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豆媽優選

    一般孩子在3~4個月的時候會比較喜歡吃手指,這是寶寶獲得吮吸慾望的一種方法。這種媽媽可以不強加制止。

    但是,如果孩子快3歲時還喜歡吃手指,這幾乎會發展成為一種“吮吸癖”,而且吮吸時間長了會影響孩子的嘴唇形狀,這時候大人應該及時制止。

    清洗寶寶手指,保持清潔

    如果在短期內不能制止寶寶吃手指的習慣,那先要做好它的手部清潔,多用溫水清洗他的手,以免細菌的帶入。

    轉移注意力,建立寶寶的安全感

    可以把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到他手裡,或者做一些親子互動的遊戲轉移他的注意力。一開始可能沒什麼效果,但時間長了他對手指的慾望就下降了。而且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他會感受到父母的愛,從而建立起信心和安全感。

    一般認為孩子在兩歲以後仍然有吮吸手指的習慣可能與孩子的性格有關,比較內向或者缺乏安全感和父母的愛,大人應該多鼓勵孩子,陪他玩,鼓勵他的自信心。

    最後,希望孩子早日糾正這個不好的習慣。

  • 2 # 積木育兒

    從這位媽媽的表述中能感覺到她的緊張和焦慮,甚至可以想見,她一直在跟孩子的吃手行為做鬥爭,相信這也正是孩子吃手行為固化難改的推手。

    ▌吃手行為源於被打斷時內心的焦慮

    我們說,孩子吃手,一歲半之前是為了滿足口唇期慾望,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就是透過嘴來探索世界的。能將手放進準確放進口中並細細品味,對孩子來說無疑是質的飛躍。

    可以說,這是出生以來,孩子大腦有意控制之下的第一次有目的的行為。破壞、阻止孩子的吃手行為,無異於阻止了孩子的第一次積極探索,留給孩子的將可能是無意識的焦慮印跡。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固著”,打個比方,人的心理發展就像一條奔湧向前的小河,可能遇到轉彎、低窪,或是阻礙,轉彎低窪順利過去了,卻被大的阻礙攔住了,所有的水流被攔截在了這裡,慢慢形成一個大壩,看似沒事,但卻蘊含著巨大的勢能。後續大壩會如何,將不好預測了。

    這就如同三四個月的孩子吃手,本是其成長過程一個自然的過程,父母卻人為加了一個阻礙,孩子太過弱小,靠自己力量根本繞不過去,他會怎麼做?

    可能會暫時壓抑著不吃手了,但今後遇事時他可能會緊張,而幼時積聚的無助、父母給的壓力以及由此產生的焦慮等都會自然地冒出來。

    要知道,孩子正是處於這種焦慮狀態卻又無力解決,才外化成了咬手指的行為。也因此,“固著”的不僅僅是孩子的咬手指行為,還有孩子的焦慮反應。這也正是越小的時候養成的習慣越難改變的原因所在。

    ▌不同年齡孩子吃手時,表達了什麼?

    ❶ 我們知道,孩子大都是從三四個月的時候開始吃手的。

    這時,父母應認識到這是其自然發展的過程,最好的做法是少干涉,孩子愛怎麼吃就怎麼吃,喜歡什麼時候吃也隨他。只需保證孩子的小手是乾淨的,讓孩子自然度過這個階段就好。

    當然,父母要做的引導就是,在孩子清醒的時候,為他準備一些乾淨安全無害的、質地大小形狀重量不同的物品,供孩子用手抓握,送嘴裡去探索,注意定期更換物品,讓孩子保持新鮮感。

    如此,被有趣事物吸引的孩子還會停留於吃手行為上嗎?相信不會。

    ❷ 若孩子在一歲半到2歲之後仍舊吃手,父母就有必要進行干預了。

    干預的前提是什麼呢?不僅僅是阻止孩子的吃手行為(通常這種方式是徒勞無功的),更應看到孩子的求助:“少責怪我,多給我提供幫助。”

    焦慮不安的孩子大都遇事會哭鬧、會下意識吃手

    要看到,6歲之前的孩子,神經機制發育都不成熟,面對過大壓力和挑戰時,是無法有效做出積極應對的(哪怕是對事、對人,還是對自身的情緒)。故而,焦慮不安的孩子大都遇事會哭鬧、會下意識吃手。

    焦慮如同給孩子戴上一副“有色眼鏡”,會導致孩子所見都是危險,如此孩子如何能放鬆自己,並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呢?

    雖然這時的哭鬧、吃手可能沒有什麼作用,卻能緩解孩子的焦慮,所以父母不要過度關注或強化孩子的行為(如纏膠帶、抹辣椒水、塗清涼油等)。

    ▌面對孩子吃手,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不妨嘗試抱著孩子,讓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輕撫他,讓孩子在你懷裡放鬆下來。

    然後可輕輕拉著寶貝的手,看著孩子的眼睛,詢問孩子:“寶貝,我看到你好像有一些緊張,是遇到什麼困難了嗎?”

    耐心傾聽孩子的感受和困擾,並與孩子一起思考如何解決或提供幫助。

    平時,父母不僅需要找到更好地引導孩子的恰當方式,還可與孩子一起探究如何放鬆的方式,如聽聽音樂、運動發洩等,當然,父母能做的最效方式就是讓孩子笑起來。

    每天,父母都不妨抽出一些時間來,與孩子一起做遊戲、找快樂,讓孩子開懷大笑,哪怕只有兩三分鐘的時間,都能有效地幫孩子放鬆下來。如:

    笑聲就有這樣的魔力,驅趕內心的焦慮,並賦予孩子勇氣和力量,通常愛笑的孩子不會太糟糕。

    總之,打斷孩子的吃手行為,無疑是親手切斷與孩子的聯結,當且僅當,父母能做的,也是親手將這個聯結搭起來,用愛,用理解,用支援。

  • 3 # 雪碧心情1

    弗洛伊德認為孩子在0-1歲是口唇期就是這個時期的孩子是透過口唇來探索世界的。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可以給予一些安全的衛生的東西來滿足孩子。過了這個時期有的孩子缺乏安全感也會繼續吃手,你能早期就注意到吃手的壞處是比較好的,但是也是家長過於關注孩子吃手並試圖制止的行為使孩子成功的得到了關注,所以孩子在缺乏安全感的情況下還是會繼續吃手,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建議不要刻意去關注吃不吃手的問題了,可以對帶孩子出去玩玩,帶孩子做一些動手能力比較強的遊戲或者手工,孩子比平時吃手少了,就表揚她,你今天吃手比昨天少了很多,這樣我們就可以用我們的小手做很多的事情。晚上睡覺的時候,你可以幫孩子做撫觸,孩子小時候的安全感來自於和母親的肌膚之親,(沒生之前依賴於子宮,出生後早期依賴於母乳餵養,所以有很多斷奶早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撫觸不用拘泥用什麼步驟什麼的,關鍵是陪著孩子和孩子在一起,待孩子睡安穩之後再停止。第二天醒來之後表揚孩子昨晚上睡覺沒有吃手,堅持就會有效果。

  • 4 # 教育秀秀看

    我們有講一個孩子如果在一歲以內吃手是正常的行為,因為他需要透過嘴巴來感受世界萬物,透過嘴巴的吸吮來滿足他口欲期的心理需求,一歲以後我們逐漸的開始不讓孩子吃手,慢慢的他可以用嘴巴來說話和吃東西。

    但是有很多的孩子,由於在零到一歲期間口欲期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往往是因為早期母乳不足或是過早的斷了母乳,他沒有體驗吸吮的過程,所以就用吃手的動作去彌補他口欲期的需求,這種孩子往往是缺少安全感的,所以正確的方法不是綁膠帶、塗辣椒水等等的方法,而是帶給孩子安全感。

    這種安全感不能夠再透過讓他吸吮媽媽的乳頭去感知了,我們應該更多的給他擁抱,經常對他的身體進行撫觸和按摩,並且要天天說媽媽愛你這樣的話語,同時用堅定的眼神看著孩子。

    以上,我們是透過眼睛、嘴巴、肢體動作再一次的給孩子建立安全感。我們也可以透過高效的陪伴、陪伴孩子一起遊戲玩耍等等方式給孩子安全感,不過這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絕不是幾天就可以的,在這過程中,孩子依然會吃手,我們的方法就是當他每一次吃手的時候,我們不再負強化的告訴他不許吃手,而是淡淡的說,把手拿出來,或者我們用我們的手把孩子的手從嘴巴里拿出來。當孩子入睡的時候要吃手,最好的模式就是把他的手拿出來,我們來抱著他、拍著他或者是讓他抱著我們的胳膊睡,這樣給孩子安全感。

    此外,我們也可以透過讓孩子不停的完成拍打、敲擊等手上動作,讓孩子來不及吃手,轉移他的注意力,慢慢改掉吃手的習慣。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5 # 童媽學心理

    孩子三歲了偶爾還吃手其實挺正常的,當然不是因為口腔敏感期,很多時候是為了情緒的安慰,比如初到新的環境、遇到讓自己不安的狀況,家長應該要允許孩子偶爾吃手。不過像這位媽媽描述的這樣每晚必須吃著手指睡,就是一個習慣不太好的問題了。之所以引起這樣的問題,主要還是因為媽媽的誤導和焦慮:第一:口腔敏感期不是固化的如這位媽媽所說,1歲之前吃手是口腔敏感期,1歲之後就不是了,不能吃了,開始慢慢地幫她戒,這是其實是個非常大的誤區。孩子的發展是有一定的階段性,但是孩子也有個體差異,個案不能代表全部。即使別人家的孩子1歲之後口腔敏感期就結束了,你家孩子也很有可能口腔敏感期在繼續,繼續吃手也很正常。第二:強制戒斷其實是一種強化對1歲多的寶寶告訴他吃手的壞處,他能聽懂嗎?估計更多的只是屈從吧。中間用的各種方法,抹辣椒、抹藥水、用膠布綁起來只會讓孩子更加好奇這個手指頭,對吃它充滿慾望。就比如現在說,讓你不要看紅色的,估計你眼裡看到的就只有紅色的。正確的解決辦法應該是順應孩子的個體發展規律,在他得到滿足之後,對這種行為的自然消退。如果養成了壞習慣,要和孩子在遊戲中一起戰勝壞習慣。第一: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吃手指不好孩子現在已經三歲,會有同伴了。家長可以引導他看看別的小朋友也都不吃手了,同時再給他看看一些個人衛生方面的繪本,讓他自己深刻意識到吃手的習慣不好。第二:在遊戲中戰勝壞習慣壞習慣已經養成,孩子即使知道吃手不好,一時也是沒有辦法克服的。這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編個故事:告訴孩子寶寶是個好寶寶,但是寶寶身體裡住著一個吃手小精靈呢。吃手小精靈總想讓寶寶吃手,吃進去好多細菌,但是呀,我們要一起想辦法戰勝吃手小精靈哦。每當孩子吃手的時候,就提醒孩子說:你看,吃手小精靈出來了,我們一起來打敗他吧。經過幾次訓練之後,孩子就能改掉這個習慣了。

  • 6 # 久隱517

    『孩子快3歲了,一直有吃手的壞習慣。特別是左手大拇指,時常自己咬破,曾經一度出繭很厲害,指甲更是沒有個好的時候。而且不分時間場合,想吃就吃,感覺非常享受吃手的愉悅,一旦打斷就十分憤怒情緒失控。我們試過很多方法幫她糾正,包括白天清醒時一旦發現就罰站1分鐘;晚上睡覺把袖子縫死不讓把手放進嘴裡。一開始很有效,但長時間之後問題不僅沒有解決,還演變出另外兩個惡果:一是,她知道我不允許她吃手,就揹著我偷偷吃。二是,睡覺不能吃手後她開始用手壓著屁股。看了一些資料這似乎是夾腿綜合症的一種表現。真是令我又困惑又無奈,有沒有一個好的辦法可以幫到我?

    “吃手”,就是吮吸手指的一種自我撫慰的行為,可以幫助孩子平靜心情,可以幫助他們應對各種新的、可能會使他們緊張不安的情形,這是人類天生的安慰自己或使自己愉悅的方式之一。對於嬰兒來說,吮吸是從孃胎帶來的原始反射功能,是生存必須具備的本領,因此在嬰兒階段這種行為應該被允許,但一歲以後甚至年齡更大了,還過度吮吸,甚至含著大拇指睡覺,就要適當地“干預”了。不然,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還會引起父母的焦慮與不安。因為父母實在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長那麼大了還像個嬰兒一樣無節制地吃手指。

    對於3歲以後的孩子來說,如果還有重度吃手指的習慣,那極有可能是這個習慣能滿足孩子某方面的心理需求。作為父母要想方設法和孩子作深入的溝通和交流,瞭解孩子吃手指的狀況以及背後的根源,然後對症下藥。如果對孩子吃手指的情況沒有去做一個深入的瞭解就強行制止管教,甚至威逼利誘,非但會徒勞無功,反而會加劇孩子對吃手指的關注,更加令她無法忘記。

    因此,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焦慮,接受與承認孩子吃手指的習慣,在孩子面前儘量不要提及吃手指這件事,然後一如既往地做一個孩子願意親近,願意交流的溫柔可愛的爸爸媽媽。其次,要開動腦筋,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去和孩子交流和溝通,深入到孩子的內心,瞭解到孩子吃手指的根源,然後再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引導她改掉吃手指這個習慣。

    什麼才是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比如說一起玩遊戲,一起讀繪本,給孩子講她想聽的故事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很容易能聽懂能記住的語言。可以先給她講講以下這個《小帥公主不再吃手指了》的故事吧,如果她感興趣,耐心重複地多給她講一段時間,或許慢慢地她就改掉了吃手指這個壞習慣。』

    『孩子快4歲了,一直有吃手的壞習慣。特別是左手大拇指,時常自己咬破,曾經一度出繭很厲害,指甲更是沒有個好的時候。而且不分時間場合,想吃就吃,感覺非常享受吃手的愉悅,一旦打斷就十分憤怒情緒失控。我們試過很多方法幫她糾正,包括白天清醒時一旦發現就罰站1分鐘;晚上睡覺把袖子縫死不讓把手放進嘴裡。一開始很有效,但長時間之後問題不僅沒有解決,還演變出另外兩個惡果:一是,她知道我不允許她吃手,就揹著我偷偷吃。二是,睡覺不能吃手後她開始用手壓著屁股。看了一些資料這似乎是夾腿綜合症的一種表現。真是令我又困惑又無奈,有沒有一個好的辦法可以幫到我?

    “吃手”,就是吮吸手指的一種自我撫慰的行為,可以幫助孩子平靜心情,可以幫助他們應對各種新的、可能會使他們緊張不安的情形,這是人類天生的安慰自己或使自己愉悅的方式之一。對於嬰兒來說,吮吸是從孃胎帶來的原始反射功能,是生存必須具備的本領,因此在嬰兒階段這種行為應該被允許,但一歲以後甚至年齡更大了,還過度吮吸,甚至含著大拇指睡覺,就要適當地“干預”了。不然,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還會引起父母的焦慮與不安。因為父母實在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長那麼大了還像個嬰兒一樣無節制地吃手指。

    對於3歲以後的孩子來說,如果還有重度吃手指的習慣,那極有可能是這個習慣能滿足孩子某方面的心理需求。作為父母要想方設法和孩子作深入的溝通和交流,瞭解孩子吃手指的狀況以及背後的根源,然後對症下藥。如果對孩子吃手指的情況沒有去做一個深入的瞭解就強行制止管教,甚至威逼利誘,非但會徒勞無功,反而會加劇孩子對吃手指的關注,更加令她無法忘記。

    因此,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焦慮,接受與承認孩子吃手指的習慣,在孩子面前儘量不要提及吃手指這件事,然後一如既往地做一個孩子願意親近,願意交流的溫柔可愛的爸爸媽媽。其次,要開動腦筋,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去和孩子交流和溝通,深入到孩子的內心,瞭解到孩子吃手指的根源,然後再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引導她改掉吃手指這個習慣。

    什麼才是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比如說一起玩遊戲,一起讀繪本,給孩子講她想聽的故事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很容易能聽懂能記住的語言。可以先給她講講以下這個《小帥公主不再吃手指了》的故事吧,如果她感興趣,耐心重複地多給她講一段時間,或許慢慢地她就改掉了吃手指這個壞習慣。』

    《小帥公主不再吃手指了》

    有一天,小帥公主放學回到家裡,她很不開心地問媽媽:“媽媽,為什麼幼兒園有很多小朋友都取笑我,說我不害羞長這麼大了還吃手指,問我是不是像小豬一樣總是吃不飽,所以要經常吃手指。他們還說,只有長不大的孩子才會經常吃手指,他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不吃了。就連老師也叫我不要經常吃手指,說吃手指不乖,不衛生,有很多細菌,經常吃手指會容易生病的。”

    媽媽想了想說:“小帥不用不開心,媽媽知道你想吃手指,對不對?。但是,爸爸媽媽不吃手指,你的老師不吃手指,就連你的同學們也不吃手指。你能不能告訴媽媽,你為什麼喜歡吃手指呢?”

    小帥公主想了想說:“我也不知道,我就是喜歡!”

    媽媽笑著說:“嗯,媽媽也知道你喜歡,但是你有沒有問過你的小手指們,它們喜歡被你吃嗎?”

    小帥公主眨了眨眼說:“沒有問過,但是小手指它們會說話嗎?”

    媽媽笑著說:“小手指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它們一樣可以告訴你到底喜不喜歡被你吃哦。”

    小帥公主很奇怪地問媽媽:“媽媽,媽媽快告訴我,怎麼才能知道手指喜不喜歡被我吃?”

    媽媽叫小帥公主伸開雙手,指著被小帥公主經常吃的那兩隻手指說:“你看,這兩隻經常被你吃的手指不僅長滿齒印,還被你吃出繭來了,看起來比其它手指小多了也難看多了。媽媽看著就覺得它們很傷心,覺得它們其實很不願意被你吃,覺得它們也很想像其它手指一樣可以長得漂漂亮亮的。你看其它手指是不是長得都比它們漂亮啊!”

    小帥公主看了每一個手指,覺得媽媽說得對。她又問媽媽:“那它們以後還會再長得像其它手指一樣那麼漂亮嗎?”

    媽媽笑著說:“當然可以呀!不過,你不能再吃它們了,如果你再吃它們,它們不僅會長不大,還會越來越醜,越來越可憐。它們會在心裡說你不喜歡它們了,不愛它們了,所以才要把它們吃掉。”

    小帥公主不好意思地對手指說:“原來小手指這麼可憐的,那我以後就再也不吃它們了。”

    媽媽笑著說:“小帥真乖,小手指聽到這你麼說,知道你原來還愛它們的,它們現在心裡肯定是開心死了。”

    小帥公主說:“真的嗎?我怎麼就不知道呢?”

    媽媽說:“當然是真的,不信媽媽就和你玩一個遊戲讓你知道,好不好?”

    小帥公主高興地說:“好呀,什麼遊戲?媽媽快告訴我!”

    媽媽說:“這個遊戲就是,這幾天你不要吃它們,然後再看它們是不是會長漂亮了。如果它們真的長漂亮了,就說明它們肯定是很開心的,很感謝你的。你想想,如果你不開心的話,你會把自己變得漂亮嗎?”

    小帥公主說:“原來是這樣。那好吧,以後我就不吃它們了,讓它們可以變得漂亮點。它們變漂亮了,我自己也就更漂亮了,小朋友們也不會笑我吃手指了。”

    媽媽摸著小帥公主的頭說:“我的小帥真乖,小手指們肯定會越來越愛你了。可是,如果我的小帥還是想吃手指那又怎麼辦呢?”

    小帥公主眨眨眼說:“我不知道。”

    媽媽笑著說:“這樣吧,如果小帥還是想著吃手指的話,那小帥就過來找爸爸媽媽,讓爸爸媽媽給你講你想聽的故事,陪你玩你想玩的遊戲,或者陪你唱歌跳舞看電視都可以的。但是就要記住千萬不能偷偷地吃手指了,不然手指就長不漂亮了,就會傷心了,不喜歡你了,幼兒園的同學們還會笑你的。”

    小帥公主嗯的一聲答應了媽媽。在往後的幾天裡,小帥公主一想起吃手指就就跑去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就會給小帥公主講她喜歡聽的故事,或者陪她玩她喜歡玩的遊戲,又或者陪她做一些她喜歡做的事情。漸漸地,小帥公主就把吃手指這件事給全忘了,全心全意投入去做其它喜歡的事情上面去了。

    幾天過後,媽媽提醒小帥公主看一下那兩隻手指是不是長漂亮了。小帥公主一看,果然那兩隻手指已經變得十分光滑紅潤,漂亮極了。小帥公主十分開心,她摸了摸那兩隻手指說:“放心吧,我以後再也不吃你們了,你們記得要越來越漂亮哦!”

    從那以後小帥公主就再也沒有吃手指了,她的十個手指都把她當作最好的朋友,都長得很漂亮了。小帥公主也很愛護它們。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心跳每分18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