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亦餘心
-
2 # 山中月2
《邊塞詩-小集錦》
邊塞詩興於漢魏六朝,隋朝開始興盛,唐朝進入黃金時代。邊塞詩是唐代詩歌的主要材料之一。邊塞詩以描寫邊塞自然風光及軍民生活為主要內容。下面選集一些邊塞詩中的名言警語賞析。
“征夫懷遠路,遊子思故鄉“。這兩句是漢-無名氏《別詩》中的詩句。遠征在外的戍卒,懷念歸路盡頭的遠方;遲遲不歸的遊子眷戀著自己的故鄉。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這兩句是漢-無名氏《古詩》中的詩句。十五歲時徵到軍隊去作戰,八十歲時才回到故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這是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寫的《從軍行》中的前四句。唐高宗永隆二年,突厥人的騎兵在甘肅騷攏,劫掠。楊炯憤然寫下這首《從軍行》。戰爭烽火逼長安,楊炯心中憤難平。調兵遣將出皇宮,漢軍鐵騎戰龍城。詩中表現了作者的愛國激情和漢軍的激烈征戰,殲敵於龍城。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這是唐代王昌齡的《從軍行》之五。唐高宗年間,鮮卑族後裔吐谷渾常進犯甘肅、青海一帶。唐朝軍隊在洮河大敗敵軍,並生擒敵方頭目。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Murano“。這是李白的《塞下曲》後四句。寫邊境將士的戰鬥生活與情感。早晨隨金鼓出戰,夜間枕者馬鞍入眠。誓用腰間寶劍,斬取Murano敵頑。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宿何處,平沙萬里絕人煙“。
這是唐人岑參的《磧中作》。詩寫在沙漠中行軍的一個片斷。走馬西行,辭家兩月。星夜兼程,平沙莽莽。戎馬生活,從軍戍邊。軍人品質,世人稱讚。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這是唐人高適的《燕歌行》中結尾的詩句。
早晨中午晚三時,殺氣騰騰戰雲急。
一夜刁斗聲不斷,相看戰刀血斑斑。
自古為國征戰死,豈能顧及功與勳。
沙場征戰多苦辛,至今懷念飛將軍。
詩讚男子漢馳騁疆場保國安民的獻身精神。還有唐代詩人祖詠的《望薊門》;王昌齡的《出塞》;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都是流傳千古的邊塞名詩。讀之豪氣滿懷,精神為之振奮。
“
-
3 # 八校尉
在邊塞詩中,我覺得最有氣勢的句子是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詩詞。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約715—770年),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人。唐天寶進士,曾任嘉州刺史,兩次赴邊塞,從軍西域多年,對邊塞生活有深刻的體驗。盛唐時期邊塞詩的代表作家,共寫七十餘首邊塞詩,與高適齊名,並稱“高岑”。
唐天寶十三年(754年),作者二度出塞,此詩是他在輪臺送同僚武判官歸京時所作。
詩作前六句先寫胡地大雪飛揚,一片銀裝素裹,以梨花喻飛雪,想象瑰麗,意境奇美;接著四句寫角弓難控、鐵衣難著的奇寒,表現邊塞生活的艱苦;最後八句寫中軍飲宴送行、轅門送別的場景,雖然對友人回京的不捨和對家鄉思念的惆悵,但他們始終充滿戍守邊關的自豪和百折不撓的鬥志。全詩以蒼勁有力的筆觸,描繪了西北邊塞的寒冬奇景,抒發了戍邊將士的愛國情感,特別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成為千古傳誦的精典。該詩被後人譽為詠雪絕唱、軍旅名篇。感言:這首詩雄健奔放、色彩瑰麗、想象奇特、氣勢磅礴,極具感染力。這正是,軍人的報國心,在冰天雪地、風吹雨打中升騰;戰友的手足情,在同甘共苦、生死相依中昇華。
回覆列表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終不還。
——王昌齡《從軍行》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涼州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