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毛開雲
-
2 # 今古達觀
特朗普沒有什麼目的,這只是多方勸阻的結果。特朗普對伊朗依然是防備戒心以觀後效,退出伊核協議對伊朗制裁的大棒緊握在手。
自特朗普擔任新一屆美國總統後,退退退就成了他施政的招牌之一,退出或廢止伊朗核協議也是特朗普聲言的緊要目標。
今次特朗普罕見接受了白宮以及政府要員的建議,不恢復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應該還有國際上的一些考量。
首先是特朗普對上屆奧巴馬政府“巧實力外交”的有限接納。伊核協議是奧巴馬政府基於布什政府時代中東的硬軍事打擊,造成的嚴峻局面採取的“攻心為上”策略,一時倒也籠絡了人心,成了奧巴馬比較耀眼的外交成就。不同於特朗普政府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發聲遷館耶路撒冷,伊核問題的災難性後果更勝一籌。美國的歐洲盟友,以及印度、加拿大、日本、南韓、澳洲都不會同意美國廢止伊核協議,這樣在美國政府要員陳明利害的前提下,特朗普文武之道,不妨軟硬兼施一回。
其次,面對特朗普針對伊朗反政府示威活動高調支援發聲,焦頭爛額的的伊朗當局包括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和改革派總統魯哈迪,僅僅是堅決痛斥“美國陰謀”,都絲毫沒有以重啟核武相威脅抗衡,這給了雙方不致失控卻又能轉圜的一定空間。如此,特朗普必定心有觸動,別人的勸說也就能聽進去了。
但切記,這只是特朗普的耐心等待,他的親以色列反伊朗核心理念沒有動搖,一切都是時間的被推後,濤聲依舊。
-
3 # 錦繡中華一捧土
美國總統特朗普定於12日就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再次發表講話。知情人士10日披露,多名白宮和政府官員力勸後,特朗普同意暫不恢復對伊朗經濟制裁。
根據美國國會透過的伊核協議審查法案,總統每隔90天要評估並告知伊朗是否遵守協議。3個月前,特朗普拒絕認定伊朗履行協議承諾,引發外界對美國可能退出協議的擔憂。
從以上的說明裡,我們也可以窺探到特朗普總統的具體目的:
第一,伊核協議伊朗履行義務沒有履行義務,不是特朗普總統說了算,而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事。目前國際原子能機構出具證明,證明伊朗舉行義務了。特朗普的2017年10月13日對伊朗的指責看來不特靠譜。不過反映了美國政府對伊朗的真實態度。
第二,特朗普總統的目的是修改或者廢止伊核協議。本次特朗普發言並沒有涉及到這個方面,只是√伊朗的制裁不恢復。
第三,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對美國國際形象不利。所以美國政府多名官員對廢除伊核協議不支援。國會也對於這個問題不是持肯定意見。所以特朗普原來建議受阻,他的長遠目的沒有達到。
第四,但是這個事件本身,只能說明美國政府暫緩了對伊朗的制裁,不能說明美國總統特朗普以後不制裁伊朗。伊朗做好美國製裁廢除伊核協議餓準備才是。
-
4 # 幸福地帶2
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對於伊朗實施經濟制裁,甚至於提出了要廢除之前由美國等八國簽訂的伊核協議,致使美國步入倒退的步伐,讓整個世界震驚,讓國際原子能機構震驚。國際上所不允許,美國的這些做法,同樣得到了國內大多數人的反對。
世界都在前進,而特朗普則選擇了後退,這顯然與世界潮流所背道而馳的。美國和伊朗的對立由來已久,而伊朗在該地區的和平與安定,也是整個中東國家中非常重要的。
伊朗近來的示威遊行事件,是伊朗國內和國外勾結起來的,很顯然,特朗普並沒有因此而得利,只是做了一個隨後的支援而已表態而已。但是,特朗普看到了機會,認為這是美國製裁伊朗藉口,於是決定將對伊朗進行制裁,並且還想撕掉糟糕透了的伊核協議。
但是,特朗普想得太過單純了。美國這些年連續的戰爭已經是民憤很高了,給美國造成了嚴重的嚴重的負擔。如果一旦爆發戰爭,美國又將派兵出場,必將會陷入又一個深淵!
如果戰爭未開,伊朗被通上絕路,那麼北韓就是他的前車之鑑,伊朗會自己發展核武器,美國和其他國家會拿他無可奈何?如果以色列對它的核設施進行轟炸,不排除就此引爆中東戰爭。這些可能都是特朗普所沒有想到的。但是這些在歐洲其他國家中都想到了這些,所以世界各個國家都在力阻美國對伊實施制裁,或者說對伊朗實施制裁也是美國國內共同的心聲。
然而,伊朗的核設施剛剛經過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檢查,證明伊朗在認真的實施核協議,這是美國對伊朗核協議沒有了依據與藉口。而伊朗的軍事實力遠比伊拉克,敘利亞要強出很多,所以如果美國對伊朗實施嚴重的經濟打擊和制裁,必將會引起伊朗的反彈。如果戰爭一開,伊朗會全面出擊,美國和以色列也許不會得到好處,從這方面講,不管是美國還是以色列,都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
美國想對於伊朗實施經濟制裁,其實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讓伊朗更加的貧窮,讓國內更加的混亂。讓各國對伊朗實施制裁,共同參與進來,使伊朗更加的孤立,然而這些目的都是很難得到的。其目的完全是憑空想象的,現在的伊朗不會是束手就擒的,其目的是很難得到的!
-
5 # 蔣曉峰Terry
特朗普老謀深算:自己不主動退出伊核協議,逼其他締約方“補漏洞”!
美國總統特朗普12號發表宣告,宣佈美國暫不退出伊朗核協議,但要求歐洲國家以及美國國會彌補協議漏洞。白宮表示,這將是特朗普“最後一次”根據伊核協議給予伊朗制裁豁免。
宣告指出,雖然特朗普強烈傾向於讓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但美國仍將繼續留在協議。不過,特朗普指出未來只有兩個選擇:彌補協議災難性漏洞,或者美國退出協議。
根據伊核協議,特朗普宣佈繼續暫緩與伊核專案相關的制裁,目的是確保歐洲國家在120天內同意修補協議漏洞。最後通牒說,這將是最後一次機會。如果在任何時候他判定新的協議前景渺茫,他將會立即退出。
目前看,其他國家都認為協議沒有修補的必要。那麼特朗普的意思其實就是,既然你們認定不需要補漏洞,那到時候別怪我不再豁免制裁!是你們逼我這麼做的。
根據美國國會透過的伊核協議審查法案,總統每隔90天要評估,並“確認”伊朗是否遵守協議。3個月前,特朗普拒絕確認伊朗履行協議承諾,引發外界對美國可能退出協議的擔憂。
美國媒體指出,成功說服特朗普暫不退出伊核協議,是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國務卿蒂勒森、國防部長馬蒂斯的勝利。按照老唐個人性格,他會在不聽取安全團隊建議的情況下做出決定。
《華盛頓郵報》報導,特朗普所指的彌補漏洞包括:及時查核國際原子能機構規定的所有伊朗核設施場址;廢除原協議內的“日落條款”(sunset provisions)所規定的10年期限,以使美國未來“永遠”能夠在發現伊朗“作弊行為”時採取制裁措施。此外,針對伊朗核協議有關“突破時間”(breakout time)的規定,即伊朗如果違反協議,恢復核武製造能力的時間,特朗普希望超過現行規定的一年。
美國政府高階官員在電話會議中表示,特朗普政府將與歐洲國家商議如何彌補協議漏洞。
不過,歐洲國家並沒有表現出更改伊核協議的興趣。在特朗普發表宣告前一天,歐洲多國外長11號與伊朗外長扎裡夫在布魯塞爾進行了“氣氛友好”的會晤。英國外交大臣約翰遜表示,“迄今還沒有任何比伊核協議更好的方案”。
德國外交部做出迴應,表示將就如何進一步履行伊核協議,與英法兩國協商,並稱德國將繼續推動核協議的全面執行。
伊朗外長扎裡夫更在推特上發文,迴應特朗普所謂的“最後一次”暫緩對伊朗執行經濟制裁的說法。他指責特朗普的表態,企圖破壞一項“堅實的多邊協議”,並表示伊核協議是“不可重新談判的”,美方與其不斷重申陳詞濫調,不如像伊朗一樣,完全遵守履行協議。
伊朗核協議都規定了啥?根據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及德國與歐盟,於2015年7月針對伊朗核危機達成的《聯合全面行動計劃》(伊朗核協議)。美國國會於當年透過《伊朗核協議檢討法案》(Iran Nuclear Agreement Review Act,簡稱INARA),規定總統必須每隔90天通知國會,有關伊朗是否遵守這項協議的“確認”(certify)結果,以及繼續美國因核協議暫停對伊朗的制裁,是否符合美國利益。
根據協議,奧巴馬政府解凍伊朗超過1000億美元資產,用超過10億美元的現金援助,換取伊朗至少10年內不進行核武器研發的承諾。
在去年的最後一次“確認期限”前,特朗普在一次公開演說中表示,美國不會退出伊朗核協議,但是他也不會根據《伊朗核協議檢討法案》的要求,向國會提出伊朗是否遵守核協議的確認報告,而是要求國會修改檢討法案,提出解決方案。
出現了兩個概念,“豁免”(制裁)和“確認”(伊朗執行了核協議)。
兩者是什麼關係呢?原來,伊核協議簽署後,奧巴馬為了執行這個協議,就透過授權總統的方式,暫停依據4項法律對伊朗實施的制裁。不過,這類“豁免”並不是無限期,而是要每隔一段時間進行檢討。其中依據2012年《國防授權法》第1245(d)節,“限制伊朗出口石油的制裁”,相關豁免須每隔120天檢討一次。1月12日是最近一次的豁免期限到期日。
“豁免”和“確認”在行使上有不同。如果不繼續豁免,也就意味著終止暫停製裁,重新啟動制裁,就代表著美國不執行伊核協議。也就是說,“豁免”是當時奧巴馬為了執行協議的手段。而特朗普認為這個協議是“美國曆史上最爛的協議”,最終的想法一定是退出。只不過,他也在尋找代價最小,反作用力最小的一種退法。
既然不豁免或不確認都指向了美國主動退出伊核協議,特朗普就想了一招。在“豁免”上加額外條件,滿足就可以繼續豁免,不滿足條件的話,豁免到此為止!
說了這麼多複雜的條款細節,總結一下特朗普的算盤:自己不主動退出伊朗核協議,因為這會導致伊朗反彈,重啟核武器開發。果真如此的話,特朗普要背黑鍋。
他的想法是:
一,把球踢給國內的國會,讓他們拿出解決方案。因為如果特朗普就算不確認伊朗遵守核協議,也不意味著退出協議,但意味著國會需要在60天內決定是否,以及如何恢復對伊朗制裁。
二,把球踢給伊朗核協議其他締約方,趕緊在120天內修補漏洞。如果到時候不能滿足特朗普的要求,對不起,“豁免制裁”就別想了,大棒要落下來。特朗普到時候會說的一句話是:“你們逼我退出了伊核協議”。
同時,在伊核框架意外,特朗普政府仍然有其他手段修理伊朗:對14個個人和實體實施新制裁,其中包括司法部長拉里賈尼和伊斯蘭革命衛隊負責網路監管的單位。這類制裁就不屬於伊朗核協議的範圍。
對此,財政部部長努姆欽發表宣告說,對於伊朗政權“持續侵犯人權和不公正對待人民”,美國不會“袖手旁觀”。(完)
-
6 # 刁大明
宣佈再次延長針對伊朗核問題的制裁豁免期,本質上還是希望在維持秩現有制度框架包括伊核協議框架的前提下,繼續向伊朗施壓。事實上,特朗普的這種折中決定是完全符合《2015年伊核協議審查法案》的相關要求,給予伊朗120天的豁免,同時要求歐洲等其他相關國家修改伊核協議,否則仍舊不排除退出的可能性。所以基本上是在減少美國的國際責任和地區風險的前提下,繼續操作伊核議題,抗衡伊朗,推進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強勢回撥。
特朗普自上臺以來在地緣戰略意義上很顯然是持續回撥中東,一改奧巴馬政府在中東的廉價存在,強調回復對中東控制。但一年執政以來,特朗普政府的回撥中東政策效果並不明顯。美國長期以來在中東地區強調兩個平衡,一個是區域外大國之間的平衡,一個是區域內國家的平衡。目前特朗普面對的中東,兩個平衡都處於失衡的態勢。在大國平衡上,俄羅斯在敘利亞內戰中持續獲得了在中東影響力,很大程度上成為特朗普政府回撥中東的阻礙;在區域內平衡上,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最終導致了伊朗的“獨大”態勢,成為美國回撥中的最大障礙。美俄關係的博弈不僅僅體現在中東,而美國需要在中東解決的最大問題其實就是伊朗。從這個意義上講,特朗普政府肯定會繼續在伊核協議上大做文章,為美國保持在中東的控制創造空間。
目前看,這種相對摺中的決定方式至少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個是,伊核協議畢竟是相關國家和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最終達成的、目前看有效解決伊核問題的國際協定,體現了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美國如果單方面破壞性的退出的話,美國的所謂國際地位和國際形象將遭遇極大的負面影響。另一個是,特朗普政府如果最終極端地作出了退出伊核協議的做法,存在激化中東局勢的可能性,也完全可能讓美國捲入不得不面對的軍事衝突,而當前的美國從國內外客觀情況看都不具備與伊朗動武的充分條件。所以,特朗普政府為了避免鋌而走險,才暫時採取了這種暫緩伊核協議,並繼續制裁的折中方式。
雖然仍舊無法排除特朗普政府最終一意孤行採取單方面方式退出伊核協議的可能性,但我個人認為特朗普政府最終可能還是會延續某種程度上的折中方式,一方面形式上保留伊核協議,另一方面單方面對伊朗繼續追加嚴苛的經濟、金融等領域制裁,最終導致伊核協議形同虛設,從而既不徹底刺激國際社會的神經,又實現了進一步遏制伊朗的效果。
-
7 # 經韜
從1月12日,白宮發表的特朗普關於伊核問題宣告看,美國仍對伊朗立場強硬,開篇便指出伊朗是全球恐怖主義的主要支援國家,發展導彈和核力量破壞地區穩定。但隨後特朗普表示會暫緩對伊制裁,但強調如果情況不改變將是最後一次。在伊核問題上,美國此舉主要目的在於:
一是“以緩為進”,敦促各方修訂伊核協議。特朗普此前多次威脅退出伊核協議,雖然這回第三次暫緩對伊施壓,但實則是給“各方一個面子”,敦促歐洲等各當事方協調修改伊核協議。畢竟在特朗普對伊核問題的選項中:要麼修補伊核協議“糟糕的漏洞”,要麼美國退出。顯然退出會讓當事各方心生不爽,損害美國全球和地區影響力。而以此為“砝碼”,下達最後通牒,要求各方主動談判修改協議。如果能達到同樣目的,修訂更符合美國戰略利益。
二是獲得完善國內立法時間。《伊核協議法案》是美國對伊核問題的主要立場和依據。白宮宣告中,特朗普也向國會喊話,要求在4個方面修改立法:一是新法案必要讓伊朗立即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等機構全面核查;二是必須確保伊朗無法生產核武器;三是與其他核協議不同,新法案條款中沒有到期日,是伊朗永遠無法獲得核武器;四是必須指出發展遠端導彈系統和核武器有實質聯絡,伊朗必遭嚴厲制裁。但是,與國會兩黨溝通,修改法律程式也需要時間。暫緩有利於美國對伊核具體問題的立場和政策有序調整。
三是“另闢蹊徑”,仍可從其他途徑對伊朗施壓和制裁。白宮發表宣告當日,美財政部宣佈對伊朗14名個人和組織實施新一輪金融制裁。財政努欽推文表示:“今天的新發布的制裁,主要針對伊朗繼續地以犧牲人民經濟利益為代價,發展彈道導彈計劃。”因此,即使特朗普暫緩對經濟制裁,但美國財政部、商務部等部門也可發起調查,不會讓美國損失對伊朗施壓手段。
-
8 # ja54mtat
美國己嚇唬不住任何國家,所做的一切全是騙人的,侵略別國找藉口煽動挑事,為了在他國駐軍收保護費,讓其它國家掏錢養活美國軍隊,還能控制當地政府政權,美國真是做足文章,世界各國必須給美國打工。
-
9 # 國關大俠客
從時間上看,美國總統必須每隔120天“更新”豁免一次對伊朗的制裁,而上一次特朗普豁免制裁是在2017年9月。
這一次特朗普的說辭表面上看是暫時向歐洲盟友妥協,但實際上以退求進。伊朗核協議的達成離不開歐洲盟友的出力,因此,當特朗普不認可伊朗核協議後,引發歐洲盟友強烈反彈,成為美歐在國際事務上的又一個巨大分歧。這次特朗普看似妥協,實則繼續向歐洲施壓。
特朗普在宣佈不再重新施加對伊朗的全面制裁後,又明確表示只給歐洲盟友四個月時間達成更嚴格的後續協議,並且威脅如果實現不了,美國就要退出伊朗核協議。美國目前最迫切的是想和歐洲盟友共同移除協議中的“日落條款”。這個條款允許伊朗逐漸恢復進一步的核行為。
從更深層次看,特朗普對伊朗的政策遵循兩大目標:一是拆解奧巴馬任內在伊朗核問題上取得的成就。奧巴馬任內,成功達成伊朗核協議是其中東政策的標誌性成果。特朗普不僅在言語上批評奧巴馬達成的協議軟弱無益,行動上更是步步緊逼,告訴世人自己能夠達成比奧巴馬更好的協議。
二是推回伊朗在地區的雄心。核協議客觀上為伊朗爭取了更好的國際環境,讓伊朗能夠重振雄風,在地區透過協助在葉門、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小夥伴”擴大影響力。美國自然不能坐視不理,尤其是國安顧問麥克馬斯特和國防部長馬蒂斯都有在伊拉克作戰的經歷,對伊朗的回憶並不太好,因此也從負面影響了特朗普政府的對伊決策。
-
10 # 瑤池崑崙
美華人一概掌握地強盜邏輯,1高舉大棒不給錢我不認賬——重來。這特朗普要的是現金和油水。2拉弓上箭戰爭馬上開始。3顛覆戰術武裝反對派造反,實行就地戰略。這三下任何沒有實體的國家誰能扛得住立馬天下大亂——看來伊朗人得付款。
-
11 # 建章君
美國如果恢復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便意味著先行違反伊核協議,而伊朗的反制措施便是恢復鈾濃縮活動。這等於伊核問題又重新成了世界性的安全難題。
這種狀況,對於英國、歐盟以及法德都是不可接受的,對於伊核六國中的中、俄也是絕對不能接受的。也就是說,美國率先違反伊核協議的行為將遭到全世界的反對。
但是特朗普一年執政下來的一大特點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不斷“退群”,難道不敢退出伊核協議嗎?他其實真的不敢,只是嘴巴叫得響而已。
能夠支撐特朗普冒著率先違反伊核協議的只有美國存在著低風險的軍事選項。所以,在這個問題上,顯然國防部長馬蒂斯的意見甚至將比國務卿蒂勒森的意見更重要。而馬蒂斯肯定會明確告訴特朗普當伊朗恢復鈾濃縮活動後,美國絕對不可能低成本、低風險地解決伊朗核問題的。
這個道理並不難明白。
首先,美國根本不可能類似推翻眾叛親離的薩達姆那樣輕鬆地以軍事推翻伊朗現政權,而對美國及其盟友不留下災難性的政治、經濟、軍事後果。
其次,特朗普對奧巴馬的伊核協議最不滿意的一點是沒有禁止伊朗的常規彈道導彈研發。而這其實也是不可能的。伊朗目前的彈道導彈技術越來越成熟,對於沙特、以色列都會構成巨大的威脅。所以,入侵的美國同盟軍哪怕勝利也將只是兩敗俱傷。伊朗事實上正是相信自己已經擁有足夠的非核威懾的軍事力量,才轉而尋求解除經濟制裁,才肯簽下伊核協議。
因此,如果讓伊朗恢復鈾濃縮活動而又不能快速、簡單、無風險地解決伊朗,那麼等於讓伊朗逐步具有打擊美國本土的核能力,這是更加得不償失了。
也就是說,美國一旦在伊核上“退群”,將不僅會遭遇巨大的國際威望災難,而且會引發實質的危及美國本土的巨大安全性風險。特朗普可以不顧及前者,但不能不顧後者的難題。而他恐怕現在也慢慢明白了,其實在世界上有許多地方,美國根本就不存在真正的軍事選項。金三其實就已經非常清楚地教育了他。
特朗普現在對此問題只是鴨子嘴犟而已,這是一項他無法推翻的奧巴馬政策,也是奧巴馬為數不多的真正貢獻。
回覆列表
(獨家)特朗普同意暫不恢復對伊朗經濟制裁,到底是啥目的?
美國總統特朗普定於12日就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再次發表講話。知情人士10日披露,多名白宮和政府官員力勸後,特朗普同意暫不恢復對伊朗經濟制裁。根據美國國會透過的伊核協議審查法案,總統每隔90天要評估並告知伊朗是否遵守協議。3個月前,特朗普拒絕認定伊朗履行協議承諾,引發外界對美國可能退出協議的擔憂。(1月11日新華網)
何為伊核協議?伊核協議就是《共同全面行動計劃》,2015年7月,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社會將解除對伊朗的制裁。國際原子能機構負責督查伊朗履行協議情況,已多次出臺報告確認伊朗履行了該協議。
根據美國國會透過的伊核協議審查法案,總統每隔90天要評估並告知伊朗是否遵守協議。特朗普去年10月13日宣佈,拒絕向國會證實伊朗遵守協議,但是,美國國會並未按照相關程式做出反應。
12日是特朗普就伊核協議發表意見的法定日子。與3個月前特朗普的意見相比較,這次同意暫不恢復對伊朗經濟制裁,難道是特朗普對《共同全面行動計劃》的態度改變了嗎?其實問題並不是這樣簡單。
特朗普曾經公開批評《共同全面行動計劃》,說是“美國簽署的最糟糕協議”。美國國務卿蒂勒森上週接受採訪時稱:“總統說,要麼修改協議,要麼廢除協議。”這個才是特朗普的真正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