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皇家橡樹1972
-
2 # 裝備空間
當反艦導彈問世以來,水面艦艇的生存狀況就變得更加惡劣,如何反制反艦導彈就成為現代海軍裝備研發的重要課題。隨著技術發展越來越快,反艦導彈從速度、機動能力、隱身性、裝藥威力方面不斷深化發展,攔截反艦導彈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應題主要求,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攔截反艦導彈的技術現狀。
攔截反艦導彈的總體思路攔截反艦導彈,也只是為了讓來襲導彈失去作用,既可以摧毀,也可以用干擾措施使其失去目標,總得來說就是一種對抗措施。那麼,對抗導彈的思路基本都差不多,大致分為硬殺傷和軟殺傷,分別指透過各種手段摧毀來襲導彈和透過電子對抗或投放干擾源“致盲”導彈。
反艦導彈如何成為現實威脅要說人們開始重視反艦導彈的威脅,就不得不提兩場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和英阿馬島戰爭。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埃及海軍發射SS-N-2“冥河”反艦導彈擊毀以色列“埃特拉”號驅逐艦,成為反艦導彈家族首例戰果。1982年馬島戰爭,阿根廷用“飛魚”反艦導彈重創英國海軍,則重新整理了人們對反艦導彈威脅的認識。從此以後,反艦導彈和反制措施這一對矛與盾的較量,開始你追我趕,時常攻守易勢。
攔截反艦導彈的硬殺傷方式硬殺傷方式發展到現在無非是利用防空導彈和緊迫武器系統,分內外兩層摧毀來襲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如ESSM、HHQ-10等,主要在較遠距離摧毀反艦導彈。漏網之魚在靠近水面艦艇後則由緊迫武器系統透過彈幕或滾體導彈補漏,如密集陣、1130近防炮、守門員系統、海拉姆等。
軟殺傷方式的發展相較於硬殺傷方式的單調,軟殺傷方式則花樣繁多。首先,反艦導彈要命中目標,需要依靠各類雷達為它提供探測、跟蹤、制導等支援,因此,軟殺傷手段就是針對對方的搜尋和火控雷達的尋的裝置進行干擾、欺騙。
最基本的軟殺傷就是源自於二戰的無源干擾措施-金屬箔條幹擾,透過誘餌發射器將箔條發射出去,在氣流作用下形成箔條雲,反射敵方雷達回波,造成大於自身艦艇雷達訊號特徵的假目標訊號,引導反艦導彈偏離真實目標。但是單一的投放箔條幹擾手段僅對早期抗干擾能力較差的導彈有效,隨著導彈雷達導引頭抗干擾能力的提高,這種無源干擾模式已經很慢發揮作用。
軟殺傷方式的升級為應對單一無源干擾的不足,各國海軍開始研製裝備有源干擾裝置,如美軍的SLQ-32(V)3型電子戰系統、中國的726系列雷達有源干擾機等。
有源干擾的運作方式是:接收機截獲敵方雷達訊號,以此為基礎控制干擾發生器以合適的形式和頻率輻射出去,進入敵方雷達接收機,形成壓制、欺騙或複合干擾。工作方式靈活、效能高,對具備抗干擾能力的雷達也能形成速度、方位和距離方面的欺騙資訊。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針對有源干擾向外輻射訊號的工作特徵,現代反艦導彈又引入具備“干擾源尋的”能力的雷達導引頭,在收到輻射訊號干擾時,反艦導彈導引頭進入干擾源尋的工作模式,這時向外輻射欺騙資訊的有源干擾機則會直接暴露本艦的目標。因此新技術的發展又讓有源干擾機處境尷尬。
為了對付具備“干擾源尋的”能力的反艦導彈,舷外有源干擾誘餌又應運而生。所以總體來說,攔截反艦導彈,要不斷提高防空導彈和緊迫武器系統的效能外,還要不斷提高干擾裝置的適應性。
-
3 # 異域邊緣
反艦導彈的攔截一直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尤其是目前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和全新的反艦彈道導彈,後者的攔截機率更小,因為它顛覆了傳統的反艦攔截系統,目前來說是攔截系統領域的新課題。攔截系統對反艦導彈的攔截必定是由遠到近梯次攔截,越遠攔截越安全,越近必然越危險。下面以航母編隊為列分析各道攔截系統:
遠端反艦攔截系統航母編隊的艦載預警機可以指揮戰鬥機在反艦導彈的射程之外就可以消滅其發射平臺,反艦導彈畢竟有限,在美軍強大制海制空權的掌控下能發射出去才是最大的問題。這也是美國航母編隊的厲害之處,一般國家可能連發射反艦導彈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滅了。
其次航母編隊的艦載預警機以及戰鬥機還可以執行遠端的反艦導彈攔截問題,美國也曾經發射AIM-120做過這方面的實驗,對於亞音速反艦導彈的攔截效果還是很不錯的,至於超音速反艦導彈尤其是數倍音速這可還真不好說。
中程反艦攔截系統航母編隊中擁有數艘宙斯盾驅逐艦和巡洋艦,它是航母防禦的核心力量,防空、反艦、反潛都是它的拿手好戲。至於具體的反艦能力那個國家也不會進行詳細的披露,美國的標準系列防空導彈可以很不錯的解決航母編隊的中程反艦問題。
近程反艦攔截系統這也是航母最危險的時刻,這個時候程序防空導彈海拉姆、海麻雀、密集陣等反艦導彈攔截系統都可以進行攻擊,反艦導彈突防到這個階段,反艦導彈防禦系統更多的也只能是聽天由命了。
當然對於高價值的航母目標也可以讓護衛艦、驅逐艦擇機去當替死鬼擋住致命的一擊。
總結在反艦導彈不計成本的飽和攻擊下,航母整個編隊都會受到重大的威脅有可能會使整個艦隊的宙斯盾系統徹底崩潰,不過前提是要能發射的出去。目前最先進的反艦彈道導彈可以跳過航母編隊的整個防禦網,這是對航母編隊最大的威脅。在這方面幾乎所有國家的防禦都是空白,這也是反艦彈道導彈的威懾力所在。
-
4 # 區域拒止
730近防炮
現代海戰的交戰距離一般都已超過視距,所以不論是空射,海基,還是陸基的反艦導彈的作戰模式都類似於巡航導彈,不過由於海面情況比起陸地更加簡單,所以反艦導彈多為掠海飛行,由於地球曲率的影響,可以有效避免被艦載雷達捕獲,從而縮短髮現距離,不過對預警機等高空預警平臺,反艦導彈的發現距離將會更遠些。而低海拔飛行阻力較大,所以對於超音速反艦導彈來說,射程是一大軟肋,而亞音速的反艦導彈被攔截更為容易一些。而制導方式,巡航階段一般由慣性制導,GPS制導為主,突防階段則為主動雷達制導,被動雷達制導,干擾源制導,紅外製導這幾種的組合。
紅旗10近防導彈
首先是要儘可能遠的發現來襲導彈,透過海上預警機預警,發現目標後,使用艦載防空導彈或是使用戰鬥機攔截是成功率最高的選項。此時使用的艦載防空導彈屬於區域防空導彈。至於戰機攔截,使用近距空空導彈或是機炮都行。這時的反艦導彈處在巡航階段。
海上巡邏機獵迷
若是己方沒有預警機,發現目標距離將縮短至40-60公里,處於反艦導彈突防階段,這意味著反艦導彈給所有反制措施的反應時間只有不到3分鐘,超音速的將會更短,這時候需要艦上所有反制措施全數啟動,首先是軟殺傷,使用播撒箔條,雷達有源干擾,鐳射和紅外干擾為主,接著是硬殺傷,以近防炮,近程防空導彈以及艦炮組成彈幕攔截。現在還有一些常備拖曳式的誘餌,用於對抗來襲的反艦導彈、尾流自導、聲自導魚雷等目標。
魚叉導彈
最重要的莫過於別被發現,茫茫大海距離就是最好的屏障。一旦被反艦導彈盯上,即使有如此多的對抗措,單艦攔截成功率依然不高。
-
5 # 站起來挺直腰桿子
可以試試換個思路。1用同向近程防空導彈攔截彈道穩定的各種反艦導彈。簡單理解就是讓我們的導彈也從遠處射,追上炸或者埋伏炸。2用小型無人機放超韌性網,網住導彈
回覆列表
攔截反艦導彈是一個系統工程,分軟硬攔截(殺傷),具體的做法是先有軍艦上的雷達、光學等感測器發現來襲的導彈,確定目標真假、距離、來襲高度速度…由軍艦的防空部門根據來襲目標的遠近發射防空彈,首先進行硬攔截,一般來說軍艦根據大小,防空部門的硬殺傷系統分遠中近超近距離攔截,具體到裝備分成遠端、中程(包括主炮)、近程防空彈和超近程速射炮,以軍艦的大小而定,至少配兩個距離的硬攔截系統;而軟殺傷則使用 鋁箔條彈和紅外光學干擾彈進行攔截,前者干擾雷達制導的導彈,就是用密集的鋁箔條在空中漂浮對反艦導彈的雷達波進行阻礙和迷茫,使其失去探測軍艦的能力,偏離目標,最後燃料燒盡追海或者被近防炮擊落。紅外干擾主要是干擾 紅外線制導的導彈,當發現導彈來襲發射紅外干擾彈,模擬自身軍艦的紅外源和紅外特徵,以欺騙導彈的紅外引導頭使其脫離目標,達到保護自身的目的,箔條和紅外兩種干擾方式一般要同時使用。目前對反艦導彈的欺騙方式有出現了 假目標形式,就是使用一個體積在十幾立方米的多面性漂浮物,上面有各種各樣的干擾器材,可模擬軍艦的所有雷達和光學特徵,由軍艦用幾公里長的纜繩拖曳,這樣可以更好的進行欺騙和保護自身的安全!另外,硬殺傷部分現在正在往鐳射和電磁兩個方向發展,反艦導彈目前速度可以達到3-4馬赫以上,這對於軍艦攔截提出了新要求,而相對於鐳射和電磁,反艦導彈再快幾乎就是靜止的,以更快的方式攔截反艦導彈是軍事科技必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