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陶德中士

    首先這個圖是對岸的紅隼反坦克火箭筒,個人在2016年的巴林航展上試用了一下,當然沒有發射,只是拿著體驗了一下~~

    雖然說單兵火箭筒確實是坦克及裝甲車大威脅,但是也要分作戰環境。巷戰中單兵火箭筒手可以利用房屋掩護,隱蔽靠近到離坦克戰車很近地方進行攻擊,也可以利用樓房等高處對坦克戰車的頂部弱點進行攻擊。總之巷戰中會大大增加火箭筒對付戰車的威脅,也容易提高命中率和摧毀率。當然,前提是對方坦克沒有掩護的步兵戰車及步兵,而是孤身作戰。而如果戰場環境放在視野寬闊的野外,如平原地區;這樣的地形因為不利於火箭筒手進行隱蔽,而單兵火箭筒的射程也比較有限,因此對付坦克就比較麻煩了。

    對岸最近有人說他們的紅隼反坦克火箭筒能做到一發毀一車,這隻能說是吹牛不上稅,是個人都能吹~~~ 當你這個所謂紅隼的破彈能力都打不穿現在有三代坦克主裝甲,還哪來的一發毀一車?紅隼破甲能力只有400毫米,不是串聯戰鬥部,因為它本身也不重,個人曾體驗過,全彈重量不如69式RPG火箭筒裝上破彈後沉。不過紅隼重量比較均衡一些,不像69火箭筒裝彈後有種頭重腳輕的感覺。跑偏了,回到正題。如今的三代主戰坦克除了自身的炮塔防護之外,還加裝有反應式附加裝甲塊,基本上防護能力都相當於均質裝甲的800-1000毫米左右的水平,即使差一些也在600-700毫米的防護能力。你這一發就算打中了也才能打穿一半,威脅基本不大。正面肯定不好使了,就只能打側面,但是現的柵欄式防護能做到360度防護,另外這種裝甲就是專門對付火箭彈,更別說還有主動防護裝置了,因此“這個紅隼一發毀一車”的說法起碼在野戰環境下那就是白日做夢。

    除了反坦克火箭筒本身具備的硬傷之外,操作人的素質也是影響戰力的重要作用。有資料顯示:一個無經驗火箭彈射手在75米距離上上對以24km/h速度移動的坦克打擊命中率約為62%,到了100米時,命中率就只剩下50%,最後到200米時就只剩下16%。這還不包括射手眼看著坦克衝過來,並不斷開槍猛射造成的重大心理壓力,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都會因為害怕緊張而丟失瞄準最佳視窗,你失誤一次就可能沒有下一次機會了。因此說實話單兵野外打坦克命中率確實不高。

    想要提高命中率就需要增加射手,但是如果你只面對一輛坦克還好,要是多輛呢?當集火攻擊一輛坦克時,另一輛坦克就會得到射擊機會,一旦衝到坦克火力的射程內,後果就自己想去吧~~所以說打坦克戰車,最好還是要把它們引到城鎮中打比較好~~掩護多,心理不那麼害怕。成功率也會提高~~~野外的情況下如果已方沒有坦克以制的話,還是動用反坦克導彈比較靠譜。近年來中東地區的衝突中經常能看到,RPG火箭筒在對付快速移動的坦克時,打不中的情況還是多數的,基本上戰果都是IED和反坦克導彈獲得的比較多~~~

  • 2 # 薩沙

    有了它就能擊退我軍裝甲部隊的登陸?臺軍自產紅隼火箭筒

    客觀來說,臺軍還是比較重視單兵反坦克武器的。為什麼呢?說來說去,還是因為臺軍裝甲部隊太爛。

    早在70年代,解放軍開始裝備新式的69式40火箭筒,效能上有很大提高。臺軍為了和解放軍抗衡,開始仿造美國的M72輕型火箭筒,編號是66火箭筒。這種66火箭筒在當年算是相當優秀,2公斤多的重量,破甲力高達300多毫米,可以輕鬆擊穿解放軍的59式坦克正面裝甲。這種火箭筒價格低廉,操作簡單,攜帶方面,還有很重要的效能:一次性使用不佔編制。

    臺軍計劃生產3.5萬個火箭筒,但因技術不過硬,壓電引信經常出問題,只生產了約1萬個。

    70年代末,美軍擺脫越南戰爭,大量M72火箭筒需要低價甩賣。臺軍趁機購買了一大批M72,效能較差的66式火箭筒在90年代徹底停止生產。

    隨著90年代解放軍裝甲部隊的突飛猛進,射程只有100多米、破甲能力較弱的66式火箭筒開始力不從心。

    2004年,臺灣中山科學院提交了發展第二代火箭筒的建議,很快被批准。

    但臺軍方面卻並不熱心。他們已經引進了下一代火箭筒AT4,甚至還裝備了部分更先進的SMAW火箭筒。這兩種火箭筒都經受過實戰考驗,效能相當優秀,怎麼也比臺軍自產的要強。

    這邊中山科學院聽取軍方意見,借鑑了SMAW的主要結構,很快研究出紅隼火箭筒。

    紅隼是中國一種有名的鳥類,是著名的捕獵者,攻擊時非常銳利兇狠。

    中山科學院用紅隼的這個名字,說明他們對火箭筒是相當滿意的。

    紅隼在2009年臺北航天展上第一次向外界公佈,2011年推出下一代改進型號並且裝備臺軍海軍陸戰隊。

    紅隼火箭筒的主要效能和SMAW一致,重量4.5公斤,長度750毫米,口徑80毫米。

    紅隼火箭筒同SMAW也有一定的區別。SMAW發射前必須手工裝填火箭彈。紅隼火箭筒的火箭彈是預先裝在火箭筒裡面的,兩端用橡膠密封。第一次發射時,只需要接觸密封,就可以直接開火了。

    這很像是一次性火箭筒的設計,但紅隼卻是可重複使用的。

    其實,這真是中山科學院設計者的聰明之處。他們認為,實戰中非專業反坦克步兵,幾乎不可能重複裝填火箭筒,一般就是打完就跑,隨手將火箭筒丟棄。

    紅隼在臺軍中並不佔編制,每個士兵都可以攜帶1個,自然會當做一次性的使用了。

    所以紅隼採用這種設計,在普通步兵手裡就是一次性火箭筒,而在反坦克步兵手裡也可以重複裝彈使用,一舉多得。

    紅隼的操作比M72複雜一些,但也算很簡單。從攜帶狀態轉換戰鬥狀態,只需要6秒鐘。即便完全沒有受過訓練的人,用模擬彈訓練幾次,也能熟練掌握火箭筒。

    發射器上放大倍率2.5倍、視場12度的光學瞄準具,內有3條測距中垂分劃線,分別對應50米、250米和400米射程。為滿足夜戰需要,還可以加裝夜視瞄準鏡。

    大家看到了吧,紅隼的射程已經增加到400米,不再是M72的100多米了。

    就破甲能力上,紅隼也有很大增強。一些媒體認為紅隼的破甲能力為400毫米,這似乎是低估了。

    在一次試驗中,紅隼將作為靶子的臺軍老式M48A3坦克輕鬆擊毀。根據當時報道:高壓、高溫射流不但打穿側裝甲(76毫米),更從炮塔右側穿出,顯示出了其威力。如果用於攻擊其它目標,紅隼可穿透1.2米厚的鋼筋混凝土、1.5米厚的磚牆以及2.7米厚的土木工事。

    一般認為,紅隼的破甲能力和SMAW大體一致,也就是達到了600毫米,可以對付大部分主戰坦克。

    這是老一代的紅隼,新一代則又強調了城市戰能力,可以從建築物內發射。

    客觀來說,紅隼是一種不錯的反坦克武器。由單兵攜帶和400米的射程,在城市戰內還是有較大威力的。600毫米的破甲能力,讓它可以從側面和後面擊穿目前世界大部分主戰坦克,也包括我軍的96式(沒安裝反應裝甲)。至於我軍其他的裝甲車輛和輕型坦克,紅隼自然也是可以對付的。

    不過,臺軍對紅隼卻並不起勁,很多兵種並不願意購買。

    臺軍認為,目前遠距離可以使用美製標槍反坦克導彈,近距離還有進口的SMAW或者老一點的AT4。

    紅隼的效能和SMAW大同小異,後者經受過無數實戰考驗,顯然可靠性更高。

    另外,對於臺灣媒體吹噓的紅隼是反登陸戰利器,什麼步兵在灘頭就可以將解放軍兩棲裝甲部隊摧毀大半,臺軍也是嗤之以鼻。

    紅隼效能再好,也只是射程幾百米的單兵反坦克武器。在灘頭的作戰中,主要是海空軍裝甲部隊和炮兵發揮威力,哪裡輪得到步兵上陣,更別說扛著射程幾百米的火箭筒往灘頭敵人陣地跑。

    紅隼真正發揮威力的地方,應該是臺灣的城鎮內。由臺軍利用複雜地形伏擊坦克裝甲車,就像敘利亞內戰那樣。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也是臺軍準備打陣地戰,官兵有頑強的戰鬥意志。誰都知道,城市戰中反坦克是九死一生的。

    悖論是,一旦臺軍進行了城鎮戰,就說明海空軍已經完了,陸軍主力也掛了,臺軍距離失敗不遠了。到了那個時候,還有多少人願意貌似打城鎮戰,這倒是值得好好研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癌症病人發熱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