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讀一世界

    評價一國的統治者,依不同角度與不同史觀,可分為許多派。脾氣差一點兒的,最後還會打起來。好比味覺派說榴槤好吃;嗅覺派說榴槤臭;營養派說榴槤營養豐富;易攜派說榴槤拎起來重;觸覺派說榴槤多刺;儲存派說榴槤不耐久放。最後自然是,誰也說服不了誰。而後人評論統治者,又多容易以果推因,於是常有以下情況。

    比如某開國之君:

    ——若他有生之年完成集權,但國祚不長,傳統史觀會說他排除異己。——若他有生之年沒完成集權,且國祚不長,傳統史觀會說他無力御下。——若他有生之年完成集權,且國祚長久,傳統史觀會說他混一四海。——若他有生之年沒完成集權,但國祚長久,傳統史觀會說他寬宏大度。

    比如某壯闊的開疆之君:

    ——結果好,那就是雄才大略。——結果不好,那就是窮兵黷武。——提拔基層得力,那就是任賢使能。不得力,就是任用私人。——任用老將得力,那就是用人不疑。不得力,那就是暮氣沉沉。

    比如某內斂的守成之君:

    ——國祚長久,那就是施政仁義。——國祚不久,那就是保守趨退。

    甚至,私人品德上也會因結果而導致不同評價:

    ——國祚長久而多有內寵,那是風流天子。——國祚不久而多有內寵,那是色慾亡國。——國祚長久而大搞文化,那是文采翰林。——國祚不久而大搞文化,那是靡費亂邦。舉個例子吧:乾隆皇帝。若站在中國傳統史書評價角度,他本算個合格的皇帝:安撫百姓,視察水利,減免稅收。這些公共福利,以18世紀中國的行政與科技條件,他算做得很好了。在他治下,中國也確實人口大發展、海內頗富裕。他跟他爺爺的統治期合稱康乾盛世,也算得是安了邦。又改土歸流,興兵征討,拿下了西北、北方與西南,將原本鬆散的藩屬更牢固地掌握了:這算是開疆。文治武功都有了,他老人家自吹十全武功,雖然有些過,但也不算太離譜。當然,為了安邦,乾隆搞了許多集權的工作,很容易讓現代人不愉快;乾隆年間,民間貧富差距依然巨大,卻想想18世紀的農業社會,不算太發達的商業發展,中國本身的廣大疆域,要消除貧富差距達到海內兼富,還真不易。當然,為了開疆,乾隆朝征伐也多所殺傷,有窮兵黷武之嫌——但歷朝開疆者,莫不如此。即,在中國傳統歷史角度,乾隆皇帝,相比起他的歷代同行,在安邦和拓疆兩個角度,都不失為一個合格的皇帝,甚至從某些角度講,可算是個好皇帝。可惜,乾隆皇帝身故時,已經是19世紀前夜了。一個古代史皇帝,一旦扔進現代史觀裡,問題就大了。傳統史觀裡,君臣揖和、百姓安堵,就算是好了。但在我們熟知19世紀曆史的現代眼光下,不免會覺得,乾隆是個靠集權穩定了國內統治,但因循守舊錯過改革時機的東方君主——明明死時已近19世紀了,卻沒能隨時代而改革,某種程度上,還阻礙了後續的改革。以現代視角看消除了統治者的神聖光環、講究平等與天賦人權的角度,則每個統治者都是曹劌所謂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在現代視角下,一個不進取、不改革、不開明的統治者,自然有過錯。就像美術史上有學者說過偏激的說法:印象派之前,畫家只需要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印象派之後,畫家不創新就是種罪過。中國歷史有種情況,出現不止一次:一個君王/朝代,總在開國時疑似永珍更新——不更新的早早被幹掉了,都沒來得及成為朝代。而後,多半會在某種程度的集權後,迎來一段時間的平穩期,接著又迎來新的分權者——外戚、宦官、權貴等——形成兼併。最後日益散或弱,終於迎來末期。所以歷史上當權久了的皇帝,不少是在中前期聖明進取,而晚節很難保證:若非姑息養奸,就是大開殺伐。自然也有想改變宿命的,但在大歷史潮流之中,個人的意志驅動力很是有限。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企圖一代人做幾代人事的所謂超前者,很容易被時代浪潮打得粉碎,好意願辦出壞結果。而保守的統治者順應時代潮流,也容易被後來者嘲弄。所以中國古來皇帝凡是當久了的,許多身後難免譭譽一體:無論開頭多麼聖明,時間長了,總容易在保守僵硬或激進暴虐中走一條路。許多時候不是人力可為,而是制度天然的問題。

  • 2 # 天有道人無道932

    不請自來,中國家的歷史太長了,皇帝也很多很多,但是如果要評價一個皇帝,則有太多的事項準則了,就像是唐太宗也有他的另一面。

    1.大位的繼承。這個就比較多了,比若說得國者正,如劉邦朱元璋。或者長子繼承,亦或者像清朝的九王奪嫡。

    2.政治政策制度。政策是否會促進國家健康發展,制度是否合適當時國家的情形,吏治是否清明。

    3.軍事外交。軍事力量是否能保證國家領土的完整和老百姓的利益。外交方面,能否用強有力的經濟軍事實力保證國家的尊嚴及天朝上國的地位,讓百國來朝。

    4.經濟方面。能否在國家機器的保護下,老百姓安居樂業,耕者有其田,基本不存在災情發生,或者流民起義。

    5.文化教育。看人文的發展是否積極向上,使文人有為國家和老百姓做事的情懷和擔當。能否促進老百姓內在精神的教育。

    等等,還有很多,不勝列舉。

  • 3 # 猴格大人

    評價皇帝的標準從來都沒有一個硬性規定,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你眼中的合格皇帝不一定在他的眼中合格,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首先,就是武功,一個合格的皇帝不要求你在位時期開疆闢土,但是不要有喪權辱國的邊患問題,能夠成熟的處理國際之間的藩屬問題。其次文治,在位時期的文化氛圍是否濃厚,小清新多不多,文化科技對外的輸出對周邊的影響,制定對後世有影響的各項制度,修史以及大型類書的編篡。再次經濟,物價穩定,不抑商業,各行各業都有發展,海外貿易繁榮更好,最重要的是老百姓安居樂業,活的不那麼艱難。老百姓過的不拮据了就不產生流民了沒流民,起義的事自然發生不了。最後就是德行操守了,皇帝個人的各種修養,不但要善於納諫自己也得有主見,不能被大臣牽著鼻子走,會做到乾綱獨斷。還要知人善任,賞罰分明,能夠正視自己的得失經常反省。又有臨危不懼勇於進取的精神,心胸開闊自然也得具備。還要身體好在位時間長能生兒子皇位穩定傳承,最後還善終了,當然千萬不要太苛刻更不要殘暴。

    中國曆代的列位皇帝看完這個標準紛紛來罵猴格苛刻,你這標準會有幾個符合的?全部都不合格吧。

    不過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以及清高宗弘曆還是從人群中擠出來表示他們符合標準,還沒開口就被各自的爹拍飛。

    簡單的標準啊!

    就是一句話,勤政愛民不折騰不殘暴沒有不良嗜好!

    這次沒多少人吵了,因為符合標準的多了,宋仁宗趙禎和明孝宗朱祐樘手拉手咪咪笑,一旁乾小四嗤之以鼻:你們二位可拉到吧,一個生不出兒子,一個兒子沒教好,好意思說自己是合格的?

    【乾小四劇照】

    趙受益漲紅了臉憤怒的說:這次的標準沒有生兒子的一條,再說你兒子也沒給你長多少臉啊!

    乾小四叉腰懟:我們家小十五總比你家白眼狼趙十三強。趙受益他二伯祖一拳頭砸過去,乾小四再次飛出去,清國皇帝和宋國皇帝纏在一起群毆起來。

    【趙受益劇照】

    忽必烈扶起倒地的趙顯,勸架說:別打了別打了,其實第二個標準很公道了,我們這些從事史上最高危職業的人啊,只要勤政愛民讓百姓安居樂業,就是好皇帝嘛!每個人都有兩面性,客觀看待就好咯!

    【忽必烈劇照】

    遼聖宗舉手:加10086。

    元仁宗舉雙手:加1008611。

    漢文帝、漢景帝、漢宣帝、漢明帝、漢章帝、魏文帝、宋文帝、齊武帝、陳文帝、陳宣帝、隋煬帝、魏明元帝、孝文帝、唐憲宗、周世宗、宋孝宗、遼景宗、金世宗、金章宗、夏崇宗、夏仁宗、明仁宗、明宣宗、清世宗等等等紛紛表示附議。

    嘴賤的乾小四又指著隋煬帝說:楊阿摩,你好意思說你自己不暴力不折騰沒有不良嗜好?

    要臉的隋煬帝只好站出來懟清世宗一句:你家兒子真是基因突變。

    雍正抿著唇面癱著臉看兒子,乾小四趕緊說:爹,我真是你親生的···

    【雍正劇照】

    不惡搞了,哈哈!

    就是這樣。

  • 4 # 從小我就愛讀歷史

    我們評價古代皇帝,當然是從他的功與過上評價的.而功與過又喜歡從他施政的對外與對內來評定的.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對外方面征服並安定了少數民族,被少數民族稱為"天可汗",再往大說,李世民時期,唐王朝的名聲遠播世界,當時唐朝和世界各地多個國家有貿易往來.唐朝時的中國可謂是世界的中心.

    對內他虛心納言,聽取意見.國家經濟強大,農業發展,百姓安居樂業,開創了有名的"貞觀之治".

    但只要是個人都會犯錯,李世民晚年時迷戀丹藥,最後因服丹藥過量而亡.雖然史書沒寫,但從李治繼位後做的一些事情,可以看出.

    再比如說乾隆

    對內,發展經濟,團結各民族,整頓吏治,一度也建立了盛世,

    對外,多次用兵都勝利了,奠定了中國現有版圖的基礎.

    但到了晚年,任用和珅,造成貪官橫行,百姓叫苦,加上他本人貪圖享受,耗費錢財,國庫逐漸空虛。最重要的是因為閉關鎖國,不引進先進科技,導致後來國家越來越弱。

  • 5 # 麻衣冢

    評價一個皇帝是很複雜的事情,史學界多數以文治武功來評價一個皇帝,中國歷史上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樹的帝王還真沒有幾個,毛主席不是有詩曰:昔秦王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詩中提到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蒙古大汗鐵木真,這些人在中國的帝王將相史上都是響噹噹的存在,也是後輩帝王學習的楷模。但是他們卻都有一個共通點,在“武功”上確實是牛逼的存在,“文治”上卻都沒有什麼亮眼的建樹。秦始皇統一六國,抵禦匈奴,“武功”方便的成就不必多說,然而到了“文治”,始皇帝焚書坑儒便是一大汙點,可以說始皇帝的文治確實不如武功方面那麼璀璨奪目。到了漢武帝,很多人是將秦王漢武相提並論的,漢武帝的成就也不必多說,然而在“文治”方面,漢武帝也和始皇帝一樣,不盡如人意。唐宗宋祖,我認為在文治武功方面,是樣樣不如秦王漢武。到了成吉思汗,一個暴力的征服者,在文治教化上更別提有什麼成就了。武功太甚,文治教化過少,差不多是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皇帝的通病。他們一昧的追求抵禦外族,領土的擴張,這樣不免耗費民力,殊不知在修築長城的百姓眼中,秦始皇是個什麼東西。在戍守邊關的將士心中,漢武帝又是個什麼存在。他們是否會悲哀生在了這樣一個偉大的帝王時代。

  • 6 # 一絲不苟芒果CE

    我們可以拿四個皇帝做參考,隋煬帝,唐太宗,康熙皇帝,崇禎皇帝。

    第一,結合當時時代背景。

    同樣是亡國之君,為什麼許多史學家對崇禎流露出同情而對隋煬帝評價較低。隋煬帝接手的是隋文帝留下的大好河山,經濟發展,政治穩定,人民安居樂業,隋煬帝完全可以成為一代明君,可是他窮兵黷武,驕奢淫逸,雖然為後人做了大運河,科舉制等貢獻,但是瑜不掩瑕,隋亡於隋煬帝導致了隋煬帝的評價普遍偏低。崇禎繼承的河山是破碎的,作為地主階級統治階級的代言人,他面臨反抗壓迫的人民是無奈的,他如果不維護地主階級藩王士大夫的利益就會被推翻,然而不滿足農民訴求就會被起義的人民推翻。如他的人還有秦子嬰,完顏守緒等人,因是上一代種下的,他們只不過是食果。

    結合時代背景才能得出正確評價,朱由檢面臨的困難比李世民,楊廣大的多。

    第二,切忌一刀切。

    不能因為隋煬帝的過就否定他利於後世的京杭大運河,治理少數民族,完善科舉制的貢獻。不能因為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就忽略他早年的弒兄逼父,晚年的剛愎自用。人是兩面性的,我們要分開分析。但也不能因為一個昏君暴君做一件好事就為他翻案,一個明君做一件壞事就瘋狂摸黑。

    第三,對人民的貢獻,對民族的貢獻。

    一個合格的君主應該是惠澤人民,而不是如趙構石敬瑭等人對外割地稱臣,對內欺壓百姓,只維護官僚地主利益。但漢武帝雖然殘暴嗜殺,但他卻打出來一個民族的尊嚴。趙構雖然比漢武帝仁慈,他給了南方人民和平卻讓北方故土淪陷,他註定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架上。

    第四,與同時代其他國家對比。

    康熙皇帝雖然開創了康乾盛世,但是對比世界上其他國家,清朝已經脫離世界發展大潮。

    第五,不一定要看當時貢獻,也要參考後世貢獻。

    隋煬帝雖然導致了隋朝滅亡,但是從長遠看,貞觀之治有一部分隋煬帝功勞。諸如秦始皇的長城等。

  • 7 # 木棉花開162817411

    作為一個皇帝,自然是從他為國家做的貢獻,地位帶給他權利,財富,是要他為人民謀福祉的,而不是荒淫無度,搜刮民脂民膏,就像宋徽宗,縱然後人評價書畫水平最高的皇帝,獨創的瘦金體現在仍無人超越,可他在位期間,只顧個人享樂,不顧人民死活,也不是好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想考研,有什麼學習推薦嗎,以及需要學哪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