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嵐棋育兒

    我覺得相比較而言父母所營造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性格影響更大:

    家庭環境在日常生活中長年累月,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使孩子養成不同的行為習慣。好的家庭環境將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感情,養成良好的習慣。就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環境而言,孩子在家庭中度過的時間有三分之一多。而且,對於心智正在發育的青少年來說,家庭的影響甚至超過社會。因此,為了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我們要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是我們青少年和父母及所有家庭成員的共同責任。

      一、家庭成員的影響成就孩子的發展

      據分析表明,不管是來自什麼背景的家庭,科學家從小的好奇心,興趣和後來的職業選擇通常都得到了家庭成員的鼓勵和支援,這些家庭成員有的是父親,有的是母親,有的是叔父,有的甚至是祖父母。家庭的良好環境為科學家們形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善於創新的習慣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例如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勳爵的父親是數學教授,父親的影響是從小培養了兒子對數學與物理學的濃厚興趣;超導現象的發現者昂內斯的父母為了培養他的興趣,特意騰出閣樓作為他專用的“天文臺”和“實驗室”。一次,昂內斯做實驗時不小心使實驗室著火,燒著了半座樓房,但他的父母並沒有責怪他,反而鼓勵他繼續自己感興趣的實驗;古斯塔夫.赫茲的叔父老赫茲是用實驗證明了電磁波發生和接受的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6歲時就與弗蘭克分享了192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好的家庭背景,如父母的勤勞、對文化知識的尊重、與成功學者的長期接觸、家庭中的寬鬆平等、高雅的審美情趣、對事業的執著精神等,都是家庭環境的一部分。著名的科學家們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他們受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造就了傑出的一生

    生活中,很多優秀的父母驗證了這一理論,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孩子營造著文明健康的家庭環境。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在談起對女兒的教育是說到:她為了讓女兒能夠有一定的閱讀能力,透過啟發的形式慢慢引導她,讓她發現書的樂趣。當她很小的時候,她就買顏色最好看的書,把書放在女兒的身邊;等她兩歲左右的時候,又把家裡書架上的書拿下來,放在地板上,那麼,女兒在地板上爬來爬去的時候,就會看到這些好看的書;孩子再大一些,就又給她增加一些書。後來,女兒養成了習慣,離不掉了,現在即使把書放得很高,她也會自己去拿。所以,我們對孩子的要求,不是明的,而是透過感動她,激發她,使她發現自己的內心的慾望。

    當然,怎樣的家庭環境才能給孩子有幫助呢?對於青少年成長有益的家庭環境應該是健康、和諧的環境。家庭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的特點是隱蔽性、無意識性、非強制性的,因而可以讓人不知不覺地受影響。正如顏之推所說:“潛移默化,自然似之。”不知不覺地、悄悄地、一點一滴滲透的教育是最厲害的教育。而良好的家庭環境應該具有這樣的一些特點:有高尚的精神情趣;有濃厚的學習氣氛;有團結、和諧、平等的家庭關係;有良好的家長教養態度;有嚴格的生活制度。

    二、物質環境有助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

      我們所說的家庭物質環境並不是說要求家裡的陳設多麼豪華,而是在現有的條件下使居室整潔、衛生、井井有條,這對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是有好處的,比如如果家裡條件允許、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書桌、一個書櫃、書桌上放置檯燈等,這對我們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很有好處。家裡房間佈置美觀、大方、整潔、衛生,對提高家人的精神面貌也有利的

    三、良好的家風靜化孩子的思想

    家風是一種家庭精神環境,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圍是構成家風的重要方面。家風作為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是思想作用、生活習慣、情感、態度、精神、情趣以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種成分的綜合體。正如法國教育家盧梭所說,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教育。

      現在有些家長太過於重視物質環境,為了了孩子有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大寫字檯、新型電腦、變光檯燈、成盒的橡皮、整捆的鉛筆、一包包的練習本,但是孩子仍然學習差。為什麼?就是隻有物質環境,缺乏良好的精神環境。母親成天熱衷於塗脂抹粉,父親沉迷找麻將,家裡出入的朋友五花八門,在一起談論的是吃喝玩樂。。。。。。這對我們青少年的成長很不好。因此,優良的家風是家庭各個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總體來說,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孩子的思想,從而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因此,只有我們做父母的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孩子的發展就更有保障。

  • 2 # 繁華消盡

    我覺得還是父母所營造的環境要對孩子的性格影響大。比如說家庭不和睦,夫妻整天吵架、打架,那麼這樣的家庭孩子的犯罪率往往要比和睦的家庭高出許多。因為受家庭環境的影響,他們的性格往往是畸形的,我想這種性格肯定不是天生就這樣。拿我們自己來說吧!我和寶爸都是那種不善言辭的人,如果按照遺傳學的理論來說,那麼我們孩子該是個整天悶不吭聲的,可是我很注重她語言方面的培養,糾正她的說話方式,整天跟她對話,現在我們兩歲了,性格很開朗,愛說愛笑,見到生人都會主動去問好,這一點跟我們完全不一樣。所以說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要比遺傳因素大多了。

  • 3 # 矜持的小小狗

    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雖然基因佔有一定程度的 中度遺傳,但後天的環境影響才是更為重要的。這個環境主要來自於家庭養育者的態度和對孩子教育的認知。我們說嬰兒和母親的關係是一切的基礎,母嬰關係如果處理不好,那麼這個孩子將會一生都受很大的影響,首先是孩子的基本需要,基本需要決定了孩子“做什麼”,其中包含了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需要,自尊和尊重需要,最後是自我實現需要。這些需要引發了孩子做什麼的根本動力,換句話說,如果養育者能夠很好的滿足孩子的這些需要,那麼隨著嬰兒期,幼兒期,學齡期,青春期,至成人,這個孩子都會發展的很好,會有良好的習慣,好的性格,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相對那些不懂得如何科學養育孩子的家庭來說,這樣的孩子會優秀很多。

  • 4 # 像風一樣吹過4

    個問題我從自己的育兒經驗和想法回答,其中也有些疑問,還請大家討論。我家寶寶出生後就很乖巧很省心,我一心想把她培養成一個乖巧的公舉,好的,所有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都要朝這個方向努力,給她買音樂玩具、布偶玩具,告訴她吃飯要乖乖安靜坐著,給她講故事學唱歌,背詩歌、跳優雅的舞蹈,我自認為這麼堅持下來,我家寶寶會乖巧的像位小公主一樣長大。但事實上的,她把我精心挑選的玩具甩到一邊,反而喜歡到處搬東西,吃飯時東跑西跑,站沒站樣(要一隻腳踩高),聽優雅的音樂沒反應,卻喜歡跟著廣場舞狂扭......好吧,我承認這點性格確實像我,所以,至少孩子的幼兒期,我覺得性格完全是天生的由基因決定,父母的教育方式完全沒什麼效果。目前,我家寶寶現在還是不懂人事的階段,或許長大後環境因素的作用會增大比例,孩子會在社會中成長磨練,形成自己獨特的性格特點。“表現型=基因型+環境”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公式。因為是以前看的資料了所以沒辦法具體表出references。一般情況下是 基因與環境各佔一半左右。有研究指出有相當一部分(大約50%)的性格是由基因決定的,也就是所謂的遺傳。另外的一部分反而受家庭環境的影響非常小。更多的是受朋友、學校、以及其他偶然遇到的人。但是不代表家庭教育就沒有意義。日本的一些研究表明,小時候讓孩子接觸廣泛的興趣愛好(琴棋書畫唱歌跳舞)有助於孩子的成績上升。這裡的接觸不代表說一定要達到某種水平考過多少級、而是單純接觸、學習個半年左右沒興趣就放棄也是可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導航關閉以後再行駛的新路線能查到行車軌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