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語文教師謝雨濛
-
2 # 津城沐雨
所謂“不以成敗論英雄”用在項羽身上,再合適不過了。項羽被後世稱讚為英雄,主要有以下3點原因。
第一,項羽成為秦末起義軍的領導,帶領各路起義軍打敗了秦軍的主力,使秦軍最後的精銳損失殆盡,取得推翻暴秦的勝利。
第二,項羽的破釜沉舟的大無畏氣概,以及戰場上的英勇,項羽所崇尚的義氣和情誼,使很多人都很尊敬項羽,成為不少人心目中的戰神和英雄。
第三,項羽的英雄,很多還是由劉邦襯托而來。由於劉邦趁項羽與秦軍主力決戰之際先入關中,使很多人都覺得劉邦投機取巧。後來楚漢爭霸時期,劉邦危難之際把自己的孩子退下戰車以及不顧其父親妻兒安危的做法,還有後來的背信棄義,打敗項羽之後的誅殺功臣等,使很多人所不恥。這些從反面襯托了項羽,使人們更加惋惜項羽。
-
3 # 秦牧5
立場問題,首先我們都知道秦滅後建立的王朝是漢朝。一般一個新的王朝建立,那麼就一定會形成一中娛論。上一個王朝的覆滅肯定是殘暴的,腐敗的,好戰的(儒家言論),內鬥(皇位繼承人或權臣內鬥)。就因為有了這個立場,加上秦朝的強大(以劉邦的能力跟本無法推翻秦朝)所以項羽成了英雄。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他的《史記.項羽本紀》中,以他精彩的筆墨傾注了很大的熱情,成功的刻畫了一個失敗英雄項羽的生動形象。使其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典型勇猛的人物,雖失敗卻永垂青史。
項羽(公元前232—公元前202)羋姓,項氏,名籍,字羽,通常被稱作項羽,中國古代傑出軍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漢族,秦下相(今江蘇宿遷)人。秦末隨項梁發動會稽起義。
項羽軍事才能超人,是中華歷史上最為勇猛的武將之一。據傳項羽身長八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驍勇善戰。項羽是中國古代史上唯一一個雖然失敗了,但被人們永遠傳誦的英雄。
項羽24歲起兵,31歲自刎,八年戰爭成就了一個英雄,讓我們回到項羽的生命現場。回顧一代豪傑壯懷激烈的人生。
歷史上,項羽指揮的最著名的四大戰役分別是,公元前207年的抗秦的決定性戰役,鉅鹿之戰。在這場戰役中,項羽破釜沉舟,盡滅秦朝主力。秦亡之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
第二次戰役是濉水之戰。秦滅之後,劉邦和項羽開始了長達四年之久的楚漢戰爭。高祖二年四月,劉邦聯合五路諸侯,乘機從洛陽出師東征,劉邦率56萬聯軍,一舉攻下彭城,佔領楚都。大兵壓境,年輕的項羽勇猛迎戰,率精兵3萬,血戰疆場,此一戰打的昏天暗地,飛沙走失,劉邦且敗且退,項羽大獲全勝,收復失地,奠定地位!為後世留下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的佳話。
第三次,是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戰,彭城之戰是楚漢戰爭中最大的一場戰役。楚軍依靠項羽堅毅,果敢的指揮,殲滅了劉邦主力,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戰速決的典範。彭城之戰。項羽扭轉了四面楚歌,孤立無援的政治局面,重新佔據了楚漢戰爭的主動權。
第四場戰役,是公元前202年,楚漢兩軍在垓下進行的一場戰略性決戰。此次戰役,項羽為漢王劉邦所敗,在烏江邊,項羽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命令眾將下馬以短兵與漢軍搏鬥,項羽一人殺漢軍數百人,自己身受重傷,於是,揮淚別姬,自刎而死。時年項羽31歲。
項羽的勇武古今無雙(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他是中華數千年曆史上最為勇猛的將領,霸王一詞當之無愧!
如今兩千年過去了,烏江水滔滔奔湧,時刻在呼喚英雄的名子,青草荒冢,留給後人無盡的感慨,項羽曾拔劍長嘯“力拔山兮氣蓋天”如今的江東父老依然銘記他“不肯過江東”的義膽衷腸。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蒼天既然造就了項羽,歷史就不會磨滅他————天地英雄,西楚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