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燕子的正面管教
-
2 # 根的養育人
我先說說我的催乳經歷吧。我是順產的,但產後出血較多,身體虛弱得很。但為了堅持母乳,我產後半小時就開奶了。醫生說我的奶水很好,要給寶寶多喂。我謹遵醫囑,讓寶寶多吮吸,寶寶還是餓得哇哇大哭,只好加奶粉餵了。後來,出院了,我是每天拼命的吃呀吃,這樣聽別人說什麼下奶,豬蹄黃豆湯,鯽魚湯等,每天吃不停,甚至吃到嘔吐,奶水就是不夠吃似的,寶寶餓得大哭。後來快滿月了,我還是請了催乳師來幫忙。催乳師給我疏通了乳腺管,然後開了具體的食譜。五紅湯即紅豆、紅皮花生、枸杞、紅棗和紅糖熬的湯當茶喝補氣血,催乳的其他湯輪流吃,今天吃豬蹄燉通草,明天吃鯽魚湯,如此迴圈,奶水才夠寶寶吃。
說了自身經歷,是想說產後恢復和奶水的分泌是有一定關係的。產後身體虛弱,氣血不足,奶水就不會多。因為氣血足是奶水之源,沒有源頭哪來奶水?所以,產後恢復的快又好,保持氣血足,奶水就多了。
當然,奶水分泌與飲食、心情還有餵養次數等有關。
首先,要讓寶寶把乳腺管吸通。乳腺管如同自來水管,管道通暢,水才流得快,否則漲了奶,寶寶吸不到,乳房還脹著疼。如果寶寶不能把乳腺管吸通,那就請催乳師幫忙疏通了。
其次,注意飲食多元化。多吃清淡的,下奶的食物,多喝下奶的湯,而且要吃多種發奶的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葷素搭配,腸胃不累,身體好吸收,奶水有營養。回奶的食物一定不能吃了。
再次,按需餵養,頻繁刺激。新生的寶寶可能吃的次數比較多,老古話說“百錢兒”,月子裡的娃娃數一百個錢就要吃是有一定道理的。小嬰兒胃口淺,吃了一會兒就餓了。寶寶餓了,寶媽一定要給寶寶吃,每側乳房吮吸15分鐘以上。吮吸的次數越多,奶水分泌越多。
最後,保持心情愉快。心情好了,會刺激奶水分泌。心情不好,肝氣鬱結,不但影響奶水分泌,而且分泌的奶水質量不好,人稱“毒奶”,傷害寶寶心情。
別忘了,要想堅持母乳餵養,還要有堅定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餵飽寶寶。寶寶在母乳餵養下,長得健康美麗。
-
3 # 珍紐倍羊奶粉
造成奶水不足的原因
1、過早新增配方奶或其他食品
這是造成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寶寶已經吃了其他食物,並不感覺 飢餓,便自動減少吸奶的時間,如此一來,乳汁便會自動調節減少產量。
2、餵食時間過短
有些媽媽限制哺餵的次數,或者每次餵食時間過短等,都會造成母奶產量的 減少。事實上,哺餵母奶不必有固定的時間表,寶寶餓了就可以吃;每次哺餵的時間也應由寶寶自己來決定。有時候寶寶的嘴離開媽媽的乳頭,可能只是想休息一下、喘一口氣(吸奶是很累的,有沒有聽過“使出吃奶的力氣” 這句話),或是因為好奇心想要觀察周圍的環境等。
3、嬰兒快速生長期
大約二至三週、六週、以及三個月左右,是嬰兒較為快速的生長階段,此時 寶寶會頻頻要求吸奶,這可說是寶寶本能的在增加媽媽的奶水產量,若在此時新增其他食物,反而會妨礙奶水的增加。
4、授乳婦營養不良
媽媽平日應該多注意營養,不宜過度減輕體重,以免影響乳汁的分泌;最好 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進食適量的液體,並注意營養是否均衡。
5、人工擠乳器損壞或不會使用
有時媽媽已經恢復上班,便用擠乳器擠出母乳餵食寶寶,沒想到卻越擠越 少;此時請先檢查人工擠乳器是否損壞,不過由於大多數人工擠乳器,並不像寶寶的嘴那般具有增加母乳產量的能力,因此在擠的時候千萬保持耐心慢慢來。
6、藥物影響
媽媽若吃含雌性激素的避孕藥,或因疾病正接受某些藥物治療,有時會影響 泌乳量,此時應避免使用這些藥物,在就診時,應讓醫師知道你正在餵母乳。
7、母親睡眠不足、壓力過大
為人母的工作是十分耗費精神以及體力的,建議媽媽們應放鬆心情,多找時 間休息,就可以解決暫時奶水不足的現象。
具有通乳作用的藥物
西醫對於奶水不足,除了乳房按摩及催產激素注射外,並沒有很好的處理方法,而中醫則建議食補重於藥補。例如:懷孕時若有妊娠貧血,要服用鐵劑補充,以預防產後大出血,造成體營養不足;產後則要增加營養,尤其要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和新鮮蔬菜;若是為了鈣的補給,最好多吃些連骨一起的小魚(如:仔魚),及吃些芝麻豆腐、芝麻拌菜,用油以植物油較理想。中藥中具有通乳作用的藥物有下面幾種:
1、冬葵子:下乳滑胎,可治產後乳汁稀少或排乳困難、乳房脹痛。
2、王不留行、穿山甲:婦人服之,乳長流。治乳汁稀少或排乳不暢,可用王不留行煮豬蹄膀,配穿山甲、通草、黃耆等。
3、通草:用於產婦乳汁少,為下乳常用藥,常配合王不留行、穿山甲使用,如下乳方。
4、王瓜、土瓜根:通乳藥多用之。
5、滑石:通乳滑胎。
6、赤小豆:下胞衣、通乳汁,出自《本草綱目》;煮赤小豆汁飲,可下乳汁,出自《產書方》
中醫常用方劑:
1、通乳丹:內含當歸、麥冬,可以養血滋陰,豬蹄可以補益通乳,通草也有宣絡通乳的作用。
2、湧泉散:王不留行、天花粉、豬蹄、有行氣通乳的作用。
3、豬蹄湯:有用豬蹄加花生或豬蹄加通草。
參考方劑:豬蹄、花生、王不留行五錢、穿山甲三錢、當歸、川芎、通草各四錢,對於許多產後缺乳的婦女都有很效果。
催乳藥膳5則
如果以上方法仍不見效的話,您還可以試試中醫藥膳催乳。藥膳是藥物與食物的結合,既營養又催乳,可謂一舉兩得。下面就給您介紹5種實用、美味的催乳藥膳。
1、萵苣子粥
材料萵苣子15克、甘草6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萵苣子搗碎,加甘草,再加水200毫升同煮,煮至水剩餘100毫升時,濾汁去渣。將濾汁、粳米一同入鍋,加水同煮,米爛即成。
功效萵苣子是菊科植物萵苣的種子,以顆粒飽滿、乾燥無雜質者為佳。它性味苦寒,能下乳汁,通小便。甘草性味甘平,能和中緩急,調和諸藥。粳米粥被譽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三物合用,是很好的催乳藥膳。
2、山甲燉母雞
材料老母雞1只、穿山甲(炮製)60克,蔥、姜、蒜、五香粉、精鹽等適量。
做法母雞去毛及內臟,穿山甲砸成小塊,填入雞腹內。入鍋,加水及調味料,燉至肉爛脫骨即可食用。
穿山甲性味鹹涼,通經下乳。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穿山甲、王不留,婦人食了乳長流,亦言其迅速也”。雞肉營養豐富,性味甘溫平,既補氣,又補血。
3、花生粥
材料花生米30克、通草8克、王不留行12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
做法先將通草、王不留行煎煮,去渣留汁。再將藥汁、花生米、粳米一同入鍋,加水熬煮。待花生米、粳米煮爛後,加入紅糖即可食用。
功效通草性味甘淡涼,入肺胃經,能瀉肺、利小便、下乳汁。王不留行是石竹科植物麥藍菜的種子,性味苦平,二藥合用治療乳汁不足,療效更佳。
4、炒黃花豬腰
材料豬腎(腰子)500克、黃花菜50克、澱粉、姜、蔥、蒜、味精、白糖、植物油、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豬腎一剖為二,剔去筋膜腺體備用。鍋燒熱後,放植成熱時,放蔥、姜、蒜入鍋煸香,再放入腰花爆炒片刻,至豬腰變色熟透時,加黃花菜、鹽、糖再炒片刻,加澱粉勾芡推勻,最後加味精即成。
功效中醫理論,豬腎性味鹹平,主治腎虛腰痛,身面水腫。黃花菜性味甘平,能補虛下奶,利尿消腫。另外,黃花菜根亦有催乳作用。本藥膳適合於腎虛導致的缺乳。
5、王不留行燉豬蹄
材料豬蹄3~4個、王不留行12克、調味料若干。
做法將王不留行用紗布包裹,和洗淨的豬蹄一起放進鍋內,加水及調味料煮爛即可食用。
功效豬蹄性味甘鹹平,常用以治療乳汁不足。加上王不留行,對缺乳具有良好的療效。
乳房的清潔與按摩技巧
用乾淨的毛巾蘸些溫開水,由乳頭中心往乳暈方向成環形擦拭,兩側輪流熱敷,每側各15分鐘,同時配合下列按摩方式:
a、環形按摩
雙手置於乳房的上、下方,以環形方向按摩整個乳房;
b、螺旋形按摩
一手托住乳房,另一手食指和中指以螺旋形向乳頭方向按摩;
c、指壓式按摩
雙手張開置於乳房兩側,由乳房向乳頭擠壓。
3、增加乳汁分泌的方法乳頭矯正方法
有關媽媽乳汁不足的各類問題,其實都是可以改善的。可使用乳頭矯正的方法:以左手或右手的食指及拇指放在乳暈兩旁,先往下壓,再向兩旁推開;或是以乳頭為中心點,採取左右、上下對稱的方式按摩,這種方法會使乳頭較易突出。另外,也可在生產前注意乳房及乳頭的保養。可在洗澡時以清水洗滌乳房,但不可太過用力清洗乳頭,以免引起子宮早期收縮。
勤於餵奶,讓寶寶多吸吮媽媽的乳頭。
其實媽媽的奶水越少,越要增加寶寶吮吸的次數;由於寶寶吮吸的力量較大,正好可藉助寶寶的嘴巴來按摩乳暈。寶寶跟母乳的關係是從出生後開始的。嬰兒被抱在媽媽胸前時,自然而然地就會開始尋找奶頭。建議新手媽媽們,一定不要因為剛開始沒有乳汁就不讓孩子吸吮奶頭,應該讓他多多接觸乳頭,漸漸地嬰兒就會學著靠自己的力量去吸吮了。由於寶寶的這種吮吸是使出了全身的力氣,會使媽媽的乳頭很疼,媽媽可千萬不要因為怕疼而不喂寶寶母乳呀!
媽媽應每2~3小時喂寶寶1次,但仍需配合寶寶的需求來喂。寶寶只要餓了就喂,喂得越多,奶水分泌得就越多;至於寶寶吃的奶是否足夠的問題,可以檢查孩子的尿片,只要一天至少換6~7片的話,就表示寶寶吸吮的奶水量足夠了。
儘量不用配方奶粉補充
媽媽自身若無特殊狀況發生,如腮腺炎、發燒、乳頭破裂等狀況,應儘量讓寶寶吃母乳。吃嬰兒配方奶粉會讓寶寶缺乏飢餓感,從而減少吮吸母奶的機會。這樣一來,媽媽的奶水自然就會減少。
補充水分,均衡飲食,不急於減肥。
喂母奶者要注意營養的攝取。基本上要做到均衡飲食。餵奶時,每天大約要消耗2 100~4 200焦耳的熱量;媽媽所攝取的食物種類,也會直接影響到乳汁的分泌與質量。因此,均衡攝取各種食物是很重要的,它們包括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5大營養元素。哺乳媽媽要特別注意鈣質與鐵質的吸收,這方面可從奶類或豆製品中攝取。民間食療,如豬蹄、麻油雞、鯽魚湯等,也都是下奶的食物,可以吃,但不可過量,以免造成肥胖。
均衡飲食,是哺乳媽媽的重要法則。
哺乳媽媽對水分的補充也應相當重視。由於媽媽常會感到口渴,可在餵奶時補充水分,或是多喝鮮魚湯、雞湯、鮮奶及開水等湯汁飲品。水分補充適度即可,這樣乳汁的供給才會既充足又富營養。
為了恢復身材而急於減肥的媽媽很難保證奶水的供應。在此建議哺乳媽媽最好能等哺乳期結束以後,再控制飲食減肥。其實餵奶已經消耗了很多熱量,只要媽媽們飲食不過量,再配合著做一些產後運動,就能避免脂肪的囤積。
避免乳頭受傷
新媽媽的乳頭若有受傷、破皮、皸裂或流血的現象並導致發炎時,應暫時停止吸吮受傷的一側,讓寶寶先吸吮健康一側的乳房,等傷口痊癒後再進行哺餵。為避免乳頭受傷,建議媽媽們採用正確的餵奶姿勢,控制好單側的吮吸時間,否則很容易反覆受傷,從而影響到母親餵奶的信心。
足夠的休息
有些媽媽會因產後激素的大量改變而引起產後憂鬱症,如果再加上餵母乳的疲倦及壓力,會使奶水量減少。因此哺乳媽媽要多休息,保持心情愉快,才能產出多多的奶水。
新手媽媽要對哺乳有信心、要堅持
許多新媽媽不相信只靠自己的乳汁就能餵飽寶寶。其實,不論女性乳房的形狀、大小如何,都能製造出足夠的奶水,從而帶給寶寶豐富的營養。
不過,媽媽在餵奶過程中也確實辛苦。因為母奶易於消化、吸收,所以寶寶通常很快就會餓了,這樣媽媽平均每2小時就得喂1次。有些嬰兒的需求量更大。一旦母親覺得嬰兒沒吃飽而給他新增配方奶的話,孩子會漸漸習慣流速大且不需要花費太多力氣的嬰兒配方奶從而拒絕吸吮乳頭,這是造成媽媽日後喂母奶困難和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家人的支援與體諒,尤其是先生與長輩們的支援與體諒,對媽媽們來說特別重要。你這種情況一定要讓寶寶多吮吸,以上幾點你不妨試試,希望對你和寶寶有幫助,祝寶寶健康快樂!
回覆列表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我覺得產後恢復和奶水沒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我們要想吃奶水充足,第一要多喝湯之類的食物,第二要休息好,第三要讓孩子多吸吮,孩子越吃奶水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