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pztzcddp
-
2 # 科學專員棉花怪
十六七歲的少年少女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在高度緊張的學習壓力下對異性和戀愛好奇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在中國,工作競爭壓大,文憑成了大多數行業選拔人才的門檻,所以中學階段又是孩子人生的轉折點,於是社會、學校、家長對學生的學習過度關注,對“早戀”更是慎之又慎。“早戀”被開除是否處罰過重,這件事情我們從三個角度去看。
學校學校作為學生的管理者有權利對觸犯學校行為規範的學生按照規章制度施以適當的處罰。那麼“早戀”——“開除”,這樣的處理辦法是否恰當呢?暫時無法解答,還要繼續分析。
“早戀”是兩個人的事情嗎?恐怕不是,我在“大學為什麼有很多人談戀愛?”這條問答裡提到過,大學之所以戀愛多有一條原因,就是老師的默許和同學的支援。學校方面如果作為管理者對“早戀”不加以管理,那就是默許。這就不僅是兩個學生的事了,這種傳播作用還會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心態,到時候“早戀”現象就會氾濫。所以學校有點“殺雞儆猴”的意思。
學校為了學生安全、學習氛圍通常會對異性相處作出限制。原來盛傳的河南漯河高中就有下面這樣的雷人規定:當然最後在輿論的一致壓力下,這項校規被廢止了。所以從另一方面看,即使是學生違反規定,學校作為未成年人的教育機構也應當以教育說服為主,處罰也應該從輕而不是從重。以德服人、以理服人是學校應當灌輸給學生的價值觀。“錯誤”當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但這種責任不應當過重。反而出於對青少年正常心理的理解,應當給予輔導和幫助,直接開除顯然是處罰過重的。
家長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學生在學校的時間要遠超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學生又處於高度緊張的學習壓力中,這時候能有相同處境的異性相互理解彼此支援或許是許多學生“早戀”的原因。所以家長應當正確看待這個問題,多與孩子溝通。可能孩子處於逆反期,很難交流,但是一家人只要把話說開了,多去理解孩子,多給予支援還是可以溝通的。與其一昧禁止,不如引導孩子說出未來的打算,協助他做合理的規劃,而不是要求和自己所想的一模一樣。如果他只是一時興起未考慮長遠,相信一番交談之後也會有所覺悟。
學生青春期學生正處於非常微妙的階段,一方面生理上已經基本成熟,但絕大多數心理上、社會上還處於不成熟階段。這個階段會有一些表現:
對異性和兩性關係的好奇
希望得到關注,容易自滿,做事易衝動
自我認知不足,不願意承認自己的不成熟等所以我們所說的“早戀”實際上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正常現象,所以我一直都用雙引號包住它,只是因為中學階段學習為重的特殊時期,大家都把“早戀”這件事前當成洪水猛獸,我希望社會能夠多給予支援,早日拆掉這個雙引號。這種現象的產生,其實也是社會宣傳不足,學校一昧抓成績,對學生兩性教育、心理健康建設重視不足,造成戀愛在學生中朦朦朧朧,僅憑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建立自己的價值觀、戀愛觀。
所以說社會、學校、家長的責任更為重大,學生反而不應該成為責任者,受害者!
校方目前已更改了處罰措施,兩個孩子寫了保證書、深刻檢討後,可以回學校繼續讀書。
回覆列表
早戀這個社會話題一直備受關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思想的更加開放,高中生早戀已經很常見了,初中生甚至小學生都有談戀愛的現象,這讓和我年齡相仿的90後“老骨頭”難以置信,但是不得不接受00後如此開放的現實。
早戀一般指的是未成年人之間產生的感情,這個詞帶有一定的批判性。在成年人的傳統觀念中,認為早戀是錯誤的,應該被禁止的。所以說如果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的學生出現早戀的現象或萌芽,他們會馬上對孩子或學生進行批評教育,跟孩子說一大堆早戀的壞處,並且警告孩子不能早戀,必須馬上跟“小物件”分開,不分開自己就會怎麼怎麼樣。但是針對未成年人的早戀現象,硬來是不可取的。未成年人正處於青春期,逆反心理強,家長或老師硬來的結果就是激化矛盾,讓未成年人與正確的成長方式漸行漸遠。要想解決早戀問題,就要從根源入手,瞭解早戀的產生原因,然後採取合適的方法根治。
產生早戀現象主要有這幾種原因,首先是異性身上優點的吸引,比如相貌、品格、能力等等;然後是青春期時對異性的好奇;其次是兩個未成年人平時接觸很多,覺得跟對方在一起很開心;接著是透過書刊接觸到早戀,自己也想模仿一下;最後是班裡有談戀愛的現象,自己也要找一個“小物件”。
既然知道了產生早戀的原因,家長和老師就應該對症下藥,而不是衝動地硬來。對早戀學生應該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主動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瞭解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早戀的原因是什麼,用道理來教育他們。而該學校的做法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激化矛盾,增強了未成年人的逆反心理,會讓早戀的現象更嚴重。這是沒腦子的決定,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