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犄角薔薇

    曹操詩歌創作的一大成就,是開創了文人“擬樂府”詩歌創造的全盛局面。借古題寫新事,如《薤露》、《蒿里》,樂府舊辭皆為輓歌,曹操卻用悲涼苦恨之調。

    曹操戎馬拼殺的目的在於建立一個國家統一、人民富足、政治清明、謙讓有禮的美好社會,這種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在他的詩作中也得到了充分展現。他的詩特別能表現出他的個性,有政治領袖人物的宏大氣魄。如《短歌行》,就寫得慷慨激昂、悲壯有色。作者在詩中雖然流露出了人生短暫、壯志難酬的絲絲遺憾,卻並沒有因此而消沉,而把這種失意無著的感受轉化為為國延攬人材的極度渴望之中“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種渴望天下賢能志士相助的急切心情,若非有博大的救國救民的抱負,是絕然不會產生的。文化的濃重影響,君臣之禮在曹操心目中還是佔有一定分量的,應該說他有著出自現實理性的無奈,也有著些許的真誠,在《短歌行》(其一中他反覆地表露了自己的心跡,“周西伯昌,懷此聖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貢獻,臣節不墜崇侯讒之,是以拘繫……後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征伐………齊桓之功,為霸之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車。正而不譎,其德傳稱”。曹操不唯在此中,在其他詩文中也屢屢以周文王、周公、齊桓公自況,甘心以大事小、奉守臣節。

    曹操自知人生短暫,可是完成統一國家的大任未競,不敢有絲毫懈怠。在《龜雖壽》中,他用樂觀進取的精神鼓勵自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幕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他希望自己能夠活得更長一些,即便暮年也應當奮鬥不已,表現了對前途的樂觀和對國家統一大業的必勝信心。

    在他的詩歌裡,對未來社會的美好圖景也進行了精密設計。如《度關山》一詩:“天地間,人為貴。立君牧民,為之規則。車轍馬跡,經緯四極。黜陟庸劣,黎庶繁息。於鑠聖賢,總統邦域”,他認為民是重要的,但也需要明君管理,更需要社會制度和法律來約束。他要像古代明君那樣,巡行四海,罷黜庸劣,任用賢能,使生民繁息,使天下國家一統。這不僅是對一種開明政治制度的美好向往,也是曹操治亂興國的指導思想,更是他為之奮鬥的人生理想。

    “路無抬遺之私”、“囹圄空虛,冬節不斷”,曹操為未來的社會描繪了一副動人的美好圖景。這在當時的動亂時期,在漢末社會大破敗的現實背景下,對廣大人民來說具有無窮的誘惑力和號召力,具有鮮明的進步意義。

    在人才選拔的策略上,他主張“唯才是舉”,打破土族豪門的小圈子,擴大了人才選拔的範圍。他頒發了不少的法令,光是求賢令就有210年的《求賢令》、214年的《敕有司取土勿廢偏短令》、217年的《舉賢勿拘品行令》三部。 其中210年的《求賢令》最為有名,“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

    建安五年,官渡之戰大捷後,他一舉打敗最大的對手袁氏集團。 202年5月,袁紹病死於鄴城。204年2月,曹操出兵直搗鄴城,並打敗袁尚的援兵,這一年他已50歲,在巡視鄴城時,寫下《卻東西門行》;206年,曹操西征高幹,行軍途中,寫下了《苦寒行》。這兩首詩是曹操軍旅征戍之作的典型代表。其中《苦寒行》寫道“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冬天、行軍太行山、羊腸小路、北風落雪、虎豹熊羆,寫極行軍路上之艱苦。接下來“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擔囊行取薪,斧冰持做糜”。夜幕陶臨,人飢馬渴、疲憊不堪之際,尋找柴草、鑿冰做飯、野外露營何等艱辛。詩人不禁感慨“我心何怫鬱,思欲—東歸”,末尾“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詩經·東山》,進一步加強了詩篇的悲涼色彩;同時又以周公東征的勝利來暗示或祝願此次北代能大獲全勝,使悲涼的詩歌中似乎透露出一線亮色。此詩感隋直露,富有感染力,是“吟詠性情”的建安詩風的具體表現。

    總之,曹操詩文都是緊扣著個人的身世,經歷和體驗來反映他的時代。大都寫出實境實情,具有很高的真實性。讀曹操的詩文就宛如讀了一部簡明的漢末史,興旺大事,歷歷在目。可以看到一些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從而具體地感受到時代脈搏和心聲。也為我們直接提供了作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的若干思想觀點、政治主張、社會理想以及人生態度等各方面的資料,讓我們遠隔千年時空,卻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曹操一世英雄的才幹與魄力,栩栩如生地感受到曹操熱血男兒的真情與氣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瓷器的發源地是那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