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瓜大人
-
2 # 丹華扒娛樂
首先要糾正下問題中的描述,不能說《我是歌手》捧紅了幾位老藝術家,而是讓這些老藝術家們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其實對於這些老藝術家來說他們可以不用拋頭露面,因為他們已經是藝術家了,不需要和現在所謂的歌手/演員來爭什麼名氣。
但是奇怪的是,這些老藝術家在上了綜藝節目後確實是火了,比如黃綺珊,作為90後的小編在之前壓根沒有聽過黃綺珊,在節目的第一期時聽到杜海濤叫黃媽,還以為黃綺珊是杜海濤的媽媽。。。但是在黃媽開口唱歌時就立馬被震撼了,這高音太嗨了,聽完忍不住為黃媽鼓掌,在節目播出之後黃媽就火了,只能說黃媽的火是實力加上綜藝節目的知名度高雙重結果吧。
再說說比較冷門的明星,也是因為綜藝節目火起來的鄭凱,鄭凱在上跑男之前好像沒有什麼知名度,本身也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但是在某一期跑男中因為放了個屁然後就莫名其妙的火起來了,之後節目組又開始利用baby的人氣和鄭凱炒CP,甚至兩人還上演了嘴對嘴的接吻,不得不說某些綜藝節目的節目組太能寫劇本了,佩服佩服!
最後總結下,綜藝節目捧紅明星無可厚非,但是要掌握好尺度,而且在選擇捧紅的物件選擇上要選那些本身確實有實力的明星,這樣紅了以後也不會被廣大網友吐槽了。
-
3 # 娛探長
這幾年,國內的綜藝節目發展勢頭一發不可收拾,即便你沒有演技,不會唱歌,單靠一張帥氣漂亮的臉蛋,你都有可能吸粉千萬,不少明星擠破頭都要去蹭一下綜藝節目的門,哪怕沒多少鏡頭只是露個臉都願意。
但是有些綜藝節目你沒點本事也是很難火的..
例如《我是歌手》你得能唱,你不會唱,說啥都白搭;《爸爸去哪兒》你得有個適齡的寶寶;上《中國新歌聲》當導師,你得在行業內是“老資格”。
正是這些門檻,這些有技術支撐的綜藝節目,使得一些快要過氣的明星換髮二春,重新進入大眾視野,比如《我是歌手》裡的鄧紫棋,羽泉、林志炫;《爸爸去哪兒》裡的張亮,黃磊,林志穎,陳小春等等..不僅星爸身價翻倍,就連自己的萌娃身價也是暴漲;《中國好聲音》甚至把楊坤、汪峰等男歌手捧上了神壇,試問有哪位明星會拒絕錄兩三個月的節目,就能成為巨星的機會?
這裡重點說一個明星,那就是段子手薛之謙,當初薛之謙單純的寫歌的時候,並沒有火起來,你可能只是聽過他的歌卻沒有注意到這個人,但是自從他在網路上開始寫段子後、依靠自己有內涵、詼諧幽默的特點吸引了好大的一波粉絲。探長曾統計過老薛這兩年參加過的綜藝節目,差不多要有100多檔綜藝節目吧,真是憑藉勤能補拙的傳統美德,使薛之謙在綜藝節目上賺的流油,成為綜藝寵兒後,之前的歌也被大家扒拉出來,就這樣想不火都不行啊。
其實,綜藝節目捧紅一個歌手或者演員並沒有可奇怪的,能靠綜藝火起來,也是一種本事,就怕參加那麼多綜藝還是路人一枚,藝人不能緊靠面相,實力才是立足演藝圈的根本..
回覆列表
一撥又一撥的綜藝節目捧紅了無數明星,這些人有的是翻紅,有的是出道以來默默無聞,透過熱播的綜藝節目成了一時炙手可熱的明星。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幾乎我們近幾年熟知的當紅一線明星都是來自於“綜藝”。從鄧紫棋到鄭凱,從林志炫到李健,最出名的當屬流量小花angelababy。好的作品也沒有,但就是靠跑男走紅,如今事業如日中天。
而且現代不但明星可以翻紅爆紅,導演也能也能隨節目一起一夜爆紅。爸爸去哪兒導演謝滌葵離職當時也屬於熱門話題。
傳統的晚會能讓人一夜爆紅的只有央視春晚這種量級的,而現在晚會已經淪為三線娛樂,至於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一張唱片也已經很難再將明星瞬間打造成婦孺皆知的級別了。取而代之的是綜藝節目在數量、關注度和經濟效益上成倍增長,它們能讓明星從默默無聞轉眼變成邀約不斷,從摸爬滾打變成迎來自己的專屬春天。
綜藝熱也讓很多顏值不夠才藝來湊的人得到了機會。楊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火星情報局裡出來的楊迪如果僅靠顏值的話,是沒有今天的成績的。這也預示著以後觀眾們不再盲目追求顏值,著重點慢慢向才華轉變。這是一個比較積極的現象,真正有才華的人有機會出頭,觀眾們品味也逐漸提高。
同時,透過綜藝,真人秀的方式很容易讓大家看到一個明星的真實性格和狀態。這也就是為什麼出現黑轉粉的原因。比如古力娜扎,陳赫。因此,很多明星都希望參加綜藝節目以實現在黑粉印象的轉變。
娛樂圈的真真假假我們看看就好,不過名與利之間。普通觀眾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