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醜就罷了還窮

    沒關係,主要是調漂。如今二三十元的漂靈敏度都很不錯了,不要過分的追求價格,好竿好漂空軍的大有人在。多研究下調漂,如果是新手,那麼先調幾釣幾,釣三五個月你漸漸就會明白了。

  • 2 # 有前人3727

    只要正常浮起來的都算能釣魚的漂,很多時候所謂的好漂只是一個噱頭,至於同一地點同魚餌不同魚獲,這對釣魚人來說太正常了,有時候你自己玩兩根竿,就會出現其中一根老上魚,一根“無魚問津”……這種情況除了調漂的問題之外,很多情況也有“運氣”的成分,或者說這個窩裡的魚習慣這根竿的頻率——這種可能就是你起魚的時候“驚窩”,剛好上完餌丟擲去魚也剛聚回來。當然,鉤子太大也有一定關係的,如果出現這根竿老上魚,說明窩子裡的魚大多數都適合這號鉤作釣,非要說跟漂有關係的話,請你調漂!

  • 3 # 天才小魚哥

    浮漂是漁具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垂釣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釣魚人的重要武器。它在水中時刻向釣魚人傳遞著水下發生的各種各樣的資訊和變化,像水的深淺、水流速度、水的比重、釣餌入水之後,下降過程中的表現,釣餌在水底的狀態,魚吃餌的動作,和魚吃餌時所在的水層,以及被誘進窩內魚的數量等等這些。因此釣魚人都把浮標當做自己的眼睛。

    準確讀懂浮漂中魚訊號 不錯過一個上魚的機會

    通常魚吃食能直接反應在浮漂動作上,浮漂動作簡稱漂訊。有經驗的垂釣者會綜合魚漂在水中傳達的所有動作來判斷魚是否已經上鉤及魚的大小以和種類等。但吞食魚餌所傳遞出來的資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一點即中,有浮有點,有時是點在點或沉在點,沉在浮,沉在沉等等這些漂訊不是不變的。它是根據魚的種類、大小、以及根據當時的天氣、地理環境,誘餌的成分、水流的速度等因素來確定的。這就需要我們靈活掌握、舉一反三。

    漂訊變化多端,是垂釣者在垂釣過程中的巨大挑戰,也是垂釣者與物件魚鬥智的樂趣所在。接下來此文試從不同種類魚的漂訊和一些其他觀漂者的經驗知識傳遞給大家。

    曾有做漂大神根據自己多年累積的經驗把漂訊(浮漂的動作)總結為五個字:

    一為浮。也就是魚漂目數在上升到水面之上的現象。

    二為沉。也就是魚漂目數在下降到水面下的現象;

    三為擺。即往兩邊左右搖擺不定的現象;

    四為拖。即往鉤點周圍移動的現象;

    五為點。即點動的痕跡,一般情況下不會太明顯。也可能有輕微的浮動,就是有咬口的現象。這時就是魚吞食魚餌的第一時間。出現此類漂訊,一般是垂釣者揚竿、中魚最合適的時機。

    另外筆者還要說明一點,浮標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種標誌物,它是一種媒介,它有時會向人們傳遞細小、微弱的訊號。這就需要我們注意力高度集中。如果在垂釣過程中,當揚竿時卻沒有魚上鉤,但是點的動作又格外劇烈時,那主要是因為垂釣者的浮漂太過敏感的緣由。如果垂釣者魚竿末梢略微向下彎曲。有力下沉但並沒有點的資訊傳遞出來時,那表明你的浮漂太過遲鈍。浮漂在此情況下,便可以作為垂釣者對自己魚漂靈敏度的考察。值得驚訝的是,即使是同一種魚,在受到驚嚇時,吞餌的動作也千差萬別。當魚兒吃誘餌周圍環境相對穩定時,吞餌動作才能相似且持久,漂訊才能更加接近。

    不同種類的魚,因其生長環境、攝食習性不盡相同,因此反映的漂訊也不盡相同。經驗豐富的垂釣者可以根據漂訊大體判斷出物件魚是否上鉤。如鯽魚的漂訊一般表現為:有力一鈍,是生口魚;慢慢一滑,是滑口魚;漂頂起後停頓,魚餌正含在嘴裡;漂傾斜下拉,魚餌也正被鯽魚含在嘴裡。草魚和鯽魚在生長環境、覓食習慣上不盡相同。同樣反映在漂訊上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草魚因具有長期食草的覓食習慣,通常草魚吃餌時會先吃的很淺,所以漂訊表現為送漂(浮漂緩慢上升)或者移漂(浮漂在水中呈現傾斜狀態)。

    此時垂釣者切忌急於抬竿,急於抬竿,草魚必跑。 鰱魚屬於中上層水域的魚類,其進食方式是依靠腮濾食浮游生物和霧態的餌料。鰱魚咬口的重要漂訊為不斷的連續顫動(此時是鰱魚在連續的涮魚餌)、有力的下頓時,垂釣者即可馬上提竿。

    準確讀懂浮漂中魚訊號 不錯過一個上魚的機會

    上文提到了一些關於浮漂的漂訊問題,還有一些日常釣魚總結的漂訊經驗在這裡可以分享給釣友們。

    1.如果浮漂在垂釣過程中緩慢上升,那就表明魚類在餌料的周圍觀察、試探。如果浮漂上浮後又緩慢下降,甚至回到了越來的釣目,那就說明魚類正在遠離誘餌,周圍讓它有強烈的不安感,當然也不排除是由於餌料的種類、大小、形狀不符合它所食食物的特點。這種上下沉浮的情況有時會反反覆覆的出現。釣友們在垂釣過程中需留心注意。如果魚漂上下有規律的浮動,突然的升起又落下。這時,可以不必理會。但是,要在上下襬動停滯的那一剎那,迅速揚竿。這一點對於釣魚至關重要。

    2.釣友們在垂釣時常常對餐條、馬口魚、川下、爬虎等等這些野雜魚不以為然。雖然這些小雜魚吞食魚餌時與鯽魚的動作十分相似。但是有經驗的釣友熟知即使是小的鯉魚在真正吞食誘餌時,它的進口力也要比川下、爬虎這些小水產大得多。小雜魚捕食時速度的表現力遠遠大於力度的表現,而且在捕食前它們經常會有一些無規律的胡亂動作。

    我們便可以透過這個來判斷小雜魚與正經魚的區別。雖然正經魚浮漂有時點的異常細微,下沉的也不會太明顯,或許是黃豆般的大小,像1/3目1/4目。但是力量卻比那些小雜魚大的多。像下一頓,一挫,力度與速度兼具,這必定是正經魚上鉤了。這時,要馬上揚竿。

    3.如果魚漂的動作沒有任何異常情況,但是根據魚漂所發出的訊號提竿卻沒有魚上鉤。這時,你要提竿觀察誘餌的大小、硬度、種類,新鮮程度是否適宜以及是否有小雜魚鬧漂。如果上述這些問題都不存在的話,那可能是釣手沒有壓線入水又或者是沉水效果差,加之當天環境有風。也可能會出現上述情況。

    4.魚漂在水中隨水流橫向移動或傾斜沉入水中時,一般是誘餌被魚類吞食後推拉遊走的表現。所以遇到此類漂訊,垂釣者要及時提竿。魚上鉤的另一大暗號是鉤掛餌觸地後,漂頭已經調整到與水平切齊,魚漂的頂部與水平面相平,送漂消失。另外還有一種比較明顯的吃鉤訊號是魚漂在正常的下沉過程中有略微停滯或上升半目,該下不下,不下又升。說完了根據魚漂如何來判斷魚上鉤的問題。接下來說一下,浪比較大時,根據魚漂如何來判斷魚上鉤:浪較大時,魚漂尖應該沉在水裡,但如果魚漂尖沒有在水中消失或浪已經褪去了,魚漂尖應該浮漂在水面卻沉在水中,這都表明魚上鉤了,需要迅速的提竿、揚竿。筆者所提出的這些情況需要釣者們多多實踐,在實踐中總結更多的咬鉤經驗。

    5.鉤線受到魚類的干擾、觸碰時,魚漂同樣會有力量地下降。這點類似於魚類上鉤時的情況。有時釣魚者會受到此類情況的干擾,要想清晰地將兩者區分清楚,首先要了解魚類上鉤時魚漂上浮的原因。我們就拿鯽魚為例:當鯽魚上鉤時,魚漂通常會向上浮起1/3目,1/4目、半目,隨後立即變為向下有力地一沉,這就是鯽魚上鉤最準確的魚漂動作。魚漂上升1/3目、1/4目,半目的原因為魚類快速衝向誘餌時,魚類會排出相同的水量,進而造成水下氣壓的改變。使鉛砣暫時失重。當然,誘餌、餌墜也會短暫性的失去重量。魚漂這時將受到鉛砣誘餌以及餌墜的牽引力,其自身重量減輕,這就是魚咬鉤是魚漂上升的主要原因。

    其次,沒有魚類魚漂同樣下沉的原因是由於魚類從鉛砣以上的子線旁遊過,碰到釣線造成的。這兩者最本質的區別是魚漂在下沉動作之前是否有鋪墊動作,在魚漂有力度的下沉之前是否有預警訊號,就像魚上鉤魚漂上浮那樣。另外,對於魚上鉤魚漂上升也有不同的說法。有的人說是由於魚類的衝擊力形成的,還有的人認為是魚類吃誘餌時拉動魚漂形成的。這個問題到現在為止眾說紛紜,沒有最終的結果。釣友們也可以私下相互研討。

    6.軟尾漂自重輕、浮力大,漂尾是空心的但比較粗壯。一般在7目到8目左右。而硬尾漂的結構特點恰恰與之相反。當正經魚咬鉤時,如果使用硬尾漂動作幅度會比軟尾漂更加明顯。所以當釣友在小雜魚多的釣位垂釣時,常常會因為小雜魚的擾亂,硬尾漂出現假動作而白白浪費垂釣者的體力。(軟尾漂如果是1目半目的話,那麼硬尾漂就是2目3目4目)軟尾漂正是自身具備這些優點,它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才能比硬尾漂更大,從而減少許多假動作。要想軟尾漂徹底沒有假動作,需要把軟尾漂調到3目半到5目之間。這是由於軟尾漂鉛砣輕浮力大的緣故。如果這時軟尾漂有了動作,那一定就是魚咬鉤了。

    魚兒的咬口動作通常會受到水域條件以及其他的外在或者內在的環境影響,它通常是不固定的,並且隨時處於變化之中。垂釣者要搞清各種漂訊,是需要長期地實踐總結積累的,絕非這區區幾條經驗可以解決。但正是這種未知的、不可控、變化奧妙無窮的漂訊正是垂釣者在垂釣過程中的樂趣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曾經有兩個字歌詞是就算後面還有什麼歌詞這首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