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笨點點

    怎麼教寶寶學說話?父母多做這3件事,寶寶語言爆發成“話嘮”轉自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1.5-2歲是寶寶語言爆發期。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同樣是18個月+,有的寶寶說話十分利索,而有的寶寶說話磕磕絆絆。

    逐漸轉換,引導寶寶說話進步

    寶寶學語言初期,都是以單字發音、到疊字發音、再到短詞連句、最後到說出完整的句子。比如,寶寶先學會說“ma”、到“媽媽”、再到“媽媽,尿尿”、最後到“媽媽我想尿尿”。

    因此,父母在寶寶學會每個階段後,都要增加語言的複雜性,引導孩子逐漸說出完整的話,才能讓寶寶說話有進步。

    多對話,讓寶寶學會使用詞彙

    很多父母以為寶寶還小,什麼都不懂,等寶寶長大後自然就會說話了,於是經常抱著寶寶自顧地和其他人說話。這就丟失了一個教寶寶學說話的大好機會。

    其實,寶寶學說話的最好方法,就是與父母之間的對話。在一來一往的對話中,寶寶能迅速學會新詞彙,並應用在生活中。所以,家長不妨試試這3個方法:

    (1)學習上,用識圖卡片和寶寶互動。先讓寶寶跟著複述,再提問寶寶這是什麼?

    比如,拿一張蘋果的識圖卡,對著寶寶說“蘋果”。下次,再拿出這張圖片時,問寶寶這是什麼?寶寶也許就會說出“蘋果”兩個字。

    (2)遊戲上,多陪寶寶玩親子游戲。可以是親子合作或競爭,也可以是你提問,他/她回答、選擇或做出行動。

    比如,玩摸鼻子游戲,你提問鼻子在哪裡?寶寶伸出手摸自己的鼻子,並回答“在這裡”。

    (3)餵養上,一有機會就和寶寶交流。可以用提問法,求得寶寶的迴應,也可以用引導法,教寶寶學會如何回答。

    比如,父母喂寶寶吃飯,可以問寶寶“好吃嗎”,那寶寶一般會回“好吃”。如果寶寶不回答,父母可以引導寶寶說“寶寶,好吃的話,你可以說好吃”並示範一遍給寶寶看,讓寶寶學著模仿一遍。

    多去戶外,讓寶寶學習更多新詞彙

    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寶寶最先知道的詞彙是與身邊密切相關的事情,比如媽媽、吃飯、喝水等。

    所以,經過一段時間後,寶寶對周邊事物已經“滾瓜爛熟”,只有帶寶寶多去戶外,跳出熟悉圈,接觸新事物,才能讓寶寶學到更多新詞彙。

    對此,家長帶孩子去戶外可以多做這2件事:

    (1)帶寶寶多去不同的地方。比如公園、湖邊、超市等。家長每看到一個新鮮事物,就和寶寶分享“今天天空好藍啊”、“這是玫瑰花”、“看,蝴蝶”等。拓展孩子的視野至大自然、小動物、各種生活物品等。

    (2)讓寶寶多和不同的人說話。當小朋友、親戚、陌生人等對寶寶說話,不同的語言風格,不同於父母的常規表達方式,能刺激寶寶學到更多新鮮詞彙去表達。比如,寶寶和奶奶相處,就學會說一口流利的本地話。

    綜上,透過轉換語言、多對話、多去戶外,一來能讓寶寶多說話、早說話;二來能讓寶寶的詞彙量快速增加。更重要的是,寶寶說話順溜,還會反過來強化寶寶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和表達能力,讓寶寶越來越聰明。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2 # 兒童健康小天使

    父母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儘量把語速放慢,可以多重複幾遍,讓寶寶多聽,當寶寶想要某種東西時,要讓寶寶主動的說話,一邊指一邊說,父母不要立刻把東西給孩子,另外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多跟孩子講普通話,當寶寶開心時,才願意開口說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脫離地球的人類在各星球上建立殖民地,有了基於自己生存模式的文化,和地球上的人類還是一個種群或者族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