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雖然目前美元是世界儲備貨幣,也是國際交易時的通用貨幣,但是它距離失去這地位還有多遠?
2
回覆列表
  • 1 # 小鴿子看世界

    美元正在逐漸失去其世界儲備貨幣的統治地位。這不是我的觀點,而是事實。

    是的,美國現在欠著一屁股債;確實,美國面臨許多威脅;美國的經濟也的確正在發生變化。

    但是,首先你要記住,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實力。

    好吧,我們現在再回到你的問題,美元正在失去其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

    要想完全瞭解當今社會的貨幣的運營,你必須知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其特別提款權。

    下面是特別提款權的定義,這是直接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官網上摘下來的:

    “特別提款權是一種國際儲備資產,最早於1969年由國家貨幣基金組織發行,是分配給成員國的官方儲備。截止2016年3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創造並分配成員國2041億特別提款權,摺合2850億美元。特別提款權可以自由兌換成貨幣,其價值由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這四種貨幣構成的一籃子貨幣的當期匯率決定。”

    哦,我還省了一句話,因為我想特別強調一下:

    “貨幣籃子將收納第五種貨幣——人民幣,該決議自2016年10月1日生效。”

    新的貨幣籃子是這樣的:

    美元佔41.73%,2010年美元佔41.9%;

    歐元佔30.93%,2010年歐元佔37.4%;

    人民幣佔10.92%;

    日元佔8.33%,2010年日元佔9.4%;

    英鎊佔8.09%,2010年英鎊佔11.3%。

    從上面的表格我們可以看出來,美元丟失的“市場份額”相當小,歐元、日元和英鎊才是損失較大的。

    但是,事實也表明美元確實是失去了一些地位。

    下一個列入貨幣籃子的貨幣將於2021年9月30日公佈,有可能會是盧布嗎?

    現在,至於美元正在失去其交易通用貨幣的地位,我們可能離那天還很遠。

    其實沒什麼可驚慌的。事實上,這創造了很多機遇,畢竟變化總比停滯不前要好。

  • 2 # 一起欣賞園藝

    農村的土地確權以及城市的國企改革。

    國企改革正在進行,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正在推出,結果還要觀察。

    而農村問題,可以看下這篇文章,很有啟發性。

    作者路乾;中央財經大學助理教授,美國馬里蘭大學經濟學博士。

    原文來自FT中文網

    中國城鄉之間的持續差距是一個事實。去過農村的人,會有這樣一個感受,農民很樸實,但農村比城市落後太多。在中西部地區,這樣的感受會更強烈。有些房子外觀看上去不錯,但室內空蕩無物,僅有簡單破舊的傢俱,汙水直接排到地下,解手還得上茅房。

    城鄉之間的物質差距直接導致了教育差距。據2014年教育部《中國教育概況》介紹,初中階段具有的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城鄉之間相差14.5個百分點。小學階段的大專及以上學歷教師,城鄉之間相差9.2個百分點。那些在農村長大的孩子,缺乏好老師,也見不到外面的世界,沒讀完中學就輟學,更別說考大學了。

    城鄉差距導致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湧入。城市裡的生活成本比農村高很多,但農民依然要留下來。農村人口越來越少,只留下一些老人和兒童。農村留守兒童約2075萬人,約佔農村在校生的30%。農村的生活條件、居住條件、教育條件、醫療衛生條件,與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農村給人的印象仍然是貧窮。

    近年來,從統計資料上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有縮小的趨勢。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119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422元,城鄉收入比為2.73:1,比2009年的3.33:1減少了許多。但是,城鄉收入差距的絕對值依然很大,是19773元,比農民收入還要多。

    輿論傾向於認為,城鄉差距的根源是國家向農村的投入太少。但實際上,僅從2008年至2013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累計5.85萬億元。加上地方的配套投入,國家向農村投入並不少。社會各界的投入也不小。十多年來,有不少大學生畢業後去農村創業、支教、當村官,但農村的發展變化比城市要慢很多。

    結果是,農業補貼了,牆面刷了,道路修了,田埂拆了,農田連片了,學生下鄉了,不少地區的農村依然比城市窮太多。靠增加向農村的投入來發展農村,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城鄉差距的表面原因,是農村以農業為主,而農業是不賺錢的。多數地區的農業,包括部分地區的家庭農場,主要依靠補貼維持。種地的農民多在五十歲以上,而他們的子女願意在城市生活。年輕人不願意種地,一是因為種地是體力勞動,非常辛苦,二是因為城裡有更豐富的物質和文化生活。

    城裡有更好的教育,更多的資訊,年輕人能學到更多知識,對他們有巨大的吸引力。那些能留住年輕人的農村,要麼靠旅遊,要麼靠工業,早脫離了農業。

    城鄉差距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國對農村功能定位的計劃經濟思想。計劃思想在三農問題上的體現,是將生產結構與區域聯絡在一起。城市的定位是發展工商業,而農村只能發展農業。比如,有觀點認為,“農村不是搞建設的地方,農村主要有兩個功能,一是提供農產品,二是提供生態環境產品,這才叫農村。農村的建築,是農民自身的生產和生活所必需的。”

    也就是,在國家的意識形態中,農村的功能就是生產糧食,保證“萬一”打仗時可能出現的“糧食安全”問題。農村的房屋,是為農民生產糧食提供居住服務的。在有序的安排下,農村和農民是為整個國家機器服務的一個部件。讓農村依賴農業,農業不賺錢,農村這個部件就會一直貧窮。

    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下,中國製定了嚴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既然農村是搞農業的地方,就不能隨便讓農村搞建設。農地要轉為建設用地,既有多年的規模控制(十五年的土地利用規劃),也有年度計劃控制。根據計劃分配的土地權利資源,卻又是極不公平的。計劃下達的農轉用指標,實際分配的方式,是按行政級別層層下發。

    指標到了縣一級,絕大多數分配到開發區、或用於新城建設,很少到鎮一級,更別說到村莊了。缺少指標,農村就沒法建廠房、客棧,搞不了工業和旅遊業。一些鄉鎮和村莊為了發展,擺脫貧窮落後的困境,只好為農民建樓房,讓農民上樓,把騰出來的土地用於發展。

    農民上樓,配上基礎設施,一方面改善了農民的居住和生活條件,另一方面也為農村發展騰出空間,一舉多得。其弊端是,對於少數依賴於農業的年長農民,種地不如以前便利了,農具沒地方放了,有一個適應過程。可是,在用途管制加行政分配指標的約束下,不這樣做,地方發展又能指望什麼呢?眼看著農村繼續破敗下去嗎?一些學者專家批評地方政府讓農民上樓的行為,但沒認識到,正是計劃管理指標的制度,在迫使農民上樓。

    更大的問題是農村土地市場的缺失。農民沒有完整的土地產權,導致市場制度建立不起來。市場制度的完善,是一個過程,需要政府、中介、買賣雙方在長期的互動中累積制度建設的知識。城市的國有土地已建立了一套市場交易制度,積累了一系列市場交易的知識。

    但中國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是沒有市場的,這就導致了抵押、評估、中介、仲裁等大量市場功能的缺失。市場的缺失,背後是農村產權的缺失。現行制度規定,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包括農民的宅基地,不準入市交易。中介公司、評估公司、金融機構、法院也不願意為農村土地房屋提供市場服務。

    農村蓋的房子,出租或出讓給城裡人,被稱為“小產權房”,不但得不到產權保護,還面臨罰款、拆除的風險!產權與市場殘缺的思想根源,依然是農村土地農用,農民要為了保護“糧食安全”做出犧牲。

    近年來,除了上述計劃經濟的思維,部分學者又為農民的產權殘缺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撐。一種理論認為,宅基地是農民的住房保障。這種觀念認為,“過去,農民窮,買不起商品房,因此給他無償提供一塊土地,至少可以在上面蓋個房,有容身之所。沒錢的農民可以搭個茅草房,有錢的農民可以蓋個小洋房。這項制度僅限於本集體內的成員,原則是一戶一宅。農村的宅基地是保障性住房的產物,並非商品。

    法律規定,農民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有佔有、使用、收益三項權益,而宅基地使用權只有佔有、使用權,沒有收益權。”也就是說,他們認為,宅基地之所以產權殘缺,是因為宅基地是農民的住房保障,剝奪產權是為了農民好!

    這種理論沒有認識到,一刀切的宅基地政策,忽略了農民對宅基地多種用途的需求。一是解決不了燃眉之急。有一些農民著急用錢,看病或供孩子上學,但房子沒法抵押貸款,也賣不出錢,沒法解決緊迫的困難。二是有不少農民在縣城裡買了房子,不需要農村的宅基地作為住房保障。三是農村土地與房屋無法作為農民保值增值的財產。

    有些農民希望將農村的房子賣掉,換取城裡更好的住房,但他們的房子賣不出價。城裡人剛參加工作,一開始買不起大房子,先買個小房子,伴隨收入的積累和房價的上漲,再拿小房子換取大房子。住房作為一種可以保值增值的資產,抵抗通脹的壓力。但農民雖有房子,卻不能出讓,不能以房換房。

    通貨膨脹與城市的房價在逐年提高,農民只能依靠辛苦打工賺來的工資買房,失去了本可以利用房產增值來進城換房的機會。在發達國家,有一塊土地就是財富。但在中國不少農村,農民有了土地住房,卻要花錢維護,成了負資產。不少農民自願放棄農村的住房,大量的宅基地和住房閒置和廢棄。

    宅基地是作為保障還是作為商品,應該由農民自己來決定。家家戶戶的情況不同,有的農戶不需要宅基地作為保障,就不應該用政策來限制他們的財產權利。試想下面的對話:”農民說,我想賣宅基地換城裡的房子。

    你說,不能換,宅基地是你的保障!農民說,我想賣宅基地為父母孩子治病,你說,不能換,宅基地是你的保障!農民說,我想賣宅基地,擴大生產致富。你說,不能換,宅基地是你的保障!”不懂金融卻要代農民理財,不是很荒唐嗎?

    部分學界人士還為現行制度提供了另外一套理論支援,那就是資本下鄉會導致土地兼併,農民流離失所。學者們忽略的,是這一套理論所基於的歷史是農業社會,農民附地而生。但在現代工商業社會,農業不賺錢,農民不想種地,他們寧願拋荒,也要不斷往城裡湧。種地不賺錢,如果取消補貼,不會有多少企業願意下鄉。

    企業下鄉,帶去的不是資本,而是知識。企業下鄉帶去了技術、管理,和商業世界的知識。這些現代科技與商業知識正是農民所匱乏的。我調研過的河南土地流轉案例,企業剛去農村流轉土地時,村民比較樸實,要價比較低。

    但伴隨與企業員工的接觸增多,農民獲得了更多的市場知識,再轉讓土地時,農民學會了討價還價,要價越來越高。農民也在為下鄉企業工作的過程中獲得了技術、組織等知識。這些知識,正是農民變為市民,融入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企業下鄉,不是資本下鄉,而是知識下鄉。

    城鄉差距的持續,是一件沒有道理的事。我去過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農村,那裡的農民住小別墅,生活物資豐富,汽車、現代化電器、現代衛生設施一應俱全,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與美國首都華盛頓郊區的居民相差不大。發達國家的土地市場比我們發達,大公司比我們多,但他們的農村也比我們富的多。農民有地而貧窮,城裡人沒地但富裕,這種不合常理的現象,根源在土地制度,是土地產權和市場的殘缺。

    十幾年來,國家在解決“三農問題”上可謂投入不菲,但要真正解決“三農問題”,還需要從觀念、制度入手。需明確,實事求是的看,中國的經濟結構已發生重大調整,工商服務業是主體,農業已不在是基礎。既有的土地制度,阻礙了工商業從大城市郊區向農村和內陸地區的遷移,推高了企業的生產和交易成本。計劃配置土地指標的制度,以及對集體土地入市的限制,已不再適應經濟結構轉型的需要,極大的制約了農村發展、農民致富。

    政策制度的實際效果,終究要靠農民來評價。一位在河北工作二十多年的鄉鎮書記說,十多年前還研究國家關於“三農問題”重要的政策檔案,而現在,他已經不再研究了。

    更多經濟學知識現貨原油、瀝青、銅、白銀,天然氣投資諮詢瀟灑老師微/信:lcx0699

  • 3 # 扭矩MAX

    什麼是儲備貨幣?能夠作為保值功能的貨幣都可以成為儲備貨幣,其功能就是財富儲備。一個國家自己的貨幣如果足夠保值,不會貶值,那麼這個國家就不需要儲備外幣以儲存財富。它儲備本幣就可以。

    有人說那麼這個國家對外貿易用什麼貨幣呢?本幣別人不認吧?

    這個問題只有華人這種國家嚴格管控外匯的才問得出來。世界上如中國這樣不論你買外匯還是賣外匯,對手都是央行,而這些買賣的頭寸盈餘,被央行叫做外匯儲備,的情況並不多見。那麼其他國家貿易用外匯怎麼辦呢?很簡單,去外匯市場換就是了。本幣外匯價格由市場買賣決定價格,也就是匯率。就連這個國家儲備的外幣,也是在這個外匯市場用政府收入換來的。

    那麼為什麼很多國家用美元作為外匯儲備呢?原因很簡單,美元的購買力在長期看,相對於其他國家貨幣,包括本國貨幣更能保持購買力。同時,美國的經濟體量足夠大,能夠支援這種儲備,也就是說美國有足夠的產品換這些美元。

    那麼美元何時結束其作為儲備貨幣的角色呢?目前看,基本上可能性不大。儘管很多中國所謂愛國者希望美國儘快崩潰,但是事實是美國一直控制的很好。美元在不斷髮行嘛?是的,但是美國的經濟也在不斷增加。有一個數據,m2與gdp的比值,這個資料說明一個國家貨幣總量和這個國家經濟總量之間的比值。在很多人印象中,我們中國經濟在蒸蒸日上,貨幣超發遠低於美國,經濟健康程度遠高於美國。但是我們看看中國的m2是多少呢?大概140萬億,gdp呢?60多萬億。也就是中國印了兩塊錢,投放到市場上後,只運營出一塊錢的經濟。而美國是多少呢?0.7。

    從這個資料我們就能看出美國經濟相對我們覺得健康的中國經濟來說要好得多。那麼中國政府會不會繼續以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呢?跟RMB相比,美元顯然更值得儲備。

    那麼跟歐元比呢?歐元從發行之初對美元的2:1到現在接近1:1,貶值這麼多,誰當初儲備了歐元算是賠大了,後面怎麼決策,讀者都能做出來了,對吧?

    另外一個可能替代美元作為儲備的是日元,而日元被國際儲備恐怕中國更加不會高興。

    那麼黃金呢?黃金的價格波動太大,類似歐元,更關鍵的問題是,當一個國家需要錢時,美元,日元,歐元都能直接用,而黃金則需要大批次拋售,這個拋售動作會直接將黃金價格砸低。前蘇聯解體時,俄羅斯拋售黃金解決財政困難,91年金價60一克,你能想象嘛?

    所以美元在可預見的未來,會繼續作為國際上的儲備貨幣存在。

  • 4 # 荷蘭豆彭

    美元霸權的維繫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是政治,軍事,文化,產業基礎,金融能力。等等的綜合。任何系統天生具有混亂和崩潰的傾向,系統構建具有上升,平臺,下降至崩潰的過程。在金融霸權這件事上,極多的基礎變數意味著平臺期比想象的長,但過了臨界點後急劇下降的速度也超過想象,而且也不會想想象的那樣進入一個稍低的平臺。通俗講爬的越好,摔得越慘。

  • 5 # 識達天下

    粗略估計會很久,以國際貨幣為定義來說至少美國霸權無人超越,美元地位將無可動搖。從目前國際形式看唯一有希望挑戰美國軍事霸權的就我們,從歷史經驗來看當新興國家軍費超越老牌強國達到其四倍或20年後,其軍事實力才能超越對手。以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形式10年後經濟總量超過,美國沒有問題。以中美軍費站經濟總量比例來看,是美國的一半,也就是說差10年。

    由此可看出,美元國際第一通用貨幣霸主地位20+10+10=40年內沒有人可以撼動。(當然這要排除不可抗因素,比如美國解體,世界大戰爆發,彗星撞擊地球等等)

  • 6 # 蓉城草根財經

    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還能夠撐多久?現在提這個問題太早,雖然說美國現在並不是如日中天,面對許多競爭者,但還是唯一的超級大道,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近三分之一,目前沒有國家可以取代,而且凡是加入sdr的貨幣,都有資格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美國就是那一天被別國取代了現在的經濟地位,也並不影響它還是國際儲備貨車。英國曾經是不落帝國,國際金融中心,現在衰落下來,不但被美國超越,在歐洲被德法超越,在亞洲被日本超越,中國超過,甚至被它以前殖民的印度超過,英鎊還是不影響它是國際儲備貨幣。美元作為長期的國際儲備貨幣這是肯定的,除了那一天美聯邦解體,或者被某個國家爆了幾個核彈,這個問題都沒有疑問。美元現在是國際主要儲備和結算貨幣,這個地位能不能夠撐得住,這個問題才是應該問的。我就來回答這個問題。

    1944年佈雷頓森林會議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以來,美元國際儲備結算貨幣的地位就沒有動搖過。美元之所以在佈雷頓森林體系確立這個國際地位 ,是因為那個時候還是金匯兌本位制 ,國際儲備結算計價的是黃金。由於美國控制了世界百分之八十的黃金儲備,美元是唯一可以替代黃金的貨幣。當時美國把美元匯率固定在黃金身上,一盎司兌換35美元,美元等於是紙黃金。這個價值被美國財政部承諾,所以被國際間信任。該體系一直維持到1971年,最後由總統尼克松宣告廢除。

    美元為什麼不再緊盯黃金?這是因為金本位時期貨幣的發行量,必須對應著有多少黃金來的。我們央行也好,美聯儲也好,發行的貨幣在資產負債表上都是債。為什麼是債呢?因為持有貨幣的人可以隨時向美聯儲或者財政部換回貨幣示意的等量黃金,就是說,這貨幣是你美聯儲開給我借我黃金的欠條,我可以隨時取回來。資產負債表是平衡的,有多少債就應該有多少資產,發行多少貨幣就應該有多少黃金,不然人家要債,你拿什麼還?這樣的原因才有人信你這貨幣的價值是真的。實際上美元上面就印了一排小字,作了這個承諾。

    金本位時期發行貨幣受到黃金儲備的約束,但是經濟的發展增長又超過黃金的開採儲備增長。市場對貨幣的需求超過貨幣發行量,容易造成通貨緊縮,損害經濟。我們也容易理解,資金緊張的時候,企業貸款困難,一定對經濟有影響的。

    隨著經濟的增長,市場對貨幣數量的需求不會停止不動,市場對貨幣數量的需求有自身要求,它不可能按照黃金開採量的約束條件去滿足它,所以廢除金本位是必然的,有一些人批評廢除金本位的美元是通貨膨脹的罪魁禍首,因為不錨著黃金的貨幣可以任印多少就是多少,貨幣真正的價值在哪裡呢?確實也這樣,現在美元發行貨幣對應的資產是財政部發行的國債,國債本來就是債務,是政府要依靠稅收來償還的,現在美國政府累集了近20萬億美元債券,債務償還不了,這美債就如同一張廢紙,你想這美元信用應該多廢,你想這美元的價值在哪裡?實際年年貶值的美元,有人會拿它長期去儲藏嗎?可是,美國廢除了金本位以後,貨幣貶值了許多倍,居然美元地位並不動搖,國際還是拿它作為主要結算貨幣,拿它儲藏的人沒有什麼減少,這是不是很奇怪?

    我認為有三個原因,一個原因是國際商品 交易傳統上以美元計價交易,幾乎所有國家都接受它使用著它在國際間購買商品的時候用美元結算,其它貨幣不接受或者接受度低,或者使用不方便,逼著大多數國家都要儲備美元,沒有美元儲備要借美元。美元儲備不僅僅代表財富,還代表進口準備,除了不需要外匯的美國,國際上把外匯儲備能夠支付三個月進口作為一個國家金融安全的標準。美元代表的是國際公認的購買力,選擇儲備外匯,當然首選美元。

    實際上,結算遠比儲備重要,沒有結算功能就沒有儲備功能。結算,就是能夠用這個貨幣作為計價標準,並且使用這個貨幣作為支付購買,美元能夠在世界上普遍儲藏,就是基於它在國際上是普遍使用的結算貨幣。人民幣也納入了sdr,為什麼沒有成為重的儲備貨幣?就是它在國際上用作結算貨幣的國家和商品很少,人家儲備你這種貨幣使用起來不方便。

    第二是財富必須要載體,美元雖然有貶值趨勢和風險,但是它熊國際少有比它更牛一點的貨幣,矮子中間選擇高子。美國從國力科技經濟來講是世界發達國家相對好的國家,經濟增長比其它發達國家好,美元現在的信用綁在財政收入上的,因為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的資產除了黃金,就是國債,國債能不能夠還?要看經濟有不有增長,有增長,稅收就能夠增加,還起來就無憂。實際上,美元貶不貶值與美元發行貨幣究竟是黃金還是債券作為對應資產沒有太大關係,美元是國際結算清算貨幣,如果我們把世界也看成國家,世界上商品的交易和資本交易是需要貨幣的,那麼,世界是不是應該發行一種供交易使用的貨幣?美元實際上就做了世界貨幣,美國印刷的美元有一半都在供應國際結算和資本清算使用,它發行量的供應不但要滿足它國內使用,還要滿足國際使用。美國加息美元迴流,讓國際上造成美元流動性緊張,這恰恰造成美元升值,所以這也讓儲備美元變得有價值。就是說,看美元的儲備價值,是不是貶值,不是看著美國是不是在超發貨幣,美國政府的負債。如果國際結算很資本清算現在沒有貨幣能夠取代美元,美元的價值就不是完全由美國自己決定,美國印的貨幣並不完全在國內使用,他被別國長期儲藏本身需要貨幣去滿足,美元流出美國本來就要利用負債,所以債務也不會完全影響美元價值。什麼能夠影響美元價值?是國際流動性,長期看,美元國際流動性不足是一個長期狀況,流動性稀缺,價格就是堅挺的。

    第三個原因是利率水平,就像我們選擇理財產品一樣首先要看利率,相對大多數發達國家的低利率水平,美國的利率水平算不錯的。

  • 7 # 臨港峰

    只要美國的經濟總量是世界第一,就永遠是世界主要儲備貨幣之一,即使中,印二國各超過美國經濟總量也成不了大氣候,因為經

  • 8 # 無癌村

    看中國什麼時候有能力動手,現在的美元不光被中日世界第二第三大的經濟體支持者,還有其他大部分國家支援,如果沒有這些國家支援美元,也許美國跟前蘇聯一樣,陷入無法解決的難題,感覺現在急的不是華人,而是美國在上躥下跳,也說明美國真正感受到了威脅。

  • 9 # 北大記著

    美元馬上到頭了!

    美元就是紙,他用紙收割世界財富!在疫情和經濟緊縮面前,他用紙收割世界財富。那麼世界其它國家就會財富蒸發。社會矛盾加重。

    普京說了現在就如同二戰前期。矛盾重重!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她都日子混不下去,要用紙收割世界財富。那麼其它貧困國家更是貧富差距鴻溝,貧富差距擴大化就會面臨社會瓦解風險。前兩次世界大戰就是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化,社會矛盾激化引起的戰爭!

    美國用美元收割世界財富救他自己等於抱薪救火。一但燃起戰爭。世界拋棄美元,美元時代徹底結束。美元迴流美國,物價暴漲要了命。一下子上百年勞動成果全部蒸發!

    美元收割世界財富有一利,也有一弊。只要全世界同時拋售美元,美元流回美國,美國建國以來,所有人勞動成果全部蒸發!因為美元全世界儲存迴流美國。回去的紙。他的財富被掏空!他也就玩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很忙的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