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螢火蟲
-
2 # 平安是福152552271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進入夏季的弟三個節,其每年在6月6一7日之間,但在公曆時間變化時,有時會在5月份,有時會在6月份。
芒種節氣是農民比較忙碌的時節,即要收割夏莊稼又要播種秋莊稼。一到芒種節氣,南方天氣一般都會進入梅雨時節,也就影響到了農民的農事生活。如今種植技術先進了,全程機械化操作,農民不僅能夠及時搶收農作物,糧食產量也提高了。古人的經驗,已經過時了。
-
3 # 愛花草的農人
中國是農耕大國,在幾千年的耕作過程中,咱們的祖先經過長期的觀察和總結,得出了很多的俗語和農諺,這些話別看普通,其實是祖先智慧的結晶,即使在今天,也能指導咱們的農業生產。
眼看就要芒種了,很多朋友談論到一句農諺“芒種端午節,處處是荒田”,那麼這句話有道理嗎?又給我們哪些警示呢?下面說說我的看法和朋友們交流一下。
一,“芒種端午前,處處是荒田”啥意思?
仔細分析,這句話裡面涉及到芒種和端午,今年的芒種在六月五日,而端午在六月二十五日,這兩者整整錯了二十天,按照祖先的觀察,要是像今年這樣,芒種早於端午的話,秋莊稼往往收成不好,所以總結出了這句話“芒種端午前,處處是荒田”。
今年的小麥已經陸續開始收割,一些地區由於倒春寒的影響,小麥遭受了凍害,還有些地方到了四月還降了雪和冰雹,加上小麥的一些病害,小麥的收成不是很好,很多地塊一苗地也就是六七百斤的產量。
這時廣大農民就開始擔心秋季的收成了,畢竟農民以土地收入為主嗎。
二,“芒種端午前,處處是荒田”可以避免嗎?
其實這句話主要流行在生產不發達的時候,哪個時候,人們生產是靠天吃飯,所以遇到天災,自然就是無可奈何,不過現在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達,這一切基本已經改變。
先說種子,由於育種技術的進步,很多秋作物產量很是驚人,比如說秋玉米,抗乾旱、抗病蟲害,水肥合理甚至畝產量可以高達一噸,大豆和其他種子也都具備優質高產的特徵。最重要的是現在農田水利建設也進步了,哪個地方沒有機井?沒有排澇措施呢?退一百步來說,即使秋季大旱,咱們也可以灌溉,即使大澇咱們也可以及時排澇,相對來說,糧食生產已經比較安全,只要不是很極端的天氣,要想出現“處處是荒田”的機率也不是很大。
更何況國家對農業非常重視,畢竟農業是國家穩定的基石嗎!相信在國家的指引和領導下,秋季也會獲得不錯的收成。
三,總結
歷史的諺語,大多是在不發達的古代流傳的,隨著科技的進步,農業生產的提高,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大家說是這樣嗎?正是三夏,希望我們的農民做好收割,種好秋莊稼,用我們的雙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吧!
-
4 # 農村大個小李
芒種的節氣一般都在陽曆的6月6號,而端午一般在農曆的5月5號,但一般端午節都會在芒種的前面,農村講究芒種端午後,處處有酒肉,這樣的話農民就不需要擔心收成的問題,所以等到秋季的時候大家都會因為豐收的問題而吃上酒肉。但如果像今年端午是6月18號的話,芒種和端午之間的差距在12天,這樣的話莊稼的收成就不是太好。事實上從今年上半年的收成來看,這句話已經應驗了。大家都知道今年的小麥出現了大面積的減產過程,過去畝產量近千斤,但今年的收成才不過500-600斤,這樣一來農民可算是虧大了
-
5 # 打雜的小工
我是雪夢冰淚,說說自己的觀點。
在生產力提高的今天,除非真是天災人禍,否則,古人的一些經驗真的不一定適用了。
古人說靠天吃飯。的確,古時候生產力低下,技術水平不高,對病蟲害無法預防,沒有現在的肥料,產量不高,質量不高。但是今天,如果不是真的天災人禍,吃不上飯,只能怪自己。不要老是拿古人的經驗給自己開脫。
但是現在去預估糧食會不會減產為時過早,即使有網路的說法是今年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但是都為時過早。而像我們家這地方,糧食減產,就是不產,對中國的影響就像一鍋飯裡的一粒米,說不好聽的,吃的東西都是買的。
所以,做人要勤勞,實事求是,不能靠古人的經驗做事。很多作物都是一點點從國外引進的,以前根本就沒有。
我就相信,人不一定能勝天,但是我們可以利用天。
回覆列表
芒種是一個預示農作物種植時機分界點的節氣,也是每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端午前,處處是荒田”!是對中國農事場景的總結概括,該播的農作物只要抓住時節正常播種,秋季就不會減產。如果錯過農時,播種過晚的話,到了秋末冬初,在早霜前不能成熟收穫,自然就會減產。
芒種會在每年公曆的6月5日到7日之間交節,每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東南方的巳位,太陽黃經達到75°時,開始進入芒種節氣。今年是2020年,6月5日12時58分進入芒種節氣,而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25日,芒種較端午早了20天。實際上每年的芒種節氣都會趕在端午之前,既使去年(也就是2019年)的芒種和端午撞到了一起,芒種也是比端午提前了一天,去年的6月6日芒種,6月7日才是端午節。這樣看來,如果說“芒種端午前,處處是荒田”就是預示秋糧會減產的話,那豈不是要年年減產嗎?
今天是2020年的5月28日,距離6月5日的芒種已經很近了。芒種近,農事忙,忙收麥,忙插秧,錯過農時不趕趟。節氣臨近芒種,正是北方冬小麥收穫的時節,南北水稻產區的稻田也都在等著插秧。小麥收穫後、水稻插秧前,田間暫時沒有農作物,總體上來說都是屬於“荒田”無疑的。盼著下一季收穫的農民,此時就要爭搶農時,在兼顧夏收的同時,抓緊夏種。對於夏種,農村流行的說法是,“早種一天,早收十天”。假使播種太晚,到了秋末,農作物生長期不足,積溫達不到要求,便不能如期成熟。因霜而死的農作物,減產自然不可避免。
農諺說,“芒種不種,種子無用”。所謂芒種,也是“有芒穀類作物可種”的最後時期,像什麼水稻、糜子、穀子、黍子等,如果再不抓緊時間插秧和播種的話,就要錯過一年內的最後播種佳期了。到時候,這種小粒糧食不能在早霜前完成灌漿,幾乎就相當於絕收了。就連北方麥區的夏玉米,也必須爭搶住芒種這重要的農時,不能含糊。
如此看來,“芒種端午前,處處是荒田”,並非預示著秋糧一定會減產。但真要是不搶抓農時播種插秧的話,秋糧減產也不可避免。功夫在詩外,老農自然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