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秦皇漢武
-
2 # 二十一世紀新搜神記
一位老農,含辛茹苦幾十年,帶大了孩子,掙下了若大的家業。但當老農去世後,兒子當了家。這孩子與父親不同,喜鋪張,好繁華。但凡想做的事,一定要做到。不管是最美的女人還是最有趣的玩物。今天剛花錢買了塊好地,明天就去森林打獵了。頭天晚上才決定讀書寫詩,第二天就泛舟湖上。結果把父親掙下的家產花了個乾乾淨淨,自己也貧病而死。宅子地產轉手他人。新的主人將著他的田地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條,甚至還在田地發現了金礦。那麼新主人會感謝這個敗家兒子嗎?
煬帝的作用就是這樣,他的作為不過是為唐王朝作嫁衣。偏偏被這片田地不知多少代後的主人,或者說就是靠這個金礦做些小生意,養家活口的人捧上了聖人的位置,口口聲聲其是偉大的皇帝,這其實是件相當可笑可嘆的事情。
我不想扯上唐太宗,因為這對他是種侮辱。雖然他與煬帝都有很多相同之處,包括壽數都很相近。但他們有著本質的區別。一個在手中創造了個偉大的帝國並交給了兒子,另一個卻把一個偉大的帝國在自己手中毀滅。能夠相提並論的話真的是沒有什麼原則。
我只想說,中國古代對好皇帝的標準。這可以從皇帝的諡號看出來。這是古代的慣例,用一個字總結皇帝一生的功過。在這些諡號中,最好的是“文”。每個朝代諡號是“文”的一般都是最好的皇帝。如周文王、漢文帝。
楊廣的父親楊堅的諡號就是“文”。唐太宗的諡號其實也是“文”。從這裡就能看出很多事情。
什麼是“文”?《論語》中孔子就說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而對於帝王,諡號為“文”更多了好幾層意思,即道德博聞、經緯天地、學勤好問、慈惠愛民、惠以成政、愍民惠禮、惠而有禮、賜民爵位等等,並沒有一個與搞建造、搞軍事相關,而是“民”“禮”被反覆提到。用現代的話來說,對老百姓好,講道德,這就是“文”。
這就是傳統的國家價值取向,隋煬帝當然不合格,一個即位十三年就丟了江山的人,一個把全國四分之三的人口都送上了死亡之路的人有何資格被稱偉大?
頌揚楊廣的人有一個原因:他沒有活在楊廣的統治之下。
想當年楊堅老爺子交代給楊廣的是個多麼強大的國家啊!無論經濟、人口都到達了當時的世界之最,擁有這樣的資本,怎麼就沒幹出一番好事業來呢?中國歷史上透過非正常手段來奪取帝位的人並不鮮見。但貌似就楊廣最差。
所謂“罪在當時、功在千秋”是荒唐的。中國本來就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可在楊廣的指揮下,僅僅七年就走向崩潰。這是什麼效率?
打高句麗,沒勝就算了,可更要傾天下之兵去打,不知多少人白白送死,大部份人累死在了半道上,連敵人的面都沒見著。害死他們的不是敵人,而是楊廣錯誤的指揮。還是不能不說唐太宗。雖然他也沒取勝,但他知道什麼叫“適可而止”!自己的臉面重要還是百姓的心更重要?楊廣選擇了前者,唐太宗選擇了後者。
高麗從各個方面都並不是中原王朝的對手,所倚仗的只有地理優勢。可楊廣為什麼要去打呢?其實就是不吝惜百姓的血肉,要以之譜寫自己的英雄故事。這樣的事貫穿他一生始終。
包括修大運河。這是很多人對他大吹法螺的原因。問題是他們從沒想到,修大運河的資金從哪來的?修河需要設計,需要工具,需要資金的投入。是象你開啟電腦打字一樣的容易嗎?沒有這些東西難道要楊廣自己用雙手去刨泥挖石嗎?
很明顯,是依靠他的父親:楊堅一生的積累。也是華人民在仁壽年間積累的血汗。而楊廣的最大作用就是下達了開挖運河的命令而已,卻獨佔了這項功勞。更不要說在開河過程中因為管理不當,決策失誤而造成的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
要是做這些事的是個現代官員,恐怕早就被口水淹沒了。可他不,因為他是楊廣。很多人為他說好話。儘管這對他本人沒有絲毫價值。
當官的動動嘴,老百姓跑斷腿。要說在龍舟上把酒臨風,笑看千里江山的煬帝是明君聖主,那麼被累死在大運河工地上的老百姓們又是什麼?國家興旺的代價?成大事必要的犧牲?
恐怕在楊廣眼中,他們就是這樣。
《開河記》記載,在開運河的360萬民工中,死者達250萬,死亡率高達七成!
當然,你可以說這是汙衊,可楊廣的浪費是一如既貫的。四方巡遊,導致被圍雁門。西巡張掖,用絲綢裝飾樹木。這些事為什麼那些為洗白他而洗白的人不提?都是抹黑?如果不是死傷如此重,他是怎麼完成讓華人口減少四分之三的偉業的?
誠然,大運河成為了南北經濟大動脈,加強了江南與中原的經濟聯絡。但是在它的修造之前,中國已經是個偉大的統一國家。而在它修造之後,中國也有過南北分裂的局面。大運河的價值在一些人嘴裡被無限的誇大了。他們的精神境界尚不如戰國的吳起。河山之固,在德不在險。天然的河山都如此,更不要說人造的大河。
無論如何,楊廣有件事是絕對不會得到原諒的。那就是他把父親辛辛苦苦創立的大隋朝搞沒了。所以世傳隋煬帝殺父的傳說。今人多說是汙衊,問題是如果楊堅再活過來,八成又要被兒子再氣死一次不可。老子交到你手裡的是一個完完整整的好國家,十多年就被搞成這個樣子?
那些吹捧楊廣“雄材大略”的人應該自己想一下,有誰沒有理想?有誰不想幹一番事業?楊廣有條件,有能力把事做好,可就是沒做好,怪誰?怪李世民?怪唐朝?這有價值嗎?
如果說有關楊廣的罪惡全是唐朝君臣的編造,那是整整一代人的黑化。為什麼就沒有一個為楊廣說好話?隋朝的歷史全是唐朝編造?野史都是被矇蔽的老百姓寫的?為了洗白一個千夫所指的暴君,把整整一代君臣都黑化成小人,老百姓都黑化成白痴 ,豈不更荒唐?更不可能?
誠然。楊廣治國時會面臨一些問題,如有些大吹特吹的“關隴貴族”問題。但哪個皇帝治國時沒有這些問題?政治本來就是玩平衡的,失衡就是無能,沒有任何藉口。
對楊廣的歌頌是當前教育的是一個失敗。為什麼?因為這讓更多有野心的人看到,犧牲大眾的利益來換取一已的成功是可能的,是不用什麼道德負擔的。他們有著更多的理由來以大眾之脂血來滿足一已之私慾。當今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難道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大運河嗎?只圖自己揚名,而不管這些東西對老百姓是否真正實用。煬帝所謂的“功在千秋”不過是瞎貓遇到了死耗子。
最後還是比較下,楊廣和李世民,兩人其實都只活了四十九歲。一個生時窮奢極欲,荼毒天下。一個殫精竭慮,為了天下辛苦了半生。
楊廣造了東都又造大運河,又遊江都,雖然死時可能有些不怎麼舒服,但可謂享盡了天子的福份。
李世民這輩子本來想為李淵造座大明宮,但在李淵死後就停建了。大明宮一直到李治時才完成。
歷史上對他們的評價其實是恰如其份的。但到了今天某些人嘴裡卻調了個,這正常嗎?
-
3 # 勇哥讀史
這是一個好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告訴大家,在中國古代,有這麼一位皇帝,他:
1、他長得帥氣。歷史書專門誇他“美姿儀”。放在現在,那就是小鮮肉一枚;
2、他會打仗。20歲不到,他就率兵滅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國家。現在有多少童鞋20歲時還躺在大學的宿舍裡通宵玩遊戲?
3、中國歷史上的南北之戰中,大部分時候是北方人壓著南方人打。少數的幾次例外就有他的功勞。他在40歲時到甘肅張掖一帶巡視工作,西域各國都表示服氣。從此,甘肅 、新疆、青海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會打算什麼英雄?他還會寫得一手漂亮的文章。歷史書上是醬紫誇他的:“好學,善屬文。”舉兩個栗子:“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騷年,你寫不出這麼屌的詩歌吧?
5、中國的科舉制度有很多很多問題,但在古代,它確實是無數“窮二代”出人頭地的最佳通道。你要知道,在等級森嚴的門閥時代,有這麼一個不需要拼爹的考試製度,是多麼地美好。這個制度,就是他鼓搗出來的;
6、“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道理,他都懂。他恢復了曾被廢除的各級學校。僅這一點,就功德無量;
7、他組織人員編了很多很多書。他那個朝代,擁有藏書37萬卷,77000多類。比歷朝歷代都多;
8、他修了一條運河,全長2700公里。是巴拿馬運河的20倍。直到現在,我們“南水北調”工程的部分路段還要依靠這條運河;
好吧,這位文武雙全,顏值也很高的皇帝一定是唐太宗李世民吧?錯,他就是著名的昏君代表隋煬帝楊廣。
說到這裡,一定有許多童鞋犯嘀咕:這樣說來,隋煬帝楊廣原來是一代功績卓著的賢君?是不是這樣呢?咱們繼續介紹。
在中國古代,還有這樣一位皇帝,他:
1、非禮父親的妾,犯下亂倫罪行;
2、氣死父親,犯下弒父大罪;
3、當皇帝后,還對大哥趕盡殺絕,逼迫大哥自盡。以及囚禁弟弟和幼弟。可憐的幼弟到死都沒被放出來;
4、他沉湎酒色,他有一個龐大的後宮,光是史書記載的老婆就有8個。他在後宮裡看中了哪個女子長得美豔,隨時隨地就拉到床上交歡。對了,“車震”就是他發明的。不信,問某度;
5、他大興土木,從長安到揚州沿河兩岸造了四十多所宮殿,堪稱奢侈浪費的典範之作;
6、沉湎酒色、建造宮殿這些都是需要大量金錢的。怎麼辦?他想方設法從老百姓身上壓榨錢財;
7、他窮兵黷武,三次攻打高麗。最要命的是,當時負責勞役最重的山東地區發生了水患,33個州受災。幾乎家破人亡了,還要被抓去服勞役和打仗;
8、他聽不得忠言直諫,對於任何反對他的聲音,就是殺殺殺;
9、他主政期間,朝廷貪汙腐敗盛行,他最信任的官員,就是一個奢靡貪腐的“官二代”。諷刺的是,正是他多次赦免的這位官員,最後發動兵變逼迫他自殺……
這又是哪位倒行逆施的暴君?好吧,這位依然是前面出現的那位隋煬帝楊廣。
你們看,在隋煬帝楊廣身上,倒行逆施的暴君和功績卓著的賢君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身份,竟然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你說他是倒行逆施的暴君,當然對,也可以找到很多證據;你說他是功績卓著的賢君,也不錯,同樣有大把的證據。
你願意相信他是什麼人,他便是什麼人。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人性是複雜的,人是立體的。我們對歷史人物進行判斷和臧否時,最好不要預設立場,偏聽偏信。
因為,他們就站在歷史的某個角落,透過迷霧,冷冷地看著我們……
————————
-
4 # stgvcsfOP
楊廣真要這麼厲害,這麼能耐,這麼吊,這麼遠見。那怎麼還亡國了?那怎麼還讓那麼多百姓造反了?那怎麼最後四周都反目了?給楊廣洗白的人,不知道是在嘲諷他們的祖宗都是傻子!!還是在嘲諷那些真正精心治國的那些人!!還是在嘲諷這個社會太安逸了,他們也想試一試楊廣暴政下的生活!!還是一個個都想當歷史真相的發現者,滿足自己虛榮心!!他們自己說出來的東西,有時候自己都搞不清到底怎麼回事,反正跟著就行。真是笑死人了
-
5 # 李玉廣
對於我們活著的人,還是已經死的了,其實不僅有好壞之分,更多的應是不好不壞那部分。
在我看來,隋朝跟秦朝一樣,皆滅亡於急政。當然,不可否認,楊廣與嬴政的急政其中都包含著一定程度的暴政。
隋煬帝跟唐太宗有不少相似之處,可關鍵缺失了對百姓的重視。
所以,在我看來,不可如此簡單將楊廣歸為賢君還是暴君,更多的應是他個人性格在歷史環境中折騰的結果。
還有,我個人還不看好,所謂蓋棺定論,純粹政治手段罷了。
回覆列表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認為隋煬帝“暴”, 而唐太宗“明”。但事實上,這兩人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在繼位問題上,隋煬帝和唐太宗都使用了非常手段。
在遠征高句麗問題上,隋煬帝認為高句麗在東北地區的軍事存在,很可能導致自北齊以來就存在的分裂情緒進一步膨脹,唐太宗對此也認為“今天下大定, 唯遼東未賓”。所以從國家長久之計來說,隋煬帝與唐太宗遠征高句麗都是一個正確的舉動,不能因為隋亡唐興,就給予同一件事不同的評價:唐太宗攻高句麗就是雄才大略,到隋煬帝這裡就成了窮兵黷武好大喜功,這是不公平的。
論及好色,隋煬帝反而遠不如唐太宗。隋煬帝一生僅有5個子女,15歲迎娶蕭氏後,一直對其寵愛有加。而唐太宗霸佔別人妻子的事卻屢有發生:弟媳楊氏、臣屬美姬等等諸如此類。
在納諫問題上,唐太宗給我們的形象是虛心納諫,但太宗晚年一樣是猜忌和剛愎:貞觀十三年懷疑尉遲敬德謀反;十七年砸掉親自為魏徵撰寫的墓碑;臨死前又貶李勣。貞觀後期,唐朝已經出現了“十室九空,數郡蕭然”的情況。
那為什麼隋煬帝和唐太宗的評價會截然相反呢?“成王敗寇”是主要原因。隋亡於隋煬帝而唐興於唐太宗,所以經過千餘年的民間傳播,人們對於亡國的失敗者總是充滿了負面評價。此外,孔子創立的史學“春秋筆法”,正名分、寓褒貶,唐朝天下取自隋朝,在編撰《隋書》時自然有所傾向,畢竟,如果史書中的隋煬帝並沒有那麼“可惡”,那唐朝取而代之又如何具備合法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