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563756434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一,生理需要(吃飯,睡覺……)。二,安全需要。三,情感需要,社會歸屬感需要。四,尊重需要。五,自我實現的需要。從上面理論可以看出,情感可以說是僅高於生理和安全需要的需要。父母和親人能夠提供情感這種最基本的需要。所以有親人的地方就是家。

  • 2 # 腳板Y子

    家其實不只是一個房子一張床,家是感情的港灣,落寞後的歸屬。在外面累了,回到家一口熱飯,一個熱水澡一家人聊聊天其樂融融才是家。父母能給的感覺是別人給不了的,所以父母在哪家在哪,父母不在了,有時候一個家真的缺少點什麼,一種微妙的感覺。

  • 3 # 山人的生活感悟
    4小時前

    有父母在,每到過年,兒女們不管千里萬里,都要大包小包地往家趕。父母就是兒女心中家!

    記得父母健在的時候,隨時回家隨時有人,不是媽媽在忙家務,就是爸爸在整理屋前屋後的菜地。弟弟的房門不用鎖!

    我們回家哪怕睡地鋪、吃剩飯,心裡也踏實。因為回到了父母身邊就回到了家,有家就有了溫暖,就有了歸屬。

    後來母親去世了,父親雖然晚上孤單了,但父親依然就是我們的家。弟弟、弟媳出門做事,大門依舊不用鎖,只要我們回家父親一定就在,大門一定敞著!

    多年以後,父親也陪母親走了。弟弟一家要忙生活,沒有了父母親守護的房子,再也不能大門敞房門開了。那個大家也就變成了小家,像弟弟身上的鑰匙,捅進了弟弟的荷包裡!

    曾經的那個家,父母屋前屋後忙碌的家,遊子心中的家,牽腸掛肚的家,一家三口千里迢迢坐車趕回的家,已經沒有了!它跟著遠去的父母走了!

    出嫁在外的姐姐妹妹們,隨時進門的那個家,從敞開的前門走到後門,喊一聲“媽媽”“爸爸”就有人應的那個家,現在掛在弟弟的鑰匙上帶走了!看不到爸爸媽媽了,姐姐妹妹才算真的嫁出去了!

    父母不在了,我的家又在哪裡呢?我只能把自己變成家,變成像父母一樣成為孩子的家。父母曾經住過的地方,那隻能稱之為屋,不能再稱之為家了!父母親走了,那個家也就不在了。

    人啊,不管自己年齡有多大,只要父母親還健在,也不管父母親住在哪裡,父母親就是我們的家啊!父母不住的地方,豪宅又怎麼樣,那不能叫做家;父母能呆的地方,茅草屋又怎麼樣,那也是我們年節必回的家啊!

    父母親不在了,遊子我也年過半百了,以前過年回家的念想已經沒有了。清明節回家給父母掃墓,還得跟弟弟打電話把時間約好,要不然,曾經隨時可以從前門走到後門,喊一聲“爸爸媽媽我回來了”的那個門,我再也進不去了!

  • 4 # 54879476591一片雲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這樣回答,父母健在的時候,父母在哪裡?家在哪裡,因為我們時刻牽掛著父母,總覺得父母是我們的依靠。而當我們步入中年的時候,可能父母不在了,但隨之而來的是,我們也成了子女的父母,又時時刻刻的牽掛他們,所以,現在的我們,子女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家......一片雲

  • 5 # 然媽食光記

    家是每個人心中溫馨的港灣。因為港灣裡有父母無私偉大的愛!父愛如山母愛如河!一棟房子一間屋子,何以稱為“家”?是因為有了父母才稱為”家”!父母在哪裡,哪裡就是家。父母慈愛的笑容永遠是遊子心中一盞溫暖的燈光!照亮了遊子回家的路!

    沒有了父母何處是家!沒有父親淳淳教導,沒有母親噴香的飯菜,只是一棟冰冷的房子一間沒有生機的屋子,何成家!沒有了父母,哪裡都是家,但哪裡都不是家!

    有父母,人生尚有來路,無父母,人生只剩歸途!

    祝天下所有的父母身體安康!快樂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amp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