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過年的時候想的最多的就是可以穿新衣服和吃好多東西,但是現在我們長大了,要求的更多,或者說是這些東西不再滿足我們,我們即使不是在過年的時候也能夠得到,所以就不再期待過年了。
但是我想說的,始終有一樣東西是無法取代的,就是我們的親情,過年回家,這是一個傳統,也是一個大家相聚的日子,現在大家都在外忙著上班,很少有時間回家和父母團聚,過年就是一個很好的和親戚朋友團聚的機會,父母現在總是在期待著過年,因為他們希望看見你,看見你他們就會覺得很幸福,所以希望大家多回家看看,父母希望的就只是你過得很好,可以常回家看看他們···
過年,其質樸的意義也許僅存於打工仔打工妹回家見到父母的時刻,因為唯有過年才能給他們一次離開機器和工地靠近母愛和溫情的機會,讓他們從遙遠的電話那頭回到父母的膝下。儘管這一過程中他們不得不忍受數百上千公里的輾轉、車站的擁擠與嘈雜、超載的危險與驚恐,還有高得離譜的黑價票和附加費。因此,每次看到專家和官員出來建議民工“春運分流”的時候,我總是不能平靜。因為在我看來,那些給交通增加壓力的“固執”民工,事實上正是在承載我們這個民族最為質樸的溫情表達,維繫著我們這個節日最後的“年味”。
記憶中“年味”濃郁的過年,正成為愈行愈遠的一道風景,像傳說一樣遙遠而古舊。
以前過年的時候想的最多的就是可以穿新衣服和吃好多東西,但是現在我們長大了,要求的更多,或者說是這些東西不再滿足我們,我們即使不是在過年的時候也能夠得到,所以就不再期待過年了。
但是我想說的,始終有一樣東西是無法取代的,就是我們的親情,過年回家,這是一個傳統,也是一個大家相聚的日子,現在大家都在外忙著上班,很少有時間回家和父母團聚,過年就是一個很好的和親戚朋友團聚的機會,父母現在總是在期待著過年,因為他們希望看見你,看見你他們就會覺得很幸福,所以希望大家多回家看看,父母希望的就只是你過得很好,可以常回家看看他們···
過年,其質樸的意義也許僅存於打工仔打工妹回家見到父母的時刻,因為唯有過年才能給他們一次離開機器和工地靠近母愛和溫情的機會,讓他們從遙遠的電話那頭回到父母的膝下。儘管這一過程中他們不得不忍受數百上千公里的輾轉、車站的擁擠與嘈雜、超載的危險與驚恐,還有高得離譜的黑價票和附加費。因此,每次看到專家和官員出來建議民工“春運分流”的時候,我總是不能平靜。因為在我看來,那些給交通增加壓力的“固執”民工,事實上正是在承載我們這個民族最為質樸的溫情表達,維繫著我們這個節日最後的“年味”。
記憶中“年味”濃郁的過年,正成為愈行愈遠的一道風景,像傳說一樣遙遠而古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