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魚和螞蟻養娃在德國

    刻意培養是肯定需要的。

    不排除整個人類歷史上有那麼幾個傑出的人物,天資聰穎,家長不用管,靠自身的自律,自己的努力都能成為人中龍鳳。但是這樣的人又有幾個呢?自己的孩子是這樣的人麼?機率有多大呢?

    在自身能力和家庭環境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好好培養孩子吧,不要等他們長大了再後悔!

  • 2 # 騫羽騫尋

    關於您所提出的問題,我有以下觀點,請您參考。

    在育兒的道路上,孩子真的需要刻意培養嗎?我覺得不用刻意培養,但要用心培養。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小天使,爸爸媽媽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都希望給他們最好的,讓他們成為最好的人。如何讓孩子變得更好,更優秀,一方面需要父母去引導,另一方面還是需要父母用心培養。

    我認為刻意培養和用心培養是兩碼事。

    首先跟大家說說刻意培養

    所謂刻意培養,那麼它肯定不是本意,也一定不是從興趣出發,一定是帶有某個目的性的。刻意非本意,刻意去培養的話,會給孩子造成一種趕鴨子上架的感覺。孩子就像事先設定的劇本,逼著刻意並特意去做一些事情。其實刻意本身也有做作的含義在。

    再跟大家說下用心培養

    所謂用心培養,就是先用感知自己的孩子,他愛好什麼,興趣點在哪裡,然後他適合學什麼,他在哪方面有特殊的能力。當我們瞭解了這一切之後,可以從孩子的興趣點和能力點出發,用心往孩子的這方面指引即培養,這樣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結:

    培養孩子也好,做人也好,我覺得最主要的是用心,千萬不要刻意,自自然然才是最好。如果一個人總是刻意追求一件事情,往往會有心栽花花不開。

  • 3 # 誠誠媽媽的育兒之談

    我覺得在育兒的道路上,孩子是需要刻意培養的。在中國的教育體制裡,如果沒有刻意培養,就會成為一名庸才,沒有出息,特別是農村的孩子,更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孩子的塑造性很強,有很多孩子對於某些方面會有很高的天賦,天賦需要去挖掘並且刻意培養,才能夠有一番出息,雖然過程中孩子會失去很多,但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刻意培養,才會出現很多不一樣的奇人!國家才會有不一樣的發明和發展,否則都將是千篇一律!

    歷史上有很多刻意培養的案例,比如“孟母三遷”,其中孟母的舉動其實就是在刻意給孩子創造好的讀書環境,才培養出優秀的儒家孟子!

    在現在社會,我們雖不能像孟子一樣有“三遷”的舉動,但可以為孩子選擇一條適合他們自己的路,並且去幫助他成功成就!

  • 4 # 能能媽咪

    當然需要,孩子是需要後天培養的。

    比方說,孩子愛看電視或者手機,你能聽之任之嘛?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刻意去培養孩子的自律性,比方說從小規定看多長時間,什麼時間可以看。

    我家閨女,2歲半,每天要看手機,他就會說,媽媽我要看親手機,5分鐘,其實她壓根不知道5分鐘有多長,但是隻要我說時間到,自律,他就會立馬不看了。

    還有很多,比方說孩子的吃飯的習慣,作息規律,都是需要家長刻意去幫他養成的。

    孩子越小,刻意越發容易養成。而且養成了就他會很自覺の堅持。

    我家閨女,每天早上起床,喝奶之前他要喝口水。有時候,我偷懶,他都不行。

    所以可以肯定的告訴你,育兒道路上,肯定要刻意培養好習慣,自律,自覺等好品行。家長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小,忽視了這一點。

  • 5 # 樂媽聊養娃

    我認為孩子行為需要引導,興趣需要培養,喜歡和熱愛的事情需要刻意練習。假如這些都屬於刻意培養,那我支援:孩子需要刻意培養。

    聽過一個故事,講的是“園丁與木匠”,園丁照料花園做的多數是澆水、施肥、捉蟲,小的枝椏修剪,是“順其勢”而為。是成就植物本色。愛你本來的樣子。

    而木匠跟材料的關係,就是刻意塑造和雕刻,也會根據材料的樣子,在結合自己想要的形狀,不斷打磨,直到看上去滿意為止。最終結果叫作品,到最後可能很美,但已經看不到材料的原貌。

    木匠產出的作品,是自己意志的延伸。而園丁的作品,是花園植物本身。

    教育孩子這件事也會有這兩種,觀念的較量。至於孰是孰非,姑且不做論斷,看教育者自己的對養育的信念。

  • 6 # 魚的夢想會飛

    關於上面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為無論是站在孩子的位置去看還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看,孩子的教育,真的太重要了。

    下面來說一個不刻意教育孩子的例子,我之前的一個同事,她90後平時愛打手遊吃雞。她的兩個兒子,一個上幼兒園了,一個上小學一年級了。可是他們兩個也人手一臺手機,也打遊戲看動畫片,並且父母不會去約束他們的時間。只要他們不哭鬧就可以了。而我這個同事還發朋友圈說,不期盼他兩個兒子大富大貴,只願他們簡單健康快樂,不枉來人世走一圈。

    我明白,每個母親都是希望簡單健康快樂,但是,這樣子天天只知道玩手機,長期以久,長大了的孩子真的能夠在當今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獨立生存下來體現人生價值嗎?

    現在好多罪犯,變態都是因為童年時代經歷了原生家庭的問題導致的。

    既然生了孩子出來,就該負好為人父母的責任,教育好孩子。當然也不能太強迫孩子去遵守規矩什麼的,應該按不同年齡去引導教育好孩子。

  • 7 # 盛蛋囧爸

    寶寶是人類成長的萌芽時期,這個時期寶寶的秘密很多,孩子的培養的會隨著環境等因素變化,因此,孩子的教育之路,作為家長可以有意為之和無意為之兩種,尤其是有意為之其實是在刻意培養寶寶,那麼怎麼刻意培養呢,囧爸分享自己帶盛蛋的經歷就更清晰了。

    1家長的話語孩子在模仿。

    每一種語言文字或文化,都是由很多的詩歌、韻律、肢體的遊戲或者故事等融合起來的。如果父母和孩子玩遊戲、講故事的時候,唱這些歌,那麼這些文化的寶貴遺產,就會成為孩子成長的基石。他們會不斷重複,完全地模仿。 我的寶寶在經歷30個月前後時期,開始大量的學習父母的說話內容,跟著讀,自己反覆說,自言自語說,這個時期孩子模仿大人的語音,語調,詞彙等細節,因此在這個階段下家長如果想教育一個好寶寶,那麼不希望孩子說的話語,在平時日常家中大人交流中切記去說,孩子就不去模仿了。

    2家長的動作孩子在模仿。

    我的寶寶會模仿父母、家人或是保姆的每一個動作。其實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他會模仿你做動作時生命的含意,譬如,我的愛人在掃地的時候唱著歌,以非常愉快的心情做這些事情,寶寶也會學習同樣的心情,來做同樣的事情。因此,他並不只是模仿動作而已,更會模仿內在用心。

    3家長的行為孩子在模仿。

    從呱呱墜地,孩子一接觸到這個大環境開始,就直接地去感受,並透過感受來開創自己的世界。另外,他也透過模仿學習,反覆不斷地練習,掌握重複性的特色,來建構、架構世界。

    常言道,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被孩子看在眼裡,學在心裡。作為家長的要注意。

    曾有一個小男孩,目睹了父母之間經常打架的暴力行為,他生氣時在幼兒園經常打其他小朋友,在家裡會悄悄地毆打玩具布偶,長大後每當跟妻子鬧矛盾,都是拳腳相向。每次旁人勸阻,他毆打妻子後也總是後悔,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拳頭。爸媽的暴力已經深入他的思想,這種陰影會影響整個人生。

    總之,作為家長一定要好好教育培養一個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動作,語言等細節,讓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髮展中不落敗,不留下陰影,讓孩子快樂成長。

  • 8 # 一平譚情商與教育

    父母養兒育女,並不需要對孩子進行刻意的培養。再重複一遍,父母養兒育女,並不需要對孩子進行刻意的培養!

    這裡所說的不需要“刻意”培養,就是父母利用孩子身上自然的本能,讓孩子自然地成長,這既是父母對孩子人格尊重的表現,也是父母尊重孩子身心發育的規律和孩子成長的天性的要求。良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孩子的自然“成長”,孩子在自然的條件下自由生長;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應干預孩子的興趣,更不應強迫孩子做什麼或不做什麼,讓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成長。

    所有的孩子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都有自我成長的基因;從他們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他們的身上就具備了整個自然界生命的全部智慧和邏輯,都已具備了成就自己生命的所有可能;他們象顆種子,當他們撒播到土壤裡之後不需要人工去幫它發芽、生根和長葉,它自己完全有能力釋放自己生命的潛能實現自我成長;如果人為地控制種子的發育和成長,那就是名副其實的“揠苗助長”。因此,如果父母控制孩子成長的節奏,人為地安排孩子一切,那就是在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做的是發現孩子的潛力和興趣,盡力去幫助孩子按照他自己的生命基因去成長。

    每一個生命的成長有其自身的規律,就像農民種莊稼,必須尊重莊稼自身的生長規律,才會收穫豐碩的果實。尊重孩子生命內在的秩序,是孩子變得智慧的過程。孩子多大年齡就應該做多大年紀的事情,讓孩子按他自己的興趣去接觸各種各樣的事物,讓孩子自然而然地成長,孩子才會自然地發揮出自己的天賦。

    當下中國家庭教育的質量普遍低劣,患兒童智力肥胖症的孩子越來越多(比患兒童肥胖症的後果更嚴重),人格殘疾的媽寶男和媽寶女也越來越多……出現這些社會現象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的父母普遍很“強勢”,他們都在“刻意”充當孩子的人生導師。為什麼中國父母喜歡充當孩子人生的導師?這與當下競爭激烈的社會有很大的關係。中國父母由於長期受“孝順”文化的馴化,本來就很自卑,再在“適者生存”、“落後就要捱打”等理念的刺激下,他們對自己和孩子的未來充滿了不安全感。為了保證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不讓孩子由著“天性”來,他們就加強了對孩子的控制,對孩子進行刻意的培養。

    父母不需要刻意去培養孩子,並不是對孩子的成長放任不管,推卸自己做父母的職責。既然把孩子生下來了,那就得把孩子撫養成人,這是做父母的天職!父母的天職主要是這兩部分,一是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相應的物質條件,二是教會孩子學會做人,以保證孩子將來有獨立自主生活的能力。但是,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教育,不是靠成天給孩子講大道理,而是給孩子做榜樣,靠自己的言傳身教,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父母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更像是孩子人生的導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多年以後你是否愛我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