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睢陽齒

    中央政權強大的時候長城肯定不是邊境,中央政權弱小的時代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民族基本上以長城為界。其實長城以外的地區是中原王朝和少數民族拉鋸的地方,誰強誰佔的地方大。而真正向政府交稅賦、服兵役,作為朝廷穩定稅源的還是北到長城、南到大海,東到東海,西到隴右的廣大地域。

  • 2 # 關東俠客

    戰國時期匈奴和東胡人不斷南下騷攏華夏人農耕地區。北方地區趙,燕,秦三國相繼修長城防禦胡人入侵。秦滅六國後把原來泰,趙,燕長城連線起來,秦長城西起甘肅臨洮東到遼東,派蒙恬率三十萬軍隊擊退匈奴。長城是中原王朝防禦草原騎兵軍事防線,和屯兵和糧草地方也是出兵草原的軍事基地和屏障並不等同國境。當中原王朝強大了能控制草原了長城就不在起作用。像唐朝和清朝沒有修過長城,長城失去防禦功能。中原王朝衰弱,時長城做為重要軍事基地發揮防禦功能進可攻退可守。象北魏防禦出擊柔然,隋防禦突厥,明御蒙古開始修長城。

  • 3 # 史話海說

    國境這個概念,其實是相對晚近的一個概念。在古代中國,所謂國境,其實比較模糊,因為,國境兩邊,往往是軍鎮,或者是羈糜地區。因此,以長城作為國境的說法彷彿有些不是很嚴謹。

    無論怎麼說,長城一度是中原農耕民族防禦塞外遊牧民族的重要工事工程之一——至少建造它的是這樣——雖然往往並不成功。既然我們說長城不是國境,那麼長城應該是什麼呢??

    長城建造的初衷就是用來防禦北方或西北的遊牧民族進攻,因此它的位置也是在北部和西北部。那麼,為什麼不能再往北一點或者是再往南一點呢?這裡我們引入一個新概念:400毫米等降水線。

    即圖中白色與橘色交界的那條線。

    對古代中國來說,400毫米等降水線農業經濟的天然邊界。也就是說,這條線天然劃分了農耕與遊牧兩種經濟形態。

    我們把400毫米等降水線劃在長城全圖上,即是下圖:

    看,這條線與長城,在很大程度上是有重合的,尤其是在黃河大河套內部。考慮到我們使用的是現在的等降水線以及歷史氣候的變化,我們基本可以斷定,長城與400毫米等降水線是高度相關的。

    長城作為防禦工事其實是很不成功的,從秦長城算起,後面幾朝幾乎每朝都有大規模遊牧民族入侵的事件。而長城同時也不具備邊境的意義,即使是不計算羈糜區載,中原王朝的統轄範圍經常遠超這個邊界,當然有時候也會達不到這個邊界。

    與其說是邊界,不如說是一個及格線,線內是中原王朝的基本盤。統治區域達到這個,算及格,還有餘力的就向外發展。基本盤還守不全的,就不及格,再丟得厲害的,就Game over了。

  • 4 # 大明威武大將軍

    自始皇帝統一中國之後,我們中原王朝的疆域就已經註定了,後世所以王朝的領土範圍都在秦的基礎上進一步縮小,沒有一個王朝的疆域大得過秦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三國裡面,關羽那麼優秀,要是跟曹操或者孫權,三國裡面還會有劉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