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強強--我們90後-

    最近有媽媽跟小助手反應,自己的孩子不知為什麼突然就變的不聽話了起來,彷彿一夜之間變成了討人厭的“熊孩子”。常常會因為不合自己的心意也不分場合到處的亂髮脾氣、蠻不講理,還喜歡跟大人唱反調,比如總是大喊大叫到處跑,不聽家長指揮,叫他很多遍都假裝沒聽見……其實這是因為寶寶開始有了獨立意識,開始了一個自我意識的萌芽。他覺得自己長大了,要表現得跟大人一樣,所以他不喜歡被父母指揮,叫他走東他就走西,喜歡說“不要、不行”。包括他不想做你安排的事情,他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些都是孩子一個自我意識的體現。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了,寶寶就會更加的渴望獨立,他想要自己去做主。什麼事情都喜歡自己嘗試,而且很多的時候,他也不喜歡別人插手去幫忙。他的好奇心和行動力都變得比以前強,所以他的破壞力就更強了;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試探父母的底線,同時又會變得很粘人,情緒變化無常。而這個時候,正是親子關係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謹慎地對待寶寶的叛逆行為,好好引導,既要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和獨立意識,也要注意別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除此之外,媽媽們還要記得在這期間要多多注意寶寶的情緒,不要用威脅性、否定性的話語去管教他,這樣寶寶會更容易、更願意接受媽媽的引導和教育。

  • 2 # rainbowzhong

    寶媽要先關注一下自己的行為,是不是沒有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一歲多的孩子,已經開始練習走路,練習說話了,他們很渴望有自己的“獨立”,但對自己的能力又沒有把握,所以時常需要爸媽的“協助”,然而他們並不會表達需求,所以就需要爸媽仔細觀察孩子,及時提供幫助。

    當遇到孩子發脾氣時,第一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左右,要引導孩子慢慢表達自己的需求,對於幼小的孩子,可以讓他們用點頭或事搖頭來表達爸媽是否說對了。這不僅能夠幫助孩子逐步理解自己的情緒,還能讓家長掌握孩子各種表現的規律,以更好的幫助孩子。第二,可以用擁抱的方式幫助寶寶平息下來,再幫助他解決問題。這需要寶爸寶媽極大的耐心和強大的觀察力。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對於家長語言的理解還是有限的,對於自己需要的表達更是有限。

  • 3 # 幼兒教育

      文:兒童心理課堂,寶多媽

      1

      我妹跟我吐槽,說一歲多的小外甥最近也不知道怎麼了,脾氣壞的要命。

      好像大多數一兩歲的孩子都有這個階段,不知從哪一天起,突然變得脾氣不好,動不動就急眼。

      我覺得真正的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家長身上。我叮囑我妹陪孩子的時候仔細點,多觀察,儘可能跟孩子多交流。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很少注意與孩子溝通,並不注重共情。當面對一兩歲的孩子是,這種情況尤甚。

      前些天,遇見一位奶奶,帶著一歲左右的孫女在遊樂場附近玩。那個小女孩一雙大眼睛,非常有靈氣,她眼珠骨碌碌轉,看看這裡,看看那裡,又指著牆壁,""嗯嗯啊啊""叫。

      牆壁上是一副超大樂高拼圖,拼的是超級飛俠裡的小飛機樂迪。我猜小女孩是好奇這個。

      可是奶奶完全沒有領會到,小女孩""嗯嗯啊啊"",奶奶就說,""嗯。""然後面無表情的看著孩子""咿咿呀呀"",就沒有然後了。

      孩子被奶奶抱著,走了好遠了,亮晶晶的目光還停留在樂高拼圖上。我在心裡嘆氣,不知道這個孩子還能""乖""多久,下一次,還會不會願意被這麼一聲不響的帶離?

      

      2

      一歲多的孩子,話還說不好,卻已經開始注意到外部世界了,他們有想要了解外部世界的強烈渴望。但是,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旁人又不能理解他的意圖,這樣就會讓孩子很矛盾。

      也正因為如此,這個階段的孩子,很容易出現""一言不合就哭鬧"",""打人""或者""搶奪玩具""的情況。

      我親眼見過朋友家一歲多的孩子,說話說不好,想和媽媽交流,媽媽沒聽懂,乾脆把孩子無視了。孩子急了,抬手就打了媽媽一下,打完覺得不足以發洩氣憤,又打了一下。

      媽媽很生氣,說:“這孩子哪裡學來的壞毛病,怎麼還學會打人了?”把孩子一通教訓。

      私下裡,她也很無奈,針對孩子一言不合就急眼、一急眼就打人的情況,她試過很多種方法糾正,罰站,坐冷板凳,甚至直接開吼……各種方法都試了,效果也不好。

      我提醒她,當務之急,她要做的是,多觀察孩子,多留意孩子的意圖,跟孩子的""訊號""真正對接上。

      不要把一兩歲的孩子不當回事兒,他們也需要被理解,需要和大人溝通順暢。

      ""那麼小的孩子知道什麼?""很多家長都抱有這樣的想法,所以不會真正的去了解孩子,當孩子因為不被理解而有情緒的時候,大人反而習慣性的用權威壓制孩子的情緒,並給孩子貼上""壞脾氣""、""不乖""的標籤。

      陪一兩歲的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家長一定要隨時關注孩子,仔細觀察孩子所觀察到的東西。這樣你才能跟孩子交流的好,才能幫孩子及時""解惑""。

      

      3

      拿寶多一兩歲時的一件小事舉例,他那時候注意到了一件物品的寬和窄,但他不知道該怎麼說寬和窄。

      他說:""媽媽,這邊離的長,這邊離得短。""一邊說,小手還一邊比劃。我最初也沒聽懂,他說第二遍的時候,我才恍然大悟。

      你看,對於孩子來說,哪怕一個字都需要在實踐裡學,一定要幫他們把疑惑解開,疑惑解開才能通透,孩子瞭解這個世界的腳步才會加快。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個有利舉動帶來的絕不只有一種有利後果。

      深入孩子的精神世界,良好溝通,不僅可以預防孩子的""壞脾氣"",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孩子發展語言能力。

      很多家長在一兩歲的孩子學說話的階段,十分焦慮,他們常常疑問,""我家孩子為什麼不開口說話?""甚至懷疑孩子的智力有問題,殊不知,是自己沒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會說話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事。這個""自然發生的事""不過是有賴於周圍人人會說話的大環境。

      然而,說話早晚和說的好不好,取決於有沒有為孩子構建一個良好的語言小環境。

      家長能用實際行動積極干預,多和孩子溝通,孩子說話自然會早一點,語言表達能力好一點。

      如果一個孩子不去廣泛地參與社會生活,如果他只是在封閉、隔離的環境中長大,那麼,這在他語言能力的發展過程中就會成為很大的障礙。只有當他與其他人或群體發生聯絡時,他的語言天賦才能得到不斷髮展。 ——《兒童教育心理學》

      孩子能接觸到的""其他人或群體""中,家長是那個與孩子相處時間最多的""其他人"",利用好這一點,不愁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不好。

      當孩子能說會道,能和家長順暢的溝通的時候,對家長來說,又能更順利的進入孩子的精神世界,與孩子更好的溝通,給孩子尊重和理解,你就很少能見到他的壞脾氣。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 4 # 梁爽筆記

    文 | 豆媽笑笑

    一歲多的寶寶愛發脾氣,估計寶媽們都會碰到這個棘手的問題。我家豆寶剛好一歲半,最近他脾氣漸長,動不動就發脾氣,還喜歡在地上打滾哭鬧。有時候奶瓶拿完一分鐘就開始大聲哭鬧,豆媽自己的火爆脾氣也被他磨得差不多了。不過豆媽也嘗試了很多方法應對,效果還不錯呢,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經驗。

    寶寶一歲以後行動能力強了很多,摸爬滾走的姿勢都解鎖了,他們也開始逐步探索眼前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了。當然他們的自主意識更加強了,有自己的主意了,行動上也開始我行我素了。豆媽就在這裡和大家詳細分析寶寶發脾氣的原因及應對方法。

    一歲多寶寶為何愛發脾氣?

    1、寶寶自主意識增強,自己的意願沒有達成。一歲多的寶寶有自己的想法了,大人不知道就沒有按照寶寶的意願來做事情,他們就會發脾氣。譬如寶寶想要自己吃飯,可是大人擔心他們吃不好,不讓他們自己吃,這個時候寶寶就會以哭鬧或者摔碗碟的方式表示抗議。

    2、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寶寶想做的事情無法用語言表達不出來,就以發脾氣的方式引起大人關注。當一歲多的困了或者餓了的時候,他們還不會準確地表達,就會脾氣特別大,想引起大人關注。然而有時候大人不清楚他們的具體意圖,就會拿玩具逗或者看看是不是拉屎拉尿了。一看大人又沒有理解他們的意思,哭鬧就越發嚴重了。而在大人眼裡,小寶寶就是脾氣更大了。

    3、被阻止做他們想做的事情。一歲多的寶寶剛剛開始探索這個世界,好奇心很豐富,難免會去玩電器、刀具、剪刀、打火機等家裡常見的危險物品。可是大人一旦發現就會阻止他們,感覺把危險物品收起來或者將寶寶抱走,這個時候小寶寶的脾氣就會爆發。

    一歲寶寶脾氣爆發的原因多種多樣,大人們應該怎麼應對呢?

    1、 耐心陪伴,不要大聲訓斥孩子。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希爾斯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消除不良行為的最佳途徑是對良好的行為加以鼓勵。當孩子發脾氣時,大人如果也大發雷霆,那就是“以暴制暴”了,這樣會導致孩子的脾氣更加暴躁。因為一歲多的寶寶模仿能力特別強,大人發火他們也會跟著模仿。相反,碰上寶寶發脾氣,大人最好的做法是耐心陪伴,用溫和的語言安撫他們,讓他們安靜下來。

    2、 脫離情景,有技巧地轉移孩子注意力。

    一歲多的寶寶想要一個東西的時候,得不到就會嚎啕大哭。這個時候大人如果覺得孩子不是適合玩那個東西,就可以用別的玩具吸引他。如果我們不想寶寶看電視,不能立刻粗暴地當著孩子的面關電視,而是應該引導他到別的房間去玩或者用更好玩的東西轉移他的注意力。

    3、引導孩子合理宣洩情緒。

    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認為,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成年人如果將壞情緒積壓在心底,積壓得多也會出問題。所以將壞情緒發洩出來並不是一件壞事。孩子的情緒宣洩完了,注意力也會轉移到別的事情上去了。

    從一歲多到三歲,寶寶正處於自我意識的建立階段,也是他們脾氣爆發的階段。父母這個時候要多陪伴,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更要注重提升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

    那麼該怎樣提升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

    1、讓寶寶逐漸適應延遲滿足。

    當孩子想要某樣東西的時候,父母要溫和勸導,這個東西不是立刻可以拿到的。等一會再滿足他們的要求,這就是延遲滿足。一般在兩歲以後可以逐步訓練孩子學會延遲滿足。例如飯菜剛端出來,很多寶寶立刻就會想吃,這個時候就要告訴他們,等一會人齊了全家一起吃。讓孩子學會等待,有助於培養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

    2、讓孩子明白規矩的重要。

    一歲多的孩子還不懂規矩情有可原。然而等他們兩三歲以後慢慢懂事了,就要培養他們的規矩意識。比如每天吃飯前要洗手,每天只能看兩集動畫片,哪怕哭得再厲害,也不能破了這個規矩。大人每天跟他們說明這些規矩,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當孩子明白大人訂的規矩是改變不了的,他們就不會做無用的哭鬧了。

    3、言傳身教,父母首先要學會剋制自己的情緒。

    古語有云,三歲看大。三歲前,父母的言傳身教會影響到孩子性格的形成。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做法,孩子看在眼裡,潛移默化之下就會受影響。想要孩子有好脾氣,父母首先應當以身作則,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在自己想要發火罵人的時候,多想想孩子,凡事冷靜。

    總之,寶媽發現寶寶進入脾氣爆發期之後,要多觀察多學習,耐心應對寶寶的暴脾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步裙配什麼上衣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