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經濟新聞

    最新一期《紐約客》雜誌的封面畫的是一個滿臉鬍鬚的年輕乞丐坐在未來的曼哈頓街上乞討,身旁的機器人向他手裡的杯子裡投擲螺絲和螺帽,他身旁的小狗也滿懷驚訝和擔憂地看著旁邊走過的機器狗。

    這張封面是由基庫·約翰遜(R. Kikuo Johnson)繪製的,但他本人卻並不擔心自己的工作被機器人取代。

    實際上,這幅插圖對應的封面文章名為《黑暗工廠》(Dark Factory),描述了密歇根州大急流城Steelcase金屬廠的一些工人被人稱作“人肉機器人”的故事。在那家公司,越來越多原本由人類從事的工作都被機器人取代。本文作者寫道:“10年前,工業機器人幫助人類完成任務。現在,卻成了工人幫助機器人完成任務。”

    在人工智慧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在以往只是擔心在科幻世界才會出現的鏡頭,或許真的會出現在人們的身邊了。所以,《紐約客》才會刊登出這樣的封面圖片,以表達人們對AI侵犯勞工權益的擔憂。

    有理由相信,AI已經成為未來十年全球科技發展的風口。機器人技術會在更多的領域幫助人類工作。在為人類帶來便利,在為企業老闆提供效率賺取更多價值的時候,還有更多的人也在擔心人工智慧會不會讓自己的工作丟失而失業。

    其實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有這樣的擔憂。工業革命之初,傳統的紡織工人會帶隊砸壞紡織機,以防止自己丟掉工作。而今只是把過去的紡織機換成了現在的機器人。

    但是並不一定機器的發達,就一定會增加人類的失業率。要不然,從工業革命以來,到現在資訊革命,全球失業率遭就超過100%了。

    在美國發明第一臺工業機器人開始,美國失業率高達6.65%,政府的確擔心發展機器人會造成更多人失業。但歐盟委員會副主席、數字和電信政策專員內莉·克勒斯對媒體表示,在短期內,一些人的工作機會可能會被機器人搶走,但從長期來看,機器人反而會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德華人舉了例子。從2004年到2008年,德國的機器人總量增加了約2.3萬臺,同期的失業率從4%下降到1.8%;巴西的機器人總量增長約2000臺,失業率從9%降至7%。從這些資料來看,機器人產量的增長不會造成大量失業,相反,更多的就業機會被創造出來。

    當然,也有不少科學家也在擔心人工智慧會危害人類安全。除了工作利益外,一些科學家擔憂的是整個人類社會的生存問題。

    比如,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曾警告百年內機器人將控制人類。霍金表示:“計算機具備的人工智慧將會在未來100年中的某個時點超越人類的智慧。當這種情形發生時,我們必須確保計算機是站在人類這邊的。”

    在電影《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裡,人工智慧“奧創”背叛了人類,差點把所有人都幹掉了。雖然AI目前只是美國科幻電影中的常見主題,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工智慧也在一步步向我們走來。關於人工智慧背叛人類或者反過來控制人類的這種假想,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科學家預言,未來很有可能在人腦中加入人工智慧成分,以此來增強它的效能,如更高的記憶、更快的計算速度等等,甚至有可能透過基因工程技術來改變人類的DNA,並且以此來改變人類的外表和行為。人類可能會擁有可以生長、繁殖、分化、可移動、自我裝配、自我測試、自我修復等的人工細胞,生物學和技術將融合在一起。

    現代人類對於科技的依賴已經越來越嚴重,而且這是不可逆轉的,科技決定了生產力。問題在於,未來的生產力為誰服務,如果反過來控制人類,為機器人自己服務,確實不應該是技術研究的方向。

  • 2 # 老陳187063136

    機器人是人類創造的。機器人即使存在一定的智慧,也必然受人類的遣使。它絕對不能離開人類而獨立存在。因此,未來世界機器人將發揮重要作用!並且為人類的各項事業服務。但是無論如何人類今後向機器人乞討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 3 # RMLTT

    看是怎樣的社會結構形態

    1,人類主導的社會星這路邊乞討不會。

    2,機器人主導的社會,乞討有用嗎?人類對機器人來說有什麼用?寵物?還是成為被研究物件甚至更本無需人類,無淪哪一種人類都不是路邊乞討這麼,而是徹底乞討生存權。

    3,人類與機器人共同主導的社會,不要妄想了,一旦此情景出現,社會一定走向機器人主導社會。這種就算有,時間也不會長。

    不要用太多人文情感精神來思考機器人,機器人無情感,真有情感更可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提問律師天團#有社交障礙的人可以成為律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