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火攻有這些!
三國演義所描述的三國時代,群雄並起,連年混戰,魏、蜀、吳三國統治者皆存一統天下之雄心,想消滅其他兩國,統一中原,其間就有不少火攻的戰例。
官渡之戰:公元200年二月,袁紹親自率步兵10萬、騎兵萬人,進攻曹操所在的許昌。官渡離許昌不到100公里,如果官渡失守,許昌就失去屏障。由於袁紹固執己見,不聽從別人意見,先後在白馬、延津一帶被曹操打敗,損兵折將,大將顏良、文丑被殺。
袁紹仍想依靠優勢兵力逼曹軍決戰。曹操軍隊只有兩萬,築壘備戰,堅守官渡。曹操因缺少糧草想退守許昌,被謀士勸止。十月,袁紹派大將淳于瓊押糧車萬餘輛,儲存在烏巢。謀臣許攸數次建議分兵襲擊許昌,都被袁紹拒絕。許攸一氣之下,投降了曹操,並獻計偷襲烏巢。一天夜裡,曹操親自率5000精騎,打著袁軍旗號,乘夜抄小路奔襲烏巢,放火燒糧,把一萬多車的糧草,燒了個一乾二淨,袁軍驚亂。天明,曹軍集中兵力猛攻,大勝還師。袁紹得知烏巢被襲,不聽大將張郃派重兵往救的建議,僅派輕騎救援,還令高覽軍等繼續以主力攻擊官渡曹營,結果仍徒勞。烏巢大敗訊息傳至官渡前線,袁紹軍心動搖,內訌又起。張郃、高覽見大勢已去,投歸曹軍。曹操乘勢發起進攻,大獲全勝。袁紹僅率800餘騎北逃,從此一蹶不振。這就是有名的官渡之戰,此戰曹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可以看出,火燒烏巢之糧草在戰爭中起了關鍵作用。
赤壁之戰:曹操統一北方後,發展了生產,增強了實力,計劃揮軍南下,統一全國。公元207年,曹操率軍南下攻打荊州,劉備率軍退至江陵。曹軍在當陽長坂將劉備部隊打敗,直抵江陵。劉備遂轉道漢津,逃往夏口,派諸葛亮出使東吳,聯吳抗曹。
公元208年,曹操率二十萬大軍,從江陵出發,順江東下,直逼夏口。孫權劉備聯軍經過周密安排,在赤壁處跟北岸曹軍隔江對峙,一場大戰迫在眉睫。雙方鬥智鬥勇,針對曹軍不習水戰的弱點,龐統授計連環,曹操把戰船用鐵鏈連在一起;苦肉計周瑜打黃蓋,黃蓋詐降,這些都為火燒赤壁奠定了基礎。這一天,東南風起,黃蓋帶領一批士兵,分乘十條大船,滿載枯柴乾草,向曹營而去。在離曹軍約二里的地方放起了火。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很快就燒到了曹營。曹營的船連在一起,很快燒成一片火海。孫劉聯軍趁機大舉進攻,曹軍大敗。赤壁之戰,也是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赤壁之戰以後,曹軍實力受到重挫,無力再向南進軍,三國鼎立之勢成矣。
火燒連營:公元221年7月,劉備為給關羽報仇,不聽從趙雲等人的諫阻,起傾國之兵攻吳。次年,劉備派黃權為鎮北將軍,指揮江北諸軍,以防魏軍進攻蜀軍的翼側。劉備則親自率軍一路進攻。劉備大軍從巫峽建營至夷陵界,建營五十多處,樹柵相連,縱橫七百餘里。其做法實際犯了兵家大忌。
吳國陸遜對蜀軍的作戰方針是“誘敵深入,後發制人”。從三月開始,陸遜扼守陣地,堅不出戰。劉備急於求戰,派兵引誘,陸遜也不出擊,兩軍相持半年後,陸遜發現劉備銳氣已被遏止,便上書吳王,準備反攻。六月,陸遜在作試探性的進攻後,針對蜀軍營寨均以木柵構成,又地處峽谷,草木叢生的狀況,決定採用火攻。是夜初更時分,東南風驟起,陸遜命令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到達蜀營處,順風點火,焚燒蜀軍的營寨,並趁勢發起了猛攻,蜀軍大亂。陸遜率兵迅速地攻破了蜀軍營寨四十餘座,蜀軍土崩瓦解,死者無數。劉備帶領少數人馬,乘夜突圍,逃回白帝城。在江北的黃權,由於道路被截斷,不能回蜀漢,被迫率部投降了曹魏。這次戰役,蜀軍元氣大傷,力量更加虛弱,劉備也一病不起,第二年死於白帝城永安宮。
據統計,“火”在《三國演義》中共出現510處,其造成的危害十分巨大,無法統計。對於“火”之運用,又有多種形式,總的來說大約有四類,第一種形式為“烽火訊號類”,次之為“消耗糧草類”,第三種“戰役手段類”,第四種“天災人禍類”。
火燒常社 :三國演義第一把火,皇甫嵩、朱儁燒張梁、張寶。剿黃巾軍時候。
火燒濮陽:陳宮、呂布燒曹操。爭山東之時,此戰曹操險些喪命。
火燒烏巢,這個都知道,曹操聽許攸之策火燒烏巢,大破袁紹。當時守將淳于瓊好酒。
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諸葛亮初出茅廬,連著兩把火。火燒赤壁,三國最大的一把火,傳頌千秋。
火燒火燒瓦口峪,張三哥燒張郃,這是攻取漢中之時。此役大戰張飛之智。
火燒七百里連營,劉備剛愎自用攻打東吳,被陸遜一把火燒了,可謂三國第二大火。火燒藤甲兵,七擒孟獲之時。藤甲兵刀滴水不入,因藤甲為油浸所制。故不得已火攻,此戰殘酷,令武侯諸葛亮心傷。徐盛火燒曹丕 ,陸遜火燒劉備後,曹丕徵吳,東吳徐盛火燒勝之。火燒上方谷,諸葛亮引誘司馬出戰奪糧,一把火燒之,眼看司馬父子死於非命,偏天降及時雨。時也命也。自此司馬再也不出戰,諸葛亮再也沒有機會了。
火攻雖然只是一種戰術措施,其取得的效果有時卻是戰略性、決定性的,這在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中尤為明顯。同時,火攻又是殘酷的,如在燒藤甲七擒孟獲的時候,孟獲的三萬餘士兵被燒得慘不忍睹,有的互相擁抱,有的伸著拳頭,有的伸著腿,死在谷中,臭氣熏天。就連施計的諸葛軍師看了火燒後的慘狀,也掉著眼淚說:“我雖然對國家有功勞,但使這麼多人慘死火中,必然有損我的陰德,必然折我的陽壽呀。”
三國演義中的火攻有這些!
三國演義所描述的三國時代,群雄並起,連年混戰,魏、蜀、吳三國統治者皆存一統天下之雄心,想消滅其他兩國,統一中原,其間就有不少火攻的戰例。
官渡之戰:公元200年二月,袁紹親自率步兵10萬、騎兵萬人,進攻曹操所在的許昌。官渡離許昌不到100公里,如果官渡失守,許昌就失去屏障。由於袁紹固執己見,不聽從別人意見,先後在白馬、延津一帶被曹操打敗,損兵折將,大將顏良、文丑被殺。
袁紹仍想依靠優勢兵力逼曹軍決戰。曹操軍隊只有兩萬,築壘備戰,堅守官渡。曹操因缺少糧草想退守許昌,被謀士勸止。十月,袁紹派大將淳于瓊押糧車萬餘輛,儲存在烏巢。謀臣許攸數次建議分兵襲擊許昌,都被袁紹拒絕。許攸一氣之下,投降了曹操,並獻計偷襲烏巢。一天夜裡,曹操親自率5000精騎,打著袁軍旗號,乘夜抄小路奔襲烏巢,放火燒糧,把一萬多車的糧草,燒了個一乾二淨,袁軍驚亂。天明,曹軍集中兵力猛攻,大勝還師。袁紹得知烏巢被襲,不聽大將張郃派重兵往救的建議,僅派輕騎救援,還令高覽軍等繼續以主力攻擊官渡曹營,結果仍徒勞。烏巢大敗訊息傳至官渡前線,袁紹軍心動搖,內訌又起。張郃、高覽見大勢已去,投歸曹軍。曹操乘勢發起進攻,大獲全勝。袁紹僅率800餘騎北逃,從此一蹶不振。這就是有名的官渡之戰,此戰曹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可以看出,火燒烏巢之糧草在戰爭中起了關鍵作用。
赤壁之戰:曹操統一北方後,發展了生產,增強了實力,計劃揮軍南下,統一全國。公元207年,曹操率軍南下攻打荊州,劉備率軍退至江陵。曹軍在當陽長坂將劉備部隊打敗,直抵江陵。劉備遂轉道漢津,逃往夏口,派諸葛亮出使東吳,聯吳抗曹。
公元208年,曹操率二十萬大軍,從江陵出發,順江東下,直逼夏口。孫權劉備聯軍經過周密安排,在赤壁處跟北岸曹軍隔江對峙,一場大戰迫在眉睫。雙方鬥智鬥勇,針對曹軍不習水戰的弱點,龐統授計連環,曹操把戰船用鐵鏈連在一起;苦肉計周瑜打黃蓋,黃蓋詐降,這些都為火燒赤壁奠定了基礎。這一天,東南風起,黃蓋帶領一批士兵,分乘十條大船,滿載枯柴乾草,向曹營而去。在離曹軍約二里的地方放起了火。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很快就燒到了曹營。曹營的船連在一起,很快燒成一片火海。孫劉聯軍趁機大舉進攻,曹軍大敗。赤壁之戰,也是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赤壁之戰以後,曹軍實力受到重挫,無力再向南進軍,三國鼎立之勢成矣。
火燒連營:公元221年7月,劉備為給關羽報仇,不聽從趙雲等人的諫阻,起傾國之兵攻吳。次年,劉備派黃權為鎮北將軍,指揮江北諸軍,以防魏軍進攻蜀軍的翼側。劉備則親自率軍一路進攻。劉備大軍從巫峽建營至夷陵界,建營五十多處,樹柵相連,縱橫七百餘里。其做法實際犯了兵家大忌。
吳國陸遜對蜀軍的作戰方針是“誘敵深入,後發制人”。從三月開始,陸遜扼守陣地,堅不出戰。劉備急於求戰,派兵引誘,陸遜也不出擊,兩軍相持半年後,陸遜發現劉備銳氣已被遏止,便上書吳王,準備反攻。六月,陸遜在作試探性的進攻後,針對蜀軍營寨均以木柵構成,又地處峽谷,草木叢生的狀況,決定採用火攻。是夜初更時分,東南風驟起,陸遜命令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到達蜀營處,順風點火,焚燒蜀軍的營寨,並趁勢發起了猛攻,蜀軍大亂。陸遜率兵迅速地攻破了蜀軍營寨四十餘座,蜀軍土崩瓦解,死者無數。劉備帶領少數人馬,乘夜突圍,逃回白帝城。在江北的黃權,由於道路被截斷,不能回蜀漢,被迫率部投降了曹魏。這次戰役,蜀軍元氣大傷,力量更加虛弱,劉備也一病不起,第二年死於白帝城永安宮。
據統計,“火”在《三國演義》中共出現510處,其造成的危害十分巨大,無法統計。對於“火”之運用,又有多種形式,總的來說大約有四類,第一種形式為“烽火訊號類”,次之為“消耗糧草類”,第三種“戰役手段類”,第四種“天災人禍類”。
火燒常社 :三國演義第一把火,皇甫嵩、朱儁燒張梁、張寶。剿黃巾軍時候。
火燒濮陽:陳宮、呂布燒曹操。爭山東之時,此戰曹操險些喪命。
火燒烏巢,這個都知道,曹操聽許攸之策火燒烏巢,大破袁紹。當時守將淳于瓊好酒。
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諸葛亮初出茅廬,連著兩把火。火燒赤壁,三國最大的一把火,傳頌千秋。
火燒火燒瓦口峪,張三哥燒張郃,這是攻取漢中之時。此役大戰張飛之智。
火燒七百里連營,劉備剛愎自用攻打東吳,被陸遜一把火燒了,可謂三國第二大火。火燒藤甲兵,七擒孟獲之時。藤甲兵刀滴水不入,因藤甲為油浸所制。故不得已火攻,此戰殘酷,令武侯諸葛亮心傷。徐盛火燒曹丕 ,陸遜火燒劉備後,曹丕徵吳,東吳徐盛火燒勝之。火燒上方谷,諸葛亮引誘司馬出戰奪糧,一把火燒之,眼看司馬父子死於非命,偏天降及時雨。時也命也。自此司馬再也不出戰,諸葛亮再也沒有機會了。
火攻雖然只是一種戰術措施,其取得的效果有時卻是戰略性、決定性的,這在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中尤為明顯。同時,火攻又是殘酷的,如在燒藤甲七擒孟獲的時候,孟獲的三萬餘士兵被燒得慘不忍睹,有的互相擁抱,有的伸著拳頭,有的伸著腿,死在谷中,臭氣熏天。就連施計的諸葛軍師看了火燒後的慘狀,也掉著眼淚說:“我雖然對國家有功勞,但使這麼多人慘死火中,必然有損我的陰德,必然折我的陽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