,哪怕比淨值低一些也可以。這樣,就會出現價格低於淨值的情況,這就是折價。
你會說,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不能在基金市場以淨值贖回嗎?
不行,分級基金的設計者將這種投資品種確定為:
1、母基金可以在基金市場申贖,但不能在股票市場上交易。
2、子基金A、B可以在股票市場上交易,但不能在基金市場上申贖。
好變態,但沒辦法,想要流通性,就要犧牲一部分利益,上帝是公平的,設計者也是公平的,不能好事都讓你佔了。
過去股災時期,小鑫提醒過使用者下折是很危險的,其實下折的風險主要是下折時又攤上分級B高溢價,那是怎麼回事?
是因為這個BUG :
1、基金淨值的波動是沒有漲跌幅限制,而二級市場的交易是有10%的限制的。
怎麼理解?
假如你的手中有一個跟蹤有色指數的有色B,結果,
第一天:有色指數第一天跌了4%,具有兩倍槓桿的有色b淨值跌8%,價格也跌去8%;
第二天:指數跌了8%,有色B的淨值就會跌16%,可二級市場的價格只能跌10%;
第三天:指數繼續跌8%,有色B就會跌去16%,而二級市場還是隻能跌10%;
第四天:同上繼續。
這四天跌下來,粗略算,淨值跌去8%+16%+16%+16%=56%,價格呢,跌去8%+10%+10%+10%=38%,價格和淨值偏差了近20%,這還不算分級B越跌,槓桿越大以及牛市後期,分級B因為搶手本身就有很高的溢價。(跌幅可不是這麼算啊,只是便於理解小編偷懶了)
所以就會出現一個假象:
你手中持有的分級B的市值已經事實跌去70%了,可你的股票賬戶看起來的損失只有30%。
別高興太早,如果沒有下折,也許他會沒有影響,但當他觸發下折的時候。是按照你的實際市值去作為折算的依據的。
所以會出現,一折算完,傻眼了,一下跌沒了。
所以本質來說,下折是一個合理的規則,本身是沒有風險的,只是交易市場的漲跌幅限制,讓二級市場有了一層假像,把真實的價值給矇蔽了。
總結一下,簡單來說:
1、分級基金是一個組合,由母基金、分級A、分級B組成。
2、母基金的漲跌幅和跟隨的指數漲跌幅息息相關保持一致。
3、分級A屬於保守的固定收益類的,與外界漲跌無關;
4、分級B屬於激進的帶槓桿的,預設是母基金漲跌幅的一倍,但是漲幅越大,槓桿倍數會越小,跌幅越大,槓桿倍數會越大。
5、牛市分級B會溢價,分級A會折價,熊市分級B會折價,分級A會溢價;
好吧,絞盡腦汁,也只能講到這裡了,當然,分級還有很多對應的一些套利、分拆合併的內容,就不囉嗦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尋找答案了。
-
3 # 每日經濟新聞
與其他指數基金有所不同,分級基金是一類“結構化基金”,其母基金與普通指數基金差別不大,僅能透過場外申購贖回進行交易。主要是其具有的A與B兩類子基金,可以理解成A份額為約定收益,而B份額為槓桿份額,類似A份額持有人將自己的資金拿給了B份額持有人,從而擴大了B份額的槓桿。
接下來,來分析最重要的B份額,B份額在分級基金母基金成立時,就透過A份額的拆分,拿到了1:1的槓桿(絕大部分分級基金都為1:1的拆分)。這個1:1的槓桿就決定了B份額的風險遠比直接投資股票本身要大,但這還不是其風險最大的地方,因為畢竟此時的槓桿水平僅與券商雙融的水平相當。
但隨著B份額的下跌,A份額的這個“1”是一直不會動的,但B份額卻因為下跌而逐漸少於“1”,當B份額下跌一半的時候,槓桿比例則為2:1,意味著B份額會隨著對應標的的下跌,而加速下跌。
而最終當B份額淨值達到為0.25時,則會觸發下折。所謂下折指的是,因為此時A份額與B份額的槓桿比例已經達到4:1,槓桿比例過大,所以為了穩健投資保護A份額持有人的利益。將多餘的A份額則調整為與B份額對等。多餘A份額以母基金的形式派發給持有人。而一旦下折,則AB份額的槓桿回到了1:1,如果此時對應母基金反彈,則意味著之前以高於1:1(極端情況4:1)的槓桿在下跌,而下折之後的反彈僅有1:1的槓桿來反彈。
上述還不是B份額所有的風險,由於母基金與A、B份額都有漲跌停限制,所以當母基金跌停的時候,在此之前已經有較大淨值下跌的B份額會因為10%跌停限制,無法在價格上充分反映淨值的變化,從而出現極端情況下的連續跌停風險。
-
4 # 聰明投資者
目前國內所謂的槓桿基金主要是指分級基金的B類份額。分級基金的母基金可以分拆成收益和風險特徵不同的A份額和B份額,其中A份額一般會約定一個收益率,而B份額承擔的是餘下的收益和損失,相對而言風險更高。簡單理解就是分級基金的A份額持有人借錢給B份額持有人去投資,B份額持有人相當於獲得了一定的槓桿。
分級B與普通基金的主要區別在於如下幾點:
第一,獨特的獲取方式和較高的操作門檻。一般普通基金可以直接在場外進行申贖,比如各大平臺或者直銷、代銷機構,部分上市基金還可以像股票一樣在場內進行購買。
而分級A、分級B因為只能上市交易,所以只能在場內進行購買。另外,由於是拆分出來的子份額,所以不能單獨申贖,需要申購母基金,然後在場內進行拆分,獲得B類份額。不過目前想要在場內購買分級B或者拆分獲得分級B需要申請許可權才能進行操作,許可權申請需要滿足近20個交易日名下日均證券類資產不低於人民幣30萬元。
第二,收益特徵不同。因為B份額相當於是向A份額借錢加了槓桿,所以B份額持有人獲得的收益和損失都會被放大。
第三,獨特的份額折算機制。為了兌現給A份額持有人的收益,或者當市場連續或震盪下跌時保護A份額持有人不受損失,分級基金會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對基金份額進行折算,普通基金則沒有該項安排。
回覆列表
1.不定期折算風險。不定期折算風險主要針對進取份額。通常在產品設計時會規定,當進取份額的淨值達到或低於0.25元時,將觸發不定期折算,進取份額淨值調整至1元,份額相應減少。
以銀華深證100分級基金為例,該基金規定當銀華銳進(進取份額)淨值低於0.25元時,將觸發不定期折算(下拆)。若當前淨值為0.23元,持有銀華銳進1萬份,下拆後銀華銳進淨值調整為1元,銀華銳進份額調整為2300份。下拆完成後,賬面浮虧約為買入銀華銳進的成本價格與銀華銳進淨值(0.23)之差。
2.套利風險。該風險存在於具有“配對轉換”機制的分級基金,根據規定母基金份額與子基金份額可以根據拆分比例靈活轉換。若子基金的整體溢價率達到一定水平時,套利資金就會先申購母基金份額,再利用“配對轉換”拆分成子基金份額後丟擲。即整體溢價率過高時,子基金份額拋壓增大,子基金價格有回落風險。
3.流動性風險。目前分級基金市場並不活躍,部分基金日均成交金額不足千萬,有可能出現“拋不掉”的情況。因此對於流動性較差的品種,應注意交易規模,謹防流動性風險。
分級基金的除了簡單的買入和賣出意外,還可以結合市場變化和基金條款進行套利交易。在開展套利交易前,分級基金的風險一定要熟記,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資金安全。具體的套利交易方法,我們留在以後介紹。
分級基金除了簡單的買入和賣出以外,還可以結合市場變化和基金條款進行套利交易。在開展套利交易前,分級基金的風險一定要熟記,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資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