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按照常人的理解,既然“武聖”關羽如此受世人膜拜,那麼他的子孫們也應當受到優待,就如同“文聖”孔子的後代一樣。但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關羽遇難後44年,他留在蜀地的子孫便被滅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一切,還要從關羽斬殺曹操手下猛將龐德說起。

    龐德,字令明,東漢末年南安郡狟道縣(今甘肅省武山縣境內)人,年輕時曾擔任郡吏及涼州從事,初平年間(190-193年)開始追隨涼州豪強馬騰起兵。此後十餘年間,龐德跟隨馬騰進擊反叛的羌、氐等外族,並與馬騰長子馬超一起支援司隸校尉鍾繇,在平陽郡一帶抵禦郭援、高幹率領的叛軍,因戰功卓著升遷至校尉,是涼州軍團中不可多得的猛將。

    馬騰入朝為官後,馬超統領其父的部屬,並與大軍閥韓遂等人聯合,意在對抗曹操,長期割據涼州。建安十七年(212年),馬超聯合韓遂叛亂,但由於叛軍內部互相猜忌,最終被曹操逐一擊破。建安十九年(214年),龐德追隨馬超投奔漢中,依附於軍閥張魯,次年在漢中陷落後,因感激於曹操的刻意籠絡,遂向後者投降。龐德投降後,被任命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頗受曹操的器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軍圍攻襄陽、樊城,曹操聞訊後,派于禁率大軍前去救援。此時,龐德為求取功名,便主動請纓前往救援,並得到曹操的同意。當年八月,漢水暴溢,于禁所部在樊城的駐地被淹,關羽趁機乘船攻破曹軍並俘獲于禁、龐德。關羽欣賞龐德的武勇,加之後者的故主馬超、堂兄龐會都在蜀中任職,便對他好言相勸,希望他能“棄暗投明”,轉而為劉備效力。

    然而龐德有感於曹操的器重,同時考慮到妻子、兒女均被扣為人質,一旦投降關羽,不僅會落下“反覆小人”的罵名,而且有可能會連累到家人。所以考慮到此,龐德便橫下一條心,不斷地怒罵關羽以求速死。關羽果然被龐德激怒,命人將其處死(詳情見《三國志·卷十八》)。

    訊息傳出後,曹操在痛哭流涕之餘,下令褒贈龐德,並且加封他的兩個兒子為侯。龐德共有4個兒子,其中最年幼者是龐會。此時,龐會雖然只是初諳世事的少年,但卻深深懂得“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的道理,併為此暗下決心,一旦時機成熟,必定會手刃關羽、替父報仇。然而沒多久,關羽敗走麥城,隨即被孫權俘獲後處死,訊息傳到許都後,龐會兄弟無不扼腕嘆息,遺憾沒能親手殺死仇人。

    正因為不解氣,所以龐會兄弟暗自下定決心,一旦有機會攻入成都,定會將關羽全家斬殺乾淨。就這樣,在關羽死後的40多年裡,龐會兄弟一直懷著強烈的復仇願望,苦苦地等待滅蜀復仇的時機。隨著時間的推移,三位兄長相繼辭世,唯有龐會在信念的支撐下頑強地活著,漸漸地由青蔥少年熬成了白髮老翁。在此期間,龐會一直為曹魏效力,並因戰功升遷至平寇將軍,封臨渭鄉侯。

    正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就在龐德遇害44年後,龐會終於等到復仇的機會。景元四年(263年)秋,曹魏權臣司馬昭命大將鄧艾、鍾會分路伐蜀,龐會得到訊息後主動請纓,並獲准跟隨鄧艾出征。鄧艾明白龐會的意圖,所以在行軍途中,故意多次拒絕他充任前鋒的請求,意在保護其性命,以便最終完成復仇使命。

    同年底,在鍾會與蜀漢大將軍姜維相持於劍閣、入蜀之路被斷絕的情況下,鄧艾所部竟然偷渡陰平古道,越過七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襲佔江油、綿竹,隨即又率大軍兵臨成都。此時,成都城內雖然兵精糧足、城高池深,但被嚇破膽的後主劉禪竟然沒做任何抵抗,便向鄧艾獻城投降。

    劉禪君臣投降後,鄧艾給與他們各種優待,並禁止部下在成都劫掠、殺人。然而,龐會卻並沒有理會主帥的命令,剛剛進入成都,便率軍圍攻關羽的府邸,將他留在蜀中的子孫全部殺死(“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見《三國志·卷三十六》注引《蜀記》)。一代蓋世名將,不僅落得身首異處的結局,死後還遭遇滅門之禍,實在是令人唏噓。

  • 2 # 泊圖泊途

    《蜀紀》 “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不是陳壽寫的而是王隱寫的。因此這個事件是有爭議的。

    翻譯過來就是:龐德子龐會,隨鍾會、鄧艾伐蜀,蜀國破滅,殺盡關氏家族。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為對其與龐會瓜葛描述一二)

    這個龐會在《魏書》也有所記載。裡面同樣引用了一段晉朝王隱《蜀紀》的一段話,“王隱蜀記曰:鍾會平蜀,前後鼓吹,迎德屍喪還葬鄴,冢中身首如生。臣松之案德死於樊城,文帝即位,又遣使至德墓所,則其屍喪不應在蜀。此王隱之虛說也。”

    這一段裴松之對王隱的記載有質疑,鍾會平定蜀漢,迎龐德的屍身重新葬在鄴,墳墓中身首就像生前一樣,不過裴松之認為,龐德死在樊城,曹丕繼位派遣使者去龐德墓地,屍體不應該在蜀地,王隱說的不是實情。

    龐德死於219年,滅蜀則在263年,期間如此多年,蜀漢人會驚心保管龐德的屍首?肯定不太可能如生前一般。那為何龐德之墳冢有兩處?難道是蜀國給龐德遷的?還是因為關羽敬重他才這麼做的?不過也值得考慮,蜀漢如此一來是自找麻煩,為何不送回魏國呢。

    倘若是龐會真的滅關羽族人,那絕對是洩私憤,而沒有一點公理在其中,關羽是曾威震華夏,給曹魏重創,但是與當時掌權者司馬昭沒有一點關係,司馬昭對關羽更不可能有私憤。關羽是導致龐德死的罪魁禍首,關羽曾要招降龐德,但是後者誓死不從,無奈殺之。

    若裴松之、王隱二人記載都沒問題,只能說關羽敬重龐德,又不想替魏國打氣,所以厚葬龐德。魏國為了祭奠大將,建立個假墳墓。

  • 3 # 中孚鑑

    三國魏蜀吳,當魏國將軍鄧艾攻到蜀都之後,蜀漢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因為當時東吳還沒有滅亡,司馬氏為了以後能方便讓東吳投降,所以就沒有殺了後主劉禪,並且封劉禪安樂公,同時因為劉禪,也有了樂不思蜀這個典故。

    但作為蜀漢功臣關羽的後人卻沒有那麼幸運,關羽的後人反而被滅門,這是為什麼呢?

    在關羽還在世的時候,關羽鎮守荊州,隱然成為一方諸侯,後來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和龐德。于禁投降,而龐德卻不肯投降被殺。所以當蜀漢滅亡後,龐德之子就滅了關羽滿門,

    龐德本是西涼名將,那時是追隨馬超的,後來馬超被曹操打敗,龐德和馬超去了張魯那裡,之後因為龐德生病,馬超就獨自走了,馬超幾經流轉,最終依附於劉備。

    而後來曹操攻打張魯,張魯投降,龐德也和張魯一起歸曹操。因為龐德是名將,勇猛過人,因此曹操對龐德非常重視和重用。

    以後關羽攻對曹魏用兵,龐德準備對抵抗,然而當時因為龐德的故主馬超在蜀漢為官,龐德的兄弟也在蜀漢,因此有人懷疑龐德。

    龐德知道後陳述其情,決定跟關羽死戰,不是他死,就是關羽死,曹操於是命龐德和于禁前去。

    最終關羽水淹曹軍,名震華夏,擒龐德、于禁,于禁投降,龐德不願投降被殺。因此龐德之子很恨關羽。

    到蜀漢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後,劉禪能得以善終,而關羽最遭到滅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匆匆那年的結局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