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智客英語程式設計

    家長應理性選擇

    孩子在課外上輔導班,“這種提前學習的現象,我們稱為知識教育的提早入侵,對孩子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都師範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說道,“據1985年到2005年的統計表明,中國孩子的身體素質呈持續下降趨勢,學業負擔過重極大地壓縮了孩子們鍛鍊身體的時間和空間”,在心理方面,“學業壓力過早、過大,學生很早就會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孩子的幸福感和快樂感大大降低”,“即使對於天賦稟異、對知識需求量較大的孩子,也不能強制對他們施加訓練,應當以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適應能力為前提。”

    如果孩子對之前的知識掌握得很牢固:

    可以在假期使用子貴學苑線上名校名師教學影片課程,在課外提前預習,學習新的內容,提前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識點,重在展望,把握整體,做到心中有數。提前學習重在培養學習的興趣,要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而不是按部就班地機械學習。對於那些學得特別好的學生,提前學習新課也不一定能滿足他們對知識的需求。所以對這些孩子來說,如果只是在進度上往前趕意義不大,最好能在深度上拓展,向競賽的水平發展,這也能為今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如果孩子提前學習,家長應該注意增強孩子的自學意識:

    對於孩子的教育,是應該直接教授孩子知識,還是應該讓孩子掌握學習的技能、提高學習能力?毫無疑問,最佳的教育境界當然是後者。因此,提前學習的主動權應該給孩子。我們應該讓孩子學會自己主動去提前學習,而不是家長一昧的逼迫。家長可以使用子貴學苑名校名師線上影片課程選出知識點章節,讓孩子自己去看、去琢磨、去學習,家長只需稍加觀察和輔助,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慢慢地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習慣,讓孩子真正會學習,是讓他們受益一生的事。

  • 2 # 蘇珊職場進化論

    看到這個問題,我馬上想到了兩個成語,“因材施教”和“拔苗助長”。您瞧,咱們老祖宗的智慧!八個字點醒夢中人。

    所謂“因材施教”是指的應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而採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

    的確,有些孩子在某一學科(如數學)上有超出同齡兒童的興趣和能力,那麼比較人性化的做法就是在這一學科上“開小灶”。

    在英美等國家,都會有“精英班”或者支援某一學科串級學習的機制。在中國,有些試點學校也有這樣做的。

    這樣做的好處是,既照顧到了孩子的特長的發展,同時又照顧到了孩子的年齡階段的其他社會能力的學習的匹配(即與同齡兒童一起成長)。

    我的一個前同事,她的孩子從小就表現出超強的數學能力,而當時的學校教育體制無法提供特殊的教育給孩子,於是家長就跟老師商量,老師終於同意減少孩子的作業量,孩子可以騰出時間學習適合他的層次的數學知識。

    而對於大多數兒童,如果心智處於平均水平,這正是國家教學大綱設計的基礎,我認為“因材施教”的做法就是按部就班地跟著學習就夠了。畢竟,對於孩子來說,文化知識的學習只是他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否則,就成了“拔苗助長”,不顧兒童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而主觀地急躁冒進,結果適得其反。

    我相信您周圍就能看到很多孩子週末都揹著書包去上課外班的景象吧。我曾經看到過有人說,在中國,孩子們沒有童年,孩子們普遍厭學,這個現象與“提前學習”的應試教育不無關係吧?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您是想對您的孩子“因材施教”還是“拔苗助長”呢?可不可以讓您的孩子放慢一些腳步,讓他們看一看身邊的風景?

    作者Laura:

    中國首批本土人力資源高管, 現為職業生涯及領導力導師,追求“自在自得、充實從容”的生活狀態,熱愛體驗世界各種文化,享受著幫助職場朋友成長獲得的幸福感。

  • 3 # 嘟嘟寶貝

    從作者描述的情況看,是弊大於利。一切違反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提前學習和知識灌輸,對孩子都是有害的。

    注意,我們說的是普遍現象,但孩子之間個體有差異,有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突出的特質,如有數學愛好和特長,那麼提前學習數學方面的知識是可以。

    對於大多數普通孩子來說,提前學習高於他的學習水平的課程,可能會給孩子造成挫敗感,長期以往,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在學好正常進度前提下,提前預習將要學習的章節,可以帶著問題開始新知識的學習,有一定的好處。很多學校也會要求學生在寒暑假期預習下一學期的課本,這個可以理解,也有一定必要。

    但是刻意讓孩子在小學學中學的課程,或者提前學習高於孩子接受能力的內容,無疑就是拔苗助長了。

    所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學習內容,制定符合孩子身心發展水平的學習計劃非常重要。

  • 4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同意很多人說到的所有觀點!

    因為大家說的針對不同的孩子都是對的!

    我家就屬於題主說的“提前學習”的那一類。而且提前的也很題主說的差不多,目前小學四年級已經學到初一下數學和新概念二英語(都快結束了),還有奧數(只超前一年)、C++程式設計、樂高、電子電路DIY(剛開始用麵包板搭建電路)、初二物理入門、書法、英語外教一對一口語、籃球、游泳……

    大人孩子都挺累,因為這麼多事兒基本上有的每天都要做有的每週最少一次,加起來時間花費還是挺多的。大人也陪的煩,不光上課要陪,平時學的過程也要陪,甚至大人還要備課然後給孩子講……

    但是孩子高興,你要給他停了,他會給你“講道理”,告訴你他為什麼要堅持學而且要學好……

    為了給孩子減輕輔導,我不得不跟校內的老師尤其是數學和英語(英語也已經把小學階段的學完了)老師,協商除了必須要上交的作業之外,我們用課外的練習替代課內練習作業,而假期作業除了那本園地作業我們寫其他的都換成我們自己的安排……

    我們就這麼學也不能保證每次都是年級第一,因為就我瞭解到的是年級前五(因為孩子沒掉出過前三)都是各種輔導班,而且都有自己極其擅長的一門或者幾門課。

    在班裡也是如此,自從三年級以來英語、數學、作文……班上沒有上輔導班的孩子基本上沒太有了,區別不過是多點少點的問題,或者深點淺點的些許差異。

    回到開始說的問題,有些孩子超前學之後會變得非常驕傲,總是覺得自己都會了而不去認真聽課,而有的則不會。所以不是說超前學會適合每一個孩子,具體情況一定要結合自己孩子的真實情況來操作。

    不過最後我還是想說:小學,能超儘量超!別聽那些什麼“拔(揠)苗助長”、透支學習能力………這些廢話,說實話出問題的都是因為家長沒引導好,跟“超前”沒關係!!

  • 5 # 教育好文

    我非常樂意回答這樣的問題,我既是老師又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我對提前學習到底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有以下三點看法:

    一看孩子情況

    我們最常用的一個教育詞彙叫“因材施教”,這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別小看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以小學入學前為例,孩子想學著認字,想知道怎麼計算,難道我們家長不教嗎?教育不單單是正規的課程教育,還有日常的一些教育。孩子是天然的學習者。我反對孩子想學都不讓學的這種思想和做法。這其實是家長的懶惰,甩下一句話:你上小學會學的。這樣不行。孩子想學就讓她學習,孩子不想學,學起來不玩耍要痛苦得多,就不要勉強。

    二看學習內容

    提前學習的內容要有所選擇。這也是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比如語言文字和音樂藝術這類知識可以提前學習,因為語言學習和藝術學習都有關鍵的學習時期,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個店了。另外,這類學習是從量的積累產生質的飛躍的學習內容。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再比如說“操千曲而後曉聲”“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些話都是對語言、藝術類學習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與練習的經驗概括。

    理科類的,如數學、科學、物理、化學等內容,不是由量變積累而產生質變的,這些內容不一定需要提前學習。尤其是小學數學,提前學習了二十以內加減法和到了一年級再學習的水平差別不大。因為這類學習方法通了,水道自然成,不以先學佔優的。

    三看學習形式

    學習形式也很重要,提前學習是以做作業的形式還是玩遊戲的形式。是以任務的形式還是以競賽的形式也事關兒童的心理體驗。比如我在我的文章和問答中說道的我的女兒喜歡和我比賽識字,喜歡我把她講故事、讀英語、表演節目的情況錄製下來自己看。這就是一種在玩耍中學習的方式,而不是枯燥的學習。

    最後再說一點,很多提前學習的家長几乎沒有人後悔過自己提前讓孩子學習的決定和做法。而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後悔自己在學齡前沒有讓孩子提前學習。

    當然,也有很多家長坦然於自己沒有讓孩子提前學習,聲稱自己的孩子和那些提前學習的孩子一樣,一年級期末考試都是雙百分。

    哈哈,我只能呵呵一聲。一年級的學習成績80%的學生都是雙百分。提前進行語言和藝術學習的孩子能夠繪聲繪色講故事、能夠自主閱讀很多文章,能夠自信大方表演節目,能夠彈奏樂曲。這些是期末考試考不出來的水平和能力!

  • 6 # 中國最低調的人

    10歲以回讓孩子們好好玩,然後逐步從邊玩邊學到以學為主過渡,絕對培養出身心健康,學習優異的孩子。童年很關健,用在苦逼的學習中,直接摧殘童真。即便以後學習好,身心未必健康。本人經驗,該玩的年齡好好玩,該學的年齡認真學,絕對品學兼優

  • 7 # 納心心理諮詢

    提前預習是一件好事,任何知識不可能學一遍就掌握透,現在各校課時安排的特別緊,沒有複習時間就把問題都積累下來了,就造成後期孩子對學習產生厭倦。當然預習得因材施教,把握孩子的基礎薄弱點,再進行補充。

  • 8 # 網老三

    如果孩子理解不了,還填鴨式灌輸,那叫揠苗助長。但孩子能接受能理解,那就叫因材施教,不同孩子不同情況,我孩子數學領先教學內容2年,但能吸收理解,對現在學習大有補益,這次寒假準備再提高一個等次,看看她的極限在哪。

  • 9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一般來說不建議家長對孩子進行提前教育,從長期的結果來看,提前教育雖然起到了搶跑的作用,但最終未必能保持這種優勢。

    美國一個大學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把175個孩子分成兩組,一組由父母按照一般條件進行教養,另一組從三個月開始進行早期教育,以後每15個月測驗一次,他們發現接受超前教育和訓練的孩子的智商平均高出15個點。但是並不能以此得出這種早期教育的優勢能一直保持下去的結論,擁有這種優勢的兒童進入小學四年級時,逐漸喪失了這種優勢,而接受父母循序漸進教養的孩子,通常都能趕上來。

    所以我們的家長應該正確的來認識提前教育。循序漸進的教育,既能讓孩子享受到童年的快樂,也不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發展。又何必犧牲孩子的童年快樂,最終又回到同一起跑線呢。

  • 10 # 土豆媽媽育兒

    提倡讓孩子提前學習的父母,其實絕大部分都是焦慮型父母,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各種興趣班、補習班,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如果孩子喜歡,且有持續不斷的動力,各方面都表現優異,無疑這樣的孩子是父母的驕傲。但如果孩子不喜歡,又將會有怎樣的憂患呢?

    其實,焦慮的父母,正把自己充滿挫折的人生中的焦慮感,轉移給孩子。“再不努力,以後連房子都沒得住;再不努力,以後靠什麼養活自己?再不努力,你永遠只能仰望別人,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再不努力,你以後就只能掃大街;再不努力,以後所有的名利,地位,金錢都將與你無關……”現實生活確實太多壓力,但這些離孩子還那麼遙遠,給孩子過早地灌入這些生活壓力,孩子幼小的心靈能承受多少?

    孩子不想學舞蹈,父母逼著她跳;孩子不想學奧數,父母逼著他學;孩子不想學鋼琴,父母逼著他練琴;孩子才幾個月大,父母就想送他去早教班;孩子要自己閱讀,媽媽非得要跟她一起讀;孩子想放學先玩一會,父母讓他馬上寫作業……這型別的父母,大多無法給予孩子愛和信任,反倒會讓家裡充滿恐懼和衝突,更可怕的是,一個被焦慮的父母向前推得太快的孩子,可能感到仇恨,他會在潛意識中決定不讓父母贏……這恐懼正是很多父母不停地給孩子施加壓力,到孩子的發展越完全不同。

    讓孩子自然成長、快樂成長,愛他、讚許他、認同他,對他充滿信心,孩子才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與探索精神,才會在人生路上越走越遠。

  • 11 # 牛媽華聲

    我每次假期讓兒子預習下學期數學,並做完課後題。他的數學雖然沒有考全班第一,但是每次都是九十多分,比較有自信,願意上數學課。好處還是很多的。要一直堅持不懈,孩子就能取得好成績。

  • 12 # 教育手札

    “個人認為,提前學習的利弊,很大的影響因素取決於家長。現在教學是講究“因材施教”,我們最瞭解自己的孩子也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來決定孩子是否“提前學習”。下面我們就來分析“提前學習”的利弊。

    首先,提前學習有利的一面,我們家長要知道提前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讓子女上課能夠跟上老師,在最初的階段能夠增加學習的自信,在自信中保持學習的樂趣,也有時間發展其他的興趣。所以初始階段的目的主要的目的是紮實基礎,保持學習的樂趣。

    我同事的孩子就提前學習,每個暑假都每天抽點時間提前學習,但是人家的時間不是一直學習,只是部分有計劃的每天抽出時間學習,剩下的時間讓孩子玩,她家孩子喜歡畫畫,所以他額外還給孩子報了美術班,這樣孩子既學了自己感興趣的繪畫,保留了自己的愛好,同時假期每天都會提前學一些下學期的知識。

    後來養成習慣後,每個寒暑假孩子都會自覺的提前學習一下下學期的知識。成績非常好。問她為什麼的,她說老師講的她都熟悉,不陌生,還能把假期不懂得知識去問老師,這樣學起來非常輕鬆,成績沒有落下,還不耽誤我畫畫。

    所以孩子 的學習和其它興趣的培養,在開始階段需要我們父母幫他們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不要盲目把什麼好的東西和技能都讓自己家的孩子學習,怕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結果適得其反。

    比如有的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看別人家的孩子報各種班,也不管自己家的還是適不適合,也跟風報班,結果孩子非常疲憊,表面上不反抗父母去學習,其實內心非常反感,從小就養成了低效率學習的習慣,久而久之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這樣等孩子長大脫離了父母的掌控,他們大多數就會不學、厭學,有的甚至表面坐在那裡學了很長時間其實根本沒有學進去。

    所以“提前學習”不要只看其表面,要想讓這個不傷害自己孩子的身心發展,我們父母需要正確的對待“提前學習”。在最初階段多付出點時間,畢竟孩子到好的成長才是作為父母最成功的。

    最後祝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 13 # 韓東燃

    “提前學習”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不必然是一件好事或者是好事,取決於諸多因素,望家長在抉擇是否讓孩子“提前學習”的時候可以做出理性綜合的判斷。

    因素一:家長首先要考慮的是,需要讓孩子提前學習什麼呢。根據基本的神經發育原理和嬰幼兒心理特點研究,如果提前學的是音樂和語言,這是最有意義的,基本是“過了這村沒有那店”的一個絕佳時機,比如涉及到早教重要性研究最著名的一個例子——“絕對音準”(perfect pitch),即不給任何基準音、準確唱出或彈奏指定音符的能力。科學研究證明,具有絕對音準的天才中,大約85%幼年受過樂器薰陶。受到薰陶的人即使不是萬里挑一的天才,音準能力也甩出普通人一條街。這裡的關鍵詞就是:常聽,讓小寶貝在聽覺神經發育中,經過神奇的自我學習,逐步形成根深蒂固的記憶。關於“聽”這件事情,也適用於早期英文啟蒙。因此,早教英文啟蒙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經常能聽到地道的英文。

    在運動、人格和社交方面,早教具有一定影響力,嬰幼兒時期的虧欠還可以從兒童青春期甚至成人時期的學習得以彌補。

    對於數學、抽象思維和影象創造力的早教,對孩子長大後學業並沒有什麼貢獻,這些能力基因和遺傳決定成年成就的70-80%。如果用早教不當開發,還會產生負面影響,比如,孩子在具有接受某種知識的能力之前用錯誤的方式(比如缺乏深度理解、死記硬背的方式)提前學習到一些有關知識,在孩子入學初期,雖然會有一些成績上的優勢,但是之後可能產生的劣勢更是需要引起警惕。一來,孩子可能會誤以為自己不學什麼都會,就不容易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二來,他可能會習慣用早期學習使用的錯誤的思維方式。對於他們,很有可能的一個結局是,早期優勢結束之後,學習一落千丈。

    因素二:孩子,孩子個體差異大,你的孩子對學習某樣東西有興趣嗎,他的心智準備好了嗎?成長很美好,需要父母的觀察和尊重。

    早教並非萬能的神器,天資聰穎的寶貝不妨挖掘特長加以培養,資質平平的寶貝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過度拔苗助長還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最新研究認為,父母持續專注的期望,容易在寶貝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了兩粒種子,糾結和負擔,心理缺乏超脫和安全感,長此以往,孩子往往會缺乏去開闢新天地的勇氣,活得很累。

    因此,建議家長可以讓孩子多接觸一些課外活動,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案,不要強迫他們在自己沒準備好的時候就去學習,這樣就會抹平他們本可能會產生的興趣。舉個例子,假如你家孩子是個小提琴天才,你讓他三、四歲就去學習(有些孩子四歲是可以學小提琴的,但有些孩子則要等到大一些才能接受這方面的訓練,個體差異很大的),把他學煩了,將來就沒機會再釋放自己的天才了。

    因素三:早教機構參差不齊,教育焦慮助長早教暴利產業無序開發,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以北京某街道為例,紅黃藍事件引起教育部門的重視,對轄區幼教機構地毯式摸排,發現部分早教機構從業人員並沒有職業資格證書,原來,早教中心只需要去工商局註冊教育諮詢企業就可以了,並沒有納入教育部門的監管視野,教學內容無需監管。這就引人深思了:早教機構遍地開花就是充分抓住了家長的教育焦慮感,這種不能輸在起跑線觀念下的一擲千金,是對於兒童天性發展和教育規律基礎知識的欠缺的一種體現。家長想當然地把未來孩子成才的責任一股腦拋給商業機構,為早教機構提供了生存發展的土壤,問詢家長一句話:幼兒時期能檢測到孩子未來的學習成績和效果嗎?因此,很多都是家長的想象:提早學習了,將來一定會有優勢。

    那麼如何甄選到優秀的早教機構呢,筆者建議如下:1、要挑選強調孩子興趣培養、心智啟蒙、社交等的早教機構,對於誇大其詞學習效果的機構要十分警惕;2、選擇教學方法輕鬆愉悅,適合孩子發展特點的早教機構;3、選擇孩子喜歡的早教機構,孩子一定程度上比家長更懂行;4、觀察早教機構的教師素質,只有高素質、人品好、人格健全的教師才能給予孩子教育最重要的核心——對孩子的愛。

    最後,筆者的建議是:孩子可以參加早教,早教有以下顯而易見的好處:幫助孩子用建設性的方式消磨時光,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專注力等,總比宅在家裡看電視、玩手機強。另外,孩子略微的提前學習可能也能一定程度增加孩子的自信。但是,家長們要注意不當早教可能產生惡劣的後果。家長也要知道,早教不神奇,在力所能及範圍內為孩子提供一個積極有序的教育環境沒有問題,但是,沒必要在財力吃緊的狀況下做這麼件事情,除非孩子具有某方面的天賦。

  • 14 # 天下歸心0306

    過去的學霸是隻用三分力道,可以化去學渣十分力氣。現在的學霸是你在讀四年級,他已經學完初一,一個初一學生去考四年級內容近乎秒殺,中國教育已經到了不改革唯有死的邊緣!如果說以前的學霸屬於智慧型,現在的學霸更多的屬於勤奮型,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經濟基礎好的家庭優勢特顯,而農村子女將不再有公平可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確得行進姿態是怎樣的?