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產提問達人
-
2 # 中國農林科技網
小龍蝦、河蟹池塘混養經濟效益提高八項技術
小龍蝦與河蟹均屬甲殼動物,它們習性、食性、活動空間上基本相似,因此同時混養一個池塘時雖然會有一些矛盾,但如果管理上細緻一些,還是能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的。小龍蝦的存塘時間為8月至第二年6月,河蟹存塘時間在3-11月。在兩個品種的存塘時間加以調整,即在8月底投放小龍蝦,或9月中旬投放蝦苗,4月中旬開始收穫,6月底基本收穫完畢。河蟹4月上旬開始投放大規格種蟹,10上中旬開始收穫,10月底收穫完畢。錯開二者的養殖時期,充分利用養殖水體,增加經濟效益。
1、池塘環境條件
蝦、蟹養殖池面積以10-20畝為宜,水深1.2-1.5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符合漁業水質標準,池底淤泥10釐米左右,每年乾塘日光曝曬池塘10-15天,並在池中為小龍蝦建造一個較為適宜的交配,產卵場所。
蝦蟹混養的池塘與單養小龍蝦的池塘要求基本一致,池埂頂寬不低於3米,池埂坡度不小於1:3,池埂高度不低於2米。不同處在於,蝦蟹混養的池塘要求面積大些為好,一般在20×667㎡以上,池埂上防逃網的設施要更為嚴密,防逃網要更高一些。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汙染源,溶氧量4.5mg/L以上,pH值 6.8-8.5,池水適宜透明度35-40cm。池塘通風向陽,為土質池,池底平坦,淤泥20cm,平均水深1.8米。池塘進、排水方便,每個池塘配備3KW增氧機1臺。
養蟹:河蟹精養夏季防病措施123
2、日常管理
3-4月水位保持在50cm左右,增加光照,以提高水溫,促進水草生長、加快小龍蝦生長脫殼。5月以後隨氣溫上升,水位要逐漸升高至1.5米。因養殖密度較高,每15天每畝用生石灰20kg消毒1次,定期用EM菌等微生物製劑調節水質,高溫季節每15天用溴氯製劑對水體進行消毒,另根據池塘內水質情況調換新鮮水,先排後進,每次換水1/3,每月2-3次。堅持每日巡塘,觀察蝦、蟹的吃食活動、生長脫殼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水質管理
飼養期間,採取定期或不定期加註新水,原則上蛻殼高峰期不換水,雨後不換水,水質較差時多換水,一般每7-10天換水一次,為使水質保持清新、爽活、溶氧充足,要定期地向池中潑灑生物活菌調節水質。每半月潑灑一次生石灰水,用量1米水深每畝用10-15千克,使池水PH值始終保持在8-8.5之間,同時可增加水體中鈣離子的濃度,促進河蟹及小龍蝦的蛻殼生長。
4、優種稀放、科學混放
目前,小龍蝦養殖模式主要是針對第一年已進行成蝦養殖的池塘,在第一年養殖結束後,有意的留有部分成蝦不捕撈,作為第二年的親蝦,讓其在原池中進行交配、產卵、繁殖來獲得苗種,一般預留成蝦數量應控制在每畝10-15kg即可。
蟹種來源於長江水系的天然蟹苗培育的蟹種和用長江水系的蟹作親本繁育出的蟹苗培育的蟹種,其放養成活率高,個體大,生長快,養成效果好,挑選規格為140-180只/kg,附肢齊全,體質健壯的扣蟹進行放養,外購的苗種需有關部門檢驗檢疫合格後,並經嚴格消毒後方可投放養殖池中養殖,放養數量控制在每畝600-800只。
5、種草投螺,營造池塘生態環境
河蟹及小龍蝦同屬甲殼類動物,喜歡在水草叢中生活,喜食自然環境中的水生動植物。如螺螄、水草。因此,螺螄、水草是蝦、蟹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生物,在人工養蟹生產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有利於蝦、蟹棲息、覓食、隱蔽、蛻殼、生長。因此蝦、蟹池中種植以苦草、輪葉黑藻、伊樂藻為主的水生植物,並適當搭配其他沉水植物,因為河蟹和龍蝦會互相殘殺,所以水草要多種,一是保證吃食,二是供蝦、蟹棲息和脫殼時隱蔽,以防互相殘殺。水草種植面積要達到池塘面積的60%-70%。水草要條形種植。螺獅是河蟹、小龍蝦的優質動物性餌料一,每畝投放400kg,螺獅,以本地捕撈為好。此外,每畝水面應在清明前還要投放300-400kg活螺螄,讓其自然繁殖。生長季節,根據情況適當補放一些活螺螄,以增加蝦、蟹的天然動物性餌料的不足,有利於河蟹生長、蛻殼。
6、餌料的投餵
河蟹和小龍蝦習性和食性較相似,所以以河蟹餌料為主投餵,每天定點投餵,投餵量要考慮池塘中河蟹和小龍蝦,日投餵量為蝦、蟹總體重的5%,上午投餵豆粕、菜粕、小麥,佔日投餌量的30-35%,下午投餵全價顆粒飼料,佔日投餌量的65-70%,讓蟹、蝦吃飽吃好。又可適當肥水,以有利於蝦蟹生長脫殼。養殖前期投餵蛋白含量40%左右的全價料,中期高溫季節投餵蛋白含量為28%的全價飼料,這時要以植物性飼料為主。後期8月開始再投餵蛋白含量40%的全價飼料,讓河蟹育肥。餌料要投放在沿池邊的平灘上,投餌時要注意均勻撒播,不應集中投餵,以防河蟹及小龍蝦爭食而格鬥。
提倡投餵以全價綠色配合飼料為主,兼投些小雜魚等,投餌量根據河蟹及小龍蝦的體重,攝食強度,水溫和水質等情況靈活掌握,一般為體重的8-10%,來滿足各個不同生長髮育時期的營養要求,始終保持河蟹及小龍蝦高頻率的蛻殼,促進快速生長。
小龍蝦:淡水龍蝦苗種的繁育方式
7、適時起捕小龍蝦
小龍蝦具有加速度生長規律,生產中適時將大規格的小龍蝦起捕上市,是小龍蝦高產高效的重要措施,做到常年捕撈,捕大留小的方法,降低池塘水體的載魚量,始終保持較合理的飼養密度,從而促進蝦、蟹的快速、同步生長。小龍蝦的起捕應從5月底便開始起捕上市,河蟹為秋季集中起捕上市。每畝放養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規格80-120只/kg的扣蟹500只左右。因有幾年養殖,每年龍蝦都留塘,無需再放小龍蝦苗種。
8、疾病防治
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將防病治病工作貫穿於生產每一個環節。生產過程中,採取徹底清塘,種草投螺、選擇優質苗種,科學投餌,使用生態活菌劑等綜合管理措施,有效地減少和控制河蟹及小龍蝦的發病,提高成活率。
回覆列表
一、小龍蝦和河蟹進行混養的原因小龍蝦和河蟹的生態習性很相近,同屬甲殼類,自然分佈、所需生長環境高度相似。通常,具有相似生態位的品種競爭作用較強,會產生爭奪食物和空間的效應。小龍蝦和河蟹現採用的養殖模式中主要生長時間有差異,形成了一定的時間區隔。在實際養成中,小龍蝦主要生長期為3-7月,在4-6月就陸續出售,剩下可作為種蝦進行自繁,留存作下一年的種苗。而河蟹主要生長期為6-10月,出售時間基本在10月以後。所以兩者在生長時間上可以兼顧,比單一養殖品種生產更好地利用了水體,經濟效益提高。透過跟蹤這兩年小龍蝦和河蟹混養的大量成功案例,養殖模式主要是兩種,一種是以河蟹養殖為主,混養小龍蝦;一種是以小龍蝦養殖為主,混養河蟹。這兩種養殖模式,對池塘要求基本一致,池埂要結實,池埂有一定的寬度,能保證水深超過1.2米,坡度一般在1∶3左右;池塘池堤內四周要求有溝,溝的面積不小於池塘面積的1/10,溝深在1.5米左右;池塘有較好的防逃設施和完善的進排水系統。
二、具體養殖措施兩種方式的養殖流程也基本相似,具體操作上有一些變化。
1、清塘在池塘初養時,可選用生石灰、漂白粉、茶麩或強氯精等對池塘進行徹底消毒清塘。對池塘已有留種小龍蝦自繁的則不清塘。
2、種植和維護水草在四周溝中栽種伊樂藻,以小龍蝦為主養模式的可全池種植伊樂藻;以河蟹為主的在池塘中央區域栽種苦草和輪葉黑藻等,種植成條塊狀,水草覆蓋面積佔池塘面積的40%~60%。養殖過程中要注意護理好水草,為防止瘋長,可10~15天施用一次長根的肥料。留種小龍蝦自繁的池塘,要在9月開始在四周溝邊佈置一些水花生或水葫蘆等漂浮植物,以利於小龍蝦幼苗附著等。
3、水質管理在放苗前,可施用肥水膏+EM類產品培育好水質,可根據水色決定施用的次數和使用量;同時可施用一些過磷酸鈣或複合肥,有利於維護水質和培植水草。在養殖過程中,常施肥保持水體透明度在40釐米左右,特別是留種小龍蝦自繁的池塘9月後要保持施肥,但切忌施用碳銨、氨水肥水,以免引起小龍蝦應激或死亡。養殖過程中,要將改底、解毒抗應激、肥水培藻、投放活菌製劑等多種措施結合起來,保持水質穩定、清爽,理化指標正常,保證水體中優良的藻相、菌相及相互平衡。要注意鈣質的補充。在3-6月,5~10天施用一次葡萄糖酸鈣類產品;之後可按河蟹蛻殼期施用;留種小龍蝦自繁的在冬季晴好天氣要施用補鈣產品1~2次。
4、苗種投放及養成模式以河蟹為主養品種的混養模式,扣蟹每畝投放1000~1500只,可在2月之前投放;小龍蝦可在3月左右投放1~3釐米的蝦苗0.5萬~1萬尾。如有留種自繁,則在次年3月視蝦苗情況是否補投,一般上年留有自繁小龍蝦的池塘到次年3月左右的大都有較多蝦苗,可捕撈部分出售。以小龍蝦為主的河蟹混養,可利用上年留種的自繁苗進行養殖;也可在上年10月左右畝投放1釐米左右的蝦苗3萬~5萬尾;還可在3月前每畝投放1~3釐米的蝦苗2萬~3萬尾;河蟹扣蟹苗可在4月左右投放,畝投放800~1000只。在一些地方養殖河蟹有集中圍養扣蟹再分散養殖的,可在5月後蛻完第2次殼後再投放養殖,畝投放500~800只。
5、投餵方式及收穫方式小龍蝦和河蟹食性接近。以小龍蝦為主的養殖模式早期可用小龍蝦飼料,按5%~8%投餌率投餵;其他可按河蟹投餵方式投餵。以河蟹為主的混養模式:在4-6月底用地籠陸續捕撈小龍蝦出售,到7月後不再捕撈小龍蝦;河蟹到10月左右捕撈。一般可畝產小龍蝦100~150千克,河蟹產量可達80~140千克/畝。以小龍蝦為主的混養模式:在3月小龍蝦長大後就可用地籠每天捕撈小龍蝦出售,捕大留小;河蟹到10月左右捕出。一般可畝產小龍蝦150~250千克,河蟹產量為50~75千克/畝。小龍蝦與河蟹混養技術要求較高,實際養殖中只要細心、把握好每個環節就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