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民康明誠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問題中提到的兩個職位,即北洋大臣和“相國”分別是什麼,再來看李鴻章李中堂和這兩個職位的關係。

    首先是北洋大臣。它是同光年間的新職位,前身為“三口通商大臣”,負責辦理北方的三個通商口岸牛莊、天津、登州的對外貿易業務,兼理洋務。同治九年(1870年)改為北洋大臣,由直隸總督兼任,住所在天津。

    然後是“相國”。這個職位在清代應明確為“內閣大學士”,更精確的說法可以明確為“內閣首輔”首席大學士。有清一代內閣變動很大,自乾隆年間廢中和殿大學士始,內閣的人員編制開始穩定,三殿三閣(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體仁閣、文淵閣、東閣)大學士滿漢共六人,包括不定額的協辦大學士在內,內閣大學士班列文臣之首,被尊稱為“相國”。其中,不算地位尊崇幾乎不授的保和殿大學士,有清一代絕大多數時間,文華殿大學士就是“內閣首輔”,就是傳說中的宰相。

    回到我們的問題,作為晚清唯一的柱石,李鴻章幾乎把清代所有能當的官都當了個遍。老師曾國藩去世以後,幾乎再沒有人有資格有能力和李中堂一較高下。在權力的巔峰時刻,他身兼數職,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總理衙門大臣,從宰相到地方諸侯,從朝廷要員到外交家,能者多勞,這個自嘲為“裱糊匠”的老者也曾位極人臣。而我們的李中堂的崛起,正如他自己總結的一樣,“少年科舉,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坎坷卻又傳奇。

    1896年,李鴻章訪問德國,與俾斯麥合影

    李鴻章的早年崛起,離不開老師曾國藩的提攜和剿太平軍、剿捻的戎馬經歷。

    咸豐年間,太平軍起,家鄉的硝煙讓李鴻章無心戀棧清閒的翰林院閒職,辭官投奔正在組織湘軍剿太平軍的老師曾國藩。數年的幕僚生涯讓他從老師的眾多學生部下中脫穎而出。曾國藩放心地舉薦他署理江蘇巡撫,組織他家鄉的淮軍解上海之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的才智和能力都超過了他的老師曾國藩,同治六年(1867年),剿滅捻軍後,李鴻章被授予湖廣總督、協辦大學士,從此正式步入了“相國”的行列。自此以後,李鴻章的仕途就像火箭一樣一騎絕塵了。

    同治九年(1870年),被朝廷調上天津處理教案的曾國藩悻悻而歸,接替這位曾文正公的正是他的高徒李鴻章。這一年,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這一干就是二十五年。兩年後,因成功簽訂相對平等的《中日通商條約》和推薦留學海外幼童,李鴻章以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遞補東閣大學士,並很快遷轉到文華殿大學士,成為了真正的相國。在二十五年間,他送走了老師曾國藩,送走了政敵左宗棠,手握淮軍、北洋水師強大軍權,掌控洋務鉅額財權,還兼著宰相遙控政權,成為了這個老大帝國唯一可與列強較短長之人。

    但他的權力來自於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位置,單純的大學士銜僅僅是榮譽虛職。甲午之後,萬年背鍋俠李中堂被免去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職務,僅僅掛大學士的虛銜。但即使如此,李中堂的影響力仍然舉足輕重,他仍是這個國家唯一的擔當。

    他周遊列國,還能掀起巨大的“中國熱”;他坐鎮東南,還能攪動東南互保,保護中國半壁江山。他曾有機會振臂一呼,成為共和國的總統,但他還是選擇北上,去給衝動任性的老太后收拾爛攤子,去當“賣國賊”,去忍辱負重籤“賣國”條約,即使最後的結局是累死在談判桌上還要承受千古罵名。因為他不只是“丈夫隻手把吳鉤”的政客,他是大清國的首相,他是老太后和國家唯一的選擇。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這是一個“賣國賊”臨終的絕筆,這是大清最後一個忠臣最後的掙扎。年少不懂李鴻章,而今方知真中堂。

  • 2 # 安靜地讀本歷史書

    李鴻章不是宰相,權利連翁同和都比不上。之所以比較出名是因為他有一支勉強稱得上屬於自己的軍隊和辦理比較多的洋務,和洋人打交道比較多。後人把他和伊藤博文、脾思麥做比較有拔高的水份。

  • 3 # 飛龍169021628

    李鴻章的“官癮”很大,大大小小的官幾乎當過遍。他很會巴結賄賂朝中滿清大臣、權貴,甚至宮中太監、傭人,為他在官場呼風喚雨、歩步高升打下良好基礎。因此,他登上相國之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怪不得曾國藩略帶嘲諷地說:“李鴻章拼命做官”。要說明的是,李鴻章做官的動機並不純潔,他為自己和家族撈了不少不義之財,令人不齒!

  • 4 # 日月明5948292471

    李鴻章的一生可謂是名滿天下、譭譽參半。因其盡忠輔清、才幹超群而聞名,也因與外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而被罵為賣國賊。他是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在擔任北洋大臣28年間,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戰略上,既軍功顯赫又有許多失誤,在維護中國利益洋務圖強的決策中,既興辦了大量兵工廠、熟鐵廠、輪船廠等實業,但又從中牟取私利而被人詬病。就當時來說,國力衰微,弱國無外交,他能撐住大局實屬不易。正因為李鴻章政績顯著,最終榮登內閣大學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沒有他的主政,當時中國更加岌岌可危。觀其一生,李鴻章不愧是晚清名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實幹家。

  • 5 # 歷史知事

    相國是中國古代的宰相,而宰相制度早在明初胡惟庸案中被廢除。所以,清朝沒有相國,李鴻章不可能是相國。

    清朝的權利體系中,除皇帝以外的所有人中,權利最大的人應該是領班軍機大臣。

    軍機大臣,始稱“辦理軍機大臣”,後來又改為“軍機處大臣上行走”、“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簡稱“軍機大臣”,俗稱“大軍機”,雅稱“樞臣”,是軍機處的官職之一。

    李鴻章有沒有當過領班軍機大臣?

    別逗了,他連軍機處都沒進過!

    一般來說,我們認為李鴻章在1870年到1895年這25年中權力最大。

    這期間,清朝的領班軍機大臣一直在奕忻和世鐸這兩個鐵帽子王手上,其他軍機大臣如張之萬翁同龢可能權利都比李鴻章大。

    那麼為什麼會有很多人認為李鴻章做過大清相國呢?

    1,李鴻章長期擔任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是疆臣之首,而北洋是長江口以北的一半海岸線,負責海軍防守和外交事務。

    2,李鴻章一手締造了淮軍和北洋海軍。淮系的文官將領商人遍佈全國各個要害部門,掌握實權。

    3,單憑前兩個只能說明他接地氣而已,最讓人以為他是相國的原因是,他擔任了文華殿大學士,東宮三師。文華殿等三殿三閣是軍機處之外的內閣,是皇帝的參謀機構。東宮三師就是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師這些最高榮譽稱號。

    可以說,李鴻章在晚清有宰相之權而無宰相之位,充分體現了慈禧用人防人的高超權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為馬刺在總決賽中擊敗過詹姆斯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