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康運動中心馮春雷
-
2 # 向日葵媽媽育兒
首先,孩子粗心馬虎,也不全是孩子的學習態度問題,與他的生理發育也是有一定關聯的。
其次,表面上是孩子粗心馬虎,實際上是孩子不會。
再有一種情況需要注意,那就是孩子心急,沒有仔細看清楚題目要求。孩子心急,看得著急、看不全題目的這些情況也不完全是孩子的態度問題,也可能與孩子的視覺能力發展也有關係,所以我會陪孩子做一些視覺能力的訓練。
如果是態度導致的我會放手讓孩子去承擔粗心馬虎的自然後果。
-
3 # 家有小學娃
謝謝邀請,孩子出現粗心的普遍現象是:符號看錯,加看成減,減看成加;題目只看一半;讀書漏字,多字,跳行;作業漏寫等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家長第一反應是孩子馬虎,不注意造成的,學習後,我知道了,孩子出現粗心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引起來的,下面來說下粗心原因和如何改掉粗心的毛病?
出現粗心的原因分析 1.學習能力失衡聽知覺和視知覺是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習活動中用得最多的就是聽知覺和視知覺,聽知覺直接決定了孩子在課堂上的聽課效率,而閱讀和寫作業離不開視知覺的發展,視知覺能力沒有達到同齡人水平,表現在視覺集中度差,容易出現加字、減字或跳行現象;視覺分辨發展不足,容易出現讀錯字;視覺記憶和理解不佳,造成閱讀不暢;視覺動作不良,寫作業就慢。因此孩子出現粗心的問題,家長們不要一味地責怪孩子,更多地要從孩子的學習能力方面查詢原因
2.做事無條理,隨意慣了丟三落四、缺乏條理、缺乏堅持到底的孩子,在學習上往往容易出現粗心的問題。如果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怎麼能把學習安排的有條有理,養成良好的做事習慣對學習有促進作用,往往會產生事伴功倍的奇效。
3.注意力不集中粗心與注意力有密切的關係。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視知覺把收到的資訊傳遞到大腦進行分析時,資訊會受到干擾,就容易出現錯誤、遺漏或遺失,從而導致粗心問題的出現。研究表明,大多數在走路前沒有充分爬過的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學習中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身體的協調性差,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動
4.知識點掌握不好孩子出現粗心的原因,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所學的知識點掌握的不勞,看似孩子學的都懂了,但是讓孩子具體講解下,孩子又講不明白,如果課後再不進行復習鞏固,孩子又對學習敷衍了事,差錯就會越來越多。
5.思維能力造成的審題不明有的孩子思維單一,逆向思維能力弱,會遇到困難;還有的孩子,題目都理解,但在閱讀的時候,一掃而過,沒有按照題意的要求去做,而是按照自己的習慣性理解去做,沒有發現題意中的一些細節,如題目中“至少”,漏讀了,那整個意思也就不一樣了。
如何糾結孩子的粗心 1.強化孩子的責任心責任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可以說如果沒有責任心,對什麼事情都敷衍塞責,馬虎了事,必然做不好。有了責任心以後,才會謹慎從事,細緻認真,不敢有半點兒懈怠。首先家長要求孩子的事情,家長也要做到,如按排一些家務,如負責掃地,拖地,洗碗等,如果幹的好,給予表揚,如果幹的不好,就要重新來過,直到幹好為止
2.有計劃的做事在家庭中做什麼事情都要儘量有規律,不要打破“陳規”,家裡的擺放要整齊,如孩子的玩具,玩過後,要放到固定的位置,透過養成良好的做事習慣,並把它轉移到學習中,就能夠有效地減少各種粗心現象。
3.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學習,家長都會把電視機開著,或者開啟手機看影片,這些做法都會造成對孩子的干擾,使他不能集中精力去學習;有些孩子寫作業,是邊寫邊玩,養成了一心二用的不良習慣,這樣做作業的效率會差很多,速度慢,錯誤率高。另外在孩子玩樂的時候,也讓要求孩子集中精力,充分釋放孩子玩的天性,做到勞逸結合,讓孩子明白,集中精力做好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4.家長要保持耐心對孩子粗心的這個毛病,我想很多家長都體會過,也很心急,我也是一樣的,我兒子也粗心,以前我認為孩子的粗心就是孩子馬虎,不注意引起的,現在我明白了什麼原因,我自己也是比較粗心的一個人,所以怎麼能要求孩子不粗心,只有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孩子,真的是這樣。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
4 # 贏在數學
作為有十幾年教齡的老師,一句馬虎成了很多學生的藉口,對於馬虎家長和老師要幫助學生深入分析,簡單總結以下幾步:
1.看是不是計算出問題,這類學生只要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再加上老師方法指導,很容易把分數提上去。去年我高三一個學生,他的基礎知識很好,每次解題思路也對,但就是拿不到高分,經過我仔細分析他試卷發現,他的計算能力很差,有時竟然能把2-4算錯了,針對他的這種情況,先讓他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再採取一些措施幫助他改正,最後學生取得了很好成績。
2.看是不是知識點有漏洞,這類學生知識點不牢固自己覺得什麼都會了,哪個知識點不會就補哪裡。3.看自己解題思路和老師是不是一樣的,我只有這樣分析,才能對症下藥,找到馬虎的根源,真正實現不再馬虎。
-
5 # 茶戲人
那麼,是什原因導致了孩子粗心呢?
我總結了以下原因:
所學知識不能熟練、精準掌握,運用起來,張冠李戴。缺東少西,本是乘法卻用除法,本是用"事半功倍"卻用"事倍功半"意思截然相反!
上課不認真聽講,下課不認真複習,對不明白的問題,擱置腦後,久而久之,所有知識都混為一談,沒有頭緒,作業也就一攤糊塗了!
現在普遍存在,孩子做作業時,帶著耳機聽著歌,划著手機看直播。本是"小明"寫"小瓜"還時不時問爸媽,"選對了吧"。(哈哈,這不是百萬英雄嗎?)。這樣不粗心才怪呢!
現在的孩子都比較怕麻煩,遇到複雜的問題,不願去動筆寫寫算算,而是圖省事,上網找答案,和貼上複製。時間久了,計算能力差了,字都不知道怎麼寫了!自己做作業或考試時全是錯錯錯!
家長朋友們,我想,這應該是孩子粗心的真正原因!找到了原因在哪,對症下藥,也就解決孩子粗心問題!
家長朋友,你們還有什麼好辦法,請也告訴我,分享給我,好嗎?
-
6 # 陪您培養優秀孩子
關於造成孩子粗心馬虎的原因我在之前回答家長的問題裡面已經詳細講解了一遍,這裡我再次分析一遍:
第一、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造成孩子粗心馬虎最大的一個原因;很多孩子做看書或者做作業時東張西望,坐不住等,大人往往就說這個孩子粗心馬虎,其實這個主要是由於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導致的。
第二、孩子能力問題;當孩子的能力達不到家長或者老師的要求的時候孩子往往會表現的粗心馬虎,比如一個六歲的孩子他的能力標準是要記住5個圖案,但是這個孩子只能記住兩個或者三個,跟別的孩子一對比,他的自信心就會受到打擊,這個時候他也會表現的粗心大意。
第三、孩子知識點的掌握不夠和思維的定型等;當孩子知識點掌握不夠時就很容易犯錯,看似會的題目老是出錯,這個時候大人就發現孩子粗心馬虎。孩子的大腦尚未完全成熟,他的思維方式有時候比較定型,會侷限他做事的方法,這個也是導致孩子粗心馬虎的一個原因。
分享完造成孩子粗心馬虎的原因之後,那麼我們再來回答改掉孩子粗心馬虎的毛病這個問題上,要想改掉孩子粗心馬虎的毛病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從多方面來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前庭發展不好我們就要多訓練前庭,孩子如果經常被外界打斷我們就要保護孩子注意力,如果孩子之前接觸到的電子產品太多我們就要儘量讓孩子遠離這些電子產品,透過這些方面來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注意力好了他粗心馬虎的毛病自然也就會改善了。
第二、提升孩子的能力;孩子的能力如果得到了很好的提升,那麼做作業或者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的時候他會更加自信,他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孩子也就不那麼容易粗心馬虎了。
第三、加強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適時的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以及多和孩子進行思維訓練,孩子粗心馬虎的毛病也會有所改善。
總之,我們找到孩子粗心馬虎的原因,然後針對性訓練,再適時的溝通引導,孩子粗心馬虎的毛病就會慢慢改善。
回覆列表
提問:怎樣解決孩子老粗心的問題呢?
回答:如果你指的是學習上的粗心,若孩子不大,恰恰應該是從生活、遊戲中的細心來入手,在生活中來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如果你的孩子已經比較大了,尤其是初高中生,我以前專門研究過這個小課題,簡述一下供你參考。
行為習慣上的粗心可以透過如下方式來改正:
1.“規範——細化計算——週期保持”。
規範指的是答題格式與步驟的規範,答題中的粗心往往是由“眼高手低”造成的,因為想、說、寫是不一樣的。具體的訓練的方法如下:把課本或者參考書的例題當作習題來做,自己按個人的理解一步一步地寫清楚,然後再和答案進行對照,找出自己寫得不完整、冗長、不準確的地方,並用紅筆把它圈起來,並思考答案中為什麼要這樣寫?經過這樣的質疑和修正,加深了印象,避免下次出現同類情況。這樣的做的目的,就是要透過反覆的訓練,使我們能夠熟練運用規範、標準的學科語言和解題步驟和老師或讀者進行“交流”。
2.訓練運算的準確度。
不用或少用計算器。計算器使用過於頻繁,一方面淡化了對算理的認識,另一方面導致計算能力急劇下降。所以,為了提高我們運算的準確率,平時儘量少用計算器。
規劃使用驗算紙。難算紙並非越隨意越好,中、高考中很多孩子出現的時間夠問題,多由二次運算引起,而二次運算出現的原因直接和平時使用驗算紙的習慣有關。考試中的表現,就是你平時的表現!
在運算的過程中,不跳步,少心算。
3.對運算錯誤進行專項整改。
設立專門的糾錯本,把錯題進行接力。把在平時作業、試卷的因為粗心出錯的單獨整理到一個本上,給自己設定一個“治療”方案。比如,錯一道再加倍罰自己做兩道同類的問題,當這個本上的粗心出錯的題接力拉得越來越長的時候,心理上的壓力會讓你非改不可了。
“零缺陷”測試。規則:隨機選擇兩道題,限時幾分鐘內完成,每題只做一遍,不能檢查也不能修改,每題得分只有兩檔,要麼是0分(有任何錯誤都是0分),要麼是50分(必須無任何錯誤)。對於你會做的題或看起來非常簡單的題,你竟然得0分或50分,拿不到100分,這對內心的衝擊還是非常大的。
在平時的作業和考試中不用橡皮或膠帶紙。這是日本著名教育學家系川英夫透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治療”粗心的方法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粗心的問題不是經過簡單幾次的訓練就可以克服的,所謂週期保持,就是要在一定的時間內不停止地訓練,直到形成新的習慣為止。在心理學上的實驗表明,這個時段大約需要3周。
對於思維上的粗心,往往表現為“對而不全”。除了前面提到的格式、步驟上的規範化訓練外,在平時解題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解題的第一個環節和第四個環節,即審題和反思與回顧,尤其是解後的反思與回顧環節,它能拓寬我們思維的廣度,深化思維的深度,促使我們思考問題嚴謹、周密,甚至滴水不漏,提升我們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