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患家
-
2 # 視知TV
和同緯度的國家相比,華人的面板並不算黃,最起碼並不一定比那些所謂的“白種人”更黃,但是我們卻被稱為“黃種人”。
難道是因為我們有黃河、黃土地以及被稱為“黃帝”的祖先,所以活該黃?
西方人關於東亞的介紹,最早出現在馬可波羅和13世紀傳教士的描述裡,但奇怪的是,他們無一例外都稱讚華人相當白。
比如,當時一名來自義大利的修士(鄂多立克)就說“當地人長得很好看,南方人蒼白”;派駐印度的葡萄牙官員也在報告中誇華人是“傑出的商人、白皙的男子、外型健康良好,婦女美麗”。
所以,老祖宗的白面板是被不爭氣的後輩們給糟蹋黃的,咱們活該被叫黃種人?
乃衣服!
事實上,傳教士所謂的“華人很白”並不是單純地描述膚色,而是在說“你們和我們白種人一樣五講四美”,也就是說,白不是一種單純的膚色描述,而是一種品質歸屬。
比如,當時一名主張華人很白的傳教士就堅信,華人不僅會接受基督教,還會欣然拋棄專橫的政府形式並最終接受西班牙君王的保護。
可惜的是,中國的傳教活動並不順利,當時的廣東省在十多年的時間裡只有100人皈依。慢慢的到1600年,在傳教士對外發表的報告中,華人就變成了奇奇怪怪的顏色,比如棕色、紅色、黃褐色、黑色甚至黝黑……
最極端的例子是我們的近鄰日本。當傳教活動順利進行時,日本人“比華人還白”,但是從日本的基督徒被迫害到基督教遭禁(1614年),日本人的膚色越來越深,以至於日本大使出訪羅馬時,人們都說他的膚色是“油亮的黑”。
不過,既然到後來在傳教士的描述中,東亞人的膚色從淺到深什麼奇怪的顏色都有,最後為什麼偏偏是黃色呢?
這就要感謝18世紀自然科學界的分類法了。當時,大量熱衷於給世界分類的研究者利用黑科技把東亞人和黃色聯絡到一起,比如那個把世界分為動物、植物和礦物界的卡爾·林奈就宣稱亞細亞黃,歐羅巴白,美利堅紅,阿非利加黑。值得一提的是,在18世紀的醫學文字中,黃色和膽汁一起代表不健康。
到19世紀,東亞人身上的標籤更多也更統一了,包括膚色、形體、頭髮、記憶力、政府、婚姻習俗和道德準則等,但幾乎一切標籤都指向東亞人是在進化上——進化上三個字打著重號——就比白種人低階的人種。
可是,這種充滿種族偏見的劃分方式華人接受起來毫無障礙……因為,雖然你們覺得“黃”很不健康很嘍嗶,但在我們的世界裡這是一個無比尊貴的詞啊!
於是,清政府滅亡後,華人在大量引進西方工業、科學的同時也引進了“黃種人”的概念。比如康有為的理想願景就是,“白種人和黃種人之間的大同會帶來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世界新秩序”。
中西方達成一致,happy ending!
所以,明明膚白貌美卻莫名其妙變成黃種人,真的不是你的錯——開心了嗎?
-
3 # 北極風67685202483
現在網路上好多黃種人其實面板很白,算白人。這個根本沒有意義!我們東亞人種和他們歐洲人種從外貌,身形有很大區別,沒有必要在乎我們自己的膚色問題。他們一定要說以前黃種人其實是很白的,潛意思就是東亞人種不純,說這些的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亞熱帶的人不可能很白也不可能黑。人種不能單純從膚色上區別,還要從剃毛特徵上區別。再說我們東亞人種智商那麼高,在乎膚色幹嘛?
-
4 # 山嶺海島
有些華人的面板黃,頭髮很黑,頭髮很直,眼珠很黑。有些華人的面板黃白混合的顏色,頭髮黑,頭髮不太直,眼珠黑。有些華人的面板白黃混合的顏色,頭髮不太黑,頭髮直卷混合,黃眼珠。有些華人的面板比較白,頭髮不黑,頭髮卷直混合,黃眼珠或者綠眼珠。
回覆列表
面板有白、黃、紅、棕、黑色等,主要因人種、年齡及部位不同而異。首先來了解一下是什麼決定了面板的顏色。面板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其中最外層表皮根據細胞的形態特點,由內向外可分為5層:基底層、棘細胞層、顆粒層、透明細胞層和角質層。在表皮的最內層即基底細胞間夾雜一種來源於神經嵴的黑色素細胞,佔整個基底細胞的7%左右,能產生黑色素,決定著面板顏色的深淺。 對黑種人,黃種人 及白種人的面板的黑色素含量和形態進行比較,發現黑種人黑色素顆粒最大,呈棕色,棕黑或黑色;黃種人黑色素顆粒較黑種人小,較白種人略大,呈淺棕色,棕色或棕黑色;白種人黑素顆粒較細小,呈淡紅色,黃紅色或紅棕色。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分,根據人類起源研究,認為人類起源於非洲大陸,隨著人類的遷移,面板顏色發生了變化。非洲地處炎熱地帶,這裡Sunny充沛、紫外線強烈,人的面板多為黑色,以抵擋強烈Sunny的損害。當遠離赤道時,越是向兩極移動,紫外線強度越來越弱,人的面板似乎也越來越白。
黃種人介於黑色和白色人種之間,大多生活在氣候溫和中緯度的地區,面板中黑色素數量中等,因此顯黃色。黃種人和白種人從膚色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實質就是黑色素數量的差異,事實上很多黃種人看著比白種人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