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晨竹的

    是身體和魂魄的關係,實體經濟是身體,虛擬經濟是魂魄是思想。再好的虛擬經濟也離不開實體經濟的支援。實體經濟在虛擬經濟運作下實現收益最大化。但不是絕對的,像球注入的空氣會爆炸,承諾變成謊言時,實體也被稀釋的不存在了。

  • 2 # 坤鵬論

    在弄清楚二者之間關係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有助於大家更好的理解二者之間的關係。

    1、什麼是實體經濟

    百度百科上對於實體經濟的定義是這麼說的:

    實體經濟是指人透過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創造的經濟。包括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訊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文化產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資訊、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

    說的直白一些,實體經濟需要創造價值,不管這個價值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可以是一個產品,也可以是一種服務,但一定是有實際價值的。

    2、什麼是虛擬經濟

    同樣先引用一下百度百科上關於虛擬經濟的定義:

    虛擬經濟的概念由馬克思提出的虛擬資本(Fictitious Capital)衍生而來。馬克思認為。虛擬資本是在借貸資本和銀行信用制度的基礎上產生的,包括股票、債券等。虛擬資本可以作為商品買賣,可以作為資本增值,但本身並不具有價值;它代表的實際資本已經投入生產領域或消費過程,而其自身卻作為可以買賣的資產滯留在市場上。虛擬經濟就是從具有信用關係的虛擬資本衍生出來的,並隨著信用經濟的高度發展而發展。

    這個概念有些繞,直觀一些理解,虛擬經濟本身並不創造價值,我們平時接觸比較多的虛擬經濟包括證券、期貨、期權等,金融領域是虛擬經濟的代表。

    3、二者互相依存

    瞭解了二者的定義以後我們再來看二者的關係。

    人類的生存可以離得開虛擬經濟,但離不開實體經濟。你可以自己種地自己吃,不參與買賣,這是沒問題的,但你不能所有生活物資都自己生產,所以這種自已自足的方式只能讓你維持最基本的生存,要想提高生活質量,我們需要交易,把自己生產的富裕東西拿去和別人換自己需要的其他東西。交易是虛擬經濟的基礎。為了更便捷的完成交易,我們的祖先引入了貨幣。從實物貨幣到紙幣。

    當貨幣的流通脫離實體經濟時,虛擬經濟便產生了。比如我們熟悉的股市,股票價格在我們追漲殺跌之間上下浮動,有人賺錢有人虧錢,但這中間公司並沒有太多變化,在不增發的情況下,公司也並沒有從股市裡得到更多可用於投入生產的資金。在這些交易中,沒有產生任何價值,也不能吃也不能穿的,但大家仍然樂此不疲的在交易,甚至加入金融槓桿在交易,這就是虛擬經濟。

    但你說沒有虛擬經濟行麼?把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都解散了?拿腳指著想也知道不可行。虛擬經濟可以在基礎貨幣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週轉出更多廣義貨幣,用於實體經濟的發展。

    虛擬經濟為實體經濟的交易、流通、發展提供了便利。合理的虛擬經濟可以幫助實體經濟發展。但脫離了實體經濟的虛擬經濟發展是危險的,最終會因為沒有實體經濟支撐而失去價值。金融危機大都是因為虛擬經濟嚴重背離實體經濟最終導致的價值迴歸。

  • 3 # KYDZ

    實體經濟是第一第二產業,虛擬經濟是第三產業,其實我認為是獨立的第四產業,應當屬於服務業行業,為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而服務的行業,如人體,第一第二產業如人體骨格,第三產業是肌肉,虛擬產業是面板,互相依存,缺一不可,也不能失橫。

  • 4 # 高效率大機率小成本

    經濟本身沒有虛實之分,如果一定要先區分再拿來人為的比較和分析,作為學術研究呢,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萬一發現了什麼基本基礎原理結構呢,真的也不能排除哦!

    本來,實體就是重資產概念多一些,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和真刀實槍的維護,用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就是綁定了沉重的成本,從運營角度來說,只有預期收入足夠匹配,才能形成良性迴圈;

    而虛擬世界,重點在於網路建設和運營,從開始採用的就是“所有”與”使用”分離的分工合作模式,根據各自需要可以擁有更多選擇和機會,在運營方面更自如自在,因而有機會獲取更好的經濟效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