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小佳的慧慧

    原句應該是“至虛極,守靜篤”老子道德經裡的一句話。意思是:盡力使心靈的虛寂達到極點,使生活清靜堅守不變換句話說——心法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做到“觀復”。宇宙從始點執行到每一個“我”的整體過程可以被看成是一條邏輯軌跡,可以稱之為“根我”;而每一個“我”反溯至宇宙始點也可以被看作是一條邏輯軌跡,可以稱之為“我根”。軌跡“我根”與軌跡“根我”若能夠重合起來就可以說達到了“觀復”的目標。如果人能在邏輯上完成“我根”的軌跡,又能夠再在這個基礎上完成“根我”的軌跡,就可以叫作“覆命”。“命”指的是宇宙的“根我”的軌跡,也可以稱之為“始終”的軌跡。宇宙的執行在邏輯上就只有“始終”(命)一種方向。然而,人的邏輯卻可以在“始終”的軌跡上反反覆覆。如此反覆不但能使人找到宇宙始點,還能最終認識到宇宙整體的情狀。宇宙整體可以用“道”字來統稱,這個“道”字也可以用其它字來作“等量代換”,即有:常=容=公=王=天=道=久。

  • 2 # 明貝勒

    追索歷史,探尋過去。

    “虛極靜篤”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十六章。原文為:“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含義:使心靈保持虛和靜的至極篤定狀態,不受影響,為的是萬事萬物並行發生時,我用這種心態觀察事物迴圈往復的規律。

    這是老子告訴世人求道的方法,何為道,道是客觀世界執行規律,是自然的(自然:自己本身就這樣)的內在趨動因素。

    馬未都先生“觀復”博物館亦由此章得名。馬未都說:“觀即看,復即重複。世間萬物你只有靜下心來一遍又一遍反覆仔細觀察,才能認清它的本質。”

    不論萬物如何變化多端,終究會迴歸根本。迴歸根本稱作靜,就是所謂的迴歸其本來自性。

    “致虛極”,“致”是動詞,是做到、達到的意思,虛是無物,極是極致。“致虛極”,就是要做到空到極點,沒有一絲雜念與汙染,空明一片,湛然朗朗。

    “虛”從道家角度來看和佛家的"空“有些相似,是一種精神狀態,從現代科學角度看,是把自身對世界認知的主觀意識去掉,達到空和虛的狀態,才能夠接受足夠多的資訊用以分析事物變化的真正規律。

    “守靜篤”,與上句句式相同,守住靜的狀態保持篤定。寂然不動曰“靜”,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方法或者說態度,從現代科學角度看,守住自己對世界本源規律求索的初心,保持篤定,不受外界負面因素干擾,最終才能真正的求得”道“。

    致虛者,天之道也。守靜者,地之道也。

    天之道若不致虛,以至於達到至極,則萬物之氣質不實 。地之道若不守靜,以至於至篤至實。

    天地有此虛靜,故日月星辰,成象於天;水火土石,成體於地。象動於上, 故萬物生;體交於天,故萬物成。

    所以虛靜之妙,無物不稟,無物不受,無物不有。萬物都是出入於陰陽,才能升降造化。成就萬物,與萬物並作者,皆是此虛靜之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兩個月臉凍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