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的老公叫姑父,當然也可以叫姑丈。
爺爺的弟弟叫叔公。當然各地的叫有所不同。
為你整理一下。
不同地方不同叫法比如閩南話 啊吧 啊母 啊爹 啊娘 啊伯 啊姑 啊姆等等
漢族 叔叔 姐姐 阿姨 伯伯姥姥 老爺 舅舅 舅媽 姑姑 姑媽 表弟 妹妹 等等等
我們都是社會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人對我們有不同的稱呼。比如,一個男人,他的稱謂一定有的是:他是他父親或母親的兒子;爺爺或奶奶的孫子;外公或外婆的外孫子。還可能有的稱謂是他妻子的丈夫;他兒子或女兒的父親;他哥哥或姐姐的弟弟;他弟弟或妹妹的哥哥;他哥哥孩子的叔叔或她弟弟孩子的伯父;他姐妹孩子的舅舅;他舅舅或姨媽的外甥;他叔叔伯父姑姑的侄子;他岳父母的女婿;他妻子兄弟姊妹的姐夫或妹夫,反正是七姑八大姨的都能給他一個稱謂……
在我懂事以後,自家人的稱謂是能分得清的,叫不亂,而有些親戚鄰居的稱謂就很難分清了,不是我腦子太亂,而是在農村錯綜複雜聯姻搞得讓我分不清。隨著年齡的增長,直到後來,我才慢慢地理清了思路,但有時還是不知道該怎麼稱呼才合適。結婚後,我的妻子也搞不明白我家一些親戚的稱呼法。每當有客人到我家時,她總是很有禮貌地先問人家該怎樣稱呼。
我家親戚的稱謂好多人都有兩種叫法,但一般的都是先按血緣的遠近決定怎麼稱呼,但有時還是按父系的稱呼關係為主,母系的為輔,也就是俗話說的“各門各叫”,反正是怎麼叫也有道理,亂不了,但外人聽得確實如墜雲霧,不知其所以然。下面我要舉些例子,你可要聽清楚了。
例一:我爸爸的本家二哥,可他是我媽媽的親三姨的丈夫。我媽媽就叫他為姨夫,我稱呼他為二大爺(二伯父),我卻不能叫他姨姥爺。各門各叫的結果是二大爺家的兒子女兒叫我爸為叔叔,叫媽為四姐,我叫他們為哥哥,姐姐,二大爺家的孫子孫女稱呼我媽為奶奶,叫我叔叔。其實我和二大爺家的孫子孫女的血緣關係還是比較近的,八分之一的血緣關係,按母系的稱謂,我們是一個輩分上的,但按父系的叫法就是我比他們高出一輩了。
例二:我本家的二哥,可他是我媽媽的一個親姨表姐的丈夫。我媽媽叫她親姨姐為大姐,我卻叫她為二嫂。因為按照父系的稱呼,她是我本家二哥的妻子,她家的孩子叫我媽媽為奶奶,叫我為叔叔,其實按照母系,我們的血緣關係也是八分之一的平輩分。
例三:我姑姑家的表哥和我舅舅家的表哥的關係。從我的角度上是和我平輩的,但是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我姑姑家的表哥見了我舅舅家的表哥要叫舅舅。也許你又搞不明白了,原因是我二舅舅家的二表姐嫁到我姑父的哥哥家,我舅舅家的表哥只好稱呼我舅舅家的表哥為舅舅了,我二表姐家的孩子,叫我姑姑家的表哥為哥哥,叫我也稱呼為表舅舅。
例四:我大舅舅家的大表姐嫁給了我爸爸的親二姨家的二姨表哥。雙方和我都有血緣關係,但是血緣關係不一樣遠近,我叫大表姐理所當然為大表姐,而叫大表姐的丈夫為表二伯父。表二伯父叫我爸爸為兄弟,叫我媽則隨著大表姐稱呼為四姑。二大表姐家的孩子叫我為舅舅,可是按父系的叫法,我還要稱呼他們為哥哥、姐姐呢,要是那樣的話,我就會叫我大表姐為二伯母,這就講不通了。
還有,我姑奶奶家的孫女(我的二世表姐),嫁給我姨奶奶家的兒子(我爸爸的姨表弟)等各種情況,我就不再一一列舉,也許你聽到這兒就已經糊里糊塗的了。
農村的姻親就是這樣親上加親,但是並是不近親結婚,各種血緣關係的緊密結合,而是為了使家族的利益得到保證。這些剪不斷、理還亂的各種關係形成了許許多多得讓人搞不明白的稱謂。
直系血親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親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親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親
兒子:夫妻間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兒:夫妻間女性的第一子代。
孫:夫妻間的第二子代,依性別又分孫子、孫女。有時孫子是一種不分性別的稱呼。
曾孫:夫妻間的第三子代。
玄孫:夫妻間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親
伯:父親的兄長,也稱伯伯、伯父、大爺
大媽:大爺的妻子
叔:父親的弟,也稱叔叔、叔父
嬸:叔叔的妻子
姑:父親的姊妹,也稱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舅:母親的兄弟,也稱舅舅
舅媽:舅舅的妻子
姨:母親的姐妹,也稱阿姨、姨媽
姨夫:姨的丈夫
姻親
丈夫:結婚的女人對自己伴侶的稱呼
媳婦:結婚的男人對自己伴侶的稱呼
公公:丈夫的父親,也直稱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親,也直稱媽媽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親,也直稱爸爸
丈母孃、岳母:妻子的母親,也直稱媽媽
兒媳:對兒子的妻子的稱呼
女婿:對女兒的丈夫的稱呼
嫂子:對兄長妻子的稱呼
弟妹、弟媳:對弟弟妻子的稱呼
姐夫:對姐姐丈夫的稱呼
妹夫:對妹妹丈夫的稱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間互相間的稱呼或合稱
連襟:姐妹的丈夫間互相間的稱呼或合稱,也稱襟兄弟
大姑子:對丈夫的姐姐的稱呼
小姑子:對丈夫妹妹的稱呼
大舅子:對妻子哥哥的稱呼
小舅子:對妻子弟弟的稱呼直系血親
小舅子:對妻子弟弟的稱呼血統 直系
關係 稱謂 俗稱 當面稱呼 自稱
生父 父親 爸爸、爹 爹爹、阿爹 兒、女
生母 母親 媽媽、娘 媽媽、姆嬤 兒、女
後父 繼父 晚爹 阿伯、阿爹 兒、女
後母 繼母 晚娘 嗯娘、姆媽 兒、女
父之父父之母 祖父祖母 公公婆婆 爺爺、阿爺孃娘、阿孃 孫、孫女
父之祖父父之祖母 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爺爺、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 曾孫、曾孫女
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 哥、弟姐、妹長者稱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
夫 丈夫 老倌 某人(女兒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稱其名者 妻
妻 夫人 老人(讀如寧)某人(女兒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稱其名者夫
夫之父 公 阿公舊時隨子女稱爺爺、娘娘,現隨夫稱爸、爹、媽、姆媽媳婦
夫之母 婆 阿婆
血統 旁系
父之兄父之弟 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 侄、侄女
伯父之妻叔父之妻 伯母叔母大媽嬸孃大姆媽、大嬤、嬸孃、嬸嬸、現呼二媽、三媽等 侄、侄女
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稱呼與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對人介紹冠“堂”字弟、哥、妹、姐
父之姐父之妹 姑母姑娘姑媽、大媽、嗯娘、阿伯、阿姑、現呼大阿媽、二阿媽、阿伯等侄、侄女
兄之妻弟之妻 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舊稱叔伯、今稱弟、兄
夫之兄弟 伯叔叔伯舊時隨子女稱大伯、阿叔、今日隨夫稱哥,對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
夫之兄弟配偶 妯娌舊時隨子女稱,現以姐妹相稱,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姐
婿、媳之父母 親家親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稱,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弟媳、嫂、妹、姐
姑之丈夫 姑父 姑丈姑夫舊呼大爹、二爹、大伯,現呼大爸爸、二爸爸內侄、內侄女
姑之子女 姑表 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稱,或冠“表”字表弟、哥、妹、姐
血統母系
母之父母 外祖父外祖母 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 外孫、外孫女
母之兄弟及其配偶 舅父舅母 孃舅舅姆舅父、舅舅、舅姆、舅媽今呼阿舅、舅姆媽 外甥、外甥女
舅父之子女 舅表 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稱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
母之姐妹及其配偶 姨父姨母姨丈姨娘舊呼大爹、大媽、大伯、阿伯,現呼大爸爸、大媽媽、阿姨外甥、外甥女
姨之子女 姨表 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稱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
妻系 妻之父母 岳父岳母 丈人丈母 面稱隨妻阿爹、姆媽 女婿
妻之兄弟及其配偶 內兄弟內兄嫂內弟媳阿舅舅嫂面稱隨妻阿哥、大姐或呼其名 姐夫、妹夫
妻之姐妹 內姐內妹 姨娘 面稱隨妻 姐、妹
妻之姐妹的丈夫 連襟 連襟 以哥、弟相稱或呼其名 哥、弟
稱 人 自 稱 稱對方親戚 稱己方親戚
祖姑丈/祖姑母 內侄孫/侄孫 令祖姑丈 家祖姑丈
舅祖父/舅祖母 彌甥 令舅祖父/令舅祖母 家舅祖父/家舅祖母
外祖父/母 外孫/孫女 令外祖父/母 家外祖父/母
姑丈/母 內侄/侄女 令姑丈/母 家姑丈/母
舅父/母 甥/甥女 令母舅/舅母 家母舅/舅母
姨丈/母 姨甥/甥女 令姨丈/母 家姨丈母
太岳父/太岳母 孫婿 令太岳父/令太岳母 家太岳父/家太岳母
岳父/母 子婿 令岳/岳母 家嶽/岳母
伯岳父/伯岳母 侄婿 令伯岳父/令伯岳母 家伯岳父/家伯岳母
叔岳父/叔岳母 侄婿 令叔岳父/令叔岳母 家叔岳父/家叔岳母
姊丈 內弟/姨妹 令姊丈 家姊丈
妹丈 內兄/姨姊 令妹丈 舍妹丈
表兄/嫂 表弟/妹 令表兄/嫂 家表兄/嫂
表弟/弟婦 表兄/姊 令表弟/弟婦 舍表弟/弟婦
內兄/弟 妹/姊婿 令內兄/弟 敝內兄/弟
襟兄/弟 襟弟/兄 令襟兄/弟 敝襟兄/弟
太姻伯/叔 侄婿 姻再侄 舍親
姻伯/伯母 姻侄/侄女 令親 舍親
姻兄/嫂 姻弟/侍生 令親 舍親
賢內侄/侄女 愚姑丈/母 令內侄/侄女 舍內侄/侄女
賢外孫/孫女 外祖父/母 令外孫/孫女 舍外孫/孫女
賢甥/甥女 愚舅/舅母 令甥/甥女 舍甥/甥女
賢婿 愚嶽/岳母 令婿 小婿
賢表侄/侄女 愚表伯/伯母 令表侄/侄女 舍表侄/侄女
姑姑的老公叫姑父,當然也可以叫姑丈。
爺爺的弟弟叫叔公。當然各地的叫有所不同。
為你整理一下。
不同地方不同叫法比如閩南話 啊吧 啊母 啊爹 啊娘 啊伯 啊姑 啊姆等等
漢族 叔叔 姐姐 阿姨 伯伯姥姥 老爺 舅舅 舅媽 姑姑 姑媽 表弟 妹妹 等等等
我們都是社會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人對我們有不同的稱呼。比如,一個男人,他的稱謂一定有的是:他是他父親或母親的兒子;爺爺或奶奶的孫子;外公或外婆的外孫子。還可能有的稱謂是他妻子的丈夫;他兒子或女兒的父親;他哥哥或姐姐的弟弟;他弟弟或妹妹的哥哥;他哥哥孩子的叔叔或她弟弟孩子的伯父;他姐妹孩子的舅舅;他舅舅或姨媽的外甥;他叔叔伯父姑姑的侄子;他岳父母的女婿;他妻子兄弟姊妹的姐夫或妹夫,反正是七姑八大姨的都能給他一個稱謂……
在我懂事以後,自家人的稱謂是能分得清的,叫不亂,而有些親戚鄰居的稱謂就很難分清了,不是我腦子太亂,而是在農村錯綜複雜聯姻搞得讓我分不清。隨著年齡的增長,直到後來,我才慢慢地理清了思路,但有時還是不知道該怎麼稱呼才合適。結婚後,我的妻子也搞不明白我家一些親戚的稱呼法。每當有客人到我家時,她總是很有禮貌地先問人家該怎樣稱呼。
我家親戚的稱謂好多人都有兩種叫法,但一般的都是先按血緣的遠近決定怎麼稱呼,但有時還是按父系的稱呼關係為主,母系的為輔,也就是俗話說的“各門各叫”,反正是怎麼叫也有道理,亂不了,但外人聽得確實如墜雲霧,不知其所以然。下面我要舉些例子,你可要聽清楚了。
例一:我爸爸的本家二哥,可他是我媽媽的親三姨的丈夫。我媽媽就叫他為姨夫,我稱呼他為二大爺(二伯父),我卻不能叫他姨姥爺。各門各叫的結果是二大爺家的兒子女兒叫我爸為叔叔,叫媽為四姐,我叫他們為哥哥,姐姐,二大爺家的孫子孫女稱呼我媽為奶奶,叫我叔叔。其實我和二大爺家的孫子孫女的血緣關係還是比較近的,八分之一的血緣關係,按母系的稱謂,我們是一個輩分上的,但按父系的叫法就是我比他們高出一輩了。
例二:我本家的二哥,可他是我媽媽的一個親姨表姐的丈夫。我媽媽叫她親姨姐為大姐,我卻叫她為二嫂。因為按照父系的稱呼,她是我本家二哥的妻子,她家的孩子叫我媽媽為奶奶,叫我為叔叔,其實按照母系,我們的血緣關係也是八分之一的平輩分。
例三:我姑姑家的表哥和我舅舅家的表哥的關係。從我的角度上是和我平輩的,但是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我姑姑家的表哥見了我舅舅家的表哥要叫舅舅。也許你又搞不明白了,原因是我二舅舅家的二表姐嫁到我姑父的哥哥家,我舅舅家的表哥只好稱呼我舅舅家的表哥為舅舅了,我二表姐家的孩子,叫我姑姑家的表哥為哥哥,叫我也稱呼為表舅舅。
例四:我大舅舅家的大表姐嫁給了我爸爸的親二姨家的二姨表哥。雙方和我都有血緣關係,但是血緣關係不一樣遠近,我叫大表姐理所當然為大表姐,而叫大表姐的丈夫為表二伯父。表二伯父叫我爸爸為兄弟,叫我媽則隨著大表姐稱呼為四姑。二大表姐家的孩子叫我為舅舅,可是按父系的叫法,我還要稱呼他們為哥哥、姐姐呢,要是那樣的話,我就會叫我大表姐為二伯母,這就講不通了。
還有,我姑奶奶家的孫女(我的二世表姐),嫁給我姨奶奶家的兒子(我爸爸的姨表弟)等各種情況,我就不再一一列舉,也許你聽到這兒就已經糊里糊塗的了。
農村的姻親就是這樣親上加親,但是並是不近親結婚,各種血緣關係的緊密結合,而是為了使家族的利益得到保證。這些剪不斷、理還亂的各種關係形成了許許多多得讓人搞不明白的稱謂。
直系血親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親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親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親
兒子:夫妻間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兒:夫妻間女性的第一子代。
孫:夫妻間的第二子代,依性別又分孫子、孫女。有時孫子是一種不分性別的稱呼。
曾孫:夫妻間的第三子代。
玄孫:夫妻間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親
父系
伯:父親的兄長,也稱伯伯、伯父、大爺
大媽:大爺的妻子
叔:父親的弟,也稱叔叔、叔父
嬸:叔叔的妻子
姑:父親的姊妹,也稱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親的兄弟,也稱舅舅
舅媽:舅舅的妻子
姨:母親的姐妹,也稱阿姨、姨媽
姨夫:姨的丈夫
姻親
丈夫:結婚的女人對自己伴侶的稱呼
媳婦:結婚的男人對自己伴侶的稱呼
公公:丈夫的父親,也直稱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親,也直稱媽媽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親,也直稱爸爸
丈母孃、岳母:妻子的母親,也直稱媽媽
兒媳:對兒子的妻子的稱呼
女婿:對女兒的丈夫的稱呼
嫂子:對兄長妻子的稱呼
弟妹、弟媳:對弟弟妻子的稱呼
姐夫:對姐姐丈夫的稱呼
妹夫:對妹妹丈夫的稱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間互相間的稱呼或合稱
連襟:姐妹的丈夫間互相間的稱呼或合稱,也稱襟兄弟
大姑子:對丈夫的姐姐的稱呼
小姑子:對丈夫妹妹的稱呼
大舅子:對妻子哥哥的稱呼
小舅子:對妻子弟弟的稱呼直系血親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親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親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親
兒子:夫妻間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兒:夫妻間女性的第一子代。
孫:夫妻間的第二子代,依性別又分孫子、孫女。有時孫子是一種不分性別的稱呼。
曾孫:夫妻間的第三子代。
玄孫:夫妻間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親
父系
伯:父親的兄長,也稱伯伯、伯父、大爺
大媽:大爺的妻子
叔:父親的弟,也稱叔叔、叔父
嬸:叔叔的妻子
姑:父親的姊妹,也稱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親的兄弟,也稱舅舅
舅媽:舅舅的妻子
姨:母親的姐妹,也稱阿姨、姨媽
姨夫:姨的丈夫
姻親
丈夫:結婚的女人對自己伴侶的稱呼
媳婦:結婚的男人對自己伴侶的稱呼
公公:丈夫的父親,也直稱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親,也直稱媽媽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親,也直稱爸爸
丈母孃、岳母:妻子的母親,也直稱媽媽
兒媳:對兒子的妻子的稱呼
女婿:對女兒的丈夫的稱呼
嫂子:對兄長妻子的稱呼
弟妹、弟媳:對弟弟妻子的稱呼
姐夫:對姐姐丈夫的稱呼
妹夫:對妹妹丈夫的稱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間互相間的稱呼或合稱
連襟:姐妹的丈夫間互相間的稱呼或合稱,也稱襟兄弟
大姑子:對丈夫的姐姐的稱呼
小姑子:對丈夫妹妹的稱呼
大舅子:對妻子哥哥的稱呼
小舅子:對妻子弟弟的稱呼血統 直系
關係 稱謂 俗稱 當面稱呼 自稱
生父 父親 爸爸、爹 爹爹、阿爹 兒、女
生母 母親 媽媽、娘 媽媽、姆嬤 兒、女
後父 繼父 晚爹 阿伯、阿爹 兒、女
後母 繼母 晚娘 嗯娘、姆媽 兒、女
父之父父之母 祖父祖母 公公婆婆 爺爺、阿爺孃娘、阿孃 孫、孫女
父之祖父父之祖母 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爺爺、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 曾孫、曾孫女
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 哥、弟姐、妹長者稱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
夫 丈夫 老倌 某人(女兒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稱其名者 妻
妻 夫人 老人(讀如寧)某人(女兒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稱其名者夫
夫之父 公 阿公舊時隨子女稱爺爺、娘娘,現隨夫稱爸、爹、媽、姆媽媳婦
夫之母 婆 阿婆
血統 旁系
關係 稱謂 俗稱 當面稱呼 自稱
父之兄父之弟 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 侄、侄女
伯父之妻叔父之妻 伯母叔母大媽嬸孃大姆媽、大嬤、嬸孃、嬸嬸、現呼二媽、三媽等 侄、侄女
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稱呼與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對人介紹冠“堂”字弟、哥、妹、姐
父之姐父之妹 姑母姑娘姑媽、大媽、嗯娘、阿伯、阿姑、現呼大阿媽、二阿媽、阿伯等侄、侄女
兄之妻弟之妻 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舊稱叔伯、今稱弟、兄
夫之兄弟 伯叔叔伯舊時隨子女稱大伯、阿叔、今日隨夫稱哥,對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
夫之兄弟配偶 妯娌舊時隨子女稱,現以姐妹相稱,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姐
婿、媳之父母 親家親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稱,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弟媳、嫂、妹、姐
姑之丈夫 姑父 姑丈姑夫舊呼大爹、二爹、大伯,現呼大爸爸、二爸爸內侄、內侄女
姑之子女 姑表 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稱,或冠“表”字表弟、哥、妹、姐
血統母系
關係 稱謂 俗稱 當面稱呼 自稱
母之父母 外祖父外祖母 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 外孫、外孫女
母之兄弟及其配偶 舅父舅母 孃舅舅姆舅父、舅舅、舅姆、舅媽今呼阿舅、舅姆媽 外甥、外甥女
舅父之子女 舅表 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稱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
母之姐妹及其配偶 姨父姨母姨丈姨娘舊呼大爹、大媽、大伯、阿伯,現呼大爸爸、大媽媽、阿姨外甥、外甥女
姨之子女 姨表 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稱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
妻系 妻之父母 岳父岳母 丈人丈母 面稱隨妻阿爹、姆媽 女婿
妻之兄弟及其配偶 內兄弟內兄嫂內弟媳阿舅舅嫂面稱隨妻阿哥、大姐或呼其名 姐夫、妹夫
妻之姐妹 內姐內妹 姨娘 面稱隨妻 姐、妹
妻之姐妹的丈夫 連襟 連襟 以哥、弟相稱或呼其名 哥、弟
稱 人 自 稱 稱對方親戚 稱己方親戚
祖姑丈/祖姑母 內侄孫/侄孫 令祖姑丈 家祖姑丈
舅祖父/舅祖母 彌甥 令舅祖父/令舅祖母 家舅祖父/家舅祖母
外祖父/母 外孫/孫女 令外祖父/母 家外祖父/母
姑丈/母 內侄/侄女 令姑丈/母 家姑丈/母
舅父/母 甥/甥女 令母舅/舅母 家母舅/舅母
姨丈/母 姨甥/甥女 令姨丈/母 家姨丈母
太岳父/太岳母 孫婿 令太岳父/令太岳母 家太岳父/家太岳母
岳父/母 子婿 令岳/岳母 家嶽/岳母
伯岳父/伯岳母 侄婿 令伯岳父/令伯岳母 家伯岳父/家伯岳母
叔岳父/叔岳母 侄婿 令叔岳父/令叔岳母 家叔岳父/家叔岳母
姊丈 內弟/姨妹 令姊丈 家姊丈
妹丈 內兄/姨姊 令妹丈 舍妹丈
表兄/嫂 表弟/妹 令表兄/嫂 家表兄/嫂
表弟/弟婦 表兄/姊 令表弟/弟婦 舍表弟/弟婦
內兄/弟 妹/姊婿 令內兄/弟 敝內兄/弟
襟兄/弟 襟弟/兄 令襟兄/弟 敝襟兄/弟
太姻伯/叔 侄婿 姻再侄 舍親
姻伯/伯母 姻侄/侄女 令親 舍親
姻兄/嫂 姻弟/侍生 令親 舍親
賢內侄/侄女 愚姑丈/母 令內侄/侄女 舍內侄/侄女
賢外孫/孫女 外祖父/母 令外孫/孫女 舍外孫/孫女
賢甥/甥女 愚舅/舅母 令甥/甥女 舍甥/甥女
賢婿 愚嶽/岳母 令婿 小婿
賢表侄/侄女 愚表伯/伯母 令表侄/侄女 舍表侄/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