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河圖
-
2 # 使用者2261853795704
納蘭性德著名的詩詞: 1、《長相思·山一程》 清代: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賞: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寫出旅程的艱難曲折,遙遠漫長。詞人翻山越嶺,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離家鄉愈遠。這兩句運用反覆的修辭方法,將“一程”二字重複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遠。“身向榆關那畔行”,點明瞭行旅的方向。詞人在這裡強調的是“身”向榆關,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師,它使我們想到詞人留戀家園,頻頻回首,步履蹣跚的情況。“那畔”一詞頗含疏遠的感情色彩,表現了詞人這次奉命出行“榆關”是無可奈何的。 下片開頭“風一更,雪一更”描寫荒寒的塞外,暴風雪徹夜不停。緊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帳燈”,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與“風一更,雪一更”的兩相映照,又暗示出詞人對風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厭倦的心態。首先山長水闊,路途本就漫長而艱辛,再加上塞上惡劣的天氣,就算在陽春三月也是風雪交加,淒寒苦楚,這樣的天氣,這樣的境遇,讓納蘭對這表面華麗招搖的生涯生出了悠長的慨嘆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憊之心。“更”是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一更”二字反覆出現,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風、鋪天暴雪,雜錯交替撲打著帳篷的情況。這怎不使詞人發出悽婉的怨言:“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更何況還是這塞上“風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氣。風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麼都不怕。可遠在塞外宿營,夜深人靜,風雪瀰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遙遠,衷腸難訴,輾轉反側,臥不成眠。“聒碎鄉心夢不成”與上片“夜深千帳燈”相呼應,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結句的“聒”字用得很靈脫,寫出了風狂雪驟的氣勢,表現了詞人對狂風暴雪極為厭惡的情感,“聒碎鄉心夢不成”的慧心妙語可謂是水到渠成。 2、《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清代: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賞: 詞題說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其所擬之《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與之決絕。如古辭《白頭吟》、唐元稹《古決絕詞三首》等。納蘭性德的這首擬作是借用漢唐典故而抒發“閨怨”之情。 全詞以一個女子的口吻,抒寫了被丈夫拋棄的幽怨之情。詞情哀怨悽婉,屈曲纏綿。“秋風悲畫扇”即是悲嘆自己遭棄的命運,“驪山”之語暗指原來濃情蜜意的時刻,“夜雨霖鈴”寫像唐玄宗和楊貴妃那樣的親密愛人也最終腸斷馬嵬坡,“比翼連枝”出自《長恨歌》詩句,寫曾經的愛情誓言已成為遙遠的過去。而這“閨怨”的背後,似乎更有著深層的痛楚,“閨怨”只是一種假託。故有人認為此篇別有隱情,詞人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說明與朋友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3、《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代: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賞: 上闋是此時此地的沉思,下闋是對往時往事的回憶;上闋是納蘭性德此時此地的孤獨,下闋是納蘭性德和妻子在曾經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暫而無邊的歡樂。 上闋寫喪妻後的孤單淒涼。首句從季節變換的感受發端。西風漸緊,寒意侵人。值此秋深之際,若在往日,盧氏便會催促作者新增衣裳,以免著涼生病。但今年此時,盧氏已長眠黃土,陰陽阻隔,天壤之別,她再也不能來為作者鋪床疊被,問寒問暖地關心他了。“誰念西風獨自涼?”這句反問的答案盡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與失望的矛盾情緒。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開篇“西風”便已奠定了整首詞哀傷的基調。在西風吹冷、黃葉蕭蕭的冬天日子裡,作者緊閉著窗子,獨自覺得特別寒冷,但有誰關心呢?詞人明知已是“獨自涼”,無人念及,卻偏要生出“誰念”的詰問。僅此起首一句,便已傷人心髓,後人讀來不禁與之同悲。而“涼”字描寫的絕不只是天氣,更是詞人的心境。 下闋很自然地寫出了詞人對往事的追憶。前兩句回憶妻子在時的生活的兩個片斷:前一句寫妻子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體貼和關心,自己在春天裡酒喝得多了,睡夢沉沉,妻子怕擾了他的好夢,動作說話都輕輕的,不敢驚動;後一句寫夫妻風雅生活的樂趣,夫妻以茶賭書,互相指出某事出在某書某頁某行,誰說得準就舉杯飲茶為樂,以至樂得茶潑了地,滿室洋溢著茶香。這生活片斷極似當年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趙明誠賭書的情景,說明他們的生活充滿著詩情和雅趣,十分美滿和幸福。納蘭性德以趙明誠、李清照夫婦比自己與盧氏,意在表明白己對盧氏的深深愛戀以及喪失這麼一位才情並茂的妻子的無限哀傷。納蘭性德是個痴情的人,已是“生死兩茫茫”,陰陽相隔,而他仍割捨不下這份情感,性情中人讀來不禁潸然。傷心的納蘭性德明知無法挽同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與無奈化為最後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這七個字更是字字皆血淚。盧氏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卻毫不覺察,只道理應如此,平平常常。言外之意,蘊含了作者追悔之情。 4、《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清代:納蘭性德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 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賞: 上片化用成句,說相親相愛的“一雙人”無端被拆散。不曾交代相關故事,也沒有具體情節。下片以“故事”說故事,借古老傳說,為透露訊息。 劈頭便是“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明白如話,更無絲毫的妝點;素面朝天,為有天姿的底蘊。這樣的句子,並不曾經過眉間心上的構思、語為驚人的推敲、詩囊行吟的揣摩,不過是脫口而出,再無其他道理。 下片轉折,接連用典。小令一般以頻繁用典為大忌,此為通例,而才子手筆,再多的禁忌也要退避三舍。 用典很講究,也很完美。連用典而顯不生澀,絲毫沒有堆砌的感覺。這兩個典故又是截然相反的意思,用在一起不衝突,還有互相推動的感覺,豐富了詞義,這是難得的。我一向主張,詩詞要麼就少用典,沒那功力別急著顯擺,要用就用到大音若稀,大象無形的境界,乾乾脆脆融匯貫通。 5、《臨江仙·寒柳》 清代:納蘭性德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賞: 這首作品是納蘭集中得後人推譽最力的佳作之一,不但多種選集闌入,陳廷焯甚至作出“言之有物,幾令人感激涕零”之“壓卷之作”的崇高評價。“壓卷”與否姑且不置論,“言之有物”則可以作點簡單分析。 詠物為古典詩詞之大宗,而原其宗旨,“物”本是外殼,是媒介,抒情才是本質,是核心。所以詠物之作要求摹寫神理而不能徒賦形體,同時還要不粘不離,保持一個恰好的分寸。以此繩衡這首小詞,在“層冰積雪摧殘”、“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等句刻畫出那婀娜楊柳的“寒意”之外,詞人更著重“摧殘”、“憔悴”、“夢斷”、“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的情感的抒寫,亦將他複雜悽咽的內心感受特別深曲又特別準確地傳遞出來。寫寒柳而字裡含情,弦外有音,此之謂“言之有物”。 還要深思一層,“言之有物”之“物”究竟能否落實呢?有文章指出這首詞借詠柳而寄寓對亡妻的哀思,實亦即悼亡之作。作為一種猜測容或可以,但作為學術研究,在本篇不能肯定作年在其妻逝世之後的情況下,則不可以武斷地這樣定論。如果說裡面寄託有納蘭一貫婉轉哀涼的身世之感,那也就足夠了。 作者: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古詩文網:http://so.gushiwen.org/author_188.aspx
回覆列表
列舉一些他的愛情詩詞:
有一首寫初戀得不到的巨大少年煩惱——“枕函香,花徑漏。依約相逢,絮語黃昏後。時節薄寒人病酒,鏟地梨花,徹夜東風瘦。掩銀屏,垂翠袖。何處吹簫,脈脈情微逗。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花徑深處露著春光,枕頭上,留有餘香。與初戀在黃昏時相約,喃喃細語絮語裡是滿滿的情意綿綿。那是當初的好時光。可惜歡慶敵不過寒潮,東風惡,徹夜吹,摧殘梨花滿地。她在閨房裡,掩著屏風,青綠色的衣袖低低垂下, 脈脈傳情的簫聲似是欲說還休。這段頗有林黛玉葬花吟的味道,也是為何納蘭性德和表妹常被當做寶黛愛情的原因。
“腸斷月明紅豆蔻”,用紅豆用來寫兩情相悅,這裡寫黃昏下相依,在悄悄說著情話,表現的是被涉愛河的微妙感情。月光照在院中的紅豆蔻上,那紅豆蔻無憂無慮開得正好。
“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想到曾與她同處在月下的情景,而如今月色依然,人卻分離,她還依稀如舊麼?
這句,拿來寫現在的初戀,也是可以叫如今的人感動的吧。
“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是納蘭公子穿越古今的好句子,值得我們背下。
當然,更著名的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因為安意如,有段時間成為流行語。那句來自《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處該多美好.那樣就不會有現在的相離桐棄、淒涼之苦丁。
“人生若只如初見”,只是因為在人群裡多看了你一眼,所有的驚鴻一瞥定格在腦海裡那詩意的一層。那是念念不忘的美而畫面。
如果,一切都將保持最初的好奇和新鮮狀態,那將多麼美好!果真如此,又怎麼會“悲畫扇”呢?納蘭性德的這句詞,極爆婉轉傷感之韻味,短短一句,千言萬語。
就算沒有遇見兩情相悅的愛情,普通人也經歷過暗戀,特別是青春年少中經歷過愛著一個不愛你的人。所以說,沒有失戀過不足以言人生,這句“人生若只如初見”是獻給每個人的初戀。就算,愛情不夠美滿,也請記得那一次初見。
如果人們可以像剛認識的時候那麼相愛,估計也就不會再出現婕妤怨秋扇的舊事了。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這句說的是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裡盟誓,願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寫到這段用了這兩句纏綿悱惻——“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二人曾經如此山盟海誓,言猶在耳,楊貴妃卻成了政治犧牲品。“淚雨零鈴”就是唐明皇后來西南行蜀地返回時候,初入斜谷聽到雨聲,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在雨霖鈴聲中他悼念楊貴妃,寫了《雨霖鈴》曲以寄恨。,這就是“淚雨零鈴終不怨”。皇帝都連自己心愛的女人都保不住,只有無限悔恨。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男女之間經常會出現薄情郎變心。想當年唐皇與貴妃的山盟海彷彿還在耳邊迴響,卻難熬棧道雨聲鈴聲聲聲怨。現在我身邊的薄倖男子,還不如當年唐明皇,至少唐明皇還許過比翼連枝的承諾。
對自己的悔恨是對初戀的愛,更是無法給初戀一份愛的保障的悔恨和悲憫。
對愛過的前女友保持一份悲憫不容易,所以,他值得被後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