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酒劍愁

    阿斗並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其實很聰明,但蜀國的國力在諸葛亮六出祁山未果後已經註定了失敗的結局,這裡面的原因實在太多,司馬懿的用兵如神,曹操的知人善用,關羽的驕兵必敗等等,把蜀國的失敗歸結於阿斗身上著實不公平,每一件事都可能影響著戰爭的走向

  • 2 # 置身黑白的精彩

    但是,我們如果去看三國曆史,會發現,阿斗並非扶不起。甚至有人評其為千古一帝(此事筆者認為過了)但也不難看出,其實劉禪是個合格的皇帝。

    由於歷史的侷限性和複雜性,我們從兩個點來論述。

    他能做什麼,怎麼做?

    蜀國自關羽失荊州之後,其實力已然大減,所佔底盤為三足中最少,而且西川那時候並非經濟重心,經濟相對也比價落後,而且處於北方曹操的威脅和南方孫權的覬覦之下,很容易第一個就滅亡。

    所以,劉備孤注一擲,舉全國兵力伐吳(為關羽報仇,衝昏了頭腦),夷陵之戰一敗塗地,就此奠定了三國鼎力的局面,其實也斷送了爭奪天下的機會。

    諸葛亮手握大權,六出祁山;並不是勞民傷財,而是不北伐不行啊,蜀國地處西南,地廣人稀,後繼無力。二十年後,還有後續軍隊可以作戰贏得天下?

    但是,白帝城託孤,諸葛亮不得不伐!

    劉禪怎麼辦?能怎麼辦?他也知道這樣的結果,那倒不如任用賢臣(諸葛亮被尊為相父),任他伐魏,自己做一個普通但不昏庸、荒淫的皇帝就好了。

    諸葛亮去世前,劉禪問他軍國大事由誰決斷,蔣琬、費禕等人被諸葛亮所推薦,而劉禪也盡數重用。

    雖然後期寵信宦官黃皓,卻也未因此而誤國。

    面對斜刺裡殺出的鄧艾,派諸葛亮後人伏擊卻全軍覆沒。

    兵臨城下,城中盡是老弱殘兵。但鄧艾兵力其實有限,且遠在漢中的姜維已經率兵回救,以成都之堅固,駐守幾年有餘,為何要投降呢?

    劉禪知道,蜀國註定奪取天下無望,而且以魏國鄧艾、鍾會的實力,奪取蜀國天下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為保一方百姓、為保生靈不被塗炭,劉禪開城投降。

    他做了一個皇帝該做的事情:重用賢臣,親近將士,愛護子民!

    小說註定是小說,所言並非真實

    三國演義中,阿斗昏庸,闇弱。除了鬥蛐蛐就是遛鳥,毫無作為。甚至寵信奸臣,疏遠大將軍姜維。

    其實,這些都是誤區,含有很多虛構的成分,比如:

    姜維在歷史上水平一般,實則是被高估,演義中也是對其有抬高描寫。而他伐魏大功獎成卻被黃皓高密,劉禪闇弱昏庸讓他錯失大好時機其實不存在的。

    不是他不理朝政,而是諸葛亮處理政務朝事情確實厲害,他不必過多參與,只要任用賢臣就可以了。

    所以,歷史上的劉禪雖不夠雄才大略,卻也是明君,並不昏庸。

  • 3 # 小刀三國

    首先,打破我們尋常的印象,覺得劉禪是弱智。其實歷史上的劉禪並不傻,我覺得用平庸來定位他更適合,如果劉禪是弱智,劉備會放心把皇位給他嗎?如果劉禪是弱智,之後會有自攝國政的能力嗎?不過劉禪在位期間,確實沒有什麼大的成就。還和許多皇帝一樣,聽信讒言。

    其次,蜀國遍地是良臣,這句話並不確切。蜀國政權很複雜,官員都來自不同地方,荊州勢力,北方勢力等,務必會使譙周等本地勢力的利益受損。譙周等人巴不得蜀國滅亡,益州可以本地人自己治理。

    再次,劉備的教育應該沒問題。雖然沒有怎麼記載,但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可以看出,劉備還是很注重對孩子的教育的,可能是劉禪本身學不進去吧。

    最後,蜀國的失敗絕不僅僅是劉禪的鍋。劉備死前就給劉禪的就是個爛攤子,要是沒有諸葛亮的治國才能,劉禪管理這個國家肯定是困難的。如果要分鍋,劉備必須要分一個,諸葛亮的北伐消耗也可以算一個,劉禪的平庸也可以算一個...總之,失敗並不僅僅是一個因素,一個人的鍋。

  • 4 # 兵哥129472092

    謝悟空邀答,人人都說扶不起的阿斗,兵哥卻不以為然。眾所周知,在諸葛亮生前,六次北伐。均以失敗而告終。此時,蜀國積貧積弱,人才極其貧乏。遠不及魏吳兩國,又加上蜀國連年爭戰,已是朝不保夕,而阿斗獨立卻支撐風雨飄搖,窮途陌路蜀國幾十年,做到這一步不簡單,了不起。

  • 5 # 羅盤高人

    劉禪(公元207年—271年),蜀漢後主,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總共執掌蜀漢政權長達41年,是三國時期在位時期最長的皇帝。在這種群雄割據、兵連禍結的年頭,能夠執政這麼長久,沒有相當的能力是不行的 。

    只因後來一句“樂不思蜀”使他以昏庸帝王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的眼前。司馬昭對賈充說:“人之無情,乃至於此。雖使諸葛亮在,也不能輔之久全,何況姜維!”這就是俗諺“扶不起的阿斗”的來歷。

    把劉禪安穩地做皇帝歸因於諸葛亮的輔佐,其實,諸葛亮死於公元234年,他死後,劉禪還做了29年的皇帝,很難說他是憑諸葛亮輔佐才做成功的,劉禪雖不是聰明君主,也不是懦弱無能的人,劉禪在當政時,確有一套自己的治國理念,以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主管政務,以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軍事,他有容人之量,頭腦清楚,並知人善用,有很強的分析能力,絕對不是弱智。蜀國與魏吳兩國一直僵持不下,這就是阿斗有能力的明證,並非像《三國演義》所描述的那般無能,要是劉阿斗真的扶不起,那蜀漢早就不會在諸葛亮死後還能存在近30年之久。

    其實,對阿斗的這種評價很不公平,不客觀,缺乏有說服力的證據,那一頂”扶不起來的阿斗”的帽子,實在是應該給他摘掉才對,那些說他是傻子的人才是真正的傻子啊。

  • 6 # 史論縱橫

    在中國,每個人都懂三國曆史,東漢末年分三國,魏蜀吳,其實大家的瞭解都來自小說《三國演義》,小說又被翻拍成電視劇,因此,大家對三國那是張嘴就來,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真實的歷史應該是成王敗寇史,如果蜀國得天下,阿斗肯定不是現在的阿斗,但是蜀國敗了,這個鍋必須有人背啊!你說劉備諸葛亮,那不能夠啊,誰都接受不了啊,你說關羽失荊州導致的,那也不行啊,關二哥代表的是中國文化的忠啊,更不能背鍋,所以只能是阿斗昏庸,群臣賢良,才導致蜀國滅亡。

    所以說,答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答,蜀國為什麼會敗。如果擺脫三國演義中的文學氛圍,就光看地圖來看,蜀國在四川盆地中,屬於守勢,就是在坑裡面了,想要爬出這個坑,何其艱難,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都以失敗告終,那是因為,從地勢上來說,中國歷史上由南及北只有朱元璋取得了勝利,所以,諸葛亮很難取得成功,那麼為什麼諸葛亮還要孜孜以求,六出祁山呢!

    其實,就是四川盆地那麼點地方,根本養不起那麼多的軍隊,想要發展必須向外擴張,諸葛亮六出祁山,跟土匪出窩一樣。

    從三國時期的生產水平來說,肯定是中原地區,土地肥沃,生產力高,而江南吳國土地粘稠,鐵犁牛耕也不好耕啊!所以,只要戰事一停,魏國就會快速發展起來,而吳國至始至終都沒有一次像樣的北伐戰爭,比如調集個十萬八萬的,過長江擊魏國,因為吳國也知道,不可能打贏,那怎麼辦,裝死狗唄!

    北方大軍壓境,怎麼辦?吳國的君臣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如何打,而是打還是降,也得虧三國時期,中國造船技術差一點,才讓吳國守住了,到魏晉時候,晉國和前秦對戰,玩的還是這套把戲,等到南宋還想利用長江守住蒙古,你看蒙古大軍是如何吊打南宋的,到蒙古時期,忽必烈都準備好船隊要去幹日本了。

    扯遠了,綜上就是說明,只要戰事一停,魏國必然率先發展起來,而且來個經濟封鎖,蜀國必完,劉禪接攤子的時候,攤子也並不是多好,看諸葛亮出師表第一段就知道了,關羽丟了荊州,劉備伐吳再失敗,是即丟了兄弟,也失土地,還沒了朋友,劉備還會來事,跟諸葛亮說,劉禪要是不行,你就取而代之,你讓劉禪怎麼做,蜀國那麼點地方,也就幾百萬人,壯丁讓他們都打沒了,種地都得女人了,還用什麼打。諸葛亮就是不死,也沒法和人打了。因為,你根本就沒有和人打的本錢,好嘛,諸葛亮再加姜維N次北伐,結果人家就伐你一次,來個烏龍山剿匪,部隊就到成都城下了,這時候跟魏軍死磕?真正有點人情味的領導都是,事已至此,別殺無辜就行,投降就投降吧!

    所謂骨氣,那是建立在無數老百姓的鮮血上的,不是張嘴就來的,吳國後來不也是投降的嗎?吳國的降法不是和蜀國的相差不多嘛!只是吳國沒有賢臣,所以,吳國的君主就不會那麼昏庸。

    所以,在歷史大勢中每個人都會做很多的錯事,我認為劉禪只是錯在沒有能力力挽狂瀾。但是,能夠力挽狂瀾的有幾個,劉備,諸葛亮這樣的都沒成功,劉禪就能行了。

    這就是我常說的,兩軍對壘,其實最終還是看綜合實力,實力強的錯個十次八次都沒問題,實力弱的錯一次就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關羽的老婆是誰關羽有多少個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