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虎愛拔牙
-
2 # 清泉石上流7474
這個問題從諸葛亮和司馬懿兩個角度分析。
一,諸葛亮方面。諸葛亮的社會評價(或者說人設)是“素來謹慎,長於治軍”,平時不用險計,這是他給世人的印象。
二,司馬懿方面,也是關鍵重點。司馬懿野心大,為人非常雞賊,他所考慮的,可不是為大魏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曹操專門囑咐不可給司馬懿實權,曹丕不但不聽,還以司馬懿為託孤四大臣之一,諸葛亮以曹丕新逝主少國疑,帥軍北伐。
司馬懿也不是善茬,自知並非實權在手,因為曹休是最大的大司馬,曹真是大將軍,陳群是司空,除了陳群不說,曹休和曹真他誰都不敢惹,更何況曹真處處提防和針對司馬懿。
這個時候打死諸葛亮,結果是什麼?兔死狗烹。因為曹真和司馬懿主要負責西路防範,一旦諸葛亮劉禪完了,司馬懿就是不死,剝奪軍權給個虛職,他永遠不會有出頭之日,這和他的野心是不符的。
所以,他不能識破諸葛亮,趁著諸葛亮人設在,趕緊撤軍,然後擁兵自重,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是硬道理。
-
3 # 1陰陽魚1
因為這是三國演義說的,真實歷史沒有空城計這個環節。就像為啥白素貞法力這麼厲害幹嘛不把敵對國家的將領皇帝都給殺了,宋就統一天下了。虛構的故事要的是吸引讀者。
-
4 # 銘記恩澤方
司馬懿和諸葛亮一樣,非常清楚三足鼎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果孔明的空城計失敗,司馬家的末日也就到了“走狗烹”啊!
-
5 # 黃花瓶
這是三國演義中為了突出諸葛亮軍師才能而增加的虛假情節,現實中司馬懿當時離諸葛駐紮的城池很遠,如果單從小說來看的話,司馬懿也不會選擇攻城,因為一旦攻破諸葛亮這道防線,就意味著蜀國即將滅亡,魏國很快就會統一全國,那麼司馬家族的兵權就會被收回,司馬懿的局還沒有布完,他不想這麼快就結束這張戰爭,也正好諸葛亮來個空城計,於是司馬懿將計就計。
-
6 # 金玉泉4551
不能用現在的眼光看待古代的事情,三國演義是經作者按照三國時期的故事來改編的,肯定是加入一些引人入勝的情節,即符合歷史又滿足大眾的口味,這裡重點突出了諸葛亮,如果是你所說的那樣的話,後面的劇情還要有更出色的人來登場呀!
-
7 # 歷史書童
這個問題不要困惑,諸葛亮的空城計是演義虛構的,司馬懿不敢派人進去也是為了神化諸葛亮,再說司馬懿在正史上這個時間段也不在和諸葛亮對戰的戰場上。都是小說為了刻畫神話諸葛亮,突出他算無遺策,神機鬼變。
你糾結的問題本來就不成立,再說真實這樣,肯定會派人去試探一下的。畢竟偵查還是有必要的。
-
8 # 五金員工陳可為
諸葛亮空城計,司馬懿心知肚明,聽琴識知己,故意放諸葛亮一馬,司馬懿智慧超群,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
-
9 # 左將軍
空城計的橋段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在這裡就不復述了。講過很多,也看過很多,今天我們就從不同角度再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受益。
慣性定律人都有一個慣性定律,也習慣用慣性思維來看待周圍的人和事,看人看一慣之作風來分析其異常之舉動。面對空城的司馬懿就是如此,他用慣性思維分析諸葛亮的這一舉動。
諸葛亮生平謹慎、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如今卻城門大開,很明顯不符合常規,違背了慣性定律。
舉個例:一個很久沒聯絡的人突然聯絡你了;平常對你愛答不理的人突然對你熱情洋溢。為什麼會這樣?相信不是借錢就是紅色炸彈。
反常行為的背後一定有意想不到的陷阱。
所以,看到一慣謹慎的諸葛亮如今有此異常舉動,司馬懿料定其中有詐,探都不用探,抓緊時間趕快跑,害怕遲則生變。就像上面那個舉例,當對方開口借錢之前先攤牌。
正如抖音演的那樣:
朋友,你在幹嘛?
我在躲債呢!
博弈大家不要以為麻將、棋牌、彩票才算是賭博,所謂的投資、創業、開店也算是一種博弈。
只是投資和收益有高有低罷了。
如今的司馬懿就是在進行一場博弈。
在這之前,諸葛亮出師北伐,攻城拔寨、連戰連捷、勢如破竹,但隨著司馬懿、張頜等人的入場便迅速扭轉了局勢,還把諸葛亮逼上了絕路。
面對諸葛亮,這個城進還是不進。在這之前,司馬懿要盤算一下收益和風險。
進城後,如果諸葛亮沒有埋伏,那就生擒諸葛亮,自然是錦上添花、好上加好。進城後,如果諸葛亮設有伏兵,不僅先前的勝利戰果保不住,搞不好還得把命給搭進去。撤退後,如果後面發現諸葛亮有埋伏,自然是慶幸自己當時沒有入坑。撤退後,如果後面發現諸葛亮沒有埋伏,雖有遺憾,但也至少保住了先前的戰果併成功擊退了諸葛亮。這明顯是壓十賠一的博弈,這對於司馬懿來說不划算,不如就此作罷,保住先前的戰果就行了,做到見好就收。
演義小說在演義小說中,對於空城計的解讀更多的就是陰謀論。
在演義小說中,司馬懿在魏國的政治環境並不樂觀,所以他需要一個強大的敵人來保證自己的生存。
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養寇自重,為避免兔死狗烹的結局,司馬懿自然要放諸葛亮一馬。如果派一隊人進去探查得知是座空城豈不就尷尬了。
而諸葛亮這邊也算準了司馬懿的想法,所以才敢走此險招。間接上也算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的一次配合。
歷史我們都知道空城計只存在於演義小說,真實歷史是不存在。
所謂的養寇自重的說法即便是在演義小說中也站不住腳。因為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自五丈原病逝之後,司馬懿也並沒有遭到魏廷的清算,不僅如此,司馬懿反而還加官晉爵,官至太尉繼續領兵征戰。
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戰爭中,司馬懿並沒有參與。諸葛亮於街亭失守後便下令撤軍,退回了漢中。
文學作品空城計其實是後世一位諸葛亮的粉絲為追捧諸葛亮而杜撰出來的,後被羅貫中寫入三國演義之中了。
作者杜撰空城計的初衷很單純的就是為了吹捧諸葛亮,吹捧諸葛亮的臨危不亂和足智多謀,以及司馬懿的膽小如鼠。
至於那些所謂養寇自重、兔死狗烹之說,都是後人的解讀而已。
總結“空城計”是一部文學作品,“養寇自重”、“兔死狗烹”之說屬於政治陰謀。
對於文學作品,我們欣賞即可。對於政治陰謀,我們也不要盲目揣測。
更不要拿政治陰謀來解讀文學作品,是說不通的。
-
10 # 大路朝天各半邊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司馬懿向來多疑,諸葛亮正是利用他這種心理,從而實現空城計的成功。
司馬懿當時統領十五萬大軍追到城下,且已連克三座城池,可謂兵強馬壯氣勢如虹。諸葛亮只有兩千五百個士兵,而且還都是老弱病殘,無論如何也是抵擋不住的,這其實就是一步險棋,諸葛亮也沒有把握,只能是孤注一擲了。
有人說司馬懿知道諸葛亮玩的是空城計,但為了今後自己能夠始終受到曹操的重視而故意放諸葛亮一馬,我覺得不可能。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比他聰明,放了諸葛亮說不定後面還會發生什麼不測呢,放了諸葛亮就等於給自己找麻煩,難道司馬懿不知道放虎歸山的後果麼?就算這次僥倖拿下諸葛亮,天下也還沒有統一,以司馬懿的能力不可能不受重視。所以,司馬懿沒必要放諸葛亮一馬,只能是司馬懿也不知道諸葛亮到底玩的什麼,他始終認為諸葛亮運籌帷幄詭計多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算計,所以他寧肯錯過這次機會,也不願冒險衝進城去。彼時鬥得是心理,誰的心理強大誰就贏了。如果諸葛亮琴聲稍微有一點雜亂,那麼就有可能導致空城計的失敗,因為,司馬懿一直在聽琴聲,他就想從琴聲中聽出一點破綻,但可惜,琴聲一直平穩、悠揚,這說明諸葛亮不是在冒險,而是有備而來,張開網正等著他鑽進去呢。所以,司馬懿覺得既然有埋伏,那麼也無需派人去試探,乾脆,直接退兵得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當時的場景是這樣的:
諸葛亮氣定神閒泰然自若:司馬兄別來無恙啊,進來坐坐吧
司馬懿摟住韁繩凝神鎖眉:我靠,什麼情況,仁兄什麼時候這麼好客?慢著,事出反常必有妖,不可造次,還是小心為妙
諸葛亮悠然撫琴:司馬兄,聽聽我琴聲如何?
司馬懿:咦,不中,你個糟老頭子壞得很,我可不跟你玩了,拜拜了你
諸葛亮長長的噓了口氣,擦了擦後背的汗:哎嘛,嚇死寶寶了!
這也許就叫做“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說的就是用兵重在“虛虛實實,兵無常勢。”
-
11 # 歷史教堂
演義的說法
諸葛亮派遣馬謖守街亭,被曹魏主帥司馬懿大敗,隨後司馬懿率領十幾萬大軍來到西城。
此時西城兵不過兩千,且都是老弱病殘,棄城而去必被司馬懿所擒。於是諸葛亮命人大開城門,自己坐在城樓上彈琴。
司馬懿來到城樓下後,聲稱諸葛亮有伏兵,因此退兵!
為何退兵?
1、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生平謹慎,從不弄險,因此覺得諸葛亮有詐所以退兵!
2、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在演義中,司馬懿一直隱忍,終於在五十多歲才等來軍權,若此時拿下諸葛亮,他將永生永世不會再有掌兵的機會!
歷史真相
這個就不難說了,空城計在歷史上並不成立。
街亭之戰司馬懿遠在洛陽,和發生地點相隔千里!
諸葛亮街亭之敗後,便帶領大軍迅速撤回了漢中!
從理論上也不能成立,為何?
1、西城只是一個彈丸小城,易攻難守,司馬懿若是怕有詐只需將它團團圍住即可,圍而不攻,時間一久諸葛亮一切埋伏都是水中月鏡中花!
2、司馬懿懷疑有詐,那麼可以派幾股偵察兵進去探查一番就什麼都明瞭了!
因此在歷史上,空城計很難實施,這是羅貫中改編自曹操的戰爭……
-
12 # 一梭煙雨江湖行
因為你讀書少,分不清歷史與歷史小說,所以你不懂。
歷史上沒有空城計,當時司馬懿坐鎮南陽警戒荊州孫權大軍,沒有專機接送趕不上諸葛亮首次北伐。諸葛亮的對手是曹真、張頜等人, 街亭失守後諸葛亮帶著部分隴西老百姓返回漢中,根本沒與司馬懿見面。
如果按照小說,羅貫中是寫“命題作文”,不能改變諸葛亮“大結局”,如果設計空城計諸葛亮就領飯盒了,這“三國志通史演義”還如何繼續寫?“列位看官”還能買羅貫中的帳嗎?羅貫中的小說還能賣出去?你以為像今天這樣有公司贊助如何胡扯都行?
空城計的橋段,要提現諸葛亮急中生智,正如原文所言,諸葛亮平生不肯弄險,這才讓熟悉諸葛亮的司馬懿中計。如果是其他人,諸葛亮此計就沒用了。
-
13 # 竹子剋星
司馬懿何等精明,會看不出孔明的空城計?只不過諸葛亮死了,還要司馬懿幹嘛?諸葛亮不能死,諸葛亮是司馬懿加官進爵,大權獨攬的衣食父母,是諸葛亮幫司馬懿賺取了足夠的政治資本,才讓司馬家最後建立了晉,完成一統。
-
14 # 戲論文史
司馬懿傻嗎?
司馬懿難道不知道是空城計嗎?諸葛亮的彈琴聲已經告訴了他一切。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古人講天地人和,講氣數,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只有一個字,道。
有些事知其為而可為,有些事知其不為而為之。
-
15 # 工程諮詢男
兵法雲: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那當下的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熟讀兵書戰冊,諸葛亮為什麼沒逃也沒避呢?起碼司馬懿認為諸葛亮是“敵則能戰”才沒逃沒避吧,那投個小部隊進去送死又有什麼意義,“添油戰術”可也是兵家大忌。
當然,《三國演義空城計》這麼著名的心理戰案例是作者虛構的,歷史上根本沒發生過這事,但心理戰的特點就是把對手的預判應對完全考慮進內,更著名的心理戰案例是抗戰時陳賡組織的“七亙村伏擊戰”,三天內,陳賡將軍在七亙村伏擊了日本鬼子兩次,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在同一地點設伏兩次,嚴重違反了用兵之道,古來就有“用兵不復”,但又有“兵者,詭道也”,陳賡將軍的對手是個高手,當然知道用兵不復,陳賡也料想對手是知道自己熟讀兵書,不會犯兵家大忌,還就是給對手心理上的重重一擊,這個打擊是很重的,就是在戰術上已經碾壓對手了,相當於今天足球場上的“彩虹過人”,讓對手無所適從,很難做出讓自己有把握的決定。
這也是日寇對陳賡旅痛狠之極,發誓要專打的道理。
所以,心理戰是對對方主帥心理的沉重一擊,如果歷史上的司馬懿真的給諸葛亮這樣戲弄一次而心理沒崩潰,那就真的有鋼鐵一樣意志的戰神級水平了,那就不可能派小部隊上去試探,直接大旗一揮,衝!停停停,羅導沒這麼安排啊。
-
16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所謂空城計,只不過是小說《三國演義》裡羅貫中的一廂情願罷了。在真實歷史上,根本沒出現過……街亭失守之時,司馬懿人正在荊豫地區平定孟達的叛亂、順帶著監視孫吳的動向呢!街亭在哪裡?今甘肅省境內。荊豫地區又在哪裡?今湖北、河南省境內。從湖北或河南到甘肅,在有飛機、高鐵和高速公路的現而今,不算太遠。可三國時期可沒有這些,靠“11路”和馬的四條腿從湖北或河南走到甘肅,那得是猴年馬月了?純走路少說也得幾個月!除非魏明帝曹叡是“穿越者”,派專機把司馬懿接到甘肅去,否則司馬懿與諸葛亮根本沒有見面的機會,就更別說上演什麼空城計了。
事實上,彼時與諸葛亮對陣的是彼時曹真的部將張郃,諸葛亮也根本沒有上演什麼空城計。在街亭失守之後,諸葛亮聽到馬謖兵敗的訊息便立即帶著部眾撤往了漢中,根本沒有跟張郃打照面!所以,所謂空城計不過就是先說《三國演義》裡羅貫中的一廂情願罷了……我們在真實歷史中根本找不到答案,只能就小說《三國演義》本身來討論這個問題。面對諸葛亮擺出的空城計,司馬懿為何不先派出小股部隊進行“火力偵察”,便料定有詐、直接撤兵了呢?聯想一下司馬懿彼時的處境,其實不難理解。
元戎凋零,魏明帝不得不重用司馬懿司馬懿這個人,其實很早便被曹操給強徵了!史籍記載,年輕時司馬懿不願與閹宦之後為伍、拒絕為曹操效力。後來,曹操索性派人把司馬懿給“綁架”了——“這官你當也得當、不當也得當!”於是,司馬懿就這樣成了曹操的部下……不過,從後來發生的事情來看,司馬懿拒絕曹操恐怕也不是真拒絕,不過就是玩點手段、抬高抬高自己的身價罷了。
在投效曹操之後,司馬懿的才能很快便表現了出來,後來甚至還被曹操派去輔佐時為魏王世子的魏文帝曹丕!在曹魏王朝建立之後,司馬懿受到曹丕的重用,與他這段時期的經歷是密不可分的。但是,曹操、曹丕父子對司馬懿並不信任,對他一直是且用且防。直到曹丕去世,司馬懿一直都在文官圈子裡打轉轉,根本沒有染指軍隊的機會!
曹睿即位之後,曹魏王朝開國元戎凋零,高階將領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面。雖然曹叡依然繼續了祖父和父親對司馬懿且用且防的總體方向,但不得已也只能讓他去帶兵。而這,也給了司馬懿在軍種培植自身勢力的機會。但曹叡對司馬懿同樣充滿了戒心,一旦戰事終結,司馬懿的兵權很快便會被收回。所以,司馬懿想要繼續在軍中保留影響力,就必須與蜀漢、孫吳保持戰爭狀態,這樣才有他的用武之地。
唇亡齒寒,司馬懿“養寇自重”在所謂空城計中,司馬懿難道真的不知道諸葛亮是在玩“心理戰”嗎?不不不,以司馬懿的智商,怎麼可能看不出?但他必須裝作不知道、必須放過諸葛亮!為什麼?因為一旦諸葛亮被擒、蜀漢被滅,擁有如此巨勳的司馬懿必然會遭到曹叡的忌憚,被拿下恐怕也只剩時間問題了……因此,司馬懿想要繼續在曹魏立足、繼續在軍中培植自己的勢力,就必須留下蜀漢和孫吳。其實,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養寇自重”。如果“寇”都沒了,曹叡還要司馬懿幹什麼?“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了,至理名言啦!曹叡即便不殺了他,恐怕司馬懿今後也只能再回文官圈子裡繼續發轉轉了,一切野心皆成泡影……
綜上所述,在小說《三國演義》中並不是司馬懿沒有看破諸葛亮的空城計,而是看破了也不能說破。諸葛亮如果完蛋了,唇亡齒寒、司馬懿離被卸磨殺驢也就不遠了……因此,即便明知面前是座空城,司馬懿也必須裝作不知道、他必須放了諸葛亮!所以,司馬懿並沒有派出小股部隊進行“火力偵察”,而是武斷地認定諸葛亮此舉有詐,直接撤兵了。所謂“有詐”“疑有伏兵”等等,不過就是司馬懿搪塞世人的藉口罷了。
當然,這裡面或許還有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那就是司馬懿在故意藉此向曹叡示弱——“號稱文武全才的司馬懿居然讓諸葛亮用一座空城給誆了,也不過如是嘛!”這不正是司馬懿想要的嗎?能力不足,皇帝自然會放鬆警惕;皇帝放鬆了警惕,司馬懿也就安全了。試想,如果司馬懿此戰一舉擒獲了諸葛亮,曹叡還能睡得著覺嗎?那他司馬懿離死怕是也就不遠了……
小小的空城計,看似是軍事,實則雙方玩的都是政治。諸葛亮之所以敢如此,就是摸清了司馬懿的脈搏、吃準了他不會繼續進攻。這是彼時兩大權術高手之間無聲的默契,“養寇自重”的又何止是司馬懿一人?諸葛亮數度進攻曹魏、數度無功而返,難道真的都是因為實力不濟或者什麼天意?他又何嘗不是在“養寇自重”?一旦曹魏沒了,他諸葛亮憑什麼在蜀漢政權繼續立足?劉禪和益州系的那些人會放過他?看看諸葛亮死後的魏延吧,一切盡在不言中……高手對決,玩的就是心照不宣、玩的就是默契!
回覆列表
因為司馬懿已經識破是空城計,但是司馬懿看得更長遠,他明白如果他今天把諸葛亮生擒了,那麼他也命不久矣。飛鳥盡,良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