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angJulian
-
2 # 素問素顏
不會
社會的發展有他的客觀規律,如果某項東西出現會破壞平衡的話,人們會糾正這種失衡。
雖然說很多人工智慧會替代一些人的工作,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無事可做(你可以建工機器人啊,手動滑稽)
人工智慧的出現是為了促進社會進步,而不是遏制社會發展如果某些人想透過人工智慧進行統治或者是謀取暴利,那是不可能的。
看似現在人口很多,人口基數龐大,但這並不是遏制經濟發展的原因。限制人口的是科技,因為物質不夠豐富才導致人口需要控制的。
人工智慧的出現說不定可以促進人口增長。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汽車未出現之前,人類的交通工具多為馬車、牛車、腳踏車等,也因此,汽車的到來使得這些車伕不僅擔憂,自己會不會因此失業。而恰恰相反的是,汽車的出現不僅沒有讓他們失業,還使得這些人的工作環境更為舒適,不用擔心風吹日曬,這些人,我們現在稱其為司機。此外,汽車的出現也衍生出更多與之相關的產業和就業量,如洗車店、4S店、改裝店等等等等。
另一個例子,如銀行ATM機,從直覺上來看,ATM的出現將會導致銀行出納失業。但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大衛·奧托(David Autor)的研究,從1995-2010年,美國ATM機數量從10萬暴增到40萬,但1980-2010年,銀行出納人數也從50萬增加到55萬,並沒有發生明確的替代事件。
人工智慧將重組社會產業
透過這些可以看出,隨著人工智慧在醫療、教育、金融、製造等各行各業應用,勢必會消滅一些現有的工作崗位,使得相關從業者失業,但更應該看到,人工智慧消滅這些崗位的同時,勢必帶來更多新的職業和崗位。如,在工廠從事製造的工人,人工智慧的出現替代了其現在從事的工作,但這些工人,可能因此從一名生產工轉為了一名機器人操作工或者維修工。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幾年幾十年裡,人工智慧的成熟勢必會取代一些崗位,但不必過於擔憂。人工智慧,更多是對生產效率、經營效率以及精準度帶來的變革,而對失業、就業上,帶來的更多是圍繞人工智慧的職位重組。
相反的是,或許我們現在需要關心的是,如何保證將來的人工智慧時代,是一個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新時代,畢竟,人工智慧最基本的就是資料。同時,更應該考慮如何應對人工智慧引發的社會輿論、隱私安全以及後續的一系列倫理道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