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爸講方法

    我認為“分水嶺”主要針對成績中等的學生群體來說的,對於尖子生和落後生影響不大。

    初一是學習方法形成的關鍵期(小學3年級之前是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期)。

    小學階段課業輕鬆,到了初一,科目變多。具體來說,原先小學階段主要是語數外3門,到了初一變成了“語數外、政史地生”7門,內容變多,難度加大,這對於孩子來說具備一定的挑戰性,包括各科的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精力分配等等。

    如果初一年級不把學習方法和習慣儘快調整好,到了初二就有可能遇到所謂的“兩極分化”,因為初二面臨著要進行生物會考/地理會考,數學難度係數加大(主要是幾何部分),同時還要新增一門“物理”科目。

    所以,如果初一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找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節奏,初二時問題就會凸顯出來。

    可目前的情況是大部分孩子只知道學,而不知道如何高效去學,比如每門科目到底該採用什麼方法去學?換句話說,就是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怎麼去努力,陷入了一種低水平的勤奮當中。

    另外,在課堂上,往往每個老師都要帶好幾個班,每個班都有很多學生,課堂教學任務比較重,所以老師只能以教學為中心,不可能完全以學生為中心,這樣老師就很少教方法,多數只是把該教的知識教給學生,而如何學習全靠學生自己摸索,這其實是我們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節。

    方法不對,努力白費!

    【關注“教練講高效學習”,教你普通學生如何可以透過掌握方法考上清華北大】

  • 2 # 弘道

    這只是一種相對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從根本上講,養成練好的學習習慣和找到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更關鍵的。

    人生都是連續性的,沒有哪個階段關鍵,哪個階段不關鍵。正如,吃五個饅頭菜飽的人,不能說第五個包子才是關鍵,前面的四個包子就不是關鍵。

  • 3 # 李志勇LZY

    考入初中學生;成績有好也壞;

    新校基礎關鍵;本質比現象佳。

    小學多綜合課;中物正負數式;

    根基知識不實;表面成績難牢。

  • 4 # LaoHuang188

    “初一不分上下,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這句話在中學裡流傳頗廣,意思是說,初二是初中學習的分水嶺,抓住初二才能取得初三的好成績。

    什麼是“初二現像”

    初二現象是指初二的學生處於青春發育期發生的一系列現象。身心急劇發展變化,存在著種種發展的可能性,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稱初二階段的學生處在"心理斷乳期"。

    初二學生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響、情緒容易激動、暴躁、成績兩極分化普遍、違紀違規頻繁、存在心理障礙等特徵,又具有可塑性、主動、追求獨立等特點。因此,初二階段既是發展的危險期,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成為教育的關鍵期。

    其中,煩惱的不是學業壓力較大的初三生,而是初二生。 在教育圈裡,確實有種說法,叫‘初二現象’。這次學生的心裡話也驗證了這種說法,所以初二孩子,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們都要特別關心.

    “初二現象”的焦點問題

    1、早戀

    “不許跟某某聊天,打招呼也不行,每天晚上必須說一遍喜歡我。”

    宋女士幫兒子整理書桌,發現一張語言曖昧的紙條,一看便知是女生寫的,而有如此語言,說明兒子與這個女孩的關係已經非同尋常。 宋女士本想好好教訓一頓兒子,晚上便親自接兒子放學,誰知在學校門口,她卻看到好幾對男生女生手拉手親密地往前走。

    某中學教育處主任介紹,早戀現象主要集中於初二年級,同學之間肆無忌憚地開玩笑,部分男女生表現過分親密。

    2、上網

    初中階段,初二學生上網 多,尤其是男生,有的幾乎整天都泡地網咖裡,不停地打遊戲,餓了就在網咖幹吃泡麵,有的甚至逃課上網。 這些同學往往很難管教,有時即使老師在網咖裡把他們帶回學校,對其進行教育或者懲罰,也往往收效甚微,沒過幾天,其中大部分同學就會重回網咖。 有老師在與學生談心時發現,一部分學生也考慮進沉迷網咖對自己的危害,甚至下決心離開網咖,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禦不住網咖的誘惑。 

    3、學習成績下降

    在學習上,初二是一個分水嶺,一部分同學在初二進步很快,由成績中等上升為優秀,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存在畏難情緒,將心思用在學習之外,成績迅速下降,對學習失去興趣,自暴自棄,從此一蹶不振。 這樣的同學到了初三往往很難有所突破,中考的失利難以避免。

    4、逆反心理嚴重

    初二學生的另一特點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學對老師﹑家長的批評不再虛心接受,開始反駁﹑頂撞,甚至嘲笑師長,越是父母﹑老師不讓做的事,他們越起勁,一定要對著幹。

    為什麼會有“初二現象”

    1﹑生理因素

    初二學生年齡基本上在14歲左右,這個年紀的學生已經進入青春期,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身體都發生了許多引人注目的變化。與初一相比,初二學生增加了生物課,青春期的學生對異性有著羞澀的好奇。

    青春期性成熟帶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進青少年性意識的發展,怎樣去認識愛情、處理對異性的好感、性行為,這些問題他們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但由於家長和社會對性知識教育採取閉鎖甚至恥於談論的態度,致使同學們產生青春期煩惱。

    2﹑學習壓力

    初二階段雖然沒有升學的壓力,但是翻開初二課本,老師們都有一個明顯的感覺:與初一知識相比,初二的知識內容要深得多﹑難得多。同學們在學習方面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有的學生因此產生了畏難情緒,感覺學習吃力,上課聽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時間一長甚至破罐破摔,放棄了學習。這也是初二學生學習方面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

    雖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很多初二學生從他們的學長那裡已經領教了中考的嚴酷,升學壓力和社會就業壓力成為他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加上很多家長對學業的過分重視,往往造成許多青少年忽視參加其他社會活動,甚至因為學習而犧牲自己的興趣。

    當他們的生活裡只有學習一個內容,自然會感到生活的單調、枯燥,就特別嚮往和迷戀外面的世界,常常和一些社會不良青年混在一塊,或是沉溺於網咖﹑歌舞廳等娛樂場所。

    3﹑心理因素

    初二學生心理開始發生較大變化。孩子們在小學階段年幼天真,一般都能聽老師和家長的話,行為乖巧,守規矩。

    升入初中後,第一學年對新的校園和學習生活都有陌生感,膽子小,自覺遵守紀律。而進入初中二年級後,同學們的心理就開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青春期的孩子們認為自己身體上已經發育成熟,心理上也已經成熟,他們自認為什麼都懂,甚至比師長都理性,於是渴望獨立的空間,不習慣老師和家長對他們的行為約束和管教,對家長特別逆反。

    初二學生的另一心理特點是表面什麼都不在乎,實際上從眾心理很重,既想標新立異又擔心脫離集體。於是有的學生出現了緊張﹑焦慮﹑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於心理發展與生理發展的嚴重不平衡,就會出現程度不同的對抗情緒﹑逃避﹑說謊﹑破壞﹑暴力等不良行為。

    怎麼判斷“初二現象”

    1、你和孩子關係疏遠了嗎?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調查資料顯示:

    與小學相比,家長感覺親子關係“變化不大”的比例在初二階段明顯下降。18.50%的家長感到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初一12.52%,初二18.50%,初三17.36%),6.33%的家長感到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初一5.32%,初二6.33%,初三6.19%)。

    步入初二後,有些學生開始反駁、頂撞老師、家長,越不讓做的事越要對著幹;有學生還會有不同程度的叛逆、對抗情緒,甚至有鬧事等行為,自然影響到青春期的親子關係。

    2、你的孩子還願意和你談心嗎?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漸漸將同學、朋友作為傾訴心事的首選物件。有初二學生說:

    “和父母聊一些話題,比如明星、電視劇,家長不僅不瞭解,而且還會批評我不務正業。如果不方便說出口的,就自己寫完鎖進日記本里。”

    據調查:

    初中生向父親或母親傾訴心事的比例均在15.50%以下,跟朋友、同學交流心事的比例在48.07%以上。其中初二尤為顯著。

    總結: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家長應該成為孩子成長的陪伴者,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去想、去做自己的事情,在孩子的青春期階段給予有的放矢的關心,切不可透過偷看日記等方式瞭解孩子。想了解孩子,一個不錯的辦法是瞭解孩子喜歡的音樂、書籍、電影等。

    3、你更關注孩子的心理,還是學習?

    有學生進入初二後表示,自己的學習任務已經很重了,根本沒有精力再去做家長購買的教輔書,但家長還是熱衷於買各種練習題。

    很多初二學生將學習問題歸因於客觀性因素,如學習難度加大。但家長多傾向歸因於子女的主觀性因素,二者對學習問題的歸因明顯不同。

    這種對學習問題的認知不一,自然容易引發諸多親子矛盾。

    4、你的孩子經常頂撞你嗎?

    伴隨著初二學生生理上的急劇變化,他們的心理也出現了飛躍式的發展。他們敢於質疑家長的權威,對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對簡單、粗暴的說教方式不盲從,甚至拒絕接受。

    同時,學生的個性也處在一個“暴風驟雨”式的發展時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成人感增強,要求別人尊重自己,渴望獲得和成人一樣的標準和評價。

    調查發現:

    當面對父母的壓力時,初二學生選擇“向父母反抗”的比例最高。當親子之間對某件事情持有不同觀點時,47.22%的初二學生選擇“努力爭辯,說服父母”;而當子女不贊同家長的想法時,半數以上家長都會“和孩子一起探討”,30%左右的家長還會“想各種辦法說服他”。這既與初二學生“自我調節”的希望相悖,也易與初二學生“努力爭辯,說服父母”的方式,產生衝突。

    面對“初二現象”家長怎麼做

    1、做一個有品位的家長

    視人視其友,要求孩子儘量與品行和學習都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學交朋友,多向比自己優秀的同學學習。

    2、做一個善於溝通的家長

    默契配合,無事不成。常和班主任或授課老師就孩子的教育進行電話或資訊交流,互相溝通,共同設計。要教育孩子學會解決自己的問題,敢於向老師、領導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不要把矛盾交給家長。

    3、做一個積極而不消極的家長

    要相信每個孩子的未來都會是光明的。尋找孩子的閃光點,進步點,多表揚,多鼓勵,多督促。不說打擊孩子積極性的話,不糾纏孩子犯過的錯。

    4、做一個懂一點辯證法的家長

    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搞好學習的第一因素是自己。

    5、做一個很細心、不馬虎的家長

    看重結果,更注重過程。接送時要求孩子帶回作業本並認真看一看,促進孩子養成習慣,平時學習要抓緊,不能大意。注意加強孩子假期中的管理,提醒孩子多接觸健康向上的人和事,督促孩子每天都要有定量的學習時間,要利用假期多與孩子接觸、溝通。

    6、做一個有認識高度的家長

    承認差距,不求同一。文化課的差距不等於能力的差距,不等於綜合素質的差距,更不等於未來事業的差距。不苛求孩子,關鍵看孩子是否盡了力。看孩子的成績,更要看孩子的綜合素質,看孩子的品行與修養。不扼殺孩子的靈性,不忽視孩子的個性,不泯滅孩子的信心,追求孩子的提高,一點一點的提高。

    7、做一個有見識、有修養的家長

    當面教孩子,背後論短長。孩子犯了錯,決不護短;當面要批評孩子,背後和老師商議、探討,可論理,也可提意見。不委屈孩子,不錯怪老師。要善於把壞事變成好事。互相理解,共同配合,達到最後促使孩子不僅改正了錯誤,而且還有新的提高的目的。

    8、做一個能與孩子交朋友的家長

    鼓勵孩子參與各種活動,各種競賽,明白“社會上最需要的是勇氣,最能體現水平的是能力”這個道理。學會找機會鄭重其事的和孩子談有關學校的事,有關孩子成長的事,有關孩子品行表現和學習表現的事。

    總之,初二是一個特殊階段,既是學習的分水嶺,又是心理的鉅變期。多數家長對初二子女的變化認知不足,有的還在延用以往的教育方式,自然不能滿足子女的成長需求,並引發親子矛盾,希望我們的家長要有這個思想準備,有這個信心和耐力,有這個認識高度,有教育孩子健康發展的能力。學校和家庭一起研究,共同努力,讓這個“事故多發的階段”平穩度過,讓所有初二的孩子都能得到發展,都能逐步優秀。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5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初二是一個分水嶺,倒並不是說初二的這個時間段最關鍵。

    小學階段一般學習科目相對較少,學習難度也不是很高,所以小學階段跟中學階段他的學習差異是非常大的。進入中學階段以後,學習科目大幅度增加,而學習的難度也大幅提升,這就導致了很多的孩子,用小學階段的學習方式來學習中學的知識,會非常的不適應。

    面對這麼巨大的差異,一般來說初一階段是一個適應的階段,也就是有的孩子適應性比較強,可以很快的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新的學習內容,透過初一階段的適應,走入正軌,逐步的適應中學階段的學習節奏。那麼這些孩子就會在學習中展現出非常好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而相反,那些適應能力弱的孩子,透過一年的時間也沒有很好的適應,進入初二以後就會明顯的落下成績,會從小學階段的優等生轉變為中學階段的中等生甚至差生。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初二現象,也就是初二變成了一個分水嶺。

    所謂的初二現象,正是因為初一階段孩子沒有很好的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導致進入初二的學習產生明顯的滯後現象。所以問題的產生是在初一階段甚至更久之前的小學階段,家長沒有培養好孩子良好的學習能力,導致了隨著學業難度的增加而形成的不適。

    教育的結果本身具有延後性,比如在課堂上沒有認真的聽講,掌握好老師所講授的知識,就會導致課後做作業的不順利。小學階段沒有注重孩子基礎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和學科思維的培養,就會導致孩子進入中學以後明顯的不適應全新的學習。

    所以,瞭解了初二現象以後,並不是要大家把關注點放在初二,而應該是放在更早的初一和小學階段,這才是解決根本問題的重要方式。

  • 6 # 曉說物理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一名十年教齡的初中老師,今年正好教初二,初二確實非常重要,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期,是孩子們成長的轉折期,老師和家長教育的關鍵期,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作為老師和家長必須瞭解這個階段孩子的學段特點,才能更好的去幫助他們。

    1.首先我們要了解初二孩子的身心特點。

    初二的學生進入了青春期,身體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生理的變化必然引起心理上的變化,他們容易焦慮不安、煩躁易怒,行事衝動,情緒變得不穩定,這些變化就註定初二是個特殊時期。而且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再像初一那樣乖巧,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開始變得有自己的想法,自尊心變強,愛爭強好勝,老師和家長對他們的約束和管教反而會增長他們的逆反心理,所以老師和家長必須形成合力,隨時關注孩子的動態,互相溝通孩子在學校和在家的表現,發現問題後及時正確的引導,幫他們安穩的度過這個關鍵期。

    2.初二學習的科目是最多的,難度和廣度都有所提高,孩子的學習壓力大。

    有挑戰就有機遇,如果能夠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就能夠有所突破,後來居上。反之,如果沒能把握好就會出現成績下滑,這就是為什麼說初二是兩極分化的階段,所以必須克服困難,靜下心來,潛心學習,為初三打下堅實的基礎,迎接中考。

    3.家長能做的就是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和理解。

    平時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放低姿態,像朋友一樣相處,開啟孩子的心門,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更好的展開教育。同時家長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放下手機,關掉電視,拿起書安靜的閱讀,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週末帶孩子一起出去運動或者放鬆,讓孩子來制定計劃,安排出行,滿足他們的對事物的掌控心理,同時還能抓住教育時機,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感。

    結束語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寶藏,蘊藏著無窮的能量,就看我們怎樣去開發,希望我們能夠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激發他們的潛能,幫孩子安全平穩的度過八年級的關鍵時期,同時能夠讓他們為自己的人生積累一筆寶貴的財富,最後,期待我們每一個孩子都能變得更加優秀!

  • 7 # 清風教與育

    清風聽過1句順口溜:“初一不相上下,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雖是一句戲言,但能部分反應初中三年學生狀態。

    現在單說“初二現象”初二很關健,也許是孩子正讀初二吧。瞭解規律,儘早準備,防範於未然吧。

    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任何階段都很關健。如果恰好有初二子女,把它專設為關健期也不無恰當。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成長,成長的過程難免各種彎路,能夠儘早發現並避免,還是高效的也是各位家長所關心的。

    我所知道的『初二現象』。

    學完小學到初中,學生的知識和認知能力有較大提升。但十三四歲的初中生,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並沒完全養成。

    孩子進入初中,學習要求,學習科目,學習難度,學習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透過一年的接觸與學習,孩子們大多適應了初中的遊戲規則,有的孩子成為了老油條。不越紅線,不違規,你別想他發憤圖強,這是所謂的初二現象直觀的表現之一。

    完成了初一的學習,有的能夠儘早適應,在方法和勤奮的保證下,成績不錯。有的是沒怎麼適應,甚至根本沒能適應,成佳績表現平平,也就逐漸失去了動力和方向。此為初二現象的表現之二。

    我對初二現象的建議。

    ①瞭解了初二現象的成因和表現,我們要做到儘量避免,可以參考學習和成長的規律。

    學習、成長、進步、成才,是我們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尊重規律,利用規律,能很大程度繞開初二現象。

    ②讓孩子儘早適應初中的學習環境和要求,明白持續努力的重要性,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逆襲不是不可能,但要適時醒悟,且容易造戌學得不紮實,不容易形成知識體系,到了高中會很吃力。

    ④繞開“青春期”之個坑。每個人都有青春期,青春期也不是洪水猛獸,只要應對得當,完全可能順暢透過。

    我們要做的是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合理引導,培養一顆堅韌而Sunny的心,培養一個積極樂觀向上的人,注重三觀、注重是非、注重榮辱,青春期也沒那麼難對付。

    清風來總結:

    初二現象並不可怕 ,儘早瞭解,提前預防,方法得當,指導有效,能順利度過。

    可從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上入手;可從價值培養上抓緊;可從人生規劃上落實。

    以上僅個人觀點,謹慎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狙擊手沒有瞄準鏡會怎樣?戰鬥力會大大降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