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丁香媽媽82055122
-
2 # 穎說育兒
年的味道,記憶中的味道……
穿新衣、帶新帽
女孩要花,男孩要炮
轉眼又是新年到
舞龍燈、踩高蹺
家家戶戶真熱鬧
記憶中的新年,是每個孩子所期盼的;
兒時的年味兒,比蜜還甜……
還記得小時候過年前,
媽媽會帶我去鄭州最為知名的商場“亞細亞”買新年衣服。
有一次,售貨員阿姨推薦了一件大紅色的上衣給我穿,
我邊皺著眉邊搖著頭說“太鮮豔了!”
那個阿姨哭笑不得的表情我現在還記得。
還記得小時候,
各家各戶都會儲備好多大白菜過冬,
年前也都會買來很多饅頭留著春節吃。
在大年二十四的前後,我們會全家齊動員打掃家裡的每個角落,
記憶中過年,媽媽總會在年前就忙個不停,
炸丸子、炸帶魚、炸蓮藕、醃臘肉……
而我也會盡量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把香噴噴的肉餡,夾在蓮藕裡;
我也會幫忙把饅頭用洗淨的小手搓成細末,
因為聽媽媽說用饅頭末炸出的丸子又焦又酥。
那個時候,家家戶戶窗戶前都掛滿了臘肉和灌的香腸……
大街小巷也會有很多寫春聯、賣春聯的商販。
可以說年前的日子裡,
人們辦年貨買新衣的過年氣氛已經十分濃郁了。
大年三十的傍晚,
爸爸便會找我幫忙貼春聯和福字。
每到這個時候,我便真心覺得春節的臨近;
晚上全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邊吃餃子,邊看春晚。
還未等到12點鐘聲的敲響,窗外的禮花、鞭炮聲早已便不絕於耳……
大年初一,穿戴整齊。我和哥哥會先給奶奶拜年。
奶奶拿出老早就準備好的嶄新的五毛或一塊發給我們。
拿到新年的第一筆壓歲錢,那種喜悅無法言表。
大年初二,回外婆家。
除了能吃到一桌子的好菜,拿到姨媽和舅舅給的壓歲錢以外,
更值得期待的是,
各家的小朋友們能聚在一起上躥下跳的玩耍、放炮,不亦樂乎……
又臨近春節,但似乎再也找不到了兒時過年的味道。
商家的各種紅紅火火的促銷不為所動,更不會惦念著春節才可以吃到的家宴。
光陰更迭,現在的我有著自己的家庭並已為人母。
雖沒有了美食的誘惑、沒有了天真的童心,也沒有了記憶中的年味兒。
但卻有了對“過年”更深的理解,
過年,便是更好的“陪伴”。
對於母親來講,孩子在哪兒,家就在哪兒,
對於孩子來說,家人在哪兒,哪裡都是年。
春節,是新一年的開始,陪伴則是最長情的告白!
年味兒,可以寫在天真無邪孩童的臉龐上;
年味兒,可以裝在父母對子女無限的期盼中;
年味兒,可以裝在歸心似箭遊子的心底裡。
年味兒,其實就是人們的牽掛、期待和祝願……
-
3 # 因為我是夏風啊
一個問題的出現往往是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年味淡了;一方面,時代變遷,人們關注的焦點變了;另一方面,童年與成年的心態也有所變化。具體來說:
傳統觀念是一個人認識世界的最基本的觀念,伴隨成長而形成,反映了一個人的文化歸屬,很難去脫離和改變。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有一定的物質存在方式,才有一定的意識與之相隨。從九十年代國家市場經濟的建設,到現在市場經濟的完善,題主的童年和現在已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
隨著市場經濟的日臻完善,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更多地開始關注新的熱點問題。所以過年的時候親朋好友很容易詢問關於生活、住房、婚姻、子女教育等問題。這幾類問題本身就是當下人們面臨的剛需,亦或是為之而頭疼的問題。與其說是害怕過年,倒不如說是害怕去面對生活壓力。
另一方面,除去經濟因素影響,就童年與成年的心態而言。小時候過年非常純淨,無憂無慮;而現在則不行,你需要去操心安排,今昔難免會形成對比,感覺不是那麼想要過年。
下面內容雖與題主害怕過年有所離題(題主用的害怕,以下內容不至於使人害怕),不過在此還是值得一提。
同時,比之題主的童年,現在的年味也變淡了,過年再難以找回昔日的感覺。誕生於農耕文化的春節難以一成不變地去適應市場為基礎的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日常生活中購置物品變得更為容易,很難再像以前那樣去遵循一些守則。有些人在外奔波為了追求利潤更大化甚至選擇不回家過年。
以前怎麼過年,民謠裡唱著:“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更不用說,過去家裡要燒紙祭祖,送灶王爺,大年初一還要上墳,爆爆竹等等,這一系列儀式雖然冗雜,不過卻在過程中強化了過年的意義,年味濃得化不開。
現在呢,掃房子,找保潔;灶王爺,家裡沒土灶;祖先牌位,你見過誰家擺;鞭炮也不讓放了。在很多家庭,春節的儀式剩不下幾個了,大家就感嘆年味淡了。
此外,除文化自身原因外,商品經濟下商家炒作,西方節日的興起,加速了本就亟待適應當代的傳統文化的式微。西方節日越來越火,傳統新年卻愈來愈溫。
-
4 # 煙鍋巴來了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積累與流傳。中華民族有56個民族,各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態,過年的形式各種各樣,時間也有所不同。過年意味著舊歲已去,新年來到。辭舊迎新代表人們對新一年的期盼,希望在新的一年裡,美好願望得以實現。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年味越來越淡,人們對過年的感受已不再強烈。以前經濟落後,人們只有在過年的時侯才能犒賞一下自己,買新衣,備年貨。在這段時間,人們是不用幹活的,辛勞一年在過年時才是最放鬆的。
以前一到臘月,家家戶戶都要殺年豬,制臘肉,灌香腸,吃殺豬宴,熱鬧非凡,現在又有幾家還養年豬的。還要準備糖果,花生,瓜孑等年貨。誰家的年貨準備的多,說明這家年過的紮實過得鬧熱。
以前過年的時侯春聯都是用毛筆寫的,現在都在街上買。以前過年吃湯圓,豆腐都是自已磨的,現在超市裡買很方便。以前小孩過年的時侯才有壓歲錢,現在天天都有壓歲錢。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天天都像是在過年。現在過年不像以前.那樣很早就要開始準備,所以年味便越來越淡。以前的壓數錢很少,意思一下就行,現在的壓歲錢紅包越來越大,變成了一種壓力。
不管怎樣,過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祝願大家都過好自己的年,在新的一年裡大吉大利財源滾滾!
-
5 # 江南獨伊108572263
謝邀。小時候盼過年,是因為自己無憂無慮,思想單純,沒有責任感,不用操錢的心,享受著快樂和幸福。現在長大成人,你需要對父母盡孝心,對家人有愛心,這些不僅僅是用語言表達,更要用金錢去表達。身上肩負著責任和重擔,加之隨著網路的普及,人與人之間親情溝通被手機替代了,親情友情變得越來越淡化了。小時候盼過年,現在害怕過年,除了上述主要原因外,和人們的傳統變化沒有關係。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人們天天都可吃得好,天天都享受過年待遇。小時候物質饋乏,平時都難吃到葷菜,只有過年才有大魚大肉吃,過上幾天好日子。所以人們對過年沒什麼期盼了。
-
6 # 花小羙380
應該不是的,小時候因為普遍生活條件都不好嘛,只有過年才買新衣服,才能吃到好吃的,比如大魚大肉什麼的,家裡還會準備一些糖果瓜子,過年還可以收到壓歲錢啊,那可是一年中孩子們最富足的時候,過年就感覺自己很豪有木有,想買的磁帶,漫畫統統拿下,過年前早早的就買好了新衣服,新鞋子,新襪子然後每天去摸摸看看,然後走家串戶的去互相看新衣服,大年三十就迫不及待的穿上滿村溜達,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想吃什麼隨時都可以買來吃,想穿新衣服隨時可以買來穿,雖說也不那麼富裕,但基本的也都可以滿足自己!還有就是那個時候因為小也沒有什麼壓力,長大就不一樣了,大家開始互相攀比,大家聚在一起就是誒呀你今年賺了多少錢啊?在哪裡工作啊?月薪多少啊?有沒有男朋友啊?什麼時候結婚啊?什麼時候生孩子呀?等等等等現在長大了生活壓力也大,過個年好幾月工資都得搭在裡面,誰還願意過年?
-
7 # 紅依嫣
小時候盼著過年,是因為有所期待!有所收穫!現在害怕過年,是因為太多事情要去面對!太多的壓力,還要強顏歡笑!傳統的觀念沒有變!團聚的熱情沒有變!變的是年齡!變的是收入!有同感的嗎?
-
8 # 紫蘇田生萬物
每到過年總回憶小時候的年,濃濃的年味兒!
從小在農村長大,老家過年很多舊的規矩和風俗,過年很是虔誠,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一遍遍的被叮囑,過年守歲帶著神聖的感覺!
如今在城市,過年的味道越來越淡了!煙花爆竹也禁止燃放了,僅剩的傳統味道更少了!大家都對過年失去了期盼
淡了的不僅僅是年的味道,更多的是心理的轉變,不再有童年的無憂無慮,更多的責任開始承擔,過年被賦予了很多東西,陪孩子,陪父母,增親情,找友情!感覺過年比平時都累!沒有假期的放鬆,年就變得跟其他節日一樣寡淡了
回覆列表
小的時候盼望過年,一方面是因為那時候人們的經濟條件都有限,孩子都盼望新年可以買新衣,吃平常吃不到的美食;
另一方面那時候人們對親情的重視度高,加上以前的交通不方便,平常走動較少的都在過年的時候見面嘮嗑,拉進彼此的感情,讓原本的親情更近!
第三就是以前的年味比較重,進入臘月開始家家戶戶備年貨,比方說我們老家那邊以前有二十三放掛鞭,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貼年畫,二十九去灌酒……所以覺得每次過年都在數著、盼著,就等年來到,年味在家家戶戶的忙碌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再說年味,以前進入臘月就開始準備的東西,現在各大超市商場過年不關門了,想要的東西隨時買,並且很多都不再自己做了,都是買的現成的,人們創造過程中的樂趣也少了,年味自然就淡了很多,人們現在說的最多的就是:感受不到年味了!
還有就是由於現在的市場經濟,人們對於情感的交流少了,見面都是在問收入,在比車子房子工資,也是一部分在城市中辛苦打工者不願意過年,確切說是不願意過年與人見面溝通的原因。
以前,書信很慢,但是我們都有更多的真心關懷;
現在,通訊、交通很快,我們卻更多的關注了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