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小溫
-
2 # 一柯花草
番茄斑枯病又稱魚目斑病,白星病,是茄科植物常見的病害,對於番茄斑枯病,以下從斑枯病症狀,發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分別進行說明。
1、番茄斑枯病症狀
番茄斑枯病危害的部位為番茄莖葉和果實,在莖葉上發病較多。發病初期首先危害番茄的下部的葉片,葉片上出現圓形或者近圓形的斑點,中間為白色,邊緣的黃褐色,因為像魚的眼睛,因此又被稱為魚目斑病。
2、番茄斑枯病發病原因
番茄斑枯病病菌適宜的發病的溫度在22-26度,低於12度或者高於27度,不宜防病。適宜的發病溼度為92%-94%的高溼環境。
雨後的高溫高溫天氣,是斑枯病發病的高發時期。另外,番茄植株間通風不好,地勢低窪,排水不好,也會導致斑枯病的發生。
3、番茄斑枯病防治方法
對於番茄斑枯病採用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措施。具體防治方法如下:
(1)選擇抗性品種 在品種的選擇上,選擇一些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可以從根本上減少病害發生的機率。
(2)種子處理 播種之前對於種子進行殺菌處理,具體做法為將種子放入52度左右的溫水中浸泡20-30分鐘,可以殺死病菌。
(3)加強田間管理 在番茄生長期間,保證水肥的供應,及時中耕除草等工作,保證番茄健康健壯生長,可以提高番茄抗病能力。
(4)避免連做 種植番茄的地塊,前茬作物不能是茄科作物,對於發病嚴重的地塊,輪作期應保持的3年以上。
(5)藥物防治 在發病初期及時採用藥物防治,可用70%甲基託布津1000溶液或者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部溶液進行藥劑噴霧,每隔7-10天噴施一次,連噴2-3次。
以上就是番茄斑枯病發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希望對您有幫助。
番茄斑枯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莖稈和果實,常發生在開花結果之後,番茄斑枯在雨季容易發病。下面我就具體和大家聊聊番茄枯斑病的症狀、發病條件、發病規律以及防治方法。
番茄斑枯病的症狀番茄斑枯病葉片染病,初期葉面失去光澤,暗綠色,在背面現水漬狀凹陷小圓斑,邊緣突起,褐色至暗褐色或黑褐色,中央灰白色,較葉面上的小,2~3天后擴充套件到葉面,產生邊緣褐色至暗褐色、中央灰白色圓形壞死斑,稍凹陷,直徑1~2mm。
中後期病斑上生出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載孢體—分生孢子器。雨後或溼度大時,病斑常融合成片,致葉片枯死。空氣乾燥時病組織脫落或穿孔。葉柄、莖稈染病,多產生大小不一的橢圓形或近圓形病斑,邊緣褐色較寬,中央灰白色較小,多個病斑融合致莖部乾枯。果實染病與莖稈相似。
番茄斑枯病的發病條件番茄斑枯病病菌生長溫限12~30℃,最適為22~25℃。相對溼度高於90%或雨後才產生分生孢子,有水滴存在分生孢子才能釋放。氣溫25℃、溼度高於95%或雨天多、光照弱易發病。生產上進入雨季,日夜溫差大、結露或有霧持續時間長、田間溼氣滯留髮病重。
番茄斑枯病傳播途徑番茄斑枯病病菌在大番茄病殘體和茄科蔬菜甜(辣)椒、茄子及茄科雜草上越冬,茄科蔬菜、酸漿種子也可帶菌。來年從分生孢子器中湧出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初侵染,經幾天潛育發病後,病斑上又長出小黑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當分生孢子器吸水以後成熟的分生孢子從器的孔口湧出,借風雨傳播到葉片、葉柄、莖及果實上,使該病不斷擴大。
番茄斑枯病防治方法①選用無病種子,或種子用52℃溫水浸種30min,再催芽播種。
②提倡與茄科蔬菜進行2~3年以上輪作,注意清除田間及四周茄科雜草,可減少初始菌源。
④發病初期噴灑68%精甲霜靈·錳鋅水分散粒劑600倍液或78%波·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600倍液、40%氟矽唑乳油5000倍液,露地番茄可噴灑500g/L氟啶胺懸浮劑1800倍液、70%丙森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
⑤棚室保護地選用康普潤靜電粉塵劑,每667m2用藥800g持效20天,或6.5%甲黴靈粉塵劑每667m2用藥1kg噴粉,有較好防效。
在種植番茄時要提前選用無病種子播種,種植番茄2~3年要進行輪作,來減少番茄病害發生。番茄斑枯病發病時要及時藥物治理,注意露地和大棚種植番茄治理斑枯病,用藥不同要合理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