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幷州別駕

    李世民一共有十四個兒子,其中長子常山王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晉王李治,都是長孫(音掌孫)皇后所生。長孫皇后是正宮,為人又極賢德,在朝臣中威望很高,李世民對她也是十分敬重的。下一任的皇帝,當然要從她的兒子當中選。承乾是嫡子,又是長子,無論“立子以嫡”,還是“立嫡以長”,他都天經地義地是太子。可惜這位太子,形象不佳(有足疾),表現也不好(瞎胡鬧),後來索性在漢王李元昌和宰相侯君集的煽動下謀反,事敗被廢為庶人,再也做不成皇帝夢了。

    李世民比較看好的是皇四子魏王李泰。李泰比承乾小一歲,相貌英俊,聰明好學,端肅多才,在太宗看來,是一定能成為一個有道明君的。

    然而朝中的重臣卻都很反對,尤以長孫無忌(已故長孫皇后之兄)和褚遂良(諫議大夫)反對最為激烈。他們主張立皇九子晉王李治。李治時年二十二歲,雖不失為一個良善青年,卻是有名的糯米糰子,一點用都沒有。但長孫無忌等人看中的,恰恰正是他的溫厚文弱、一無所長。如果是李泰接班,一朝天子一朝臣,沒準會把他們開了涮。如果是李治呢?就好控制得多了。長孫無忌可以繼續維持外戚權威,褚遂良、李世他們也可以繼續保持元老地位,君臣共治,天下太平。

    這算盤打得並不錯,只是沒把武則天算進去。他們當然想不到,李治身邊會出現一個蛇一樣的女人武則天。他們當然也想不到,李治雖然好控制,卻不是控制在他們手裡,而是控制在老婆手裡。結果,他們把李治扶上了臺,李治卻在老婆的指使下把他們整了下去。

    李泰這邊也屢犯錯誤。首先是恃寵驕橫,目中無人。身邊呢?據說又是些阿諛奉承的小人。這就不但讓朝中的老臣看不起,也讓他們不放心。更重要的是,他對繼位一事表現得太猴急。

    李泰還犯了一個自作聰明的錯誤。他跑去對李治說:你平時和李元昌關係最好,現在他被砍了頭,你就不害怕嗎?李泰的意思,是要警告李治:別和我爭,沒好果子吃的。沒想到反而提醒了李世民:立李泰,承乾和李治都會有危險。只有立李治,才能保證三個兒子都平安無事。

    李泰當時就被打發到均縣(今湖北省均縣)去了。李治被立為太子,後來又繼承皇位,這就是高宗。歷史證明,由於君臣兩方面各自的原因,李世民他們犯下了無可挽回的錯誤。大唐王朝差一點丟了江山,長孫無忌、褚遂良他們則丟了性命。

    懦弱無能的李治撿了只皮夾子,真是天上掉下個大餡餅。

    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歡的兒子是誰?

    濮王李泰:

    母親長孫皇后,是唐太宗最為寵愛的兒子,各種得寵事蹟在史書上比比皆是。

    武德3年,李泰剛出生就被封為宜都王,次年又進封為正一品的衛王與上柱國。貞觀2年,李泰改封越王,並受封為揚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封地22州。而除了都督的頭銜外,李泰還是雍州牧與左武候大將軍(這是貞觀時期李泰獨有的殊寵,除了李泰之外,只有胞弟李治有這樣的待遇——李治除了都督的頭銜外,還是右武侯大將軍)。

    貞觀7年,與李泰同齡的李恪按例去了封地,而唐太宗不僅長期沒讓李泰去封地,甚至還下詔讓李泰搬進武德殿居住,被魏徵諫止。不過唐太宗因為疼愛兒子而做出的種種出格舉動,並沒有因為大臣們的極力勸諫而就此作罷。

    有一次李泰對父親抱怨說朝中那些三品以上的大臣對自己不夠尊重,結果唐太宗一聽自己心愛的兒子受了委屈,雷霆震怒之下二話不說,立馬把那些大臣召進宮來嚴詞質問一番。房玄齡等人被嚇得是不敢說話,唯有魏徵梗著脖子據理力爭。最後唐太宗承認自己是因為對李泰的私愛而忘公了,然而事後對這隻青雀的寵愛依然是該怎麼來還是怎麼來,大臣們也無可奈何。

    又根據史書的記載,李泰“腰腹洪大”,不過唐太宗見到愛子如此圓滾滾的模樣,擔心的卻不是太胖的話會影響身材,而是覺得兒子這樣上朝參拜的時候一定會很辛苦,心疼之下特別准許他乘著小轎子到朝所。又因為李泰愛好文學,唐太宗特令在魏王府置文學館,任其引召學士。至於大名鼎鼎的芙蓉園,與東都洛陽中盡佔了惠訓坊一坊之地的大宅,都是唐太宗賜給寶貝兒子的,而李泰於洛陽都城修建的魏王池與魏王堤,也因此馳名於世。

    貞觀14年唐太宗親臨李泰在長安延康坊的府邸,並因此特別赦免了雍州及長安死罪以下的罪犯,又免去了延康坊的百姓一年的租賦,還賞了魏王府的官員以及同住一坊的老人很多東西。說到李泰的這座府邸,早在還沒有正式搬進來入住之前,便因為盛修府邸一事而被岑文字進諫。而唐太宗照舊是對岑文字的上疏誇獎賞賜了一番,卻唯獨不見對李泰的行為有任何的不樂意與制止。

    貞觀15年,由李泰主編的《括地誌》完稿,唐太宗非常高興,如獲至寶,不僅將這部著作收藏進了皇家的藏書閣中,還接二連三地大肆賞賜李泰——先是賜“物萬段”,緊接著又每月賞賜大量的財物,數量之多甚至超過了太子的規格,惹得褚遂良不得不上疏勸諫。結果唐太宗是樂呵呵地表示贊同他的觀點,卻並沒有因此削減李泰的開支,而是取消了太子的開支限制,等於是變相地維持了李泰逾制的花銷。

    唐太宗不僅對李泰百般寵愛,經常帶著他四處遊幸不說,甚至不過短短一日見不到他,就要派自己養的一隻名為“將軍”的白鶻去送信,一日之內如此鴻雁往返數次。就連李泰的長子也因為父親的原因“特為太宗所愛”,受到了唐太宗的特別寵愛,四歲的時候便被接進宮中撫養,並賜名為“欣”。

    貞觀17年太子李承乾被廢,李泰藉機向自己的父親撒嬌,聲稱自己百年之後定會殺了自己的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而唐太宗一見圓滾滾的青雀投進自己的懷中,立馬心就軟了,再一聽這樣的保證,當即便許諾要立他為太子。不過這樣的謊言卻被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唐太宗冷靜下來也明白殺子傳弟的事根本不可能發生,於是為了保證自己的這三個愛子能夠同時活下來,果斷地立了李治為太子。

    雖然不得不貶斥李泰,但唐太宗仍在詔書中說道:“魏王李泰,是我極為心愛的兒子,我對這個兒子實所鍾心。此子年幼的時候就很聰敏伶俐,又十分愛好文學,我對他的寵愛是那麼的不同尋常……”就在李泰被貶後不到四年的時間,唐太宗將他重新進封為濮王。不僅如此,唐太宗還拿著李泰的上表對周圍的大臣說:“泰文辭美麗,豈非才士,我心中有多記掛他,你們也是知道的。但也只能忍痛割愛,這也是保全他們三個兄弟的兩全之法。”

    永徽3年,李泰逝世。唐高宗對此十分傷心,特別以最隆重的喪葬規格來為李泰舉哀——不僅將其追贈為太尉與雍州牧,諡曰恭,還為之輟朝,又下令“班劍卌人,羽葆鼓吹,賻物三千段,米粟三千石,賜東園秘器,葬事官給,務從優厚”,並特意請了法藏禪師來為哥哥的往生祈福。

    李泰本人才華橫溢,史載其“聰敏絕倫”,因為他不僅對文學十分精通,所藏書籍甚至和皇室的藏書樓一樣多,還寫得一手絕妙的行書、草書,對書畫鑑賞也相當在行。根據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的記載,李泰有兩枚書畫鑑賞印,分之為“龜”、“益”二印,而周穆王的《八駿圖》亦是因為李泰才得以流傳下來。

    而李泰主編的《括地誌》旁徵博引,儲存了許多六朝地理書中的珍貴資料,對後世影響甚深,創立的新的地理書體裁也為唐宋總志體例開了先河。李泰逝世後還留下了二十卷文集,只不過可惜的是,這些文集至今已經失傳了。

  • 2 # 有酒有她牛二

    世民比較看好和喜歡的是皇四子魏王李泰。李泰比承乾小一歲,相貌英俊,聰明好學,端肅多才,在太宗看來,是一定能成為一個有道明君的。

    然後因為諸多原因未能繼承大統。

  • 3 # 胖胖哥說歷史

    根據一些史料,我認為李世民最喜歡的兒子還是恆山王李承乾。

    我們知道李承乾是長孫皇后的兒子,同時也是嫡子,李世民也對其格外的寵愛。在他三歲時,李世民便讓長孫皇后的侄子長孫家慶擔任他的侍讀,而又在他五歲時,唐太宗便讓唐朝有名的學士陸德明與孔穎達教導兒子儒學經典。在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後,便把八歲的李承乾立皇太子。而且從貞觀4年起,唐太宗便開始讓李承乾處理朝中庶務,以及在自己居喪或離京時擔負起監國的重任,可見李世民對他的喜愛。

    我們再從一些生活細節來看,在李承乾生病後,不信佛也不通道的唐太宗卻下旨請了天竺高僧波頗與道士秦英來為愛子祈福。而在承乾病癒後,太宗大喜之下賜了綾帛等六十段與及時服十具給波頗,並特地修建了西華觀和普光寺。同時又為了不讓兒子學習太辛苦,唐太宗特別准許承乾不用多讀書,只要和孔穎達評說古事即可。而在李承乾加元服時,唐太宗因此大赦死罪以下,賜五品以上子為父後者爵一級,天下大酺三日,又大宴群臣,賜帛各有差。同時唐太宗還在在東宮為李承乾設立太子學館——崇文館,毫不忌諱承乾有可能會藉此機會培植威脅皇帝地位的私人勢力。

    所以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出,唐太宗最喜愛的兒子是李承乾,就算在後面李承乾犯下大逆不道謀反大罪,李世民也不捨得殺他,而且在立新太子時果斷立了年幼且性格溫和的李治為太子,目的就要能夠保住李承乾。因此我認為,李世民最喜歡的兒子還是李承乾。

  • 4 # 梅溪沐雪客
    唐太宗一共有幾個兒子

    唐太宗李世民有14個兒子:長子太子李承乾、次子楚王李寬、第三子吳王李恪、第四子魏王李泰、第五子齊王李佑、第六子蜀王李愔、第七子蔣王李惲、第八子越王李貞、第九子唐高宗李治、第十子紀王李慎、第十一子江殤王李囂、第十二子代王李簡、第十三子趙王李福,第十四子曹王李明。

    圖:唐太宗畫像

    唐太宗與長子李承乾

    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母親是長孫皇后,長孫皇后是李世民最疼愛的女人,加上李承乾小時候聰明惹人愛,唐太宗在李承乾八歲的時候就將他立為太子。但是年長後,由於李承乾有腿疾,走不了遠路。長大後的他對李世民陰奉陽違,老師勸他好好學習,他很不耐煩,對他的老師說:“我當上皇帝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殺了你。”李承乾的親弟弟李泰素有奪長之念,兄弟交惡,這件事情就捅到了李世民那裡,李世民對李承乾大失所望,更嚴重的事情還在後頭。

    貞觀十七年(643年)正月,齊王李佑謀反牽扯出李承乾和漢王李元昌等人的謀反案,李承乾刺殺胞弟李泰,失敗後又勾結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企圖逼宮,讓李世民退位,李世民非常震驚和惱怒。4月6日,李承乾皇儲之位被廢。唐太宗李世民於心不忍,李承乾被判充軍到黔州,參與政變的趙節、杜荷、侯君集皆處死。兩年之後,李承乾鬱鬱而終。

    圖:李承乾劇照

    唐太宗李世民與四子李泰

    李世民很欣賞四子魏王李泰,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這兩位皇子都是長孫皇后親生嫡子,唐太宗非常看好李泰,因為李泰是一個很有文采的人,史載李泰“聰敏絕倫”,熱愛文學,是當時小有名氣的書畫鑑賞家。李泰召集文人,歷時四年,編寫了一本《括地誌》,呈獻給李世民,李世民讚不絕口,因唐太宗種種溺愛,李泰漸漸對皇位有了想法。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謀反,李泰因為結黨營私,“參與謀反奪嫡”也被廢了。

    圖:魏王李泰

    李恪和李治的較量

    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母為隋煬帝之女楊妃。英武果敢,深得唐太宗李世民寵愛,應該是李世民心中太子的合適人選。620年,冊封長沙郡王;625年,改封漢中郡王。627年,晉封漢王。628年,改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637年,封吳王,授安州都督。650年,拜司空,授梁州都督。651年,加授太子太師、安州都督。可以看的出來,李世民對李恪是有意栽培和引導。

    圖:李恪劇照

    李世民產生了立李恪為太子的想法,但是遭受到了長孫無忌的反對,李世民經過反覆思考,恐怕是為了出現“玄武門之變”骨肉相殘的慘劇再次發生吧,如果說李治繼位,因為他比較寬厚仁慈,其他的皇子都可以保全性命,因此,李世民採納了長孫無忌的意見,立李治為太子。但是李治性格優柔寡斷,柔弱不堪,缺乏統御江山的才能。李世民千算萬算,沒有想到最後發展為武則天以周代唐,是李唐江山毀於一旦。

    圖:李治畫像

    綜上所述

    李世民最喜歡的應該依次是李承乾、李泰、李恪,最後才是李治,但是基於現實的考慮和大臣的建議,最終還是立了李治為太子。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立太子的事情心力交瘁,最終也逃不出封建社會的興衰成敗歷史軌跡。

  • 5 # 滌塵20

    吳王李恪英武果斷,最具太宗風格,深受其愛。太宗晚年曾有意立他為太子,若不是長孫無忌因私極力反對,那麼唐朝的歷史將會改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洗完頭髮後幹到什麼程度可以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