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謝謝邀請。古代人飯量是比現代人大,這是因為古代普遍生活水平不高,而且缺乏現在的機械,所以基本上體力勞動會大很多,就算不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每天出門靠走,每天消耗的熱量也比現代人多。所以消耗大、吃得東西油水少甚至沒有油水,就必須靠量來維持每天的消耗,能吃的一頓飯吃一兩斤米飯也很正常。
就像六七十年代的時候,人們基本上吃不到肉,炒菜也沒啥油水,那時候一個壯勞力一餐就能吃一盆飯,兩斤是有的,基本上不需要什麼菜就能吃完,而且往往不到下一餐飯點就飢腸轆轆了。這個是我的老一輩人告訴我的,而且不是一個人這麼說,那些老一輩都有這種經歷,那時候一天就惦記著吃飯,吃再多都感覺吃不飽,所以那時候很多瘦子肚子都比較大。
再說,中國古代一斤並不是現在的500克,而是300克。這一點我們從宋代銀錠就能看出來,其中西周漢代南北朝時期一斤才220克,起伏不大,除了隋唐一斤有五六百克。所以我們平時看的《水滸傳》和武俠小說中的一頓吃兩三斤牛肉其實也就相當於現在一斤多,對於古代人來說,不是個事。
而我們看到的歷史上記載的特別能吃的一些人,都是屬於古人裡能吃的典範,像婦孺皆知的薛仁貴能吃一斗米,也就是一斤多米,煮熟了也就三四斤,在長期缺乏油水的生活環境下,其中能吃的吃三四斤米飯應該是沒什麼誇張的成分的。
你好,謝謝邀請。古代人飯量是比現代人大,這是因為古代普遍生活水平不高,而且缺乏現在的機械,所以基本上體力勞動會大很多,就算不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每天出門靠走,每天消耗的熱量也比現代人多。所以消耗大、吃得東西油水少甚至沒有油水,就必須靠量來維持每天的消耗,能吃的一頓飯吃一兩斤米飯也很正常。
就像六七十年代的時候,人們基本上吃不到肉,炒菜也沒啥油水,那時候一個壯勞力一餐就能吃一盆飯,兩斤是有的,基本上不需要什麼菜就能吃完,而且往往不到下一餐飯點就飢腸轆轆了。這個是我的老一輩人告訴我的,而且不是一個人這麼說,那些老一輩都有這種經歷,那時候一天就惦記著吃飯,吃再多都感覺吃不飽,所以那時候很多瘦子肚子都比較大。
再說,中國古代一斤並不是現在的500克,而是300克。這一點我們從宋代銀錠就能看出來,其中西周漢代南北朝時期一斤才220克,起伏不大,除了隋唐一斤有五六百克。所以我們平時看的《水滸傳》和武俠小說中的一頓吃兩三斤牛肉其實也就相當於現在一斤多,對於古代人來說,不是個事。
而我們看到的歷史上記載的特別能吃的一些人,都是屬於古人裡能吃的典範,像婦孺皆知的薛仁貴能吃一斗米,也就是一斤多米,煮熟了也就三四斤,在長期缺乏油水的生活環境下,其中能吃的吃三四斤米飯應該是沒什麼誇張的成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