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師弟

    世界政壇左翼浪潮正在退去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64087329689567501/

    提出過的一個論點。

    是的,世界左翼浪潮正在退潮。

    自從2008年奧巴馬上臺後,世界左翼浪潮開始了往拋物線頂點的爬坡,世界政壇上各左翼政黨或者左翼領袖也紛紛起身起跳起飛,NBA有勇士隊死亡五小陣容所向睥睨,國際政治舞臺由死亡五左時代弄潮。

    介紹這五個人,可以從他們的出身標籤介紹,就如此明顯:

    他們是美國某大學法學系教授奧巴馬。

    法國某大學政治系講師奧朗德

    義大利某大學校長、著名經濟學家蒙蒂。

    英國牛津哲學文青卡梅倫

    還有今天的主人公:德國某大學化學研究所某研究員默克爾。

    在世界舞臺的領頭羊裡,我們看G8峰會中,還有一直在左翼的加拿大,穩定站在中左不倒下的普京,卑躬屈膝的日本。。。

    左翼的特徵很明顯,知識分子標籤,一群聖母心,大家都要好,“”無邊界“”思維,制裁制裁制裁,深受新聞媒體擁簇,以及強硬不起來。

    比如說:高福利高福利,國家無邊界,種族無邊界,文化無邊界,女性地位高,支援同性戀,愛體育愛鏡頭,反戰反封建。

    然而隨著特朗普逆襲希拉里的強勢登臺,世界左翼正式開啟了退去的節奏。

    英國,中右翼上臺,

    法國,中間派上臺,

    美國,非主流右翼上臺,

    加拿大,繼續划水,

    義大利,中右翼上臺,

    日本,安倍一直都在右邊

    普京, 中左翼末期

    如果說次貸危機,歐債危機和全球化產能過剩以及中東危機焦灼沒有能推到左翼格局,那麼發酵的經濟復甦難和難民問題一定是推到左翼的骨牌。在長達將近5年的歐洲債務危機之中,法國和德國作為歐盟的帶頭大哥,其實已經相當程度上掏空了精力,而義大利則是徹底掏空,加上中東問題一直懸而未決和不斷湧進的難民,美國和歐洲人民已經很難再接受這群聖母心的領導人在臺上吹噓著來者不拒、大辟天下寒士的口號,而是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重新富裕和霸道起來。這也是為什麼中間左派和中間右派能夠在世界換屆的輪次當中能夠成功逆襲崛起的原因。

    而對於歐洲這樣成熟的政治機制的國家,經濟結構一定正向地影響著上層建築,所以,上層建築不適應經濟結構一定是會倒塌的,而不是經濟或者社會狀態會被上層建築的更替而負向影響。也就是說,一個傳統強隊踢得不好,一定是換教練;基本上不可能出現一個教練徹徹底底把球隊帶到溝裡去,即使如此,也是確實是球隊本身已經太爛。

    所以默克爾的歷任,肯定不可能是歐洲和德國的災難,一方面肯定是德國與歐洲新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世界右翼思潮與政流回歸的客觀結果,只是右翼領導人,往往真的很難不搞事情,來看看這些中左、右翼領導人的標籤。

    英國特麗莎梅:二代撒切爾、時尚先鋒老婦人、金融出身。

    美國特朗普:歷史奇葩,推特狂人,地產狂人、富二代出身。

    法國馬克龍:教師熟女控,年輕吃軟飯,企業男公關出身

    日本安倍:戰犯之外孫、財團女婿,一家四首相,野雞大學文憑,官二代出身。

    俄羅斯普京:你瞅啥?

    是的,國際舞臺的未來:就是這些西方領導人在超級豪華的總統首相專機之上喝著雞尾酒聽著爵士樂看著維秘秀順便聊聊事情。

  • 2 # 洋楊大觀

    毫無疑問,絕對是個壞訊息。

    德國是歐盟的中流砥柱,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歐盟,如今正面臨幾大任務:

    1、政治上,要解決歐盟獨立自主和統一的外交政策,以及內部深度融合一體化問題;

    2、經濟上,要在統一貨幣的基礎上,推進統一財政政策;

    3、軍事上,構建歐盟獨立軍事防務體系,減少對北約的過度依賴;

    此外,歐盟還要處理英國脫歐所帶來的影響和挑戰。可謂任務重重。

    而默克爾,雖然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仍然是當今歐洲最為成熟的政治家。更是經過十二年的歷練,對德國以及歐洲情況瞭然於心。

    很多人不願意看到歐洲強大,但一個略顯強大的歐洲,雖然有時候比較煩,但總體對我們是有利的,這是因為:

    1、提供一個統一的大市場,這對於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而言,意義不容低估;

    2、有利於形成多極世界的格局;

    3、避免歐洲完全成為美國的附庸;

    4、牽制俄羅斯,使俄羅斯對中國的戰略依存大大增加(本世紀,中國和俄羅斯摩擦最多的時期,德國當時恰恰是與俄羅斯關係良好的施羅德總理當政時期,儘管施羅德本人對華也很友好)

    所以,希望默克爾這次有驚無險,最後還是能夠涉險過關,開啟第四個總理任期。

  • 3 # 人生觸底反彈

    德國總理默克爾是一個冷靜、樸實、嚴謹而又不失幽默的領導人。這種特質在女性中是不多見的。相較於美國的希拉里和英國的梅首相這些女性風雲人物,受歡迎程度明顯高出許多。希拉里官癮大且有點竭嘶底裡;梅首相古板而又冷峻。默克爾是一個原則性強而又懂得妥協之人。在其前三個任期中,由起初的不被看好到被廣泛認可,付出的是辛勞,貢獻的是她的睿智。在她的領導下,德國已成為歐盟的實際領導者,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也在與日俱增。此時遭遇組閣危機,對她個人乃至德國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但不要低估了默克爾的智慧和德華人的嚴謹態度。儘管這次組閣失敗,但也不是無可挽回。其實,在這次失敗的組閣談判中,人們“欣慰”的領教了德華人的原則性。不管是默克爾領導的大黨,還是參與組閣談判的另兩個小黨,都不是“為了組閣而組閣”,都沒有為了“進班子”這個黨派領導人的私利而輕易放棄所屬陣營的原則底線。表面看來是不顧組閣這個“大局”,實則是嚴謹,而不是“和稀泥”。這種特質也許正是德國在一戰、二戰失敗後均能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這一點尤其值得一心渴望崛起的某些大國的學習和借鑑。近幾年來,由於難民等問題,整個西方國家的極右勢力明顯在“抬頭”,德國也不例外。默克爾之所以在選舉和組閣中遭遇“瓶頸”,最主要的原因也是難民政策問題。德國是歐盟中接收難民最多的國家,默克爾也是最重視難民問題的大國領導人,遠遠強於美國、英國、法國等西方大國。雖然招致了國內極右勢力的詬病,但不能否認默克爾的人道主義擔當和大國領袖的胸懷,短期內可能會對其個人和黨派不利,但從長遠看,對德國未來的影響力卻是有益的,起碼強於美英等自私大國。世界上的難民問題主要是美英這兩個國家“製造”的,然而他們卻將難民拒之國門外,是典型的不負責任。組閣失敗後,默克爾拜見了總統,目前正按憲法程式執行。默克爾也作出了“並不懼怕重新大選”的表態,這既體現了默克爾的原則性,也表明了她不留戀“總理寶座”的豁達態度。不失為一個有擔當的領導人。遠勝於那些貪戀權力的“獨裁者”。如果最終默克爾不得不“離任”,那是德國和歐洲的一大損失,但默克爾的品格和擔當卻更值得人們稱讚!

  • 4 # SammyGuo

    好訊息啊,看看現在德國有多亂就知道了。上週剛從柏林回來,連亞歷山大廣場都不安全了,到處是露宿,行乞,行騙,搶劫的難民。十月份動物園還發生了搶劫殺人案,都多虧了這位大媽。事實再次證明了,妖姬帶來不了好運,希拉里失敗了,巴西的和南韓的也坐牢了,好好地歐洲現在到處都是危險的難民,潛在的恐怖分子,都是這位大媽的功勞。趕緊下臺吧,別噁心人了。

  • 5 # 何知遠

    默克爾離任,也就意味著歐洲一體化程序會拖延,進行重新大選,選舉的結果可能會使極右翼黨派選擇黨的票數繼續增長。

  • 6 # 參考訊息

    最近一段時間,默克爾組閣遭遇波折、甚至可能面臨離任不僅成為德國的心病,更令整個歐洲“煩惱”。

    路透社在題為《德國政治困境威脅歐洲改革推進》的分析文章中就稱,“伴隨德國組閣談判失敗,由德、法新政府攜手推動歐洲合作的前景比以往顯得暗淡”。事實上,路透社的擔憂不無道理。

    一方面,這種擔憂源於德國在歐洲具有舉足輕重的政治、經濟穩定力和引導力。一項統計資料顯示,預計2017年和2018年德國經濟分別增長2.0%和2.2%,表明德經濟加速增長。可以說,德國穩步提升的經濟水平已成為歐洲經濟的“穩定劑”。

    另一方面,鑑於當前有不少“急事”擺在歐盟眼前,且必須德國參與和推動。如果德國無法儘快組成新政府,歐盟、歐元區的一些談判、改革和政策推動都會被迫延遲。一名歐盟官員也稱,如果德國組閣失敗,“我看不到今年12月或者明年6月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們會採取什麼步驟推動歐盟一體化”。

    歐洲“穩定器”的“不穩定”,也讓外界對歐洲的政治生態擔憂不已。正在發酵的德國組閣危機,不僅讓默克爾總理遭遇執政12年來最嚴重的挫折,更使以“穩定”著稱的德國政治文化傳統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有分析認為,德國組閣危機,儘管有其國內政治勢力分化組合的複雜原因,但如果從整個歐洲政治版圖去觀察,特別是結合過去一段時間其他歐洲國家的選情來看,德國組閣危機所折射的,是社會階層和利益加劇分化背景下歐洲政壇的大氣候。可以說,從歐洲多國選舉可以看出,民粹主義政黨已開始影響歐洲傳統政黨的政策主張與立場,在一些國家甚至左右政治議程。

    從這一層面而言,“德國現象”背後折射出的“歐洲現象”,似乎更值得外界警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佳能600d和尼康d3300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