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豹小白的雜貨鋪

    阿育王傳法的“西擴”,是遠遠超過東伊朗的。

    甚至到今日的敘利亞和埃及。

    西至敘利亞,東至高棉

    古印度和古中國不一樣,並未留下編年體史書。

    但阿育王時代,留下了許多文物古蹟。這些文物古蹟成為後世考證印度歷史的重要依據之一。

    比如,摩崖石刻。

    阿育王會將一些敕令刻錄在石頭上。其中一條,便記載他曾於即位11年後,派遣使節到地中海周圍5國——敘利亞、埃及、馬其頓、克萊奈和愛毗勞斯傳法。

    順便說一句,因為石刻上同時刻錄了五位國王的名字,而這五位國王同時在位的時間,是公元前261-258年,由此,史學界大概推測出了阿育王即位的年代。

    這是向西的傳法。

    那麼向東呢?

    根據聖嚴法師《印度佛教史》的記載,最遠到高棉。

    (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的傳教方式很和平

    當時印度的版圖之大,堪稱世無其匹:

    東部邊界到達孟加拉灣,北部的尼泊爾及克什米爾兩個王邦,亦入其統轄範圍。南部疆界擴充套件至波娜河,即今之海德拉巴省以南的吉斯特那河;西達阿拉伯海,西北則抵達今日阿富汗境內的一部分。

    儘管是一位軍事力量雄厚的君王,但作為一個虔誠的佛教徒,阿育王傳播佛法的方式,也採用了和平、寬容和博愛的方式。

    他在石刻的敕令中告諭人民:不得誹嗤鄰人的信仰。

    印度教有名的《摩奴法典》,也是於阿育王的時代成立的。

    阿育王自己治國,也試圖效彷彿經中的“轉輪王”,以仁愛公義對待人民。

    (阿育王版圖)

    第三次結集後,阿育王再度傳法

    阿育王即位第十七年,召集長老一千人,從事第三次結集,費時九個月。又據說南方巴利藏的“論事”,即是此次華氏城結集的具體成果。

    結集之後,阿育王即派遣了大批的傳教師,分赴各地宏傳佛法。

    共至北印之克什米爾、南印之邁索爾、西印之蘇庫爾以北、南印之孟買、阿富汗以西、尼泊爾一帶、緬甸、斯里蘭卡等地。

    聖嚴法師評價:

    “由此可見,佛教在阿育王時代,即已成了世界性的宗教。至以佛教的教化,溝通了亞洲、非洲乃至達於歐洲的邊緣,負起了洲際的和平使命。
  • 2 # 辰州觀海

    文化的傳輸,其實痕跡不是那麼涇渭分明的。

    比如說佛教,曾經一度傳到波斯境內,而古代中東的文化裡,多少也能發現十分淡薄的佛教文化的東西,當然,很少了。

    不過,佛教信徒,最西,在古代也只是侷限於伊朗地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ESPN會說韋德去了騎士,騎士反而更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