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有所思

    我沒有去百度搜索

    樂府是民歌,詩經裡也有一部分是民歌,南北朝樂府也是民歌

    也就是說,樓主問題的實質應當是中國古代民歌在內容上的特點。這個標題太多,大到我這種無知之輩不敢胡說,但並不妨礙表達一下個人那支離破碎的觀點。

    孔子有一句話是形容民歌的,確切地說是高度評價民歌的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真實而不做作,真誠而不虛偽,這句話同樣也可以用在漢樂府,甚至南北朝樂府之中。

    所謂民歌,自然是純粹抒發自己情感的,不帶有其它任何因素,比如溜鬚拍馬(很多宮體詩),比如拉幫結派(很多應酬詩),比如誇獎讚美(很多交友詩),沒有私心和雜心,是自己心情最真實的體現。

    比如採蓮曲,簡單到無以復加,偏偏還是至美之極

    比如上邪,我就是喜歡你,沒有你就是生不如死,怎麼了?

    樂府中所有的詩歌,全是中下層人物普通生活,出征,疾病,相思,戀愛,享樂,無家國之悲,無社稷之念,只有最純樸的是非,

    沒有什麼道德牌坊,沒有什麼明君忠臣,更沒有什麼聖人微言,就是簡簡單單的我喜歡,我認為,我憎恨,我苦惱。

    以為我中心,以心為原點。

    按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一點兒都不高大上,特別地接地氣!

    粗布荊衫,自有一脈真情實感。

    樂府詩,以一字評之曰“真”

  • 2 # 蛋的青春45246635633

    漢樂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藝術特色是它的敘事性。這一特色是由它的“緣事而發”的內容所決定的。(一)透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來表現人物性格(二)語言的樸素自然而帶感情 (三)形式的自由和多樣。(四)浪漫主義的色彩。

  • 3 # 晏如9

    感謝邀請,從學校到工作也背過讀過不少,如果不講科普知識,只是說感覺的話,個人認為樂府詩的特點基本上就是:一,寫實,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十五從軍徵》寫一個十五從軍、八十始歸的老人,千辛萬苦回到家鄉,卻再無親人,只看到累累荒冢;二,有“緣事而發”的特色,既有很強的敘事性,《陌上桑》,《孔雀東南飛》;三,感情激烈而直露,如《戰城南》描述戰爭的慘烈。暫時就這麼多吧!

  • 4 # 我是冰娉

    在說內容特點前,得先了解,什麼叫“樂府”。

    “樂府”,是一種詩體名稱。這種詩體名稱,由主管音樂的機關名稱演變而來。

    “樂府”的建置,最早見於秦代,漢初相沿,但規模不大,活動也很少。

    為了制禮作樂,興樂教,“觀風俗,知薄厚”,漢武帝擴大樂府編制,並把它的配樂,演唱職能擴大為制定樂章,訓練兵工,採集民間歌謠。

    晉、宋之際,文人把“樂府所採之詩,即名之曰樂府”(顧炎武《日知錄》)。於是,“樂府”便由音樂機關名稱,變成了這種機關所采詩歌的通稱。

    樂府所采詩歌都 是合樂可唱的。

    到唐朝,凡按樂府的題作詩或注重社會內容,旨在諷刺、批判現實的詩作,也自名為“樂府”。

    這樣,“樂府”又由樂府所采詩歌的通稱,變成一種獨具特點的詩體名稱。

    漢樂府民歌是漢代社會的一面鏡子。從現存三四十首看來,它所表現的思想內容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階級對立,傳達民眾反抗之聲

    例如《東門行》,寫一個貧民終年勞作,家裡卻一貧如洗。“盎中無鬥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眼看著快要餓死的妻兒,走投無路,憤名“拔劍東門去”,走上反抗的道路。

    還有名篇《陌上桑》,更是透過採桑女面對面的鬥爭來表現人民的反抗。

    戰爭徭役,人民深重苦難

    例如《戰城南》。統治者窮兵黷武,不顧人民死活,篇末“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的詩句,正是受難人民向統治者提出的憤怒警告。

    漢樂府民歌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是十分廣泛的,它揭露了漢代尖銳的社會矛盾,讓與之時空相隔的我們,從中聽到了士兵、農民、孤獨、婦女等人民群眾的心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民養老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